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末畅想> 36、交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6、交易(1 / 2)

出了县衙,回到驻地。

鳌阳码头附近有处叫塔山的小山包,高八十余米,前边可观海,后面是领地,四面八方一目了然,楚峰责令萧、魏二人及亲卫,山包顶上搭建临时庄院,自己则领几名亲卫和一位熟知当地的村民,上浦岭,高瞻远瞩,观察宁德地形。

当兴冲冲爬到海拔八百多米的山头,往下一瞅,楚峰就有了上当的感觉,葛禹之前告知,所换皆是僻壤,没想到还真是僻壤,五份之一梯田,五分之一滩涂,剩下五分之三平原,差强人意,田地就处于海滨的狭长小平原中。

宁德是个丘陵山地,鹫峰山和太姥山脉分别斜贯西北部、中部,千米高峰连绵不绝,以浦岭为界,南面是福州府,以脯门岛为界,北面是福宁州城。宁德县内有长溪、霍童溪、古田溪三大水系,周围更是溪流纵横交错,将弹丸之地割得四分五裂,敢情,四百年前的宁德,河床尚未干枯,河道出海口也未沉积成大片陆地,仍是个水的世界。

说到县城防御,那叫一个寒酸,七米高,外层砖墙残破、夯土裸露,又多处枯裂,城池设四门,有简陋敌楼,置木栅为门,昕夕启闭,除了针对小股匪盗,主要还是设闸盘剥出入百姓。

不管怎样吧,往后这里将与自己息息相关,说是根据地也不为过。

刚下山脚,忽见萧满山一脸喜色跑来。“报少爷,流民队抵达宁德!”

楚峰飞飞眉头,露出一抹赞许:“好,好......我总算没看错人。”

话刚说停,外边由远及近,传来一片紊乱脚步,接着是人山人海、骡马辎重的喧嚣,那热乎劲儿,让一直心如止水的楚峰,也不禁沾上喜气,忍不住拔身而起,迎出山坳。

嚯,好大一支队伍,人潮继踵而至,分不清到底多少人。

宁德小县城不曾有过这样热闹景象,连附近百姓也赶过来凑乎。

孟常、李莫如等人发现楚峰,急忙分开人众,赶到跟前,轰然纳头便拜:“少爷!属下等幸不辱命,领流民一万一千人,安全抵达宁德!”孟常精神遽然松懈,身子甚至不支似的晃了晃。

原尧山寨的人跟着跪地山呼:“见过少爷。”有艰辛跋涉后的激动,也有迎接新生的振奋,不少妇女,早已按捺不住哭泣起来。

路途闲来无事,楚峰的轶事早已经广为流传,后来加入的八千流民,也知道跟前这位威武刚毅的男人,就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新领主,这趟南下,全都是为了他,众人自觉地纷纷矮身,呼啦的,黑压压跪了一地,说不出的壮观。

“叩见少爷~。”

万多声呼喝,汇集上空,震得人心神恍惚,血气翻涌。

楚峰眉毛一挑,踌躇满志大喝:“各位远来依附,我楚峰感激不尽,你们看得起我,我也不吝于给你们福利,稍后各自营建屋舍去,所有需求免费供应,大伙安心过冬,稍后再分派田地,背后这片海滨,就是大伙今后繁衍生息的地方,人人有份,在我楚峰辖下,免除一切徭役,农者只专心耕作,不敢说这是世外桃源,起码也算是安生之所!”

呼啦又是一阵冲天狂叫,这年头,见多了刻薄压榨的乡绅,何曾见过这么大方的主子?

流民们大抵临近无望的崩溃状态,却又因为长期习惯了高压,不敢反抗大明正统,也是因为没人举旗高呼,只能好死赖活着,基本上谁给饭吃,就死心塌地跟谁,听楚峰这么一说,所有人立刻陷入无尽的亢奋和憧憬之中......

楚峰很满意流民的反应,起码说明人心凝聚,为往下要施展的政策,打好基础。“孟常。”

“小的在。”

楚峰望望那漫山遍野的人头:“流民怎么多了许多?”

孟常抱拳:“回少爷,从应天府下来,沿途又加入不少......大明处处民不聊生啊......”

楚峰点点头:“明天你去宁德知县处探探风声,毕竟一次拉上万人入县,不是件小事情,要是被他捅到福州府,就不妙了。”

孟常和悦道:“少爷,这倒不必担心,纵观大明,原本县以下还有乡官保甲和什伍编制,虽言万事胚胎,皆在州县,但因连年王朝更迭、治乱频繁,破坏了下级吏治,出了京师、府、州城,皇权便弱化了,有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说法,基本上县、镇、乡一级吏治属于自治,由乡绅遵循儒学制定伦理、法规,由宗族势力维护乡村安定、秩序。县官,不过一虚名尔,除了有个大明正统的身份,当得也实在窝囊。”

楚峰恍然大悟,难怪那位主簿见到自己,就跟孙子似的,谄媚得叫人肉麻,敢情县衙门只有权利纠理一些民事,旁的,便是一个摆设了。自治,无疑很有繁殖力和扩张力,令乡绅富民的野心,膨胀至大物状态,形同地方割据。

哈,小县城也有小县城的天地啊~。楚峰忍不住开怀裂嘴:“对了,你明天还是去县衙门一趟,适当给知县些好处,与他达成协议,让这些人不上户籍。”倘若记录在册,朝廷可是要征丁收税的,那么,对流民的承诺,便成了一句空话。

孟常两眼一亮:“少爷高明!流民成了黑户,就等同于少爷的子民,税银自然全归少爷所有,物尽其用!流民本来不在宁德黄册(徭役)和鱼鳞册(地方税)之内,相信知县不会拒绝,小的这就去办。”

所有流民的房子,楚峰责令建于山坡间,而且还只能建在石砾坡地上,但凡能耕作的坡地,一律不许动,这样既不浪费田地,又能防范海灾。

一夜之间,楚峰的塔山营盘,加大加宽了许多,孟常还在门匾写上‘楚庄’二字,围聚于山庄附近的坡地上,已密密麻麻布满了窝棚,与其说流民们造出了奇迹,不如说是他们的满腔热忱,造就了奇迹,希望,的确是一种很强的原动力。

对于过剩的劳力,楚峰干脆让流民顺着辖地边沿线,一路设置木栏栅直达海滨,形成一条隔离带,以防匪盗,并分出一部分人营建楚庄防御设施,和别的基础建设。对此,民众没有丝毫怨言,毕竟人人都还蹭着楚少爷的饭呢,不付出劳力怎么说得过去?

第二个步,楚峰要求流民中会断文识字的,去孟常处报到。

话说大明秀才也够落魄的,以前朝廷每人每天给米一升,和少许鱼肉油盐,可现今礼废乐崩,生活来源不继,自己又手无缚鸡之力,才混到了当流民的地步,童生更糟糕,未参加过县试,或考不上秀才,就连食廪也捞不着,首先得饿死的就数这号人,所幸,他们攀附上了流民队,因此也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一听楚少爷招用,急忙奔来效力。

末了,挖出几名生员(秀才)和十来个童生,他们都是以考取功名混出路的穷家孩子,奈何时不与我,倒不觉得自己依附于一个流民团体有什么不妥,他们还未被八股文箍死,头脑反而灵活,比纯粹的文人士子们更讲求实际,淬练之后可堪大用。

接下来,楚峰让流民按业录籍,分出工匠、渔业、桑蚕、裁缝、马船等,并备下男、女丁口数目。

有了士子们的帮忙,孟常总算得以脱出繁博的劳务,去忙活别的事情。

晌午,孟常匆匆赶回来。

“少爷,知县想亲自与您磋商流民之事。”孟常一脸臭臭的,想来是因为昨天拍着胸脯对楚峰担保,今天却灰头土脸,无功而返,心里多半觉得窝憋和惭愧。

楚峰有点意外,大明居然还有不贪的官儿。“知县是谁?”

“闻一言,字文石。江南人,万历年间举人,天启五年莅任宁德知县,其人恤灾兴学,颇著贤名。”

楚峰奇怪不已:“送礼他也不答应我的要求?”

“是的少爷......可礼他倒是收了。”孟常不无困惑的说。

楚峰莞尔笑笑:“他这搞的什么鬼?”

“只是随后衙门贴出榜文说,‘新来富绅乐捐千两,兴建大假塘东路’,这分明是阴咱们。”孟常愤愤不平。

楚峰旋念一想,便清楚问题的结症所在。“无妨,备马,我亲自去会他。”

未几,楚峰领着十名亲卫,直奔县衙门。

楚峰此时的行头,好像那暴发户,鲜衣怒马,随扈云从,这架势在宁德可不多见,也就那么两、三个‘豪门’,自然,惹得沿途民众纷纷侧目。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