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对未来的思考之中,熟悉的电话铃声想起。父亲邀请我们到乡下去吃晚饭,已经四五天没回去了,我欣然答应。每次都是这样,父母平时比较忙,有空了就会打电话我们,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用乡下种的那些蔬菜填饱肚子。蔬菜长成了不摘过几天就老了,摘了不吃过几天就枯萎不好吃了,于是乎总是抄很多蔬菜。下班后和家人一同回到乡下老家,母亲已经把饭菜乘好了,五个人,七八个菜,着实有点多。爱人和女儿总是吃一点点饭,尽量多吃菜。我和父亲会不经意攀谈几句,沟通一下思想,我讲了一些我所理解的理论性的东西。父亲的态度和想法自然不会出乎我的意料,年纪大了自然保守,满足于现状,很少支持年轻人的想法。他讲了一些话,近来我也一直蛮用心的倾听,他的话总是很实际,和现实紧密联系,我总期望从他嘴里找到一些灵感,来充实我对这个社会的认识。
他并不看好我的思维成果,他讲这个社会一直都是存在各式各样的人,有了钱,有了权,人家就会看得起你,尊重你,把你当个人物,都是花花桥子人抬人,要会拍马屁,还冒出了“这个社会可以不识字,但不可以不识人”这句话。市侩式的谆谆教诲,多么现实的话语,可见市侩文化有着多么深厚的土壤。我故作平静,但内心却震动了一下,很快想起之前公园散步路人也在谈论这句话。这些就是真实,现实的社会状态,我丝毫不怀疑人们的这些趋利避害的自我生存哲学。其实父亲一辈子干技术工作,多数都是人家有求于他,那是他的本职工作,也是他的一生事业。我以为他可以一辈子不求人,这些话从他嘴子出来还是令我颇为惊讶。他这样一个科班出生的正规技术人员,“识字懂技术”自然是根本,这也是外公允许母亲嫁给他的原因,这“可以不识字,不可以不识人”又从何而来呢?父亲并没有看出我内心的变化,带着某种怨气,他的一些经历从话语间流露出来。“有次我没办法晚上从江阴走到乡下”,他想起了从前的事情,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错过公交车了?”。“把我弄成了编外人员。”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那种经历和委屈,类似的事情我也经历过,可谓深有感触。
他这样一个兢兢业业的技术骨干,是个埋头苦干的老实人,群众和他掏心掏肺相互信赖,但他并不善于搞人际关系。单位上的很多都是干部家属子女,他是单位唯一的正规科班出生技术人员,懂药学懂技术,会做手术善于解决疑难杂症。在编制改革之初单位给市里的申报材料中,这“编外人员”着实让他有些蒙了。他自然无法接受,他在当地早已颇有名气,群众对他一直都很认可,曾经多次获得市级比赛第一名,很多人并不习惯这样一个年轻人初来乍到并如此优秀,这回给了一双小鞋让他穿。他要去讨个公道,特意坐班车去了市里,这是他第一次去城里办私事,实在是迫于无奈,这种问题在下面根本没有公道可言,只能去找上级领导讨个公道给个说法。他和上级领导讲明了情况,事情办完天已大黑,最晚末班车已经开走了。他从来不在外面过夜,城市里灯火辉煌,他并无心逗留。三十几公里的路,他并没有一丝犹豫,愣是饿着肚子走了四五个小时,回到家已是后半夜。这一路上的孤独和无奈,即使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在他心里,我的心里也是一阵酸楚。后来上级了解了情况,纠正了下面的错误,他成了“编制人员”。这一个小小的农村小鼻子单位,也真是不简单。父亲自己吃过不少哑巴亏,知道老实人吃亏,自然也是担心我会吃亏,不过对于父亲的劝解,我并不以为意。这个社会就是因为太复杂了,我们这些有良知的人不能再复杂了,喜欢拍马屁的人少一个,这个社会总会干净一点点。
人这辈子就得想开了,走歪门邪道助长的是歪风邪气,偷鸡摸狗的社会是没有希望的,只有社会干净了,大家才有希望,心中有梦想,眼光要长远,一身正气,吃亏是福,“浊富非吾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随波逐流,试着超凡脱俗,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坦坦荡荡身心健康。不是学不会拍马屁,实在是不屑于学,我没有拍过马屁反而有一次看不过去,思来想去壮着胆子提了意见,想履行党员监督义务,理论告诉我“遵章守纪,程序公开透明,过程令人信服,是一种尊重,更是对领导干部真正的呵护”,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可想而知,高高在上的人若没有认错的勇气和意愿,时机不成熟一念之差反而弄巧成拙,超前意识还是要和有思想、志趣相投的人交流才好。这年头提意见确实风险太大,理论要清醒,不过现实还是糊涂一点好,弄不好撞得头破血流,甚至落井下石,给你穿小鞋,让你背黑锅,就够你受的了。现实就是那样的赤裸裸,少了一丝浪漫气息,少了一些理想主义,也缺少该有的理性,却多了一点市侩作风、市侩习气和市侩文化,都闭着眼不说话,装聋作哑,显得有些滑稽可笑。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多么简单的道理,若丢弃了党性修养,什么都不讲原则,处处拐弯抹角就复杂了。不过一切都过去了,什么都看得惯了,看着那些冠冕堂皇,正襟危坐的样子,看着不可思议的现实,就像看着一场大戏,大内高手激情上演,口蜜腹剑,笑里藏刀,谎言掩盖真相,着实不容易。六年了,习惯了,磨光了激情和期待,也变得圆滑世故,有些麻木不仁。曾经是那样的激情四射,如今已经变得毫不在意,看透了清醒了洒脱了,不再会轻易打乱思绪,不免有些黯然神伤,这四十不惑可是好是坏!?
早已懂得并不需要强迫自己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从懂事以来就不是让人操心的孩子,自然也不好意思让别人为我的事而操心,我选择以更加内敛的方式走向心灵深处,以更高更远的眼光看待未来和人生。我一直在改变,一直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过程中,从寒冬腊月跳下冰水的那一刻,我就早已获得了新生。而父亲并不能领悟我这博大精深,父亲一辈子都在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一辈子在意别人的看法,一辈子为他人考虑,唯独从来没有考虑自己。毫无疑问,他获得了群众的认可,至于领导是否认可他,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在我的心里,他已然是个伟大的父亲,虽然总是不近人情,但我也早已理解了他,接纳了他,并十分尊敬他。父亲常常在路上遇到熟人,分外热络攀谈半天,老朋友多是当年的养猪专业户,如今都已年过古稀,家里也早已不养猪了,我真不知道他们半天里聊的都是些什么,不过从双方轻松的笑容看出是掏心掏肺的老朋友了。有一次,一位纯朴的老朋友着实让我觉得很可爱,他参加了同学聚会,开心之余写了好几张纸的日记,后来遇到了父亲,就把这几张日记给了我父亲看,由父亲带回了家,一起分享心中的那种快乐,父亲还念给我来听,日记字迹工整,写的很认真,我是着实被他们之间的这种纯真所感动了。
父亲是科班出生,这一点一直是他的自豪。1964年父亲考上了苏州农校,同村的很多人参加了考试,他是村里唯一考上了,有的没考上的做起了代课老师。考上后爷爷奶奶忙活了好几天,帮他准备了些衣物,将小麦炒熟了磨成粉装在袋子里。去苏州那天,父亲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出远门。为了赶上去苏州的轮船,爷爷奶奶天没亮就起来帮父亲整理好了行李物品,等天亮一大早就出门了,晚上刚下过雪,路上厚厚的积雪覆盖。奶奶没有跟出去,在家里她已经反复叮嘱父亲要好好保重自己。爷爷挑着担子,一个蛇皮袋,一只破皮箱,踏着雪深一脚浅一脚送他到了南国码头。一路上父亲跟在爷爷后面,爷爷路上稍稍叮嘱了几句,爷爷默默地把父亲送上了船,显得很开心但没有多少要说的话,一切都在无言中。那个时候为了生存,啃过树皮吃过糠饼,生活的艰辛磨去了内心的柔情。一会儿船开了,船慢慢的离开了码头,父亲向爷爷挥手道别,看着爷爷离去的背影,父亲黯然神伤,爷爷一直是父亲从小到大的依靠,那个高大的背影一直留在心中,如今离开了家一切要靠自己努力了。爷爷吃的苦太多太多,一家人的重担都在爷爷肩上,而此刻作为大儿子,二十出头离开了家,爷爷的胆子就更重了,父亲此刻心情难以平静,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从南国码头就在南国大桥的北边,在冬青河西岸,那时冬青河水清澈见底,流淌着通向远方,冬青河的水载着他,水波荡漾,这条河里留下了父亲太多美好的记忆。船早上开,下午四点多就到了苏州,随之天色渐渐暗下来,城市里亮起了灯光,城里的一切对于父亲都是新奇的,那时农村还没有通电,家里用的还的煤油灯,而父亲也平生第一次听到了火车开过的汽笛声音,是那样的心潮澎湃。
父亲在农校学习了三年多,畜牧兽医专业,上学完全是免费的,自己不掏一分钱,“包吃包住还有三元零用钱”,为了培养人才,国家供应粮食,还倒贴钱,这就是那个伟大时代,这成了他人生命运的最大转机,开始了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学校里是最认真的一个,也学到了真本领。听他说1966开始**********,也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秩序,那时到处搞全国大串联,他没弄明白怎么回事,跟着一起坐着免费的火车到了BJ天安门广场,在天安门上城楼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向人群挥手致意,也算接见了他们。那是一个纯真的时代,也是狂热的时代,翻身做主人,百废待兴,只要努力就有机会,崇拜敬仰的毛主席,他给人们带来解放。后来父亲觉得外面闹哄哄的学不到技术可不行,回到学校继续读书,虚心向老师请教,老师给他安排了单独宿舍,理论联系实际,父亲在学校学到了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到1967年父亲苏州农校毕业时,毛ZD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指示“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该高高兴兴的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毕业后就回到了农村,回到了老房子里。那个时候家家户户搞养殖,“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农村人最大的期盼。一开始做生产队兽医,先到周庄石牌养猪场帮忙养猪,后来回到村里帮队里养猪,一心扑在技术实践和研究上,热心为周边村民服务,几年后附近已小有名气,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乡兽医站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不过那时候需要村里出具证明,可有的人并不愿意成人之美,以不舍他走为由挽留,也废了一番周折,最后如愿以偿到了他梦想的乡兽医站。父亲多次提到帮助过他的人,也说过阻挠的人,说只有自己的利益,做事不公道。那时没有电话机电动车,道路也是泥泞的,都是靠两条腿走路,总是风里来雨里去。那时穿的还是布鞋,布鞋都是母亲裁了布样,用浆糊一层一层糊起来,一针一线做出了的,母亲说父亲一年要跑坏七八双布鞋,听到这个数字我是有些震惊,父亲每天行走在农户猪圈之间,看来这每天走的路确实太远太远了,可谓跑坏了布鞋无数。如今我家里也有母亲亲手制作的布鞋,不过我是已经穿了三四年了。在父亲的心中,为农户排忧解难是天职,任凭刮风下雨,总是随叫随到,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毫无怨言。小时候不懂事总是嫌弃他身上臭臭的,可他从来不在乎,这乡风臭气是他一生的付出与追求。父亲是个老党员,在我小时候的心中,党员都是像父亲一样的,主动上门服务服务,总是冲在第一线,任凭路途遥远,道路泥泞;他是那样的平凡,生产队几乎家家户户搞养殖,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几十年如一日奔波在乡间小路上。外面热心服务,家里还养了老母猪,种着五亩多地,想想真是不容易,他就像一座山,成为农户们的依靠,也撑起了家庭的脊梁。
到了八四年,工作需要父亲买了村上第一辆自行车,永久牌的,一开始不会骑,不舍得骑。看着放在家里的自行车,虽然上着锁,我也很是好奇的玩起来。小时候除了捏烂泥巴,磨瓦片,做些不成形的小玩意,东家西家、村头村尾到处乱逛,和村上小伙伴们结伴玩耍,自得其乐。自行车这新玩意可真是稀奇,车轮子虽然上了锁,不过那脚踏板倒是可以往一个方向转动,轴承珠子嘎啦啦清脆的响声,特别好听。我就像摆弄玩具一样抓着踏板转的飞快,一不小心手指卡在了链条里,怎么都拉不出来,痛的嗷嗷大哭。母亲在家里也不知所措,叫来了村上好几个人帮忙,那时人家还没有自行车,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硬是用钳子剪断了好几根钢丝才把我的手指弄出来。父亲回到家里自然很生气,新自行车还没骑就这样搞坏了,无奈的推到了修车铺。后来父亲学会了骑车,曾搭着我走家串户,我坐在前车杠子上,抓着车把中间,石子路面颠簸,下车时总两腿发麻,过好一会才能缓过神来。在农户家我很含羞,大家似乎都认识我,称呼我“小黑人”,我并不懂什么意思,而父亲总是先到人家猪圈里忙活一番。有的人家会留父亲吃个便饭,我也一起跟着吃过,不过我不好意思夹菜,人家总是客气的往我碗里夹好吃的。后来自行车渐渐普及,越来越多,父亲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农村大街小巷,东家长西家短,每天总要骑四五十公里路。车子也经不住石子路面颠簸,很快就叽叽嘎嘎响了,链条和挡泥板总是发出呱啦呱啦冗长的摩擦声,轮胎总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破,换了又换。第一辆自行车直到锈迹斑斑,除了铃声不响到处都响,父亲才换。每天忙碌的身影,风里来雨里去,前前后后骑坏了四五辆自行车。
父亲心里有本活地图,但凡镇上哪家哪户都清清楚楚,小时候经常有人上门求助,说家里的畜禽病了,若父亲不在家,留下村庄和姓名即可,很多以阿猫阿狗自称,父亲回到家里告诉他后,就无论刮风下雨甚至天黑也会背着他那略显破旧的药包出门了,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农户家解燃眉之急。他就像白衣天使,守护一方,一辈子干好一件事,兢兢业业。人们对他的信任非言语所能表达的,即使他退休以后也闲不下来,有问题还会不断有人来找他帮忙,他也一直活跃在农村之间。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共产党人和父亲都是一样的。父亲一辈子本本分分,心里只有工作,装的只有农户,每天和猪圈打交道,回来总是臭烘烘的,却毫不在意。外人眼里的父亲是坚强的,而我眼里的父亲有点胆小怕事,他爬梯子腿就会发软,放炮仗总是躲得远远的,忙到大半夜回家路上黑漆漆的总是哼着歌曲为自己壮胆。一个典型本分的农村科技服务者,对他来说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大的满足,胜过一切的荣耀,也并不善于和上头打交道。父亲在工作途中有多次被车撞的经历,从来没有难为别人,总是以为没事回到家里。有一次被撞了腿痛,他就用土法为自己敷腿,这个土法说来心酸,也就不说了,还不愿意去医院,他总觉得停不下来,人家需要他。第二天实在是疼痛难耐,痛的汗珠直下,送到医院一检查骨折了。没办法脚踝动了手术,加了钢钉固定,可一周不到就执拗的出院了。回到家里也是按耐不住,上门求诊者络绎不绝,自己走不了就让人家骑着电瓶车接上门去,实在倔强的有些不尽人情,这种精神非常人所能理解,却在我心中刻下了父亲难忘的精神记忆。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