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除夕,与刚到吉林相比,这一年的除夕明显热闹了许多。经过了几十年的辛勤耕耘,这个逃荒而来的家族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连年添丁进口,rì子越过越红火,还很快的适应了当地的天气,融入了其中。
这一年的家祭,祖祠内又多了一个牌位――姜峦贺仙之位。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族长,在最艰苦的rì子里带领着族人活了下来。但他太累了,这回终于可以好好的休息一下了。带领大家祭祀的是新一任族长――姜铎济。
姜铎济,是姜峦贺仙的长子,也是姜峦贺仙最有才华的儿子。和别的兄弟不同,姜铎济从小就展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成熟与稳重,姜峦贺仙也对他寄予厚望,希望它可以接替自己成为族长。姜峦贺仙走得很突然,没来得及留下什么遗言便撒手人寰,这副重担就一下落在了年轻的姜铎济身上。出乎所有人预料,任凭族人们怎样哭喊,姜铎济在葬礼上始终一言不发,只是磕了两个响头就一直跪在那里。他是一个魁梧的汉子,从小就有和先辈一样的喜欢打仗,没有一个孩子是他的对手。他始终遵从自己的父亲和族规,只单单对姜氏子弟不得参军这条族规十分不满,在他小小的内心中,早已埋下了将军的种子。
和他的父亲不同,姜铎济对政治十分敏感,他觉得要想振兴家族,就必须要与zhèng fǔ打交道,而且必须要有兵权。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是千疮百孔,愿意效忠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姜铎济当上族长之后,将那些儿时和自己一样尚武的伙伴委以重任,在他的心中,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他鼓励习武,鼓励生育,在他看来,只有自己家族的军队才最为可靠。脱离朝廷多年,加之儿时的苦难,姜铎济已经对这个朝廷充满了不满,更不要提效忠了;他甚至想过要自己亲手推翻这个朝廷,但受到了多数人的发对。
正是在这一年,风雨飘摇了几百年的大清帝国终于走到了尽头,此时的姜铎济终于等到了机会,他感到重振家族的时候终于到了。随着北洋军阀的上台,东北开始越发混乱,山匪横行,民不聊生。次年,姜铎济下达族令:尊先祖遗训,姜氏后人,弃戈甲,废军籍,隐山田,免别离。祖上慧睿,迁北数载,颇有富怡,实为万千功力。今国运衰微,社稷移位,承先祖之梁善,兴战戟以为大统。怡归马山南,出枪府库,宏先辈之英勇,自当破敌。
这个族令实际上是允许了姜氏子弟从军入伍,但姜铎济想的是要自己建立一支至少可以看家护院的军队。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划归巨款购入军火并让青壮男子加入这支军队;一时间,姜氏家族聚居的乡镇成了土匪唯一不敢劫掠的地方。但姜铎济的目标远远不止这些,他不会等着别人来打他,他的骨子里总有那么一股子冲劲,也许这就是当年那些将军的品xìng吧。姜铎济的激进体现在方方面面,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姜军”,他所建立的军队也由刚开始的四五十人增加到了六百多人。这支由姜氏子弟组成的军队一开始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来自南方,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敏锐和细腻;他们又生活在北方,xìng子里充满了狂野和粗狂;就是这样的战士,迸发出了无穷的战斗力。
有一次,一个小军阀头目看中了一个姜家女子,族人们哪里肯答应。那个小军阀气急了,就带着一千多个大头兵要抢亲。他可不知道,姜氏的族人最厌恶威胁,是天生的吃软不吃硬;这下他可捅了篓子,被打得只剩下二百来人灰溜溜的逃了回去。被打成这样,他的上司可不干了,带着军队要来报仇,结果仇没报了,自己也丢了xìng命。姜铎济大悦,想着要给这支军队起个名字,想来想去,就叫:新北军。
从此,“新北军”这个名号就在东北立住脚了,谁都知道吉林有这么一支打仗不要命的姜家军。姜铎济虽然有了自己的武装,但规模却是在有限,他深知韬光养晦的道理,一面暗地扩充,一面向各个军阀是好。当时的军阀见姜铎济养着几百号子人不过是为了看家护院,还时不时的送来些贺礼,自然也不多计较。就这样,新北军的编制号称只是一个营,却已经有了一个团的人马。
但姜铎济心里很清楚,姜氏子弟毕竟有限,况且都是亲戚,哪一个在战场上送了命自己都不好交代。于是,他开始招募新兵,把原来的姜家军当做亲兵卫队,但凡有什么战斗任务,都不让自己的子弟兵上。一来二去,姜铎济的势力越来越大,手下小四千人马,在东北也算是雄霸一方。
东北的局势复杂多变,姜铎济却可以应对自如,不管是那方势力,都要给他几分面子,用他的话来说,那是游刃有余。但姜家的势力还是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张作霖是不会允许自己的势力范围之下还有别的军队的。于是双方开始了谈判。
姜铎济深知自己的实力与张作霖相差甚远,硬拼无疑是鸡蛋碰石头;他已经做好了妥协的打算,但前提是要保留姜氏家族的地位。谈判一开始,姜铎济便频频示弱,表示自己可以归顺。但张作霖的态度却让他始料未及。张气势汹汹的质问他是不是要造反,姜表示自己不过想保护族人,没有别的意思。张的意思很明白:我的地盘上是不会允许“新北军”的存在的,要么解散,要么被消灭。姜铎济这才恍然大悟,和这个大军阀现在谈判毫无用处,只有打几仗,把他打疼了,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才能公平对等的谈。
第一次谈判破裂了,张作霖的两万大军向新北军展开了攻势。姜铎济并不急于与之消耗,将张作霖的军队引入大山之中。双方在密林之中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张的军队不熟悉丛林,加之战线过长,补给困难,很快就陷入了被动。一个月后,张的部队以损失三千人的代价落荒而逃。
打了胜仗,但姜铎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张作霖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相反,因为新北军暴露了实力,更加深张作霖消灭他的决心。果不其然,这次张大帅亲率五万大军讨伐,姜铎济知道自己几乎毫无胜算可言。现在投降,张作霖是不会放过他的;现在不投降,打下去必将全军覆没。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姜铎济希望可以和张作霖对峙一段时间,说不定事情会有转机。
但奇怪的是,张作霖的部队围而不打,看来是上次吃的苦头很大,他们不敢贸然进攻。但几天之后,张作霖又退了回去,这下姜铎济也懵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张作霖急于与直系军阀会战,暂时放弃了对他的围剿。
之后的几年中,姜铎济一没有扩编,而没有挑衅,和各大军阀相安无事。直至1928年东北在张学良的主张下易帜,姜铎济才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谈判。
一封书信打破了多年的平静,张学良邀请姜铎济去沈阳协商和平解决的相关事宜。去还是不去,姜铎济心中也很矛盾。去了,万一被扣押岂不是自投罗网;不去,那就是摆明了要与人家开战。思来想去,姜铎济觉得自己是非去不可了。但多少人去,怎么个去法,又成了一个问题。很多本来就不主张姜铎济去的人认为应该派一个连保护,至少要坐火车去,才能不丢面子。但姜铎济却不这样看,他认为:自己是去和谈的,又不是去打仗的,带那么多兵干什么,反倒是会授人以柄。再说了,如果人家真的是想扣住自己,那带多少兵去也没用。所以还是只带一个卫兵去就行。至于怎么去,姜铎济决定还是骑马,毕竟自己是行伍出身,骑马去更合适。
临行前,姜铎济发下族令:待吾走后,尔等不可寻衅滋事,自当安守家园,以待吾归。吾三月不归,切不可以兵伐讨,当隐姓自逃,我姜氏不可无后,我姜氏当少牺牲。姜铎济心中明白得很,倘若自己身被扣押,那这些族人可以逃命;但若是来就自己,那可就大事不好了。所以他特别叮嘱,一定要冷静,不可为了他一个人而牺牲族人的xìng命。
等姜铎济到了沈阳,发现自己还是多虑了,少帅是真的想和自己握手言和。盛大的欢迎队伍让姜铎济十分感动,他心中已有归顺之意。一见面张学良便问候道:久闻先生,不想是少年得志。姜铎济忙答道:少帅也是年轻有为啊。当天晚上,少帅设宴为姜铎济洗尘,这样客气的待遇和先前大不一样。酒席上,张学良和姜铎济饶有兴致的谈论起三mín zhǔ义。姜铎济问:“不知少帅为何不自己在东北称王,而甘心受国民zhèng fǔ的管制”?张学良答道:“将军知道三mín zhǔ义吗”?姜铎济说:“略有耳闻,还请少帅赐教”。张学良说:“所谓三mín zhǔ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mín zhǔ义正是可救中国于水火的的良药啊”。姜铎济说道:“少帅真乃豪杰,不为己yù,姜某佩服啊”。张学良说:“将军在地方秋毫无犯,保境安民,不也是践行三mín zhǔ义吗”。姜铎济听罢大惊,起身向张学良深深地鞠了一躬。两人在酒席间谈得甚是投缘。
第二天的谈判很和谐,张学良的态度格外的平和,不仅没有要求姜铎济交出军队的指挥权,也没有就军队的数量作出限制,这让姜铎济十分意外。其实,今天的姜铎济已不同与往rì,不仅仅是因为岁月的磨洗削平了他的棱角,更因为他对三mín zhǔ义有着浓厚的兴趣。本来预计八天的会谈只用了一天就结束了,双方的态度好得出奇,完全没有了第一次和谈时剑拔弩张的氛围。最终,姜铎济表示自己将无条件归顺zhōng yāng,接受zhōng yāng的改编,从此“新北军”这个称号将成为历史。而姜氏家族也将迎来崭新的一页。
面对这个结果,姜铎济在出发前是不会想得到的。回到吉林,他和族人们谈起了这次出行的经历,大家都对三mín zhǔ义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这不是一个粗鲁的家族,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从来就不缺少爱国主义的教育,要不是晚清的**无能,想来姜氏子弟中必有许多人投身到国防之中。
姜铎济仔细的和大家讲解着三mín zhǔ义,大家听得聚jīng会神,姜氏家族熄灭了多年的热血终于又被点燃了。从康熙年间开始,这个家族为这个国家贡献了多少将帅奇才,但随着大清王朝的没落,那段辉煌的历史也曾竟一度中断。如今,这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大家族终于可以回到政治舞台上了。
一个月后。
在雄壮的进行曲中,一排排穿着整齐的军装,头顶着青天白rì的士兵在校场上接受着两位将军的检阅。二人相视一笑,谁也不知道他们心中到底想了些什么;两个从未见过的人这时却好像是相识了很久的故交,不知道是什么让他们彼此惺惺相惜,也许是对三mín zhǔ义的追求让两位年轻的帅才站在了一起。这就是主义的力量,可以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的手握在了一起。在他们的眼前,是一直全副武装的jīng锐力量,他们的眼中迸发出久违的激情;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他们的眼神中就一直充满着迷离与失落,这样复活了的眼神也让姜铎济十分兴奋。其实他自己还没有注意到,他自己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从那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相信武力大于一切狂热主义者,向着有主义、有追求的新人生改变。而这个正在悄然崛起的家族,也不再是那支只有杀气的家族了。
归顺了zhèng fǔ,找到了主义,姜铎济有理由好好地休息一下了。但是他却不能停下脚步,因为社会并不太平,内忧外患的中华民国强敌环绕,而姜氏家族的命运也会随着国家的兴旺而改变。姜铎济的心情从未平静过,因为他有了更高的目标:驱除鞑虏,还我中华!而他的军队,也有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东北军!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