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代表团在世贸组织的安排下,开始与美国代表团接触,经双方协商,第一轮谈判放在美国的纽约帝国大厦的顶层环球球星会议室里举行!
詹金荣带着的十五名谈判代表里,天使也在其中!美方与中方对应人数,在圆桌的穹顶大厅里,明亮的彩灯将整个房间照的白昼一样的!
会议室内有许多各国媒体记者等候在门厅内,随时准备抢镜头,出新闻!
中美谈判之所以非常艰苦,首先是因为美国人财大气粗,谈判的地位感非常的强!
美国在关贸总协定历年谈判中的方式和态度都是:我要求一、二、三、四,你必须做到一、二、三、四。而且,“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恰恰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所以谈判一开始并不是所谓实质性的谈判,而是对谈判态度的谈判。美国人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了中国需要平等谈判地位这样一种要求。
世贸组织谈判会场的景象就是:大块头、二块头的就少数几个人在谈判,多数人在喝咖啡!
与美国代表团的谈判之所以艰难,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美国的产业结构确实非常全,所以要谈的内容很多。
比如,全世界谈判的产品大概6000多项,美国人就要和我们谈4000多项,所以它谈也有它的道理。
后来我们又和37个成员谈了,但其他的都没跟我们谈。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想美国跟你谈成什么样子,按照最惠国待遇适应咱们就行了。谈判得出的结果,其他国家都适用,这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所以实际上是有100多个成员躲在美国后面,看美国人跟我们如何谈。
其他国家,比如冰岛,它就捕鱼,捕鱼是它最大的产业,所以我们和冰岛大使谈判的时候,一个小时就解决战斗。他说他没有什么,也不生产汽车,也不生产电视机,也不生产什么钢铁,也不产小麦,就把鱼谈明白就行了,你把他那两条鱼的关税降下来,就签字画押!
世贸组织那个会场的结构很有特点。中间一个很大的咖啡厅,大家都坐在酒吧间喝啤酒、喝咖啡,周围一圈是谈判间,都是小谈判间。小谈判间是美国和欧盟在谈、日本和加拿大在谈。几个大家在谈,100多个小家基本就坐在咖啡厅喝咖啡。
中国与欧盟的谈判,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欧盟作为强大经济体的自尊心的要求。
国际关系是很微妙的。美国固然财大气粗,但欧盟也觉得其15国的经济总量比美国还大,也是不可等闲视之的力量。
欧盟15国各自有很强的声音,所以欧盟在协调15国的立场时,也是非常困难的。而到了最后,欧盟和美国产生了攀比的心理。
欧盟代表跟我们讲,打个比方,在一个晚餐会上,你不可能把请美国人吃的菜单,同样请我们吃一遍。
中国与欧盟的谈判,在很大程度上是满足欧盟作为强大经济体的自尊心要求。
当然,欧盟一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与欧盟的谈判花了好几个月,基本上就是花在解决欧盟的特殊关切的问题上。
让步在贸易谈判中并非一个贬义词,它是双方达成共识、找到利益平衡点的必要手段。
让步在谈判中是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得看谈判结果是否对双方都有好处。谈判就是一个让步的艺术,就是一个妥协的艺术,它是一个达成协议、形成共识的一个手段,并不是以牺牲自己的根本利益作为前提的。
比如说一个女同志去买外衣,她到周围几家看了看,发现价钱差不多是80块,但她要到一个大户那儿去买,因为质量有保障,但大户开口说,我这衣服100块,家庭主妇也不会马上就说我出80块,她肯定说60块,那个卖衣服的一看不干了,不行,60块不卖,家庭主妇就说,那我让步,70块,大户说不干,70块不行,家庭主妇再让一次步,80块,好吧,80块,看起来这个家庭主妇,作了两次重大的让步。但是实际上呢,她没有让什么东西,它整个是形成谈判成最终80块这样一个价格,找到这样一个利益结合点的过程。
我们谈判也是这样子,也是找到两个国家之间一个利益的结合点,比较公平。
入世后既不会遭遇洪水猛兽,也不会一夜之间发生经济奇迹,判断入世利弊的标尺,应当看它是否有力地维护本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
一些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会因入世后进一步开放市场而受到一定冲击,市场经济就是要优胜劣汰,而且这也是结构调整的需要。
但对一些发展时间短、条件不成熟的行业,我们在谈判中还是守住了底线,没有作出什么实质性承诺。比如对金融、保险、电信以及文化领域,我们就把握住了开放的“度”。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边协议的签署。1999年11月15日下午中美双边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国入世实质性谈判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入世谈判第三阶段第二个三年解决“市场开放”问题的胜利结束。
中国代表团与欧盟的谈判也费了不少功夫,但不是个大问题。
第三阶段主要是解决“市场开放”这四个字,这涉及到市场开放的条件、速度、范围和承受力等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市场开放不等于市场让出。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