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仙姑娘做梦也没想到,面前这个人就是自己苦苦寻找了十几年的未婚夫。
这个让她多年来一直牵肠挂肚,日夜思念的未婚夫,今日却在这种地方和这种身份与她相见,真是不和思意!
一刹时凤仙只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一时无法把持,便摇摇恍恍地一头栽倒……。
其实,就在凤仙认出陈义德的同时,陈义德也认出了来人就是自己的未婚妻凤仙姑娘,不知她是怎样找到这里来了?使他悲喜交加,惊恐万状,到了不知所措的境界。喜的是今生还能活着相见,悲的是相见恨晚,在这样的时间和地点见面,使他十分尴尬和无奈,还不说人都有七情六欲,就说是出家人四大皆空;但陈义德必定还是凡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他看到为寻找自己历尽了千辛万苦的凤仙姑娘,被无情岁月催残的面色仓白,神情憔悴的样子,使他感到心痛,望着她那悲伤而决望的眼神,他的心在滴血------就在凤仙摇摇恍恍欲倒未倒之时,陈义德冲过去一把扶住了她,使她未能扑倒。
凤仙姑娘哀怨的望着陈义德,想在他的脸上找出答案。可当她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碰到一起时,她看到的却是他那万分痛苦和充满矛盾的神情,使她茫然------
此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洪亮而悠扬的钟声------只见凤仙眼睛一亮问道:“这是那里的钟声?”
“这是对面山下松林深处的桃花庵里传来的钟声!”
“哦,我明白了。”她以然决然的推开陈义德,把手里紧握着的一个小包交给陈义德道:“这是你们陈家之物,是我们离家时大娘送给我们的结婚礼物,如今看起来是派不上用场了,就让它完璧归赵吧!”说完,她头也不回的向钟声传来的方向走去。
陈义德手里紧紧的捏着凤仙塞给他的小布包不知所措。面对凤仙真使叫他无言以对,他只能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凤仙远去的背影,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想:“也许,这是她最好的选择和归宿。”
凤仙磕磕绊绊顺着大路行了大约有二三里路,只见面前出现了好大一片松林,近前一看多是些合抱不交的参天大树,在松林里“唧唧唙唙”的百鸟齐鸣,机灵可爱的小松鼠在树下追逐戏耍,见有人过来,便‘嗖’的一下蹿上大树,却调皮的回过头来眨吧着小眼睛窥探路人。
行不多时,松林深处隐隐约约看见一座庵观,周围一带粉墙包裹,向阳两扇八字门,门前一道溪水流过,上面有一孔青石砌成的石拱桥,两边的朱红栏杆修的精巧;两岸倒柳如烟,路旁翠竹夹道,甚是幽雅清静。
此时,时值幕春时节,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桃花庵附近松树希疏的地方,有几株桃树花开的正闹,引来了几只五彩斑澜的蝴蝶在花簇中翩翩起舞,上下翻飞。
凤仙姑娘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此处时,已是日落西山之时,晚霞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凤仙姑娘苍白清秀的脸庞。她站在桥上手扶栏杆,抬头仰望着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脸上流露出一种无法说清的无奈与自嘲。
她面对桃花庵的大门,她犹豫了------
此时此刻她有一种被上天愚弄了的感觉,她感到特别的无助和彷徨------
可是,当她一想到陈义德那一身仙风道骨,飘逸洒脱样,并非平常人,自己又何必强人所难,想要他还俗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倒不如一切随缘,此地与他相处不远,做不成夫妻也可成为红颜知己,倒也能互相照应也是好的,不愧我千里奔波到此。
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凤仙姑娘怕自己一时冲动做错了决定,在此思前想后徘徊多时后,最后还是坚定的朝桃花庵走去。
门口早有小尼姑看见,有人摇摇晃晃朝这边走来,便报入庵内。妙春、妙玉急忙迎了出来搀扶着问道:“施主,你到此间来是烧香还愿的吗?怎么来得这样晚?天都快黑了!”妙玉问道。
妙春也关切的问道:“你是不是病了?”
凤仙姑娘只是无力的摇了摇头。
静慈师太闻声也赶了出来一看道:“你们就别问了,快把她搀扶到客房休息,看样子是一路辛苦受了些风寒和饥饿,身体有些虚脱,快叫厨房去熬些姜汤和粥来!”
凤仙姑娘见静慈师太与众不同,大家都叫她师傅,她便抓住静慈师太的衣袖跪地求道:“师傅,收下我吧!我是从远方来的,我愿意随缘在此出家,皈依佛门,请师父收下我吧!”
“好说!好说!你就在此安心住下来休息吧,先把身体养好,别的以后再说好吗?”
“师傅!你不答应收下我,我就长跪不起!”
“姑娘,快起来吧!我答应你,我答应你!明天就是个黄道吉日,给你摸顶受戒!”
“谢谢师傅,谢谢师傅垂怜徒儿!”凤仙急忙叩头谢恩。
从此后,凤仙姑娘就在桃花庵内跟随静慈师太修行,静慈师太知道凤仙姑娘是菩萨跟前的侍女转世来投,那敢动她半根汗毛,就让她在此带发修行,好生看待,不曾有半点委屈之处。妙春、妙玉也对她也不敢妄自称大,对她也是必恭必敬另眼看待,别的小尼们那敢放事。
凤仙姑娘此从到这里后,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和感,特别是打开经卷有一种曾相识的感觉,看一遍竟能过目不忘,有的经篇看了开头便能知道后边的内容。在这里她犹如鱼入大海,鸟上蓝天的感觉。她常常把经卷中的深奥精辟之处,反复讲给静慈师太听,二人共同探讨其中的奥妙和精髓。
很快庵里的经卷就被她翻了个遍,在静慈师太的提示下她又去了雁塔寺的藏经阁求借经卷,在那里见到了李长老和陈义德,三人结成了莫逆之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精研经卷中的精辟内含,使儒、释、道学在中华内地得以弘扬和广大。
斗转星移,苍山巨变
时值仲秋,紫墟观内外桂花的余香未尽,秋菊又在傲然怒放,争奇斗艳。
转眼间,陈义德在紫墟观内不觉已度过了二十个春秋。
近来陈义德觉得自己的功力突飞猛进提高了不少。他长长地嘘了一口气,向身边守宫门的道童问道:“明月,你可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我入定坐关有几天了?”
“师傅,我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只记得您不吃不喝闭宫入关整整九九八十一天了!您这次入定辟谷的时间太长了,我们大家都为您捏了一把汗,谢天谢地,这下可好了!恭喜师傅,贺喜师傅,您终于功德园满,修成了正果!”
陈义德在禅床上屈指一算,今天正好是九月初九重阳节,不觉心中暗喜。他便来到前边议事厅里,招来了观内所有道人,把观了的一切事务一一作了妥善安排。
然后,对众人道:“如今我已功德圆满,欲赴净土。只是有桩心愿未了,要回故里一趟,只好就此与你们告别,望你们今后各自努力,一心向善,静心修炼,日后定能修成正果!
--------。
九月的天,秋风微起,送来了松籽成熟的馨香。
幽雅清静的桃花庵院内,松柏参天,青竹夹道;红墙绿瓦下的两排秋菊披甲怒放,傲骨泰然,芳香醉人。
当陈义德来到桃花庵时,雁塔寺藏经楼的李长老也正好在此。凤仙见陈义德来到,便高兴的叫道:“紫阳兄,你来的正好,我俩有事正想找你商议!”
“紫阳,我找你好几次,只因你闭关修炼未能相见。无奈,我又来求助凤仙。此时,我俩正在一筹莫展------”
“噢,是这样的,你我如今都已功德圆满,欲赴净土。唯有李长老还差一筹,难以起程,你看这事如何是好?”
“哦,这个并不难,只要再度一人成仙,就可大功告成!”
“唉,紫阳兄,你知道我定守藏经阁,平日里很少出门,如今事情迫在眉睫,上那里才能找到一位可度之人?”李长老懊丧的摇了摇头道。
陈义德稍加思忖道:“哎,如今太平庄就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此人一心向善,广积阴德。我看他慧根非浅,是位可度之人!”
李长老听言,高兴地叫道:“你心中早有人选,咱三人何不一同前往!”
二人听了点头称赞,凤仙当即告辞静慈师太,给她传授了修心大法的密谛和要领,约她几年后她会亲自来度她紫竹林再会。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