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整顿兵马,随我西进关中勤王!”杨国振大声下令道。
不过他的这种行为更多的只是一个姿态而已,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后续的发展。
从义武杀到关中一路要经过成德、河中、河阳三镇不说,还要面对着有着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潼关,杨国振若有这种能力进关勤王,他都可以直接挥军横扫天下了,还要这般算计做什么?
所以杨国振下完命令后,就去睡觉去了,至于定州的文武也大多没把这话当回事认真对待,大多做做姿态就够了。
第二日杨国振派出一队军士使节去向成德军借道西进,成德军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的借道,于是杨国振只能停下了进军关中勤王的步伐,整个定州风风火火的勤王准备工作也都停了下来。
不过义武与成德镇俨然一副已经翻脸成仇的样子了。
离那次勤王的事件已经过去了将近半月,光启二年已经快要过去了,定州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耕种了。北方的天气比较寒冷,所以没法跟南方一样作物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辽东地区只能做到一年一熟,而像义武这种更靠近赤道的地方要好一些,能够做到二年三熟。
当然跟淮南和岭南是没法比的,可惜占据岭南的是一群猴子压根不会生产,汉人王朝开垦那里时间还不长,开发程度还很低,根本没法做到大量的生产,淮南倒是已经大肆开发了,而且淮南也确实是天下的粮仓。
可惜的是现在的淮南跟两浙地域,杨行密孙儒钱鏐三方正在连番大战,来回割据下,整个淮南几乎都被打烂了,几乎没有可能恢复生产,还要等到杨行密灭掉孙儒后,淮南才能展现他的价值,天下富足。
“什么?”杨国振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问道。
金宁被杨国振的反应吓了一跳,不过还是点点头,表示杨国振的理解是正确的。
“那为何某在易州只收田赋时,尔等不做提醒呢?”杨国振想起自己在易州的行为,不由的问道。
“那时,某等皆以为大人要施行的是军屯制度,所以某等便未曾劝说了!”金宁严肃的解释道,“而且大人在易州之时,征伐劳役大修城墙不也是丁税吗?某等皆以为大人是知道此事的。”
杨国振不知道说什么了,当他知道唐朝每亩田的田税只是三十税一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立马表示要提高税赋,不过却遭到了金宁的反对。
照金宁所说,若是再提高税赋的话,恐怕定州治下百姓就会活不下去,造反了,接着他便给杨国振解释为什么这样下去会造反。
原来除了轻薄的田赋外,唐朝每个人都还要承担很高的人头税,称之为丁税。这个不是按地的多少而是按人的多少来收取的,而且这个才是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赋税是一个合成词,分别指的是田赋和丁税,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是一个词语。
“这他妈跟屠杀有什么区别!”杨国振听完后破口大骂,而且屠杀的还是自己人,连日本人都不如的畜生。
其实中国古代施行的一直都是人丁税,因为这种收税方法方便而且对统治阶级更为有利。因为要收人头税的原因,那么普通百姓家必然不敢生太多的孩子,最好只生一个或者两个。
这样他们正好继承他们父辈所耕种的土地,继续为统治阶级世世代代的纳税劳作,就跟养的家奴一样,当然这种算盘是打不响的,这只会更加方便了豪强们兼并土地,最后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土地兼并,还是会改朝换代。
但是这种征税方法在对人口和全国的控制上却是绝佳的,全国人口绝对不会过多。例如清朝“摊丁入亩”前的中国全国人口就从来没有超过一亿人,而清朝康乾之后不过百年的时间,中国全国人口便激增至了四点五亿。
到了毛主席全面土地改革,连田税都被降低很多后,中国人口数量直接跃上了十亿大关。当然之后的中国又一次的收起了人头税,一直收到了现在。
大致想明白后,杨国振就不难理解为何一直到了清朝岭南和新疆东北才得到足够的开发,因为只有清朝才有足够的人口去开发这些地方,其他的王朝大多不过亿人,中原关中这些土地已经够了。
就是唐朝虽然设立了北方的六大都护府,将几乎整个亚洲大陆都划入了管辖范围,但是真正开发的也只有关中中原淮南三地而已。
所以说起来,虽然清朝是入侵者所建立的王朝,杨国振也很厌恶这帮鞑子,但是杨国振却不得不认同,清朝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贡献是仅次于秦朝的,尤其是“摊丁入亩”的实施,更是彻底将中国百姓从奴隶的身份中解除了出来。
杨国振想了想,这种收税方法他是不可能赞同的,他只希望生活在中华这片大地上的百姓越多越好,又怎么能让这种类似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丁税继续存在下去呢?更何况现在的中华大地上是地广人稀,所以废除丁税势在必行。
“若是废除丁税如何呢?”杨国振轻声的说道,似乎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跟随在身后的金宁。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