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潘凤立志传> 第六十一章 名士郗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一章 名士郗虑(1 / 1)

不过,潘凤对于这个看听故事的读书人,很有些好感,虽然刚才他很是臭屁的鄙视了自己一下子,可是,潘凤向来都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更何况在潘凤的眼中,凡是喜好看书的人,都一律是好人,这一点,可不是说笑的啊。

天下看书之人,皆是无双好人啊!

于是乎,潘凤便就笑着对那个已经自居为潘凤手下的那个读书人问道:“那好,既然你要做我的手下的话,那么,首先,你先要告诉我,你的姓名与情况才行!要知道,我可是堂堂的左将军,怎么能够随便的收一些来历不明之人了!?”潘凤一脸的笑意,显然是一种善意的调笑,对于这一点,那读书人自然也是知晓的。

于是,那读书人便也就很自傲的笑着说道:“小生郗虑,字鸿豫,兖州山阳高平人也!曾经在郑公的座下读书!”言罢,那郗虑一脸的自傲,是啊,作为曾经在郑公的座下读过书的人,还不够臭屁的么?!

而潘凤的反应,果然也没有让那郗虑失望,潘凤闻言,惊叹了一声:“哎呀呀,君所谓之郑公,莫不是康成公,郑玄,郑鸿儒?!”

那郗虑微微点了点头,桀骜的扬起了头颅:“那还有哪个人能够被尊称为郑公的了?!”

潘凤脸上的惊讶越发的明显了,连连点头,拱手言语道:“失敬,失敬,不知道尊驾是郑公的高足,实在是失敬的很啊!”不过,潘凤的心里却在好奇,郗虑这个人的名字,怎么自己没有听过了,难道说有什么扎么?!不会的啊,对于这种名人,自己定然是不会忘记的啊,要不然,岂不是对不起,自己从三国志一代一直玩到三国志十一代的经历了?!于是,潘凤在心中仔细的思索着这个叫做郗虑的人的来历。

而那郗虑在听闻了潘凤的言语之后,居然略略的有些脸红,犹豫了一会儿,便就说道:“那什么,你这个人什么耳朵啊,我刚才说我曾经在郑公的座下读过书,有没有说我自己就是郑公的弟子,郑公的弟子可是一般人能够做的的的?!你这个左将军真是浅薄的让人不好说话啊。”郗虑的脸上一副不屑与潘凤为伍的样子。

而潘凤听到这个郗虑如此一说,心中对这叫做郗虑的人反而印象更加好了起来,是啊,要知道郑玄是儒学大儒,他的座下弟子门人可以说是完全可以用千来计数的,而这个叫郗虑的家伙,定然是曾经在郑玄的门下旁听过的,便是腆着脸自称是郑玄的弟子,这也是可以的,更何况,又有谁能够去找郑玄来证明了!?要知道,现在郑玄现在自身的处境,可并不是很妙的啊。

而这个郗虑居然说出自己并不真的严格意义上算是郑玄的弟子,光是这一点上看来,这个人就是比较诚实的人,就冲这一点上,潘凤就举得完全可以收下他作为幕僚,反正,左将军的薪资还是很可以的,养活这么几个幕僚也是绰绰有余的啊。

而潘凤却没有料到,这个郗虑其实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人,虽然对于众人来说,并不能够算得上是让人耳熟能详,不过,确确实实也是一个名人了,要是诸位看官也记不得这个人的名字与事例的话,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他的简短事例吧,虽然字数不是很多,可是,大家要知道能够在历史上留得下名字的人,已经是非常的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能够留下这么一段文字的人了?!其实,已经从这本身上说明了,这个郗虑的知名程度了。

郗虑,最高官职一直到魏国的御史大夫,这可是九卿之一的高官啊,在人才济济的魏国,能够做到这样的高位,这本身也说明了郗虑的能力。

小的时候,郗虑跟着郑玄学习,在建安初年,积官做到了侍中(文官中的中高级官员)。建安十五年,曹公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汉献帝派郗虑手持符节来册封曹操为魏公。

使侍中守光禄勋虑持节奉策免温官。献帝尝特见虑及少府孔融,问融曰:“鸿豫何所优长?”融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虑举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权安在也!”遂与融互相长短,以至不睦。公以书和解之。八月,丁未,以虑为御史大夫。后公欲除融,虑承望风旨,以微法奏免融官。公既积嫌忌,而虑复构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罪状,下狱死。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十一月,汉皇后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公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杀之,完及宗族死者数百人。

从这个上面也可以看得出,郗虑对汉室可以算得上是非常狠心的了,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汉献帝也可以算得上是阻碍了历史进程之人了,因为,被郗虑如此的诛杀,在情理上似乎有些说不过去,不过,这也是不得不为的。

当然,那个郗虑与现在这个爱好听说书的郗虑比起来,无疑,这个爱好听说书的郗虑要远远比那成年之后的杀伐果断更为的让人感到更为容易接受,要是,潘凤知道这样的话,定然是会要感慨一下,是不是这个郗虑看了太多的王霸天下,杀伐果断的书而为此的。

不过,此时此刻,潘凤对于这个郗虑还是比较的满意的,于是,在前往蔡家的路上,又为这郗虑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侠盗张闿》。

张闿,原为黄巾义士,后黄巾兵败,张闿不忍再见百姓死伤,于是受陶谦招安,出仕朝廷。张闿虽降,然忠心不改,仍是以黄巾裹头,以示不忘本,谦见而叹之曰:“真忠臣也!”

张闿勇猛过人,为陶谦帐下头号猛将,屡建奇功,又常常惩恶扬善,行侠仗义,由此广为徐州人民所爱戴。陶谦常叹曰:“徐州若得张义士为主,胜老夫多矣。”于是每日早晚必三让徐州与张闿。张闿义士,岂会喧宾夺主,是以每日必三辞之。

一日,曹操老父曹嵩从徐州过,陶谦向欲结纳曹操,于是大设筵宴,款待曹嵩。席间,曹嵩见陶谦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不禁问曰:“此何人也!”

谦笑曰:“此乃张闿,张义士也。”

曹嵩闻言一惊,又再细细观看了张闿一翻,只见其头上黄巾闪闪发亮,嵩心中乃忖:“很黄!”又见张闿那两条粗壮的手臂上青筋条条冒出,不由一惊,心道:“很暴力!”再见张闿和蔼可亲的笑容,心神方定,乃曰:“张义士,很黄很暴力。”

陶谦闻言亦附和曰:“是啊!很黄很暴力,来,把徐州牌印收好。”趁机取出徐州牌印欲塞进张闿口袋。

张闿笑曰:“陶恭祖此举真是好傻好天真,张某何许人也,岂会做此夺人基业之事,此事休再提。”

陶谦点头称是,然礼不可缺,又再力让了两次,方才入席。宴罢,有谋士陈登谓陶谦曰:“某观曹嵩很欣赏张义士,不如就让张义士护送曹嵩回老家,曹嵩必感恩带德,如此其子曹操亦感主公之恩情,岂不美哉?”

陶谦笑曰:“善!”于是两日后便派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曹嵩一家老小。

行到华、费间,时夏末秋初,大雨骤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寺僧接入。嵩安顿家小,命张闿将军马屯于两廊。众军衣装,都被雨打湿,同声嗟怨。张闿叱曰:“吵个鸟,肃静。”众人皆知张闿本事,深知其出言必有原由,果然,张闿早运起轻功飞走了。眨眼见,张闿又飞了回来,面带忧愁,摇头叹息。

有头目问:“哥哥为何叹气?”

张闿曰:“我飞身探听了一下寺中的虚实,原来曹嵩老贼与此寺中妖僧合伙买卖妇女,如此淫贼,吾欲杀之又恐有累陶恭祖。”

头目曰:“我等替天行道,哥哥此时切不可手软,先杀了这帮淫贼,再做打算。”

张闿叹曰:“也唯有如此,就今夜三更,大家砍将入去,把众淫贼杀了,救出广大妇女群众,再取了财物,散与广大人民群众。往后浪迹天涯,劫富济贫,行侠仗义。此计何如?”众皆应允。

是夜风雨未息,曹嵩正与其妾苦练狼情妾意神功,忽闻四壁喊声大举。嵩弟曹德为人最为君子,江湖人称“君子剑”,武艺深不可测。提剑出看,见众兵一拥而至,以为大家要来窜门子,乃作揖施礼,就被搠死。可见这做人太过君子也是不好的。

曹德临死前忙以千里传音术知会曹嵩,嵩功正练一半,闻言差点走火入魔。勉强起身,与妾奔入方丈后,欲越墙而走;其妾乃巨鲸帮门人,体胖如鲸,不能出,嵩慌急,与妾躲于厕中,被熏晕后为乱军所杀。

张闿杀尽全寺淫乱之徒,解放了众受害妇女,再取了财物,放火烧寺,与五百人逃奔淮南去了。后曹操起兵伐徐州,张闿又暗中协助陶谦直至曹操退兵。

后人有诗赞曰:“侠盗张闓世所夸,劫富济贫顶呱呱。便是曹操他老爸,也是一样不放过。”

张闿行走天下,助人为乐,世人皆称其为侠盗,众其一生,所做善共计九千九百九十九件,真是功德无量。其生平事迹也被后人记录成书,广为流传。据说《侠盗罗宾汉》的原形便是张闿,此乃后话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