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
“那书生还不闪开,莫要阻住了大军去路!”杨国振的一声大喝总算是让他清醒了过来。
这个士子虽则分析的也有几分道理,但是却怎么可能说服的了杨国振,朱孜算是个什么东西?他也敢想拥立皇帝做那曹操,曹操是谁都能做的吗?若是他在杨国振面前,杨国振绝对会啐他一脸。
是!李昌符确实与他结成了同盟,可是李克用跟他算哪门子同盟,恐怕只要身在凤翔的李儇一个命令,李克用立马就会率军入关,迎皇帝还京!
就更不要说把持着华州与潼关的韩建,还有称霸中原的朱温了,连潼关都没掌握,还敢称帝,所以除非朱孜能变出十万大军来,立马夺回潼关,否则他就等死吧!
对于这样一个可能个把月后就要覆灭的朝廷,杨国振还有什么必要去礼敬他!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当然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他们自然是不可能看到后世的历史记载的,所以现在天下的诸侯恐怕都在犹豫着该如何选择吧!就跟黄巢进京那次一样的选择,到底是站在哪一边?是支持朝不保夕的李儇还是长安的朱孜。
只是这次显然要好多了,不管怎么选都不会有事,顶多会在朝廷那边留下案底罢了!要说真的会受什么损失的话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朝廷两方都没能力来惩治天下的藩镇了。
恐怕更多的人都会选择跟着现在长安的那个朝廷混,就跟杨国振面前站着的这个士子想的一样!
但是杨国振知道有一个人不会这么做,他就是朱温!
“帝令焚之于庭!”朱孜伪朝廷送来的圣旨被朱温当众给烧掉了,当然被强敌包围的朱温也没能够出军去救李寰。
不过之后李寰回到长安后,还是对朱温大肆加封,视朱温为肱股之臣。
当然史书上说朱温是老奸巨猾知道朱孜不能成大事,所以故意作秀给天下人看的,杨国振也懒得再去分辨是真是假了。
反正那个“只手难扶唐社稷”的李克用,史书似乎没有记载他那时在干什么!
所以杨国振的选择还需要想吗?他不仅要焚之于庭,他还要上书写一封信大骂朱孜,更要整军勤王!迎天子还京!
“兀那书生,汝叫何名?”杨国振想起刚才那书生似乎介绍的名字有些耳熟。不过他也没听确切,又开口问道。
李振差点没跌倒,合着自己刚才说了半天,人家现在连自己叫什么都不知道,不过想他李振注定要封侯拜相,自然是能屈能伸的,于是开口道:“学生李振,字光绪,乃是潞州人!”
“潞州人?姓李?可是太玄公之后?”杨国振想了会儿,装模做样的问道。
“正是家祖!”李振听到杨国振提到了祖父立马便感觉眼前的人亲近了不少。
杨国振说的太玄公本名李抱真,曾任泽潞节度使,他在任上的时候,就用训练民兵的方法练出了二万大军,号为“昭义军!”也就是现在的昭义军的前身,据说在当时昭义军的战斗力是勇冠诸军的,所以李克用打了这么久还没能打下昭义,也就不奇怪了。
李抱真在平定仆固怀恩之乱,田悦之乱中立下大功,后来又平定了河北三镇的多次叛乱,官居宰相,加封检校司空,位极人臣,其地位不下于郭子仪。
可惜的是他出身不好,他跟兄长李抱玉都是出身昭武九国中的安国,跟安禄山是老乡,是被唐朝士大夫们鄙视的胡人。所以他活着,家族无限荣耀,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在士大夫们的打压下,他的孙子更是连个科举都考不上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其实颇有中国现代某些大学的期末考试风范,考卷不糊名,而且以平时成绩为主,以考试成绩为辅。所以李振考不上不是说他差劲,只能说他关系不够硬,毕竟敬翔、袁袭、黄巢这几人不都没考上吗?更远点的诗圣杜甫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进士!
“既是太玄公之后,且请与某并行!”杨国振恭手说道。
“谢过使君了!”李振毫不客气的就驱马赶上了杨国振,与他并行。
杨国振当然不会是因为他祖上光荣过就对他另眼相看,实在是这李振也是个人才,而且还是类似于军统戴笠那样的人物。
其实杨国振早就想建立一个专职情报收集,顺便监视手下文武将官的组织了,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锦衣卫!
现在李振自己找了过来,那正好,这件事就交给李振了。
“光绪兄,汝可知内卫?”
“可是武曌那妖妇所立下的爪牙?”李振犹豫着问道。
“不错,正是……”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