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真人启;
太平庄的人们在这场劫难中,纷纷踏上了颠沛流离的逃亡流浪生涯,为了生存,他们踏遍了附近的九州十六县的大街小巷,山村部落,无家可归,沿街乞讨,使他们在饥寒交迫中饱受煎熬。
紫阳真人的安民告示,在各地贴出后,对流浪在外的沧州人,震动很大。特别是太平庄的人们,他们确信陈义德这些年来,一直在为降那妖孽在外奔忙。加之告示上还盖有州府县衙的官印,人们确信那妖孽被除无儗,便三五成群结伴而归。陈义德自从顺利办完告示之事后,便来到了华山脚下的‘紫墟观’里前来挂搭,观里的大小道人对这位了不起的‘紫阳真人’都什分敬重。
一日,陈义德见天气晴朗,便想起要到藏经阁去借几本圣经翻阅,就信步下山前往雁塔寺而来。
那知,看守经楼的僧人,就是当年曾到过太平庄降妖捉怪的李长老。那李长老对陈义德甚是钦佩,他二人见面后,言谈甚是投机,只吃了两盏清茶的功夫,便像结识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熟识。
李长老大开方便之门,将经楼内的藏经任由陈义德翻阅,有时遇到深奥精辟之处,他二人共同探讨到深夜,直到矛塞頓开方止。
紫墟观是唯一通往华山的必经之路,每天有成批的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和不少旅游观光的行人都要在这里稍加休息,烧香跪拜,乞求神灵的庇护。他们在这里脱下身上多余的衣服,或行理寄存在这里,以便轻装上山。
因此,这里也就成了陈义德广结善缘,教化众生的基地,他在此设坛讲经说法,劝告世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行善事,少伤生灵,恶有恶报,善有善终的道理。
正是:
钟送黄昏鸡报晓,
昏晓相催唯嫌光阴少。
在这里不知有多少愚夫愚妇得到了感化,多少恶媳虐婆和那些顽恶之徒,从此革心换面,从而挽救了不少生灵性命,使多少家庭从此和谐幸福,妻贤子孝尊老爱幼,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
陈义德在此做出的功德无量。
这天,陈义德着正在寝室打坐钻研经典铁卷。突然,门外跑进一个小道童叫道:“师父,门外来了一位女施主,声称有事相求,望您一见!”
陈义德听后,来到山门外观看,只见阶下站着一位容貌非凡的俏女子,那是一张无懈可击的脸!尖尖的下巴,小巧玲珑的嘴巴,唇线分明,弧度优美,略微上翘的鼻子小而挺直;头上没有宝钗半斜,只有乌云堆盈。但却难以遮掩那双飞入鬓角的柳眉,和那柳眉下那双大而半掩的明眸。
此时,女子正在凝视着手里的一个小布包。因视线的下垂,那长而密的睫毛在眼下美好的投下一排阴影,半掩了眸子中那令人难以捉摸的神情。花一样美丽端庄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高雅气质。嗯!她怎么生得跟观音菩萨莲台前的侍女的塑像一摸一样?天啦!她到底是人还是仙?
还有,还有她那若有所思的神情,带着几分迷惘,几分惆怅,几分的怨恨,几分的落寞------合起来竟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淡淡的忧愁与哀伤。
可来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她要见的紫阳真人就是陈义德!
当她忐忑不安的望着小布包发呆时,听见有脚步声传来,便抬起头来,见出来的是一位斯斯文文,气宇非凡的年轻道长,一身的仙风道骨,甚是潇洒飘逸。
她见他满腹狐懝的打量着自己,心想:莫非他就是紫阳真人?真是名不虚传的奇人。
她急忙移步上前,正欲开口问话时,却意外的发现此人的印堂正中有一颗朱砂痣。惊得她目瞪口呆,半响说不出话来------!
陈义德见状,也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却一时想不起她是谁?在什么地方见过------?
此时,对面山脚下松林深处的桃花庵中,传来了一阵悠扬的钟声------
正是:
钟声惊醒红尘梦,
完璧归赵渡空门。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