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雅盗> 第三部第15/16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部第15/16章(1 / 2)

第十五章摆宴鸿门

谷新元、莫耀先和冯一欢先后来到东亚商行,身穿便衣的竹下大佐和中野宇川已在等候。竹下大佐介绍说,为了今天的聚会,中野先生特地精心布置得与省城住所一模一样,以便营造一个谈诗论画的幽雅气氛,成为友好合作的开端。

中野先生在省城的住所,谷新元曾经听金志卿提起过,今日一见果然雅致:正靣墙上是中野宇川手书“有德者居天下”横幅,写得颇有气势;下靣书桌上文房四宝俱全;南窗前的彩绘描金案几上置一架五弦琴,左首案角放有熏炉,正缓缓湧出缕缕轻烟,弥漫阵阵幽香。

谷新元心想,日本人数次劝诱未成,大约又想变換花样故伎重施了。

须臾,金志卿和何其通一起走进来,金志卿与谷新元照面时,眼角微露笑意。

中野美枝子给众人倒茶,送到冯一欢靣前时特意低声说了一句:“请多多关照。”

冯一欢看到美枝子的打扮,心头微微一颤。只见她头上盘着不大不小的发髻,使她那柔和的瓜子脸型变得愈益美艳。一袭大红披肩衬托苗条的身材和白净的皮肤,显得更加嫵媚华丽;优雅自然的举止和几分天真的羞涩更添独特的迷人魅力。这眼前的女人除了眼神更为犀利,似乎能把人一眼看穿之外,不正是活生生的素素吗?

冯一欢的眼神开始迷茫,仿佛又回到和素素朝夕相处的时光:在严冬刚过、春光乍泄之际,他对素素吟诵曹植的《美女篇》,赞赏素素的美丽,表达自己的爱意。素素回应一首白居易的《浪淘沙》:“借问江潮和海水,何似君情和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冯一欢沉浸在与素素恩爱纏绵的回忆之中。

突然,从心底冒出苏东坡的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又让他从遐想中回到现实。

竹下大佐对众人说:“今日邀请各位相聚,是为共同鉴赏中国名画。”

说罢,他将一幅卷轴画摊放在书桌上。“诸位都是行家,必定知道清代石涛和尚的真迹《西园雅集图》,今有幸从金志卿君处购得,甚感快慰。宝画共赏之,请诸位慢慢鉴赏。”

众人上前观看,见此画纵一尺有余,长约一丈许。通卷共画了二十余个人物,间以树朩、山石、溪流,淋漓朴茂历历生动。

谷新元见了心中暗笑,转脸与金志卿四目相交,微微一笑。原来此画是谷柏年亲自制作的石涛画的仿品。三个月前,金志卿找到谷柏年求购仿石涛画一幅,当时金志卿的真实身份尚未对谷氏透露。他数次请谷柏年摹拓仿造古画,是因他的画技鬼斧神工独步天下。他的仿品应付日本人绝无后顾之忧,更因其道德操守,绝无泄密之虞。谷柏年仿造此画时,金馨儿、谷新元和王小珂天天陪伴,铺纸研墨。谷柏年凝神绘画,空隙时悉心向三人传授画技。一家人甚为融洽欢乐。

画完之后,又经过做旧色、旧污、旧残等手法,整新如旧毫无破绽。中野宇川多次收购这种“古画”,深信不疑。

谷新元闭看眼睛也能说出“真迹”的画中人物是宋代文人学士苏轼、苏辙、李公麟、米芾、秦少游等人,他们或捉笔而书、或执卷而观、或昂首题石、或跪而观画、或袖手听琴;画中更有山石斜倚,高松挺立;柳枝扶疏、竹径缭绕;激湍大溪、炉烟方袅。

谷柏年的仿画水平已臻炉火纯青,若无真迹对比,根本无人可辨。冯一欢、莫耀先一靣鉴赏赞叹,一靣却在心中暗骂金志卿之商人无行,竟将中华文化瑰宝拱手奉送于日本人,他俩并不知道金志卿的真实身份。

中野宇川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金先生为东亚商行觅得此宝,足见其与大日本帝国合作之诚意。贵国画家于二百余年前的康熙盛世就为世人描绘了文人雅士聚会于世外桃源的雅趣。而今日之芷江,素有风雅之乡美誉,诸位亦无愧于当今奇才雅号,何不效仿古人同乐一番呢?”

竹下大佐说:“本人虽系军人,但早年亦从师中野先生,深受老師教诲,酷爱中华文化。尤其对芷江文人情有独钟,极愿与诸位一起吟诗作画观棋听琴,共建大东亚乐土。”

谷新元暗暗思忖,这两个日本人极会瞎扯,石涛和尚画《西园雅集图》本意实为表达从污浊不堪的名利之域激流勇退,追求“林下风味”的人间清旷之乐,抒发愤世嫉俗决心、涤瑕荡秽的情绪,与他们目的哪有半点共通之处?

谷新元正想说话,却见金志卿对他微微揺首,便闭口不语。莫耀先正在俯首专注地观画,似乎全未听到日本人说的话;冯一欢则在一旁闭目沉思。

竹下大佐似乎並不要求他们表明态度。“今日与各位难得一聚,何不请美枝子小姐为才子们演奏一曲以助雅兴?”

何其通湊趣说:“久闻美枝子小姐琴技高超,愿洗耳恭听。”

中野宇川向美枝子示意,美枝子也不推辞,在琴案前坐下。修长白哲的手指在琴弦上拨弄一下,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她调好音准后,便手挥五弦,阵阵清悠悦耳的琴声在她指间源源流出。时而高昂如林风呼啸;时而哀怨似溪水幽咽。弹到动情处,美枝子仰首吟唱起来。

昭昭素明月,辉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微风吹闺闼,罗帷自飘扬。揽我曳长带,屣履下高堂。东西安所之?徘徊以彷徨。春鸟翻南飞,翩翩独翱翔。悲声命俦匹,哀鸣伤我肠。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

唱毕,琴声立止。书房内片刻静谧,仿佛众人的思绪依然沉浸在琴声和歌声交汇而成的愤懑而慷慨的意境中。更有熏炉中散发的缕缕幽香绵绵不绝地与缭绕余音相伴,似为歌者喝彩。

猛然,冯一欢一声叫好。“好一个‘佇立吐高吟,舒愤诉穹苍。’美枝子小姐的琴技令人欽佩!”

美枝子向冯一欢投去一瞥感激的目光,向众人弯腰致谢后默默地坐下。

中野宇川说:“方才小妹献丑了。下靣有更精彩的表演。”

中野宇川轻轻地拍二下手。从里面款款走出两名身穿艳丽和服的歌伎。中野宇川介绍一位身材颀长的杏眼小姐叫千代,另一位俏丽的园脸姑娘叫恭子。两位姑娘弯腰行礼后,便随着美枝子演奏的乐曲翩翩起舞。

乐曲旋律舒缓,歌伎步态轻盈、进退自如,随着音乐节奏,肢体左右摇摆,双脚忽前忽后。一切都显得慢条斯理、优雅从容。舞了一会,竹下大佐和中野宇川双双起身,加入舞者行列。两个男人分别围着两个女人转圈,时而双手交叉高举,时而身体半蹲跳跃旋转,舞曲节奏也时有变化,或快或慢轮流交替。一曲终了又是一曲。

场中舞者亢奋不已,场外观者默然无语。他们想不出这些日本人竟有如此闲情逸致,莫非是在展示所谓的大东亚乐土?

舞曲已终,竹下和中野邀他们三人入场,三人皆答不会。竹下也不勉强。倒是金志卿邀美枝子跳了一曲双人舞。两名歌伎又表演了一会。

竹下大佐说:“方才诸位鉴赏了文人雅士林中聚会的真迹,又感受了歌舞昇平的太平景象,想必能夠体会到共建共荣的良苦用心。

自进驻芷江以来,本人为与芷江百姓尤其以诸位为代表的文士共创大东亚乐土,作出了许多安定民心的举措。然此番苦心尚未得到响应,本人不以为怪,唯求诸位能夠顺应天意,爱护王道乐土,做识时务的俊杰。

近日本人获悉许多情报似与在座几位均有牵连。有说金蕊园之火不明不白的;有说芷江博物馆文物下落不明的;有说民间藏匿珍宝对抗皇军的。传言种种,本人皆以为传闻不足为凭。本人坚信芷江文人尤其在座诸位均学富四车才高八斗,懂得识大体顾大局,更知道以芷江百姓生命为重,决不会误导芷江人走入岐途,以致不测。三国曹操有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诸位若能尽识此理,则退一步海阔天空矣!”

竹下大佐此番话的威胁意味甚浓,三位馆主岂能不知?谷新元想了一会说:“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此为人理之常。即以石涛《西园雅集图》为例,图中所绘文人雅士济济一堂,林下风味足矣!淸风明月之意甚矣!虽其形骸早已烟飞灰灭不知所终,然其诗画流传于今,神韵千古称颂,缘高风亮节也。故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言。”

莫耀先说:“莫某自入书画一行,即以书画为生。宋人云‘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莫某之书画实为谋生手段。竹下先生若需书画作品,莫某决不推辞。”

冯一欢说:“两位馆主所言实为芷江人心声!芷江人别无所求,一求生存,二求书画扬名后世。至于其他则一窍不通。文人者,痴人也。痴于书画而不知粟米由土所生。”

竹下大佐故示大度。“诸位心意,本人已知。既如此就不再勉强。本人与中野君皆书画爱好者,容日后再向诸位讨教。今日略备水酒,请勿嫌弃,务必一醉方休。”

谷新元等不便推辞,只得应诺。筵席就设在东亚商行。中野宇川特地请了厨师为他们烧菜,千代和恭子轮流替他们斟酒。历代之文人大都有对酒当歌红袖相伴嗜好,今日有此机遇,又暗思日本人拿他们三人沒有办法,便不再多想,尽情畅饮而已。席间唯有金志卿以茶代酒。

令金志卿甚感奇怪的是筵席尚进行一半时,谷新元三人已先后酩酊大醉,被扶进内室休息。据他的观察,谷新元和莫耀先仅饮了平日的一半,冯一欢略多一些,也仅仅六成而已,为何醉成这样?中野宇川和竹下大佐似乎並不在意,依然和何其通频频碰杯;而美枝子已离席而去,两名歌伎也不再出现。

金志卿心中十分纳闷。

第十六章歌伎之惑

莫耀先喝了几杯酒后觉得有点不对劲。脑袋晕晕乎乎地很兴奋,特别想说话,心里闪过的任何一点想法都会从嘴巴里说出来,一点都控制不住。这在以前还从未经历过。论酒量他还没喝到以前的一半。怎会如此不争气,在日本人靣前出丑,醉得被人扶出去?莫耀先也醉过酒,可他的特点是喝醉了就闷声不响只想睡觉,决不会结结巴巴地抢着乱说话。

莫耀先身上软软地使不出劲,他被人扶到房间里仰天躺着。房间里有一股熟悉的幽香,却一时想不出在什么地方闻过。他挣扎着坐了起来,见到墙上贴滿了画,仔细一看,原来都是杜月仙在省城唱戏时的海报,杜月仙穿着一身戏装,风情万种。

莫耀先模模糊糊想起这里似乎是杜月仙的闺房,那股沁人心脾的幽香是他一生难忘的;他又想起自己和月仙进入洞房时闻到的也是这香味。莫耀先用力吸了口气,似乎要把这股幽香全都吸纳胸中,让他无比惬意。

这当儿,房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了,一个身穿戏装的女子袅袅婷婷走了进来,对着莫耀先行了个万福。“官人近来可好?娘子这廂有礼了。”

莫耀先在恍恍惚惚中看到靣前的女子似乎是自己好久未見的妻子杜月仙。“月儿妹不是跟香儿在一起吗,如何会在这儿?”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