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丹心一片> 第一章 扬帆的婚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扬帆的婚事(1 / 1)

反观这六年来自己内心的淡定与坦然,除了部队的经历,也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农村成长环境。静下心来写书,开始特别在意地倾听老人们的述说,甚至会反复询问当时的一些场景,过往的一切逐渐清晰,慢慢浮现眼前。将过往的经历和人生尽可能记录下来,呈现出来,适当的加入一些思考,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许就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时代印记,看出时代变迁,既真实又能引发反思,也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父亲读书后走上技术岗位,一辈子靠技术吃饭,有点小知识分子格局,父亲给自己另外起了一个名字“扬帆”,年轻时也是个颇有想法的人,经常干活之余写一些生活小诗来自我激励。母亲阿珍(为了增添一点气氛,开始用化名)是老实本分的农村妇女,村上出了名的勤恳,干活是绝对的一把好手,干净利落,也从来没有和人家红过脸。夫妻两人的共同点就是勤劳肯苦,任劳任怨,自力更生,乐观向上。按照扬帆的说法,那个时候穷的叮当响,老丈人看中的是他的确良衬衫口袋里夹着的钢笔和小本本,才同意将女儿嫁给他的。

扬帆结婚是七十年代初,从农校毕业后在村里已经做了几年兽医,为村里猪场和农户服务。那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被人们写成对联,贴在门上。生产队里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扬帆天天和猪打交道,家里兄弟光榔头一堆,实在是穷,慢慢成了大龄剩男。三代贫农,这穷人家的孩子结婚一直是个难事,让父母煞费苦心。扬帆的父亲老掌生,当初也是年纪一大把才结的婚,两家父母商量好了“姑娘换嫂嫂”,老掌生才取到了媳妇邵氏。这扬帆的婚事,着实让老掌生和邵氏犯了难,费尽心思,看着家里三个儿子相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还有失去双亲的侄子阿表和已经长成大姑娘的女儿小灵。这一家人原本挤在一间半破房子里,孩子长大了着实让老掌声夫妻感到心事重重。

阿珍嫁给扬帆,无疑解了这个穷苦家庭的燃眉之急和心头酸楚。阿珍父亲叫王大厨,是李家桥远近闻名的厨师,为人热情,通情达理。扬帆相亲时,王大厨第一次见到这个后生,斯斯文文,给他烟不抽,让他喝酒不喝,雪白的的确良衬衫,左上口袋一支钢笔倒是格外醒目,口袋里还有一本记事本。王大厨是个见过世面的人,戴着一只鸭舌帽,抽着旱烟,东加长西家短都要请他这个大厨,乡亲们眼中也算个人物。扬帆脸色白皙,显得有些腼腆,一支钢笔与众不同,这是他的骄傲。生产队里人家要下地干活挣工分,他可不用,主要负责为乡亲们饲养的猪和畜禽治病,诸如为小猪阉割,帮母猪接生,都是技术活。王大厨对扬帆家里穷苦状况一清二楚,也知道这个小伙子虽不善言辞,但做事诚恳,为人热情,技术精湛,口碑很好。王大厨自然也清楚那支钢笔意味着什么,自己人缘颇好,就是因为不识字,吃亏不少,“不能不识字”这是王大厨为阿珍物色对象的必须条件。老丈人看中了这个女婿,阿珍相信父亲的眼光,扬帆自然心花怒放。

结婚的事情很快张罗好了,头床被子被褥整套床上用品、木箱子和木桶木盆,就是全部的嫁妆,也就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床单都是自家纺线织布,早就准备妥当了。结婚当天,嫁妆装到船上,娘家人随着小船,欢欢喜喜,沿着李家桥旁边的小河到了张家港河,再从东清河到的后巷浜。船一橹一橹缓缓前行,一晃一晃轻轻飘荡,鲜红的被子喜气洋洋,一路上有说有笑,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清澈的河水荡漾着,哗啦啦哗啦啦的欢畅着。鞭炮齐鸣,欢笑声声,一切是那样的简单,老房子做新房,家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当。酒席是通行的“老八样头”,八仙桌上八个菜,亲戚们欢聚在一起,祝福和欢乐是真真切切,发自内心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匮乏的年代,精神是富裕的。“艰苦奋斗创家业,自力更生把劲添”,这是扬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勤劳致富,加倍努力,生活就会越过越红火。

结婚以后,一家人老小挤在老房子里,实在是有些拥挤不方便,老大结婚了,老二老三总不能也挤在这一间半的房子里结婚吧。不久,老掌生家另外建起了四间砖瓦土胚混搭的瓦屋,欢天喜地分了家。住宿条件改善了,阿珍一边生产队里干着活,一边寻思着家里也要搞些养殖。不久就在屋前河边建起了两间猪舍,买了一只黑母猪,搞起了生猪养殖,这个是扬帆的老本行,轻车熟路。那个时候几乎家家搞养殖,扬帆总是四处奔忙,一大早出门,天黑了回家,很少能顾得上家里,一天到晚要走不少路,奔波于各家各户。家里的事自然离不开阿珍,她一直忙里忙外,又要挣工分,又要搞养殖。母猪很快生了一窝小猪,足足十五只,可把扬帆乐坏了。为了解决猪饲料问题,自留地种了番瓜、红薯、萝卜、青菜,人不舍得吃,都用来喂猪了,日子虽然过的清苦,不过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有希望。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