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天国梦> 第11/12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12章(2 / 2)

范人鹤悠悠说:“学生并无二哥以天下为己任之雄心壮志。家父久有富国强兵意愿,曾暗中参与康梁变法。变法失败后,家父赋闲在家,常给学生谈论时政。学生为继承父业,投奔先生,先生的品格值得信赖,且学生对先生的事业十分认同。”

欧阳溶泉赧然一笑。“学生的心思与二哥相差更是十万八千里。学生不过是不满家庭干预婚姻自由,想跟梅蔷一起追求幸福生活,有个出人头地机会罢了。”

梅蔷红晕顿起,默然不语。上官红袖在桌下轻轻捏她一把,对她做了个鬼脸,梅蔷羞涩的脸庞更是娇艳欲滴。

欧阳小菁轻声问:“梅姐姐平白无故脸红脖子粗,想什么?”

梅蔷佯嗔,盯了她一言,依然不语。欧阳溶泉见她娇羞模样,心头甜丝丝的,王涧之看到她三人的小动作,心里痒痒的,又想起翠环说的那句话“生是你王家人,死是你王家鬼。”不禁生起许多无奈和惆怅。

杨时中笑容可掬说:“诸位情况不尽相同,所思所欲亦有差别,然都是出于对杨某的信赖才来到这块土地,杨某深感责任重大。

《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樊迟问,‘仁’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爱人。’在孔子看来,能爱护他人的人才称得上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以仁待人,也就是爱护别人。孙中山先生立志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于自身肩上,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主张,其核心思想就是天下为公,仁爱百姓。

杨某之所以追随侯老司令,是因为他赞同孙先生主张,要在天下纷争的乱局中另辟蹊径,创造一个真正为天下黎明百姓的新天地。大家赞同尽快建立革命政府,目的是以仁爱之心,帮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好日子。虽然湘西革命军的力量单薄,暂不足以与军阀抗衡,但我们完全可以凭险固守,在抗击外敌的同时,把天佑山建成人人有饭吃、有田种、有衣穿,人人自由平等的天堂之国。

为实现共同目标,诸位的责任同样重大。《诗经》有言‘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杨某之所以力邀诸位来湘西,就是希望你们能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栋梁之才。”

欧阳溶泉心想,先生向来有仁爱之心,当初教自己读书,就是以“人之初,性本善。”和“百孝篇”开始,既严厉,又慈祥。当日他读诵课文时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神态依旧历历在目,此刻听他谈起仁爱话题,分外感觉亲切。

韩一粟认为先生建立政府之举符合革命发展的必然,对扩大影响,吸引新生力量有鼓动作用。当然也会有“树大招风”的负面后果,那些拥有数十万人马的各路军阀会有什么对策?

范人鹤觉得湘西革命军能够日益壮大,与杨先生治军宗旨符合人心有关,自己没有看错。倘若照此发展,前景必定光明。

王涧之听得句句入耳,尤其那“栋梁之才”四字更让他振聋发聩,把他这几天的沮丧扫地以尽,心中盘算先生会在新政府中给他安排什么职位。王涧之深信“人微言轻。”倘若自己久居人下,如何大展身手,实现鸿鹄之志?

杨时中满怀深情说:“诸位年富力强,正是献身革命,施展抱负的大好时光。诸位还记得否,当年我们师生在寒夜围炉而聚时,你们各自阐述一首名诗以明志向?”

韩一粟点头说:“记得。当时学生选的是‘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杨时中赞赏说:“不错。当时为师问你何意,你的回答是唐时安史之乱,战祸蔓延到大江以南,百姓连砍柴割草艰苦度日之类自得其乐也得不到。那些将帅为封侯拜将的一己私利,却使无数士兵命丧黄泉。你说你长大后定要参加正义之师,以战止战。如今果然一诺千金,不负众望。当今乱局,急需正义力量拨乱反正。”

王涧之跃跃欲试:“学生当日选了李白的《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学生以为,先生统率的革命军为我们提供了从军报国机会,学生感激涕零。”

杨时中点头说:“你们从小就有远大志向,后生可畏,后继有人!为师衷心期望你们在人生舞台上纵横驰骋,建功立业!”

上官红袖想起前些天杨司令对她提起师生围炉夜话、谈古论今的欢畅情景时,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她还记得杨司令逐一对枫林弟子有过介绍,除了韩一粟、王涧之外,范人鹤选诗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而欧阳溶泉选的是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杨司令评说:“韩一粟有志而务实;王涧之有凌云之志,尚待磨炼;范人鹤有不迎合世俗、保持清高节操的心志;欧阳溶泉愿顺应天意安排,安于自己处境,不作非分之想。然而今日为婚姻自由,向封建家庭抗争,称得上一大进步。

‘明主无弃士,良匠无弃才。’长江后浪推前浪,代代自有新人出。但愿革命事业代代相传,最终建成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新世界。“

上官红袖基本赞同杨司令对枫林弟子的评价,唯对王涧之的印象略有不同,她多次听到王涧之华而不实的大话,看到他甩发抽烟的夸张动作,更见他处理家眷的方法与众不同,不顾父母妻小安危,却在此向欧阳小菁大献殷勤,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杨时中和他的弟子们洽谈正欢,有人前来报告:在枫林镇打听消息的童双林、翟秋生回来了,杨司令让他俩马上进来。童双林和翟秋生带回的消息使会场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韩一粟逃离枫林镇以后,童双林、翟秋生二人轮流到王、梅和欧阳三家附近蹲守,向街坊邻居探询,情况已基本摸清。

在欧阳府中,郝彦斌和齐姨已从明来暗往发展成公开同居。郝彦斌在枫林镇放话说,要让得罪他郝家的人吃不了兜着走。此外,还有许多有关欧阳老先生去世真相的传言,各种版本满天飞,把郝彦斌和齐姨说成比西门庆、潘金莲有过之无不及。

郝诸葛把王半镇和梅仲元抓到郝家,囚禁在柴房。还派兵将两家眷属看管在各自家中,不准外出。郝诸葛给两家提出两个条件,一是写信到湘西,让王涧之、梅蔷向枫林镇父老乡亲公开承认落草为匪的错误;二是变卖家产赔偿史督军和郝家损失。否则王、梅二人休想活着离开郝家。

童双林分析说,郝诸葛的最终目的其实是第二条,趁此机会霸占王、梅家产:王家的田产给郝家,从此王半镇的名号就得改为“郝半镇”。梅家的现大洋多得数不清,正好借花献佛讨好史督军,抵偿郝诸葛在这次军事行动中情报有错的失误。

翟秋生也说,王、梅的性命不会有危险,但难逃破产一劫。

欧阳溶泉神色异常难堪。其实他和妹妹小菁早就察觉齐姨行为不轨,也曾数次暗示父亲,但都未引起父亲的足够重视,或许是父亲自感年迈多病,离不开齐姨;或许是齐姨演技精湛,把父亲骗得团团转。

起初,范人鹤带回父亲死得蹊跷的消息,欧阳溶泉悲痛得五内俱焚,和小菁几次遥祭父亲在天之灵,发誓要查清真相,为父亲报仇。后来匡世东跟着韩一粟来到根据地,又说父亲之死并无可疑之处,更让他疑窦丛生,郝彦斌敢做出如此为人不齿的举动,又岂能无缘无故对韩一粟出手相救,得罪史督军?

梅蔷伤心欲绝,她为父亲的处境忧心忡忡。但她并不后悔自己的私奔举动,郝彦斌的龌龊行为更证实她追随欧阳溶泉的正确。至于梅家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梅蔷心中埋怨父亲太固执已见,如果他能听从大哥、三哥的意见及时撤到天佑山,何至于遭此飞来横祸?可见溶泉说得对,顺应时势才是处世之道。

韩一粟听得心惊。他想起郝诸葛父子的种种言行和匡世东的为人,愈发感到郝、匡二人协助自己逃离郝家的举动于理不合,疑点太多。他决定散会后好好跟欧阳兄妹商议。

王涧之泰然自若。他认为父亲不该拒绝自己变卖田产、举家外迁的金玉良言,如今白白让郝家占了便宜。事态的发展至少可以证实两点,一是王家遭难,并非自己抛弃家小之故,有力地回击了某些人对自己的非议;二是投笔从戎是上上之策。当今乱世,若无枪杆子保护,便是人家砧板之肉。

范人鹤反复分析枫林镇的状况,得出结论:王涧之薄情寡义,今后必须对他处处留意;郝彦斌、匡世东助韩大哥脱逃,事有可疑,应该马上跟韩大哥探讨。

第二天,韩一粟、范人鹤,欧阳兄妹和梅蔷不约而同聚在一起,他们考虑到事关重大,特地请来负责锄奸工作的侯副司令。

侯光煜听了韩一粟、范人鹤、欧阳溶泉三人提出的疑点,沉吟说:“史督军发现我军三关秘道一事,已证实革命军中确有内奸。这次韩副官从郝诸葛眼皮底下轻而易举脱逃,已属可疑;帮助脱逃者竟是郝诸葛的恶棍儿子以及跟齐姨缠夹不清的匡世东,更令人不可思议,似乎不能单纯以同窗之谊或主仆之情解释。为此,对匡世东这个人要加强警惕,多注意观察。但也要注意掌握分寸,勿枉勿纵,以免误伤好人。在适当时候采取特殊方式甄别真假,以保持革命军队的纯洁性。”

梅蔷小声对欧阳溶泉说:“想不到在革命军内也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

欧阳溶泉忧郁的说:“我隐约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早晚要出事。”

梅蔷轻声叹息:“顾不得许多了,但愿我俩平安无事才好!”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