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囚徒传说> 卷一 地球篇 第七章 舌战老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一 地球篇 第七章 舌战老儒(2 / 2)

“既然你不想进去又何必来呢?”小瑶倔强抱着屋子的柱子,死活不愿意进去,让我心中也闪出一丝埋怨。

小瑶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清脆的声音在顷刻间变得有些低沉和嘶哑,一滴豆大泪珠从眼角轻轻滑落:“先生说我是灾星,他们都不欢迎我进去,上一次先生就赶我出来了,我不想让大家不愉快。”

听着小瑶的解释,我心中燃起熊熊怒火,眼睛里闪出噬人的光芒:“相信我,什么都不用怕,有我在谁都不会把你怎么样的?”我轻轻的搂着小瑶柔弱无骨的细腰,小瑶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无力的靠在我的怀里,任由我带着从前门走进私塾的课堂大门。

我大剌剌的把两张椅子放在第一排,让小瑶坐下后,我也坐下,静静地听先生的课。

先生对于我们两个的进入好象一无所知,自己仍旧陶醉在手中的《论语》当中,像老和尚念经一样念道:“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yù,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sè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rì,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闻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忽然先生瞥见了正坐在他身前的我们合上了书,低头仔细看了看我,当看清楚小瑶的脸时,脸sè忽然大变,翻脸简直比翻书还要快,刚才的和颜悦sè立刻消失,指着小瑶厉声说道:“上次我已经jǐng告你了,再来我就要打你出去了,你怎么还有胆子来?真的不要脸皮?”

小瑶受到了莫大的屈辱,立刻挣扎想要冲出屋子,却被我牢牢地摁住了双肩让她动弹不得。

“先生此话差矣,阿瑶来又不是拜访先生,而是欣赏先贤的文章,是出于对先贤的一种尊敬,难道先生是这样教导学生的,每当听见先贤的文章就要立刻转头就走?不知先生是否在侮辱斯文?”我微微摇头道,说着连我都觉得酸不溜秋的话语。

“这……”先生一时间没有想到这点,顿时语塞,不过先生立刻就反应过来说,“听你的语气好象读过圣贤书,是不是想跟我学习,以期将来要考取个功名?”

“难道先生说的是八股文?”我万万没有想到会把这个老儒生引入另外的想法中来,甚至有了培养我的心思。

“正是。”先生一副孺子可教的神情,还捋了捋自己的半白长胡须。

“八股文专讲形式、没有内容,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面,连字数都有一定的限制,人们只是按照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组成部分。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首二字用“意谓”、“若曰”、“以为”、“且夫”、“尝思”等开端。“入手”为起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主要据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不得zì yóu发挥、越雷池一步。一篇八股文的字数,清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后又改为700字。八股文注意章法与格调,本来是说理的古体散文,而能与骈体辞赋合流,构成一种新的文体,在文学史上自有其地位。但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作为考试的文体,八股文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死板,无zì yóu发挥的余地。不仅使士人的思想受到极大的束缚,而且败坏学风。学生没有兴趣,也不想束缚自己的思想。”这些东西都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些资料,没有想到这时可以用到,现在一字不差的送给老儒生。

“胡说,八股文都是士人挣得功名的必由之路,岂可如你所说等闲视之?”先生摇头叹息道,一副可惜可叹的语气。

“仕途的事情以后再说,那么请先生继续讲课吧,不然圣人对您都会心生不满,一寸光yīn一寸金,时间不是用来嚼舌根的。”这样的儒生一辈子都沉浸在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熏陶,想改变他们的思想比公鸡下蛋还要难,好在我也不是来改变他的,只是想让小瑶能够完整的坐在课堂听完一节课。

老儒生听了我的话颇感无奈,又不好顶着亵du圣人的“罪名”来跟我争辩,只能拿出另外的一本书《中庸》念了起来,不过这次他也做了一些讲解,让书中的语言不再那么晦涩难懂:“天命谓之xìng,率xìng谓之道,修道谓之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则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也。”

“上天所赐与人类的那一点真灵在圣道里叫xìng,其实也完全可以依原文称为命或天命。命就是xìng,xìng就是命,之所以在这里把命又称为xìng,完全是圣人为了度化的方便而作的名相。天命也好,xìng也好,就象是一粒种子,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运动过程就是道。如何使种子顺利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就是教。所以修道又叫种福田,长善芽,结道果。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每个生命都是道的衍化,在每个生命里都有一粒道的种子,这粒种子与生命同生同灭,不可须臾离。游离于生命之外的都是非道。道不闻不见而在,他就在人的心灵深处。“独”指的就是那一点真灵,决不是要人独自而处。喜、怒、哀、乐没有产生,或者未发作的时候,那种状态就叫中,发出来之后不别扭,让人感觉和谐,恰到好处,就叫和。那个中就是道的根本,那个和就是修道的正途。中就是不偏,就是正,庸就是永恒的法则。万物皆可育,何况人之修道。天下万物皆定位,何况人心。”

一阵掌声从座位的最前排传到了老先生的耳中,先生当然又看到了这是我的杰作,当即放下书本问道:“汝又为何故?”

“听先生一番话,让学生茅塞顿开,不过却产生了几点疑问。”我振振有辞,你以前欺负过小瑶,怎么的也得给你一点教训,不然我心里都过意不去。

“问吧!”先生对我也来了兴趣,眼前的学生仿佛都不值一提。

“先生说:中就是不偏,就是正,庸就是永恒的法则。如果先生为朝廷税务官。皇上为了国库充盈以图备用,提议广泛增加赋税;而百姓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自然会要求朝廷减少赋税;如果按照先生所说,先生是否会选择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既不赞成皇上提议,也不采纳百姓呼声?否则这中庸之道岂不是骗人之道,只是书中说说而已。”大学辩论赛我也参加过一界,虽然那次比赛不太理想,不过断章取义的本事我还是有的。

“按照书中所言确实应该如此!”先生尚且不知自己已经上钩,我也就是让他在我提供的两个答案中做出取舍,不过无论他选择我给他的答案,都是讨不到任何好处的。

“好一个确实就该如此,食君之禄,就应忠君之事,担君之忧居庙堂之高,上不能为君排忧解难,是为不忠!天下百姓,实为衣食父母,父母所托,不竭尽全力处理,反而独善其身,下不能为民请愿,是为不肖!难道先生就是此等不忠不肖之人?”我加重了自己的语气,老先生闻言脸sè煞白,嘴唇微微颤抖,他实在想不到,讲解四书五经竟然会变成不忠不肖之人,这是眼前之人说得却句句在理,腿脚一软呆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其实先生也不必多虑,自古忠孝就难两全,只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就可以俯仰做人。”看到老儒生开始钻牛角尖了,我赶忙安慰,不然他要是突发心脏病,估计村子里的人十有仈jiǔ会把帐算到小瑶身上,那就大大改变我的初衷了,既然已经达到了教训他的目的,还是见好就收。

先生长舒一口气,脸上又多了血sè,一抹额头上的汗:“说得对,说得对,只要对得起天地良心,芸芸众生也会原谅我的。”

“那么学生今天先行告辞了,但不知能否借几本书回去,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圣人的了解?”我当然不会空手而归,不然用什么教小瑶。

先生想都没有想,走回自己的房间取出厚厚的几本书郑重的放在我的手中说:“我这里别的不多就是书多,有时间我在向你讨教!”

我低头看着手上的书《诗》、《书》、《礼》、《易》、《chūn秋》、《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五经一本不少,心中不由再次苦笑,我找老先生借书的本意只是让小瑶多接触一些书本,同样也可以多认识一些字,老先生却认为我是来求知的了。

向先生道谢后,我急忙拉起小瑶离开私塾小屋,和偷偷摸摸的进门不同,小瑶出门的时候反而高高的挺起了胸膛,如仙女般jīng致的俏脸上泛起自豪的光彩,双手紧紧抱住我的胳膊,仿佛在告诉课堂里面的所有人我们是一起的,在满课堂学生羡慕的目光中走出了大门。

走在大街上小瑶灵动的大眼睛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我的脸,看向我的目光中散发出无限的崇拜,一丝丝感激,以及另外一些莫名的神采……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