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潘凤立志传> 第六十七章 斩马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七章 斩马剑(1 / 1)

看见曹性那细心呵护长弓的样子,杨奉与郝萌也在旁边擦拭着各自的兵器,一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的样子。这是大战之前的准备,也是各自爱护自己兵器的好习惯,当然,他们也都知道,这接下来的一场大战之后,他们手中所擦拭着的兵器多半都会就此而报废,不过,这一切依旧没有能够阻止他们的行为,他们仔仔细细的擦拭着彼此的兵器,精神专注的就像是在擦拭着什么艺术品一般。

而在那武安城的城头之上,还有一个雄伟的汉子正在来回走动,不时的大呼小叫,显得盛气凌人的样子。此人名叫做王全,是武安城中王府的大管家。据说与城中的大户王老太爷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所以,这平日里在府中也是嚣张的很。

更何况,这王全确实生的一副好皮囊,不但英武非凡,更是有着不小的力气,素来,在这武安城中横行一时,没有人能够阻止。

而且,之所以使得他如此嚣张,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狐假虎威,是的,这武安城中的王家是当今皇子辩的王妃的娘家,也可以算得上是太子妃了,这太子妃可不是说笑的啊,可是下一任的皇后娘娘的,因此,这怎么也算得上是外戚中的潜力股了。

而这王老太爷家原本也不在这武安城,不过,这武安城曾经被黄巾屠杀过,空闲下来了很多的无主之地,而武安城不但可以很好的进行耕作之外,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铁矿,煤矿很多,所以说,这王老太爷便也就举家搬迁到了这里,可是,这好景不长,这不,还没有一年的时间了,冀州又再次做乱起来了,而且,这一次有大量的反贼居然盯上了这武安城。

作为武安城中最大的一个家族,与实际上的领导者,这王老太爷也是一个知道事情道理的人,他知道,虽然这一次反贼云集攻打武安城并不是为了他王家,而是为了丁原的最后一丝血脉——丁勉,完全可以说,这一次,对于他们王家来说,实在是有一些比较冤枉的,完全也可以称之为是无妄之灾的了。

不过,王老太爷并没有蠢笨到将丁勉等人赶出去,亦或是抓住丁勉去取的乱军的谅解,因为,他知道,这伙乱军都是喂不饱的恶狼,而武安城在自己到来之后,可是大兴土木的修建了两道壁垒,又重新的加固了城墙,可以算得上是比较坚固的城池了,而且,这武安城中也有郡兵千人,这在一个县城级的城市中,可是非常少见的啊。更何况,现在王家的绝大多数成员与产业都在这武安城中,王老太爷可不愿意就这么的被那些乱贼们给杀戮一空啊。

更何况,这丁勉的麾下可也有着精兵千人,这要是想要强行将这丁勉所部赶走,倒也未必是一件能够办得成功的事情。

这两相均衡之下,王老太爷的选择也就非常的明显了,根本就不用多说什么,就一切都解决了。是的,在丁勉在曹性等人的拥护之下,入驻了这武安城之后,在围城前的那个晚上,王老太爷便就拿出了那举家搬迁到这武安城来的决断了,王老太爷当即宴请了丁勉一行,不单单表达了欢迎之情,还居然将王府的所有家兵也都送给了丁勉,来归属丁勉指挥守城。

这让曹性等人惊讶不已,同时,也激动不已,毕竟这王府可不是一般的家庭,王老太爷怎么说也算是外戚了,女儿是太子妃,府中的家兵、大小奴仆足有两千人之多。这一次王老爷子很爽快,除了几个平日里伺候他的老家人,府中不论老弱,只要是男的,便都交给了丁勉,并明言不停将令者立斩。

这五百王府家兵,还有八百男丁,这对于正为敌军不断云集的曹性等人激动不已,要知道,现在这武安城中的郡兵是一千人,而曹性所部也是一千多人,现在又加上了这王府的一千三百多人,虽然这质量上是无法与曹性所部的并州军相提并论的,不过对于,这正在为敌军不断云集,而感到手中兵力严重不足的曹性等人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的事情。

更何况,这个王老太爷一点太子妃父亲的架子也没有拿,更是没有因为这武安城其实是他所主宰的,而要求这军队的指挥权,而是干脆的进行放权,要知道,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实在是难找的啊。

在这大军来临之前,谁不是想要掌控住军权了,而这王太老爷居然做出了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曹性等人敬佩与感慨。

不过,接下来,曹性却发现在,这王老太爷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可是,这王府家丁的头目,也就是那个领头的王全,实在是一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一接手城门,立刻就喧宾夺主起来,一副他就是老大的样子,指手画脚的呱噪起来没完。这让并州军所部深感不满,不过,大家看在王老太爷的份上也没有为难这个王全。

不过说实在的,在曹性的暗地观察之下,惊喜的发现,无论是这武安城中的郡兵,还是那王府的家兵都还是很不错的。虽然跟并州军比不起来,可是,这摆在全国的范围内来说,也算得上是中上流的精兵了,这让曹性等人对能够坚守住这武安城更为的自信起来。

而那王全此时此刻又在城头上叫嚣了,曹性等人对此也懒得理睬。只要这家伙不真正的触犯到军纪,那么,曹性还是无所谓了,他想要嚣张就让他嚣张好了,要知道,在这乱世之中,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家伙,还如此的嚣张,那实在是距离死亡已经不久了,可怜这个王全还以为自己是在王府中座管家一样了,实在是没有一个眼力劲,摆明这些日子来,由于这个王全的上下折腾,几乎已经引起了全军的不满,便是那王府的家兵们也都是一个个在暗地里很厌恶地看着王全。眼中流露着不屑的神情。

只是这王全,王管家却丝毫没有一个自知之明,依旧在上蹿下跳着。

对此,曹性一笑而过,因为,没有必要跟一个快要死的人去计较什么,只要他不乱来,一切都无所谓。

不过,郝萌可是真的受不了这个家伙:“曹哥,这家伙真他娘的讨厌。”郝萌拿起了他那独特的斩马剑,慢慢地擦拭剑刃。

“斩马剑”又被称作为"断马剑",始于西汉。长柄上装有刀身的兵器,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西汉。当时,为了抵御骑兵,出现了一种在双刃大型剑上安上长柄,称为“斩马剑”的新式兵器。这种双刃斩马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唐代,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样了。然而这种斩马剑的鼎盛时期却是在宋朝。在宋朝的武经总要中,把大刀分为屈刀,掩月刀(类似偃月刀),眉尖刀,凤嘴刀和笔刀这五种。

说起这个斩马剑来,他的历史还是有一些的,白起的大军仿佛在一夜之间将整个赵国的国家防御力量摧毁殆尽,而根据后世史学家的考证,不仅仅是由于秦国有着精密的战斗阵法,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勇决的士兵,而是在这里,秦国第一次对他们军队的武器做了几项重大的改良:第一、将以春秋时代战争有法可寻和不大规模相互屠戮的以《周礼》为依据的战争制度完全破坏,秦人改进了士兵手中剑的长度,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里,我们依稀能看见那时的秦剑的长度了,武术行里有一句话“:一寸短、一寸险。一寸长、一寸强:”。不难看出,改良尺度后的武器在战场所起到的作用。第二、在这次战争中,秦国第一次将铁的使用带到了战场上,笔者曾在一位历史教授那里亲眼目睹了长平之战的现场采集而来的箭镞样本,大多书是青铜的,但有少部分箭镞是早期的铁制箭镞,虽然还称不上精良,但其破坏力和杀伤力以足够超越青铜箭镞对皮甲在远距离射击的防卫力。第三、秦人的战斗队形往往是以第一排手持一丈二尺长的矛为进攻主力的步兵方阵为先导,而这次战役却在这群步兵方阵前出现了一批(或是更早的时候就有这样的队形了)穿布衣轻鞋手持利刃的敢死冲锋队为前驱的战士们。不知道是真是假,陕西考古队的王学礼组长曾说过“:至少是在那次战役里,铁剑就已经出现了,从战场遗迹中发现的大量青铜剑的残片来看,很多都是被利刃砍断的:”。

时间在无数次的流血和死亡中飞逝,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历史上令中国人汗颜的“白登之围”让汉王朝在以后的六十多年的日子里都再没有象始皇帝北上伐匈奴复河套的万丈雄心,直到另一位让后来中国的真正统治族群——汉族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切,那么这位帝王的出现和我们今天所要谈到的斩马剑与环首刀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从西王建立初说起,好象刘帮在成为皇帝前曾和群臣斩马立誓,从前面秦统一中国就已经看出了中国在冷兵器制作上的突飞猛进,到秦乱后更是如此,当时一般战场上所用的剑的长度按现在的标准算来应该是一米二到一米三之间,其宽度按古人的说法分为五指、三指与两指宽,据说当士兵骑在马上侧身向敌人冲过去的时候,会连人带马一起砍翻,但后来在汉武帝时期与匈奴的历次战争中,斩马剑由于两边开刃,且剑身太轻,又加上劈砍力量不能与匈奴的马刀所比,更有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战车和步兵为主的进攻队形,所以在许多回的冲突里让汉王朝的士兵吃尽了苦头,有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汉武帝毕竟是一位聪慧过人的帝王,他和他的军队乃至于整个国家都投入了大力气来研发和改良更新、更好、更锋利的战争武器,当如潮水般的大汉骑兵手里挥舞着一种长一米四左右,背脊宽约三公分,没有刀把只有在刀把底座有一个圆环而且刀把是用丝线或布缠裹着的名叫环首刀的武器斩杀成千上万的敌人时,当环首刀被握在一个名叫陈汤的将军手上时,那句振聋发聩的旷世名言——“敢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地球的东方回响了起来。直到后来的未来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冷兵器都令异域的帮国亲涎不已。

到三国时期,环首刀和斩马剑的制作更为精良,随着工匠们一代又一代的研究和努力,一种在炉火中反复锤打而去掉了铁中的杂质的新品种——百炼钢出现了。它的出现预示着一个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华文明时期的到来!

不过,这个时候,郝萌已经拥有了一把斩马剑,而且,这斩马剑具有巨大的杀伤力。是郝萌的独特兵刃。

曹性摆了摆手:“随他去吧,只要他不瞎闹,又算什么了,就当是在还王老太爷的人情吧。”

郝萌点了点头,一边擦拭着斩马剑一边向曹性问道:“曹哥,今天的这些前来的乱军还向上次那样够劲儿吗?”

曹性摇了摇头:“乱军没有这个实力,不过,胜在人数众多!”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