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杏坛仙师> 0090 建新学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090 建新学校(1 / 1)

何水清在开学前和李长新一起讨论了加强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问题。他认为要和家长签订一个协议书,只要不是对孩子进行人身伤害,要对孩子进行罚站,打扫卫生,甚至关禁闭的惩罚措施,要让孩子从小培养严格自律的道德规范是非常必要的。要严格控制孩子们接触的音像制品,如果十几岁的孩子看到那些成人的东西,想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何水清还想在腾达开设食堂,让全日制的学生,中午都在食堂吃饭,在教室休息。李长新听了他的建议就说了一个报纸上的新闻,有学校的一个高中女生在厕所生下一个孩子,孩子的父亲就是这个班的男生,可那个女生竟然还不知道是哪一个男生。李长新说把学生留在学校里是很危险的。

何水清一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问他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

李长新想了很久才说,“我们现在要想加强管理就必须要很严,杜绝所有的出错的可能,因为我们把学生关在学校里就要对他们的行为负责。要松的话就维持现状,因为管理得很松,学生下课就回家了。在学校里上课是不会出事儿的,放学了出什么事情和学校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这些是走读的学生。如果管得不松不严,把学生留在学校里,却没有人管理,就会把责任加在我们的头上,万一出事我们就死定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公检法医生教书匠’是社会的五大害。老师都成了害虫了,我们如果再不注意,一旦落人口实,我们就没有办法了。”

何水清觉得这个事情很麻烦,真的麻烦。如果要很严,就要住宿才行,还要有人对宿舍进行管理。自己的学校没有操场,活动空间有限,如果要住校难度极大。可是不住校,学校的管理就上不去,就不会有什么特色。现在学校就是靠空调教室在支撑着,再加上补习班的学生很多,才能吸引学生。如果这些优势没有了,自己的学校有什么特点呢?何水清想来想去,没有头绪。

晚上何水清把自己的想法和两个女人说了。王丽说你把全日制的学生和补习学生混在一起,当然不能加强管理。两种学生的目标本来就不同,管理方式当然要不同。王丽建议在城边上买一片地方,自己建学校。全封闭,高规格,这样才能有发展。

梅落花对王丽的建议非常赞同,认为现在的模式不能发展。要想发展,第一要联系国外的学校,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上课,参加国际通用的考试。第二要全封闭高规格的管理,让学生从行为礼仪到思想品德都要有全面提升,这样才是出路。

何水清觉得这是个大工程,觉得很无奈。他不明白怎么自己一想做点事情,就是要往大里弄呢!音乐班变成了补习学校,补习学校变成了连锁学校,后来又变成了全日制学校,现在又要变成全封闭式的国际学校。他有点头大,他自己都没信心了,他不知道这条道能不能走通,他心里没底。

何水清带着梅落花在省城周边转悠了好几天,他最终决定在距离环城高速出口不远的一个地方建学校。这是一片库房,是附近的村里的产业。何水清找到村委会书记,把自己的意向说了一下,村委会主任开口就是一亩地五十万的价格租给他们三十年。何水清一想建学校最少也要二十亩地,这地价就要一千万。再加上在这里修建学校,最少也要三千万,还这么偏僻,有点划不着。何水清回到家里,有点心灰意懒。梅落花说,有多大肚量就吃多少饭,别去想那些自己做不了的事情。她认为现在要想办国际学校,没有贷款和投资人是办不起来的。她又问何水清是不是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商人,如果愿意,就要转换思路,从现在开始就要考虑如何赚钱做生意,而不是想怎么把书教好。

何水清从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商人,自己是个老师。可是要想把这个老师当好了,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学校,这个学校才是自己的舞台。在别的学校当老师,那都是在别人的舞台上唱戏,还是按照别人的剧本唱戏。

何水清为此苦恼了几天,他一直没有想到要怎么办。何水清又去腾达和李长新聊天,正在说话呢,一个老师走进来,给李长新汇报说有几个学生打架了。李长新问是哪个年级的,在哪里打架。这个老师说是初二年级,在校外打架,家长来找学校,要学校出示证明。何水清看着李长新,没说话。李长新跟着那位老师去了,没过多久就回来了,给何水清说,那几个孩子家长都是有钱人,忙着赚钱,对孩子一直疏于管理。现在他们孩子打架了,想要转学。

何水清觉得开始全封闭式教学势在必行,如果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几起,学校的名声就给搞臭了。他对李长新说,要不就从现在的初中三个年级开始住校。先把楼房的天台遮起来,周围拉上铁丝网,加强安全。在上面铺龙骨地板,减轻对楼顶的冲击,算是学生们的活动场所。把学校后面的一个仓库先租下来作为宿舍,围出来一片区域,作为学生的活动空间。

何水清的想法还没建成就差点失败。腾达的教学楼顶还没完全展开施工,只是在上面建起了一个顶棚,市政检查就来了。说他们在修建违章建筑,不但要求马上停止,还要罚款。何水清说这是我自己的地方,我怎么修是我自己的自由。市政工作人员一个电话就把城建检查的人叫来了,要对他进行联合执法。何水清就算是拥有这栋楼这片地,也不能在楼上加盖建筑。要想加盖,就要向城建局申请,经过检查认为建筑物可以加盖,才可以进行。何水清简直要疯了,这都是什么事情。自己拥有这片地的使用权,这座楼的所有权,可是在自己的楼上盖一个天棚都不行。他只能向城建局提出申请,可是城建局一直没派人来检查。没有检查就不能获得批示,没有批示就不能在楼顶修建任何固定建筑物。

何水清最后又是请马国强处长出面,宴请了城建局的领导,送去了一点心意,前后拖延了一个月,才得到批示,他可以在自己的楼顶上加盖非永久性建筑。

何水清在楼顶四周用铁丝网挡住,在里面竖上防火板阻挡风雨,顶棚全用遮阳板盖住,算是把楼顶这块区域用起来了。何水清租借学校后面的一座仓库时非常顺利,他只是给负责人送了两瓶酒就搞定了,价格还很便宜。

何水清在秋季招生的时候,终于开始了全封闭管理的宣传和要求。所有的初中学生必须要住校,家长可以随时来检查和看望孩子。很多家长去看了何水清改建的宿舍,都不满意。说这样的条件太差了,怕孩子受不了。何水清就以在市区住校方便看望,作为自己的卖点,大力推销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只有孩子们在一起才能培养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能让孩子们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很多家长经不住他的宣传就答应尝试一段时间,说如果孩子不愿意了就要走读。

事实上,何水清的住宿条件只是外观不好,他给学生们提供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还是很好的。宿舍里有空调,楼顶上你有篮球场和乒乓球台。还有一个小卖部,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

何水清的宿舍安排,最大的特点就是从自己儿子的兄弟们那里学来的以大带小,学生管学生模式。他把初三学生和初一初二的学生安排在一起。一间房里上下铺六个学生,初三的学生是社长,负责管理初一初二的学生。要求初三的同学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要帮助低年级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这样的制度非常新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初三的同学终于找到了自己做大哥哥的感觉,初二和初一的学生也会了尊重别人。开始的一个月里,初二的学生和初三的学生经常闹矛盾,很多孩子不服别人管教,而有些初三的孩子也不会管人,简直就是在欺负人。何水清安排的几个老师几乎有处理不完的问题,解决不完的事情。但是经过了一个月的适应,家长的普遍反映却是孩子们懂事了。大孩子学会关心别人了,小孩子学会听别人的话了。家长们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自然也没有人说住宿条件差的了。

初中学生住宿的好处逐渐表现出来,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专心认真,同学之前更加友善团结。尽管开局不错,可是何水清并没有放松。住宿的地方就那么大,学生们的活动空间太小,现在还有个新鲜劲儿,过一段时间逆反情绪肯定会出现。他必须要找到新的地方才行。

何水清去参加一个教学研讨会,一个老师在台下和另外一个老师小声说话,齿轮厂小学不办了,被合并到附近的学校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何水清觉得可以去谈这个现成的地方。

何水清问清了齿轮厂小学所在地,直接就从会场出来了。他去看了齿轮厂小学,地方不大,可是方方正正,还有一个两百米的操场。学校虽然看起来有点破旧,可是却有足够的地方修建校舍。何水清直接去找齿轮厂厂部,见到了副厂长。何水清说了要承包小学办学,还可以给齿轮厂子弟优惠政策。副厂长做不了主,就带他去见了厂长。厂长对何水清的想法很感兴趣,问他怎么承包。何水清说本来想买那块地皮,可是那块地皮在厂子中间,恐怕拿不下来,所以想承包三十年。厂长一听,就说那个地方承包给他三十年也是假话,厂子已经在申请破产,地方肯定保不住。如果他要买地皮说不定还可以商量。

何水清约好了三天后和他再谈,就回家了。他回家后和梅落花商量这件事,又把李长新也叫来了。三个人商量了很久,一致认为那个地方不能买,买了也保不住,因为那片地在厂区中间,肯定保不住。倒是可以在齿轮厂的地皮上买一块地,不要很大,可以慢慢建校舍。何水清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就和李长新去见了厂长,提出了在厂区靠近马路的一边买一块地。厂长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当场拍板就同意了。五百万卖给他十亩地,不过是在更靠边一些,也在马路边。厂长明说了自己儿子喜欢一辆车,不低于二十万的一辆车。何水清觉得这个买卖可以做,就去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开始起草地皮买卖合同。半个月后,何水清用五百万和一辆车买下了这片十亩大的地皮。

这一年的十一月,何水清的学校开工建设。学校的图纸是从广州一家私立学校的施工方买来的,而这些都是由房地产大老板胡开平给提供的。何水清把教学楼的建设全交给了胡老板,让他先垫资开工,资金慢慢再给他打过去。胡开平和何水清的生意虽然不多,也算是认识五六年的老关系了,非常爽快,直接就同意了。何水清再三强调这是学校,建筑质量绝对要保证,决不能出一点点的差错。胡开平自然也是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有问题。

胡开平答应他在明年秋季招生之前,学校一定能建好了,而且说这么一栋楼的一个小学校,根本就不在话下。何水清打算修建八层楼,最上面两层作为宿舍,下面四层作为教室。五层是各种教学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六层是活动室。何水清觉得自己的学校的班级最大人数不能超过四十人,所以教室都不大,成扁宽型,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看见黑板。

何水清彻底离开了教学第一线,成了一个专职的商人,完全的商人了。这一年里,何水清的腾达赚了一千多万,水莲和水仙每人给了他四百万。这样一来,何水清手里就有将近五千万的资金了。根据预算,这些钱足够学校建成。

在一年年底封冻之前,何水清的教学楼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何水清设计在每个教室里都安装了楼宇呼叫系统,不是为了教学楼的安全,而是为了教学管理,教室里和学校总控室要完全视频联通。每间宿舍里也都要安装电话和闭路电视,网络接口。每一层的楼道里都安装无死角视频监控,他要确保所有的一切都在在学校掌控之下。何水清在每一间教室里都要安装自己设计的自动关窗系统,自动调节教室里的光线和温度。他要把这个学校打造成一所心目中的完美的学校。

这一年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又到省城来过年了。水仙姐妹俩和王丽梅落花要去上海玩,何水清让他们去了以后把房子里好好清扫一下,把一些东西换一换。何水清都不知道自己闲置了四年的房子成了什么样子了,是不是已经不能住人了。四个人当天下午就打电话来说房间里完好如初,除了房间里有一股霉味,别的什么都好。

何水清一直忙碌,他开始和教育局的官员吃饭,和省教委的领导吃饭,和胡开平的朋友吃饭,和腾达的中层领导吃饭,和中和的员工吃饭,又回去和阖嘉的员工们一起吃饭。他从正月初五开始一直吃到十五过了,还没停止。有些是他请别人吃饭,需要意思意思;有些是别人请他吃饭也不好意思推辞。尽管每天不多喝酒,可是半个月下来,他还是被喝到医院里去了。何水清陪完教育局领导后,回来就抱着马桶吐了。开始吐出来的是这一天吃下去的食物,后来就是酸酸的胃液,再下来就是苦苦的胆汁,最后就成了黑红的血。两个女人一晚上没睡,看着他,照顾他。可是在两口黑红的东西从何水清的嘴里喷出去的时候,她们再也不敢等了,凌晨三点半,把何水清送到了医院的急救室。

何水仙第二天来看他的时候,身边有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何水清在病床上有气无力的看着何水仙的男朋友,想要笑一下打声招呼都没有成功。何水清严重脱水,胃出血,医生要他住院治疗。但是何水清在输了几瓶水后上了一次厕所,就觉得自己饿了。医生说只要觉得饿了,就可以吃点清淡的稀粥之类的东西了,记得吃药,慢慢养一段时间就好了,说完就让何水清出院了。

何水清和几个人一起回到家里,才正式和何水仙的男朋友互相介绍了一下。何水仙带来的这个男人也是一个学校的老师,教数学的,叫王洪平,今年三十五岁,和何水清同岁。何水清让他先坐一会儿,自己先吃点东西。王丽给他煮了稀粥,什么都没加。何水清喝了两碗,出了一身大汗,就去洗了澡,觉得舒服多了。

王洪平看起来很拘谨,看着何水清家的摆设,有点不自在。何水清就和他聊天,说一些学校里的事情。一说起学校的事情王洪平明显自如多了,说自己多年教高三,对教学还是有点经验的。何水清就笑着说自己教物理,也是个高三老师。何水仙明显没有说起何水清的情况,所以王洪平一听很吃惊,就问何水清现在在哪里教书。何水清笑着说现在不教了,做点小生意。何水仙就插了一句,腾达学校就是我哥的。王洪平一听瞪大眼睛看着何水清,表示不相信。说他有很多学生就在腾达补习,那里的校长姓李啊。何水仙刚要说话,就被何水清瞪了一眼。何水清接着问他的情况,王洪平说自己妻子出了车祸,去世已经三年了,自己没有孩子,一个人过,家在外地。何水清又问他住在哪里,王洪平明显被何水清的房子给刺激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自己还住在学校分配的房子里,又补充说是一房一厅。王洪平说自己的学校是个区属学校,教学质量一般,学校也没什么钱,所以好几年都没有建职工楼了。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