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游戏竞技>驴子历险记> 第七章 小夏和果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章 小夏和果儿(1 / 2)

窦老六领着驴子来到山下,陈氏和孩子们已经收拾妥当,正等着他们。

陈氏说:“他爹,咱们要给老神仙留句话。要不然,他找不到驴子,又见不到咱们,那该有多着急?”

窦老六把麻袋撂到木板车上,拍拍手,说:“中!留吧。”

陈氏找来一块木板,抠下一疙瘩锅底灰。“谁写?”

一家人大眼瞪小眼,都是文盲。

小歪说:“让驴大哥写,它忒有学问。”

窦老六眼睛一亮,“还真是,俺都忘了。”他跑到驴子跟前,讨好说:“驴大哥,给老神仙留几句话,省得他见不到你会着急。”

陈氏嘟哝:“这父子混的,乱了辈分。咋都管驴子叫大哥呢?”

驴子从小被胡堂抱到山上,这是初次下山,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听见溪水流淌,就跑到门外小溪边饮水。猴子骑在驴背上,紧紧抓着驴鬃,看见这些生人也不敢落地。

驴子抬起头问:“昂——写什么?”

陈氏和二孬、小夏都惊奇万分,他们知道驴子会说人话,却是第一次听到。驴子的嗓音浑厚、清亮,音域宽广,底气十足,非常有魅力。

陈氏鼓起勇气,走到驴子近前说:“就写,‘老神仙,窦老六当僧兵去打倭贼,驴子无人照看,只得带走,容数月后送回,请您老不必操心,窦老六叩上。’”

驴子想了想,“昂——有几个字不会写。”

小歪说:“不要紧,不会写的画个圆圈代替。”

于是,驴子用蹄子在地下写字,小歪拿锅底灰,依葫芦画瓢描到木板上。驴子不会写的字,他就画圈代替,发现画不圆,又拿来鸡蛋,绕着鸡蛋画圈。一会工夫,留言写成了。

小夏给大家读木板留言:“老神蛋,蛋老六当僧兵去打倭蛋,驴子无人照蛋,只得带走,蛋数月后送回,请您老不必操蛋,蛋老六叩上。”

窦老六拍手大笑,“驴大哥太有学问了。”

小歪满手锅底灰,抹成了五花脸,说:“小夏念得不对,俺来念,‘老神圈,圈老六当僧兵去打倭圈,驴子无人照圈……“

陈氏打断他:“不要调笑了,对老神仙不敬!”

窦老六一家人收拾妥当,看看已是半上午,便锁了家门,推着木轮车,簇拥着驴子赶往少林寺。他们路过中岳庙时,卖掉了奶羊和母鸡。这时,他们才知道给牲口戴笼头的重要性:管不住它的嘴,就管不住它的腿!驴子走一路吃一路,逍遥快活,没有时间观念,一点不理会窦老六的焦急心态。路边的杂花野草,它一样也不放过,都要品尝一遍。甚至跑到青苗地里,欢快地大喊大叫,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望无际的麦田地,都成了它的可爱家园。

这天,窦家人赶到少室山下。这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长街,满街的旅店和饭馆,是香客们歇脚的地方。

陈氏说:“老六,你领着孩子上山吧,俺和小夏找家旅店等你的信。”

窦老六说:“中,你把驴子看好,可不敢弄丢了。”

他们找了家便宜旅店,没看房间,先看牲口棚。原来,早春天寒,上山拜佛的香客不多,后槽干干净净,地上只有几根麦草。

窦老六招呼驴子:“驴大哥,你就在这安歇,可不敢乱跑。肚子饿了,俺老婆和闺女给你铡草吃。”

驴子感到新鲜,隔着后院门缝,看见外面野地长着狗尾草和各种杂草。

“吾要出门吃草。”

窦老六说:“你出门中,你可要听小夏的话,不要乱跑。”

驴子说:“不听。”

小夏双手捧着驴子硕大的头颅,问它:“你咋不听俺的话?”

驴子说:“你不是窦老六生的。”

窦老六怪眼一翻,眼中酝酿着火苗转向陈氏。陈氏急忙说:“驴大哥,你咋说小夏不是老六生的?”

驴子振振有词地说:“窦老六是男人生男孩,你是女人生女孩。”

窦老六哭笑不得,一拍大腿,“嗨!差点被你搞出冤案来。”

窦老六辞别驴子,领着二孬和小歪上山报到。陈氏和小夏把道具箱子摆好,趁灶房空当,自己烧火做饭。天黑后,小夏守着后槽,给猴子吃了一块玉米饼,又铡了麦草喂驴。驴子换了陌生地方,情绪有点不安。

“小夏,这里没有门。”

“牲口棚要门做啥?”小夏累了一头汗。她是个十六七岁的俊俏姑娘,常年在街上抛头露面,性格爽朗大方,身手灵巧洒脱。

“不关门,有鬼。”

小夏格格笑了起来,“你是驴子,怕什么鬼?”

驴子说:“胡爷说了,晚上睡觉不关门,鬼进来勾魂。”

小夏问:“老神仙说鬼长得啥样子?”

驴子靠近小夏,猴子受到感染,也凑了过来。

“胡爷说鬼很丑,舌头血红,有三尺长。眼窝像铜铃,闪绿光。”

小夏说:“那是老神仙吓唬你的。大概你晚上睡觉不关门,山风吹得老神仙冷。世上哪有鬼?俺没见过。”

“你说没有鬼?”驴子将信将疑。

“就算有鬼,鬼只勾人的魂,没听说过勾驴子的魂。”

“勾魂干什么?”

“勾魂就是把魂捉到阴曹地府,下到十八层地狱去受罪。”

“为何?”

“人干了坏事,就要受到阎王爷惩罚。”

“驴子干坏事吗?”

小夏笑得合不拢嘴,“你真是太好玩了。没听说过驴子会干坏事。”

驴子想了想,又想了想,放下心来,靠着石槽吃草。

第二天上午,街上传来一阵喧闹。陈氏和小夏跑出店门,看到山上下来一队僧兵。人们都立在街两边,好奇地望着这支队伍,人们按照老规矩,在门前摆起香案,为他们祈福。还有人箪食壶浆,纷纷捧着水碗和鸡蛋请他们笑纳。

这一队僧兵大约二百多人,领头的僧兵膀大腰圆,双手举着大棋,上书“奉旨平倭”四个大字。后头几面旗则是“少林义兵”“少林僧兵”“敕赐少林禅寺都提举武功上人”。

大旗下面,是十几位花白长须的老和尚,气势凛然。青壮僧兵跟在他们后面。僧兵们扛着铁棍,腰悬戒刀,身上背着干粮袋,腰间挂着布袋子,一个个神情肃穆,步伐沉着有力,朴实坚强的面孔棱角分明,像一组刀工粗犷豪放的群雕,在阳光下格外动人心魄。

陈氏咽着唾沫,突然感到心被猛地一撞,当僧兵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去沙场流血拼命!小歪才十三岁,他怎么能上得了沙场?她慌了,对自己昨晚的一时冲动感到万分后悔。她转念一想,小歪这么小,说不定寺里会把他留下来?

队伍从她眼前经过,她马上就看见了队伍的末梢,十几个小和尚!他们稚气未脱,和小歪一般大小,身上的僧兵装备一样不少。

“菩萨,这十二三岁的小沙弥也上战场?”

她紧张地盯着每一个小和尚的脸,生怕会把小歪漏过去。还好,这些小僧兵训练有素,表情天真拘谨,不像小歪那样油皮,不会看错人。

“娘啊,你咋发抖呢?”小夏在身旁问。

“咱家撞上这事,也是没法子。认命吧!”

下午,一个和尚冷不丁出现在房门口。陈氏细一看,竟然是窦老六。

“老六,你咋变俊了?”

窦老六摸索着光头,有点腼腆起来。

“小歪咋样了?”这是陈氏最担心的。

“没事,他跟二孬在伽蓝殿受戒呢。俺不放心,下山看看驴子。”

“小夏在后槽正给驴子铡草。”

窦老六坐下来,嘿嘿笑着说:“嗨!真有意思。老方丈听说俺们爷仨一起从军,还专门跑来夸赞俺们‘赤胆忠心义薄云天’。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俺都不好意思了。”

陈氏问:“这回都有谁去?熟人多了,也好有个照应。”

窦老六掰着手指说:“都是俺们十兄弟,油糕张、马二杆、胡三麻、崔老四、杨五郎、段七锤、赵八爷、翟虎、常小酒。”

陈氏感到奇怪,“常小酒不是弹棉花的吗?”

“你可不要小看常小酒,”窦老六拉开架势,“那可是神箭手。能拉三石的大弓,连珠箭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你们都是些啥人呀?卖油糕的,赶马车的,开杂货铺的,打铁的,打猎的,算命的,弹棉花的,你们是去打仗呀?还是赶庙会呀?”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