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一剑会天下> 第二十八节 水火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节 水火中(1 / 1)

听闻永乐帝被刺,皇子皇孙们匆匆忙忙赶来探望。朱高炽、朱瞻基伤心不已,而朱高煦、朱高燧悲伤的外表下却有些不以为意。朱瞻基见永乐帝苍白而又略显痛苦的脸,气填满腔。大步出殿门,对白无奎道:“带路,本王倒要瞧瞧这位女贼的厉害。”他拔了身边一侍卫的剑便走。来至牢外,令人开了门。话也不说,就一剑刺向刺客。可那女刺客头也不回,一动不动。朱瞻基的剑在中途停住,这背影,他最为熟悉了。居然是方玉妍,怎么会是她呢?他极为难过:“你们与本王相交,为的就是熟知皇宫内廷,等到这一天?”

“殿下,我们不过见过两次面,算不上相交至深的朋友。”方玉妍道。

朱瞻基更加难受:“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方玉妍见朱瞻基如此难受,就告诉了他,一字一顿道:“因为我爷爷是方孝儒。”联想到自己爷爷的惨死,方玉妍就忍不住泪流满面,不过别人看不见。从心底佩服永乐帝的朱瞻基总不愿去回顾那已成尘埃的事情,他奔回东宫,喝了个酩酊大醉。

“少年不识愁滋味,诗赋棋画,诗赋棋画。而今识尽愁滋味,悲歌未切,悲歌未切。啼鸟还知如许恨,谁共我,醉明月。”朱瞻基喃喃自语,“物情唯有醉中真,但愿长醉无醒时。”无疑这是朱瞻基长这么大遇到的最为烦心的事了。

这天天刚亮,赵政尚在睡觉,赵常就叫喊,说是门上插了把匕首,上面有张纸条。

“以这种方式给我而不是给我爹的,这倒是件奇事,上面写的什么,是不是有佳人相约?”赵政不以为然道。

“少爷,还好刀插的是门而不是你。”赵常展开纸条,念道:“方玉妍昨夜刺杀皇帝未果,现已被打入天牢。”赵政大叫一声,从床上跳起来。赵宗显已护送苏门答腊国王父子南下,赵政急切,一时没了主意,连找程小晴商量。两人商议后,装扮成太监,潜入皇宫。先去东宫,见皇长孙朱瞻基喝醉了正在昏睡,便直接来到天牢门口。赵政尖着嗓音对守卒说是奉命送饭进去。其中带头的一名守卫细细地打量他们:“怎么眼生,你们新来的?”这时白无奎来到,他叫赵政、小晴快将饭送进去。两人入内,赵政见到方玉妍那单薄的身影,想到她昨晚独自一人所经历的险情,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呆了一整个晚上,心理就极为不舒服,暗暗责备自己。

“你们不应该来的。”方玉妍的声音低沉道。

“玉妍,我们一定要救你!”赵政痛切道。

“你们不可以不顾惜自己,这回谁也救不了我,难道你们不明白?”方玉妍顿了顿又道:“不要为了一个死定了的人冒险,我不会领情的。”

“玉姐姐,你知道你对我们说这些是没用的,我们一起生,一起死,永远都在一起!”程小晴本以为自己说这番话不会带任何的情意,事实上不得不承认自己很动容。

赵政赞同地看了程小晴一眼道:“没错,玉妍,相信我们一定会想出最佳的办法。”

方玉妍很想再看看他们,哪怕只是一眼,可她始终没有转过身,她不愿让人看到她的眼泪,尤其是他们。方玉妍极为烦忧,刺杀皇帝的刺客、方孝儒之孙,不管哪一种身份都足以令自己死一万次。依永乐帝嗜杀的秉性,怎么可能饶恕明目张胆去刺杀他的人呢,而赵政帮自己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引火上身。可她又明白不管自己如何劝说,让程小晴赵政他们放弃救自己都是不可能的,唯有叹气。但她实不愿他们俩有所损伤,尤其是赵政。于是,她冷冷道:“不许救我,否则,我就咬舌自尽。”事实上,为防止她自杀,唐再兴对她施了软骨散,她没有力气做任何事,站起都只能依靠墙体。

“玉妍,你这样是置我于何地,你是要我自责内疚一辈子?”赵政喊道。方玉妍听闻,心中一阵戚然,看来,无论自己如何对待,他们都注定是要受累了,她也就不再坚持,让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好了。

朱棣醒来,回想起自己被刺杀的那一幕:刺客每一刻都表现得相当冷静,失败后亦未作最后的恶斗,否则自己很有可能已命令丧黄泉。想到道衍及时出现相救,忙问左右:“大师在哪?快速将他请来,朕要与之倾谈。”却无人领命前去,王钺上前拱手道:“启禀圣上,道衍国师已离去,这里有他留下的书信。”朱棣听闻,挣扎着坐起,一太监连忙过去扶住。他亲自展开信,见上书:“臣追随陛下二十余载,经历风雨无数,大事已了,臣心愿已足。特与陛下告别,望陛下善自珍重!”道衍的离去让朱棣神伤不已,他闭了眼,无视殿内前来看望的群臣。他向来不服老,也不在意人生的聚散,更不喜儿女情长。在他的眼中,人就是要轰轰烈烈,就是要惊天动地,王图霸业为毕生所求。但居京城的这安乐的十余年磨损了他的锐气与雄心,他不允许自己这样,他要重振威风,他要再上战场,要重现自己英雄的一面。

这晚,王钺发信号召集杀手齐聚东厂地下宫殿。

“天明,青霜的事,可有眉目?”王钺很是高兴、和蔼,这些年,他极少有这种态度。

“回义父,孩儿已打探到青霜的藏处,不过还得进一步探明机关。孩儿还得到另一个消息:汉王准备派内部高手刺杀长孙殿下朱瞻基。”王天明道。

“哦,那依你看,他的成功几率为多少?”王钺道。

“依孩儿看,这次长孙殿下一定逃不脱,除非有奇迹产生。”王天明道。

王钺大笑道:“本想让朱瞻基多活几年,没想到有人比本公还心急,这样也好。你们办事干净、利落且又团结一致,这让义父很欣慰。今天是你们少主十八岁生日,大家尽情欢畅,无需拘泥。”

五人均向赵中啸祝福,赵中啸一一回谢,很快就摆上了满桌的山珍海味及上等的陈年好酒。如此放松、尽兴地吃喝,才让他们有在一起的感觉。玩乐至半途,王钺将赵中啸叫到密室,不由分说,就跪在他面前,赵中啸慌忙将其扶住:“叔叔,您,您这是做什么?快请起!”

“殿下,殿下,你并非赵宗胜之子,你其实是先帝建文帝次子朱文圭殿下,这十八年,叫殿下受屈了。”王钺道。

赵中啸大为吃惊,疑是自己听错,这些年,他也隐约感到自己的身份不一般,本以为是哪个王侯将相之子,没想到居然是建文帝之子,他感到难以相信,颤声道:“据侄儿所知,文圭殿下在二岁时就让当今皇上给杀害了,这也是众人皆知的事。叔叔,你是不是弄错了?”

“当年皇上是杀了一个二岁的小孩,不过那小孩却是赵宗胜大人的亲生孩儿。十六年前,汉王从华阳公主手中将二岁的殿下夺走,夺走的那个小孩是假的,在此之前,臣已经将殿下与赵大人之子对换。连华阳公主都深信殿下已被杀。据说,公主一直为殿下的死而耿耿于怀,不到一年就病殁了。”王钺道,他只是听闻公主死得早,但不知公主是因思念驸马之故。

赵中啸悲恸道:“为保我一命,牺牲那许么多人,值得吗?你们这样做不觉得残忍?”

“是我们残忍,还是皇帝老儿太无情?少主,我们当时那么做也是逼不得已。”王钺道。

“罢了,过去的事就过去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赵中啸道。

“殿下,殿下今后使命艰巨,臣等将力助殿下夺回皇位。”王钺道。

“大势已去,你们又何必执著?”赵中啸道。

“殿下,恢复大统这是先帝的嘱托,臣等这些年也在为匡扶大业苦心经营着,不能就这样放弃。”王钺见赵中啸无心复国,便谎称是先帝嘱托。

“那建文帝与太子呢,听说他们还尚在人间?”赵中啸问道。

王钺见赵中啸对帝位并不热心,不禁有些失望,忙回道:“臣不力,查访了十余年,长殿下还是音信全无,不过皇上的讯息倒是常有,只知皇上已出家为僧。但臣也未见过,相信臣能很快就得知皇上的消息。”见他沉默,王钺接着道:“殿下,皇位本属于你们,夺回也是名正言顺,无可厚非之事!”赵中啸显然对自己新的身份很不适应,只淡淡道:“等找到先帝再说吧,还有,不管我真正的身份是什么,我们之间的关系永远不会变,你依然是我叔叔!”

王钺感动的同时又有很多隐忧:殿下太过善良,追求平实,在他的骨子里就没有坏人,更没有争权夺利之心。之后,王钺又吩咐程小晴:“方玉妍刺杀皇上一事你就不用插手了。”

“可是,可是如此一来,他们会怀疑天依的。”程小晴道。

“他们绝不会怀疑你,少主这几天有危险,你最好时刻守在他身边,保护他。”王钺道。

程小晴大惑不解,却又不方便多问,只能听从。若全将方玉妍的事撇开不管,她会良心不安,只能暗中相助了。于是连夜到东宫找朱瞻基,要求他帮忙救方玉妍。朱瞻基冷笑道:“你会去救一个要杀害你至亲的人吗?”他心理也很矛盾,也不想方玉妍死。

程小晴想到自己打小就失去亲人,很是伤痛,便朝外走,朱瞻基叫住她:“要救方玉妍也行,答应我三个条件。”

“好,请说,只要不违背道义,多少条件我都答应。”程小晴道。

“我最多只将赵政引荐给皇爷爷,其他的就靠他自己的了,至于那三个条件,想好了,再让你去做。”朱瞻基悲伤的面孔下无不透露着仁义。程小晴想到他将来定是个仁德之君,不忍他被杀,便道:“长孙殿下,红莲圣教的余党会再去刺杀皇上,要想让你的皇爷爷安全,你最好是寸步不离。”她思前想后,觉得朱瞻基还是留在朱棣身边最为安全,可以避过汉王的暗杀。

“我答应救玉妍,你才告诉我这一消息,未免太不够朋友了。”朱瞻基道。

“我也是在你叫我等等时才突然想起有这么一回事的,可见还是做好人的好。”程小晴笑笑说道。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