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月> 第一章 太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太子(2 / 2)

************************************************************************

天已经黑了,在宫女过来掌灯的时候宋濂已经离开了大本堂,而太子朱标手里拿着本大明律法却没有盯着书本,他在自言自语。

“你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去和母后吃饭啊?”一个黄袍人站在了太子朱标的面前。“连看书都不认真,你在发什么傻啊?”

“啊——,父皇!”

********************

“儿臣朱标恭迎父皇。”

太子朱标看着自己父亲赶紧跪下问安。

“免了,免了”朱元璋挥了挥大手,然后坐了下来说道:“我们父子俩儿就不要太过拘礼了,家事不比国事,也别把家里弄得跟朝堂一样了。”

“可是宋夫子曾言‘君臣之礼不可废’,儿臣当先守臣礼为天下表率,不敢逾矩。”朱标又拜了一拜成礼之后才站了起来。

“皇儿既然说到礼,你师傅还跟你说了什么吗?”朱元璋道。

“师傅曾言今天下大定,礼仪风俗不可不正。昔日战乱良人被迫为奴,老弱若驺狗,礼教沦丧,乡间多乱寇,逞勇力、少廉耻,我大明天下初定,为君者当崇孔孟、兴礼法、举孝廉,尊孔孟之道制天下之序。”

朱标就以早晨宋濂说的话回答,可是却发现朱元璋的脸色却并好。

“宋濂说的也不错,这是为政之道,可是这样为君还是不够的。”朱元璋道。“他是不会跟你说为君之道的。”

“父皇——,这难道还不是为君之道吗?”朱标奇道。

“这也是为君之道,但这还远远不够,仁义道德当为天下之规矩,但却不能为君之规矩啊!”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着,看来他的心情并不好。“为君者当行变通之道,施仁政亦应明诡谋,朱标你还太小啊!”

“父皇此言何解?”年轻的太子说道。

“何解?唉——”朱元璋长叹一声说道:“为君者为一国之主,千头万续由你一人而决,宣仁义则易失之寡断,重仁义则易伤于小人。”

朱标拿起几上的茶盅放到朱元璋的面前,眼睛却疑惑的望着自己的父亲,看来他还不是很明白。

“好吧,我们就不吊什么书包了,那些孔孟之道说的当然好,但我们先把它们放在一边,今天我就好好跟你说说为君之道。”朱元璋拿起面前的茶盅饮了一口说道。“你坐过来吧。”

“谨听父皇教诲。”朱标一边说着一边坐在了书桌前。

“古今君王无数,可是有几个称得上是明君呢?”朱元璋问自己的儿子,但没有等朱标回答就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最多再加上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这些明君有哪一个是谨尊仁义之道的?”

“这……”

“始皇杀弟锁母,太宗杀兄诛弟,至于宋太祖的什么‘黄袍加身’纯属笑话,这些名君个个是心狠手辣之辈,即使是为父若谨守仁义又何来今日!”

当说到这里一种威严在朱元璋的脸上浮现,炯炯目光让朱标不敢对视,此时的朱标深深感到群臣惧于上朝是事出有因,朱标早就听说有臣子上朝先写遗书的传闻。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他对自己的太子是即满意又失望,满意是他的敦厚,失望的是面前的儿子居然没有与自己对视的勇气。

“你没有什么话要说吗?”朱元璋的语声中有深深的忧虑。

朱标抬起头看了看自己的父亲沉默了一下终于鼓起勇气说道:“可是,父皇之意是开天下当以威,但儿臣以为治天下当以之宽仁,儿臣自不敢与父皇雄才大略相比,但求行文景之道而已。”

“哎——。”

在一声叹息中朱元璋更加失望了,看着面前这个拘谨守礼的太子一种无力感涌了上来,他对自己创下的江山有一种深深的担忧,无论是塞外的蒙元还是满朝久经乱世的文武都不是一个文弱的皇帝可以驾御的。

“乱世之君当以威,治世之君亦当以威啊!”终于朱元璋又说话了,他决定再对自己的继承人敲打一下。“君王无威又如何驾御群臣,君王无威又如何号令天下,你说想当文景,可是你怎么知道文景御下就不以威呢?”

“儿臣以为号令天下当以法,有法可依,违法必行,天下自当有序。”朱标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朱元璋猛的站了起来,眼睛盯着自己的儿子,让察觉不对抬起头的朱标心里一阵发悸。

“何谓法!强人所立规矩既为法。”朱元璋的声音骤然变得巨大起来。“你若无威何以行你之法!你若无威何人理你之法!你若无威自有强人行他之法,那时,你是什么?你还是皇帝吗?难道你想当李后主吗?”

“父皇……”

朱标大赫,赶紧从凳子上下来跪伏于地,现在的他真的很怕自己的父亲,连他的身子都在颤抖。

“你干吗?欺负我儿子吗?”

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这是朱标的母亲马皇后的声音。

“你怎么来了?”朱元璋看着从门口走进来的妻子问道。

“我来看看我儿子怎么没有到我那里陪我吃饭,怎么?不行吗?”马皇后走到儿子身边扶起朱标然后说道。“儿子才多大,他又不是你,才十八岁的儿子怎么和你这个四十多岁的老油条相比,他有不象你打了那么多仗。”

护犊的母亲拉着儿子坐下,又盯着朱元璋说道:“儿子现在是太子,有你这个皇帝老子在谁敢算计他,他能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嘛!现在我儿子知书明礼的,比你当初强多了,你十八岁的时候还在当小和尚到处要饭呢!”

听到老婆的话朱元璋的样子就象生吞了一个大鸭蛋似的,现在整个大明朝敢这样跟他说话的可能就只有面前这个女人了,可偏偏他这个皇帝对这个女人一点办法都没有。

“怎么?没话说了吧!真是的,你以为你这个皇帝当得很好啊!你老家凤阳怎么还哪个样!”马皇后还没放过自己丈夫,又损了两句才拉着儿子说道:“皇儿啊,没事儿的,其实老头子说的也对,我在外面听了好久了,你老子也是为了你好,做人要长个心眼儿,否则你给人卖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旁边的老头子(朱元璋:我才四十五岁!我不是老头子!)听到后面的话才稍稍缓过了气补上了两句:“最好要让他们怕你,让所有人都不敢算计你才好……”

“别全听他的,他说的听一半就够了,一半人喜欢你,另一半怕你那是最好的,所有人都怕你那你活着还有啥意思啊!”马皇后打断朱元璋的话然后又开始掀某皇帝的老底:“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啊,可没人怕他,都是他怕别人,偷鸡摸狗被人追得到处乱跑的就是他啦!”

“怎么?偷鸡摸狗又怎么啦?至少我可以养活自己,不象……”尴尬的皇帝想申辩一下可是越说越不大对,最后自己闭上了嘴巴。

朱元璋望着正在说话的母子俩儿沉默了一下,最后终于又说话了:“老婆,其实你说的也对,我们这儿子老是在宫里也不是个事儿,吃一堑长一智,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世间冷暖怎么会明白我们这个理儿,古往今来长在深宫里的皇帝十个有八个是败家子。”

“你的意思是……?”母子俩都抬起了头看着朱元璋。

“其实也没什么,我刚刚有了个想法,让我们的儿子出去走走,就当是了解民情,也让他看看我大明官吏有没有什么问题,你看行不?”朱元璋说道。

“这到也对,咱们儿子虽说不是从小在皇宫里张大,不过也在京师呆了够久了,让他出去看看看看也好。不过,现在世道还不太平,会不会出什么事儿啊?皇儿你以为呢?”马皇后有点担心的说道。

“父皇、母后,儿臣早想外出游历一翻,古人曾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儿臣也想看看父皇治下的太平盛事。”朱标说道。

“那你想没想去那里啊?”马皇后说道。“可得多带点人。”

“儿臣早以想过,当先至凤阳祖陵拜祭列祖列宗,然后我想到松江府去看看。”朱标说道。“听师傅说现在的松江府已成我朝第一膏腴,我想去看看哪个李贤究竟有什么本事。”

“好,就这么办了。今日早朝,朕刚刚下旨着指挥使于显为总兵官,至东海备倭,你就跟着他一起去吧,至于凤阳老家你就暂时不用去了,等明年开春我们全家一起回去祭祖。”朱元璋又说道:“你也给父皇看一下,那些地方州府有没有贪赃枉法,不过也不要自以为太子就可以在外胡作非为,真有那样的事,我要你好看。”

“儿臣不敢。”朱标又拜了下去。“多谢父皇。”

“你看咱们儿子多知书达礼,你还不知足啊你!”马皇后在旁边为儿子说着好话。

“是啊!要不怎么立他为太子呢。”

其实朱元璋还是非常喜欢自己这个太子的,毕竟朱标真的的是个性敦厚,从不以太子为骄,不嗜奢华,也关心国事,可是惟独缺少了一个君主的狠和辣。

注:1310~1381)明初散文家,字景溪,号潜溪,浙江金华人。朱元璋称帝后,任命他为文学顾问、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宋濂亲自经历了元末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故他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往往在生动的描述中包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