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畅想> 101、两淮总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1、两淮总商(2 / 2)

“嗯。”

“不知楚公子下次又要行销多少货?”

“不多,几百石总是有的。”

一旁的阎松林,眼睛细睐,绽出一缕光芒。青盐他们也在做,只是岁办份额却不多,撑死也就每人三、四千石,哪象楚峰这样,短短几天功夫,说来几百石就能来几百石,比晒火盐还利索,抢吗?!“楚公子哪来这么多青盐?”

楚峰淡然笑笑,提溜起一盏茶,肆无忌惮的润润唇。“你是在质问我?”

这话挤兑得阎松林为之稽顿。

刘显财发现气氛有点不对头了。

按说每位想要大红大紫的商人,开创基业之前,无不得逢迎、依附、仰攀地方势力,在忍气吞声中求得发展,刘显财带着这个觉悟,准备来受点小委屈,但偏偏忘了,随同而来的少爷,却铁骨铮铮,从来不瞧他人脸色。

汪远侨堂堂总商把头,气度还是够的,便当起了和事佬:“楚公子不用紧张,既是同行,我等自然明白青盐的来路,因而好奇动问一下而已。”

“可以不答吗?”

又一句从容的反问,差点没让众人憋出内伤。他们俱是垄断两淮盐市的巨擘,商场上无出其右,动一动,两淮震,那绝对不夸张,更因为他们是税赋大户,地方课税主要来源,官场上也非常吃得开,职位稍微低点儿的官,碰上了都要礼让三分,兼且近几代家族子弟又多混迹仕途,有所谓‘荣其贾而能仕,仕而不失其世业’。子嗣科第倍出,官、商两道枝节盘错,势力滔天,就从来没人敢这么说话,楚峰这青头后生,居然令他们破戒了。

“少年人说话不要太满。”李无量气不过,插了一嘴。“你在我两淮做生意,咱们总是要照面的。”

楚峰昂昂自若道:“照面算个什么问题?”

刚开始还搭着桥的汪远侨,此时老神在在的搁一旁赏花去了,接下来,都是由其他人出头,只听阎松林冷哼一声:“你要是偶尔发点小财,便罢了,你要想当过江龙,少不得问问咱们这些地头蛇,教教你规矩。”

“哦?那依诸位地头蛇来说,我怎样才能做好这过江龙?”

“简单,今后你的货,分六成给我们八家,我们也不亏你,每石作价一钱银子,这可要比官价高出四倍了。”

敢情,前面都是废话,阎松林等人早就磋磨好这事儿了。楚峰哈哈大笑:“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糟糕的建议,不如你们以粗盐一石,来换我八斤精盐吧,啊,我的盐都在宁德,船资自然得各位出,不过扣除后你们依然有赚,要是今后长期合作,价格方面还可以随行就市,适当予以减少。”

“你!”

“黄口小儿!不知深浅!”

阎松林气不打一处来,展家主事更是拂袖开骂。

“既然话不投机,楚某就先告辞了,至于我的提议,诸位不妨多划划算盘。”楚峰说罢,大大咧咧调头就走。

跟在屁股后头的刘显财,则是一脸愁容,心里暗道:惨了惨了,这天下行商,除了陕甘茶马易市,就数两淮的繁盛最富商机,一下子惹怒六位总商,今后可怎么在两淮混唷,难道要回福建小打小闹?

直至楚峰没了影,阎松林才恨恨道:“汪东家,怎么不说句话?!咱们气势都被那小子盖过了。”

汪远侨沉吟:“此子不可小觑啊.....”

“难道咱们就认了?”阎松林愤愤不平,好歹诸人也是两淮巨擎,堂堂八大总商,怎咽得下这种憋屈!

汪远侨老神在在道:“谁说的?不熬磨熬磨他楚峰,咱们脸往哪搁?!”

“甚是!我方执先手,是圆是扁,还得由着咱们。”

......

短短一个四月,南下的流民渐渐比往常多了,孟常清点后,竟达到四万,有些人家甚至是经黎建昌提点,自己徒步而来福建的,一打听才知道,郑海手下那三条戎克船,挤不下这么大的流量了。

流民的多寡,代表着大明气运,照这个样子看,什么事都要加快脚步才行。

精盐策略成功,当前最主要的就是产量问题了,为此,楚峰颁下迁徙令,将有意愿移居福宁州的一千多户人家,统统发派到盐场,为此,沿海人口顿时充盈,六座新兴小镇盐田、牙城、峡门、水澳、店头、前岐,拔地而起。

轰轰烈烈的围海造田运动铺展开来,能作盐田的做盐田,不能做的开辟成农田和养殖鱼虾的洋田,开垦面积不下两万亩,而有三分之一老百姓,选择了临时性煎盐。

大濑溪水域行船如梭,粗盐运入运出,日夜不停,粗盐供货充足,提纯也慢慢步入正轨,每工作日的产量,比上个月翻了一倍,五天之后,又得200石,而此时,反而是提纯作坊那寥寥几只炉子不够用了,这就是手工业时代,人口多了的好处,不得已,又命冯九伦再加制20套。

诸事稍停,楚峰便动身前往福州府了,因为熊文灿来信说,兵部绥抚行文书已下。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