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又是一位被抛弃的可怜女子
一位女子正痴心地渴望着,等待着重新见到那位朝思暮想的君子,她望穿秋水,等得心碎神伤。而那位君子呢,恐怕早已把她忘干净了。
鸟儿飞倦了,还知道返回自己的巢穴;而人一旦忘了家,就不会想着回来了。女子在情深意切地望着,一直到暮色苍茫的黄昏,可是依旧望不到那朝思暮想的君子,她的心底不免忧伤苦涩。越是仔细思量,就越害怕。她想:怎么办,该怎么办!那人恐怕已经把我给忘了。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却让人闻其声,窥其心。曾经他们有过多少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情事,他竟然就这样狠心忘下了!可怜的女子,遇到了一个无情无义的负心汉。
上古时代的先民,物质生活尚不丰富,四望之下多见山峦坑谷,那位痴痴遥望的女子,瞥见鹯(zhān)鸟像箭一样掠过飞入北林,余下所见的,就是山坡上茂密的栎树和洼地里清白相间的梓榆,还有那长满山坡的唐棣树和山梨树。万物各得其所,只有自己无所适从,那份惆怅和凄凉的感觉可想而知。往事一去不复返,未来看不到任何希望,女子如痴如醉精神恍惚。再这样发展下去,也许就要精神崩溃了。
好可怜的女子:
鹯鸟如箭疾飞行,飞入北边茂密林。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情难平。怎么办该怎么办?你竟把我忘干净!
山坡栎树真丛错,洼地梓榆真斑驳。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难快乐。怎么办该怎么办?你把我忘实在多!
山坡长满那唐棣,洼地挺立那山梨。意中人儿未望见,忧心忡忡似醉迷。怎么办该怎么办?你已把我全忘记!
《无衣》:抵御侵略的嘹亮战歌
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他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guó)石父主持朝政。虢石父为人奸佞乖巧,善于奉承,贪图财利,但周幽王却很重用他。虢石父在掌权期间,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因此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周幽王八年,幽王废黜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褒姒还想加害太子姬宜臼,致使申后的父亲申侯大为愤怒。
周幽王十一年,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害了周幽王,西周从此灭亡。周幽王去世后,诸侯们共同拥立前任太子姬宜臼即位,为周平王。犬戎族攻进西周京都镐京,镐京残破,即位的周平王不得不东迁至洛邑。犬戎之祸成为了西周与东周的历史分界事件。此时的周王朝,大部分土地沦陷,秦国靠近王畿,与周王室休戚相关,面对犬戎族的侵略,秦人奋起反抗。
这是一封慷慨激昂的请战书,它产生于秦地,是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这种反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呼百应,紧跟出发。
当时军情紧急,一时难以备全征衣,为国征战,就不计较衣物不全的困难了,可以和战友共用一件战袍。秦君发兵要去交战,大家急忙修理好戈矛。为什么大家能够克服困难、团结备战呢?因为大家认识到,仇敌是共同的,必须一起抗击。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团结对敌,奔赴战场,投身到战斗中!
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国难当头,同仇敌忾;慷慨从军,一边高歌,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里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胄(zhòu)
《渭阳》:甥舅情深
秦穆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晋文公的姐姐嫁给了秦穆公,名为穆姬,秦康公是秦穆公和夫人穆姬的儿子,是晋文公的外甥。
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42岁时离开晋国都城绛(jiàng)城,到各国进行流亡。骊姬是晋献公年老时非常宠爱的一个妃子,晋献公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害。后来太子一死,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觉到了危险,纷纷逃到其他诸侯国避难。
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夷吾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位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随他。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到62岁时才登基做了国君。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晋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后来又经过了关键性的城濮之战大败楚国,晋文公重耳终于在花甲之年当上了中原的霸主。
这里发生的感人故事,就是秦穆公让儿子秦康公带领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时发生的一幕。
从秦都雍城出发的秦康公,送舅舅重耳回国登国君之位,他们来到渭水的北面,即将分别。此时他们有千言万语要说,但又无法说尽。单从送别路途之遥远,就可以看出舅甥情谊的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的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呢?泪眼凄迷是不太合适的,这不仅仅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缘故,更是因为重耳归国即位是他多年的愿望,这是一件大喜事。在临别的时候,康公不知道该送给舅舅什么礼物,于是他准备了一辆四匹黄马的大车。这辆四匹黄马的大车其实是有深刻意义的,这里有送舅舅快快回国的意思,也有无限的祝福寄寓其中,更深的意思是,这表明秦晋两国在政治上的亲密关系。
康公的母亲穆姬,生前曾盼望着他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个愿望却未能实现。如今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穆姬已经离开了人世,所以康公在送舅舅回国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甥舅之情本来就源于母亲,而思念母亲的心情,更加深了甥舅之间的情感。但感情再深,也要面临分别的那一刻。康公把自己那块纯洁温润的玉佩送给舅舅,这不仅是在赞美舅舅的道德人品,更希望舅舅不要忘记母亲的深厚情谊,当然他也希望舅舅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的诸多努力这一深层次的含义。
后来人们用渭阳之情来特指甥舅之间的情谊:
我送舅舅归国去,转眼来到渭之阳。有何礼物赠与他?一辆大车四马黄。
我送舅舅归国去,思绪悠悠想娘亲。用何礼物赠与他?宝石玉佩表我心。
《权舆》:食客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一位秦国的贤者,从以前大鱼大肉的生活,到现在连肚子都快填不饱的境地,生活质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怎么能不让他叹息,怎么能不让他留恋过去的生活,他对现在的生活当然不会满意。
他在感慨秦康公不能礼待贤者时,不提也就罢了,一提起来就会两眼泪汪汪。过去的日子里,大碗吃饭、大碗吃肉,而如今,每顿饭供应的饭菜非常简约,几乎到了吃不饱的程度。前后待遇的悬殊,真是让人难以承受。其实,饮食上的一点变化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反映出贤者在国君心目中的位置。从另一个方面想,贤者生活质量的下降,似乎表示时代也在发生着变化。
嬴秦为了求取霸业,出现了很多好养游士食客的君主,其中秦穆公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位。他取由余于西戎,获百里奚于楚国,迎蹇叔于宋国,求得丕豹、公孙枝于晋国,并且重用屡败屡战的大将孟明。秦君如此重贤纳士,一时间,四方的游士都望风奔向了秦国。秦穆公去世后,秦康公即位,康公开始冷淡这些贤士,他们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位贤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唱出了这样的嗟叹之歌。
这是对遭受冷遇现实的失望,也是对康公恢复先王礼贤下士之风的希望:
唉我呀!曾是大碗饭菜很丰裕,如今每顿吃完没剩余。唉呀呀!现在哪能比当初。
唉我呀!曾是每顿饭菜四大碗,如今每顿肚子填不满。唉呀呀!现在哪能比当年。
*********
国风·陈风
陈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列国中的重要国家之一,它的统治区域主要在河南周口一带,共有近千年的历史。陈国原本是原始部落的名称,《史记》中记载:帝喾(kù)娶了陈锋氏的女儿,生下儿子放郧(yún)。放郧就是帝尧,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陈部落在黄帝时代是比较大的原始部落之一,它与黄帝的姬姓部落互相联姻,构成了黄帝部落的两大支系之一。黄帝族兴起于姬水,也就是今天的陕甘之交的岐山一带,陈部落的起源也应该就在附近。
陈部落跟随着黄帝四处征战,最后统一了黄河流域,它也随着黄帝族东迁,到了中原肥沃的平原,最后落脚在宛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淮阳。陈部落东迁后,他们由游牧生活走向了定居生活。夏商时期,陈部落一直在河南豫东一带活动,也曾建立了比较小的国家,臣属于夏朝和商朝。商朝晚期,周武王在灭亡商朝的前期,派大军攻取了商纣的两个属国,他们分别是糜国和陈国。周武王夺取陈地,切断了商朝和淮河流域嬴姓、偃姓等国的援军,为灭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