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梦幻紫荆城> 少林七十二绝技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少林七十二绝技 1(2 / 2)

见效之后,人始以为定法,依样葫芦,用心练习,此僧人之发明锁指

功正其一证耳。

23.罗汉功

罗汉功练夜眼内功也,即佛家慧眼之意。此种眼法在普通人,必

须下苦功始成。然间亦有天生夜眼者,缘当初练习武术之旨,以为两

眼必须练功,使其能于黑暗之中,辨细微之物,始克有成。世有练习

夜眼正须每夜站马步,瞪目向月之说,余幼时曾习之,险至双目失明

,医治月余始愈。于是知其妄,乃求余第二业师,教余练习夜眼之法

,虽未成功,然余两目曾患奇疾,苟非此种功夫之补救,则早已失明

矣。其练法,可分为数步,每醒时,且不开目,用两手拇指相对擦热

,揩目十四次,仍紧闭(由左向左上,向正上向右上,向右上,向右向

右下,由右下向正下,向左下向左)轮转七周。此即童子功中,开合轮

睛功夫也。转毕仍紧闭多时,忽大睁开,更用两手拇指背曲骨,紧按

两眉梢(攒竹穴)小穴,凡七十二次。又以手磨两颧上,及旋转耳根(耳

根穴)三十六次。又以手逆额,从两眉中间始(如理发师之捏头揉额然

)以入头后发际七十二次,口中咽津液无算,此为醒后身之功夫。又用

淡绿纸糊成一风灯,燃香油灯,焰须小,置暗室中,立于灯前二丈处

,盘膝趺坐,或坐于凳上,静心息气,聚精会神,向灯逼视,视一炊

时,更闭目使眼珠按前法轮转三十六次;更反向(即由右向左)轮转三

十六次。然后更睁睛逼视风灯,一炊时后,即闭目练开合轮睛,仍左

右行之,如此每夜行一个时辰(即二小时)。三月之后,然后将风灯纸

色加深少许,位置亦移远一二尺,每日再增加其纸色由淡湖色起,加

至深蓝色为止,相距位置由二丈至十丈,其灯焰由蚕豆大缩至黄豆大

为止,时间由一个时辰加至两个时辰,至此则夜间于黑暗中亦可辨物

,如勤习不断,能在十丈以内,辨人之面目无误,则罗汉功成矣。此

种夜眼功夫练成后,非但利于夜行,并于泅水术,水内睁眼,非习此

功不可,故江湖有“枣子练得精,比武占上风”之语,按枣子即眼珠

之谓。每日饭前,食白煮羊肝少许,可助内壮云。

24.壁虎游墙术

壁虎功为软功内壮,又名爬壁功,又名挂画。擅此术者,能以背

贴墙,用肘腫之力,在墙面行动,上下左右,悉随意旨,状似守宫之

游行墙上。守宫俗称壁虎,又称蝎虎;壁虎游墙之名,盖以此也。练

习此种功夫,颇为不易,百人之中,能完全大成者,止一二人而已。

初练习时,须先将全身仰卧,用两肘两腫之力,抵拄所卧之处,猛力

向前一撑,全身即向头部所对处移动,与蜈蚣跳功相似,惟此仰身耳

。如是按法练习之,约年余或待二年,以能仰面扭动,如蛇行,纯熟

灵活为度。然后更用砖砌一墙壁,墙面之砖凹凸不等,有凹入尺许者

,有凸出数寸者,如犬齿之错落。然后将肘与腫紧按凸出之砖上,以

背贴墙,缩胸紧背,渐次移动,初时不须一二转侧,即脱然而下。但

幸无畏难思退,日必数行之,习之既久,必有效验,历时久而不可懈

怠,数年之后,已能于凹凸不平之墙壁上升降矣。然后更习左右横行

,既能如此,则身上逐渐束铅或沙行之,铅沙须以猪血浸沁者为佳。

递加如飞行功各法,至束铅或沙数斤而能升降自如后,则功已七分成

矣。然后将墙上凸出之砖,逐渐敲去,使墙面凹凸减少,依法习之,

直至壁平为度。至此而去铅与沙,则其身竟无异壁虎,而能墙上游行

自如。虽平滑之墙,凡蛇蝎爬其上者,亦无不能游行矣。然非苦练十

数年,不能达此境地也。至于“久服杞子可以轻身,久啖黄精可以敛

气”,此则道家之言,非所论于真实功夫者,练功者但知持久勤习而

已。作者幼年,生好嬉戏,常同儿童作爬墙戏。旧都城墙,高可数丈

,幸为斜坡形,故爬行较易。初无传授,只知面壁,以两手两足尖登

砖檐上升,至中途易跌落,则鼻青脸肿,危险万状。后经吾师授以此

术,如获至宝,每日晨起,即按法习之。虽能缘至极顶,但墙为斜坡

形,一置平滑墙上,则寸步难移。然技仅及此,已数年苦功矣。某晨

,作者正值练功,忽见墙顶一人,胸前挂猪尿泡十余,内储酒水类,

以背贴墙急急而下,则灵敏异常。作者请教之,彼笑曰:余实贩私酒

者,以生活所迫,故精习此功,亦无法耳。言己急去。噫!其人胸前负

干酒三四十斤,而能以背贴行墙上,急急如壁虎之游行,设除酒而行

,则平滑之壁亦可游行矣。惜大好身手,用之邪径。

25.鞭劲法

鞭劲法专练两小臂下压之力,与铁臂功、分水功略相似,惟发劲

时偏重压力,不用摔击横分之力。初练之时,可用上杠法,即以两小

臂平置于木杠之上,猛力下压,使全身凌空渐渐上升,至木杠齐腰为

度,更缓缓下降,如无木杠以较高之桌子代之亦可。每日晨夕各行一

次,每次升降数十度。度数须逐渐增加,如两臂发现酸痛肿胀,则用

药水洗涤。如此约练一年,两小臂之实力已粗具,然后更易竹架练之

。竹架之设置,先以坚木桩四根,钉于地上,成平方形,略如桌之四

足,左右各用粗毛竹一根,竖贯之,紧缚于桩之上端,更以毛竹四五

根,横铺其上,略如桌面,两端亦各用软索紧缚之。练习者作骑马势

,两小臂置于横竹之上,猛力下压,压一炊许,略事休息再练。起初

仅能压竹向下一二寸,其后渐加,至能压下六七寸时,则于原来平铺

之毛竹下,各加一竹紧缚之。依法练习若干时后,更于第二竹下,再

加一竹,依法再练。如此递加,由一竹而增至十余竹,亦能压下六七

寸至尺余,则功成矣。前后大约须经时三四年,功成之后,用臂压石

,亦能成陷。若敌人当之,鲜有不筋断骨折者;用以御敌,即刀剑亦

不易伤其臂。盖两只小臂,不啻一对铁鞭,名曰鞭劲,想以此也。惟

练成功之人,每易无意伤人,平时举止,切须留意。

26.琵琶功

琵琶功又名三阴指,亦称指头弹,专用指头外面之第一节指甲部

弹击之法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弹力。指头弹多用一指

,或用食指,或用中指,随习技者之自择。琵琶功则四指并用,陆续

弹之,有如音乐家弹琵琶之指法,故名。然而指甲外弹之力,至为微

弱,欲利用此微弱部分,练成一种足以制敌之功夫,谈何容易;虽有

志者,其持历久不渝之精神,勤习苦练,恐其成功,亦非若其他硬功

之易易也。习技者用拇指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靠指甲处紧紧

扣住,四指则用力陆续向外弹出,如俗所谓弹脑碑。由食指、中指、

无名指、小指,再小指而无名指、中指、食指,反复行之。如此每日

晨夕各向药袋上弹一百零八下,三年后,可成功。用以弹敌,虽不似

一指金刚法等之能穿胸洞腹,亦足以制人也。倘中要害,亦足制命,

与一指禅等阴手相类,不可滥用,故技击家戒人勿习也。

27.流星桩

流星桩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其练法甚为简易,埋大竹筒于

地,外缚粗麻绳,身立桩前,以头、掌、肩、肘、腕、臂、腿、臀等

撞之、打之、拍之、切之、削之、拦之、突之、踢之、踹之,亦如打

纸墩然。用种种手法,想象敌之部位击之,其初也,甚苦之,待习之

既久,则皮肉渐至坚实,久之则不觉痛苦,而无形中气力已增加;身

体各部,皆现铁色,与人交手,无不应手而跌。苟勤习三年,定有可

观也。北五省习此功夫者亦众,盖即技击家所谓站打桩也。

28.梅花桩

梅花桩为软功内壮,属身功夫之一种,盖即飞檐走壁之基本功夫

也。桩上功,所以练身体之轻灵,与步法之敏捷——首重跳跃,有梅

花桩、七星桩、九星桩等名目。练成之后,最宜临机应战之用。此功

除跳跃之外,眼力最为紧要。初练之时,不必上桩,但于地上,用石

灰画梅花形若干朵,每朵距离二尺,至三尺不等。每朵五个圆圈,作

花瓣,每朵平均距离一尺,每圈对径约三寸,不可过大。布定梅花之

后,更于每朵梅花中,指定一瓣为虚桩,另用暗号记明之。练者立中

间一朵之实桩上,立时只一足,而着力于足尖,作独立朝岗之势。心

中自定跳跃之程序,如左三右四,前二后五,此系假定之次序依次跳

去,左右足不拘,但以便利为主。最好命一人在旁喝叫,依其所喝之

桩走去,如其人喊右第二朵第一桩,则我即跳至右侧第二朵居中一桩

,余可类推。但每一朵上之虚桩,须力避不可跳上。跳桩之时,脚尖

务必踏于圆圈之正中,切不可稍偏。盖画地为花,稍偏固无妨,一上

桩之后,则略偏立足不牢而跌下,即不跌下,身体亦必摇晃,受制于

敌矣,最宜注意。然在初练之时,往往不能悉中程式,故宜先于一朵

花之四个实桩上来回往复练习之,继则于两朵八个实桩上行之,如是

逐渐增加,庶可免头难之弊。练至在平地石灰所画之梅花形中,能无

往不宜,则可以上桩矣。桩以坚木制成,长三尺半,上丰下削,面对

径二寸,依所画之梅花形植之,各入地二寸,出露地面,大约尺半。

惟每朵上之虚桩,则另制,上面固与各桩平头,而钉入地中者,仅一

二寸,且土亦松软,其活落,误踏之立致倾跌,而此虚桩之在每朵何

处,亦不一定。练者须暗志之,以免误事。布桩之后,练者依前法习

之,至能纵跳自如,决无疏失之故。将桩逐渐加高,同时在桩之周围

,置铁蒺黎等锋利无匹之器,直至桩高三尺以外为度,则登峰造极矣

。在练习时,能带砂行之最妙。惟所带之砂,须先烧红,放猪血浸沁

,始可用;否则易于损血,若用铜制之腿环或青钱代砂亦可,三载纯

功可成。功成之后,身段活泼,腿步轻灵,与人交手,可使人捉摸不

定,乘隙取胜。至于三才桩、七星桩、九星躲闪桩、移闪砖法等等,

其练习之法,大致相同,不过桩之位置略异,故不赘述,学者亦可以

意会得之也。

29.石锁功

石锁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两臂提掖之力,其功效不

亚于铁袋功。石锁之形式,与寻常之铜锁无异,有簧有壳,但无投匙

之孔窦耳。以麻石或青石为之,小者二十斤,其大者六七十斤不等,

此种初步专练提托。先以一手握其簧,提至胸次,折腕向上举,频作

升降,以练臂之实力。然后握锁由下向前平提,或向旁侧平提,提至

锁与肩平为度,以练臂之悬劲。基础既立,则进而练习翻接盘腰等法

。翻接即提锁翻起,猛力上掖而脱手,使石锁在空中翻一转身,或两

三个转身而接之。其转身之多寡,须视臂力之大小而定。初入手不必

求其多转,盖功夫到家之后,自不患其不熟极巧生也。待锁转至面前

即举手抢住锁簧,乘势连续翻接之。前面翻接极熟之后,则练旁侧翻

接,侧面纯熟之后,更进而练顶锁者即提锁向上抛起,待其落下时,

以拳迎其居中之处,于拳面片刻,更撒手使锁下坠,从上面抡接其簧

,再抛再接。初以拳顶,继以手背顶、小臂顶、肘节顶、手指顶,其

法完全相同。顶锁之术既精,复习背花。背花有左右之别:右背花则

以右手提锁,从右腰后向左肩处上抛,略扭身向左,而从左肩之前回

接锁;左背花则反是。练背花使劲,不可过猛,后腰肋各部,尤须加

意照顾,偶不经意,或使劲太过,锁触自身,每致重伤,务须手到眼

到也。背花之后,继习盘腰,亦分左右:右盘腰则右手提锁,从右腰

处,由后转向左肋下摔去,向左旋身而接锁;左盘腰反是。其余复有

背花后顶接,及盘腰后顶接等法,则合二法而为一,学者可参酌行之

。以上各法练全之后,则可移较重之锁如法习之,历若干时,更换较

重之锁,自二十斤,以次递加;至能用六十斤石锁,如宜僚弄丸而不

觉费力时,则一条臂膊,至少有二三百斤实力矣。练时宜两手互行,

不必如死手功夫之专练左手也。此功成就较速,大约二年,即可告成

。作者幼年曾习之,已能翻接廿斤石锁,后以习性功拳乃废弃,惜哉

!

30.铁臂功

铁臂功又名铁扁担,复称臂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

臂部之法也。其练法极简单,而成功也亦甚容易。初练时,就屋柱用

臂轻轻击之,须使内外周至,每日数行之。入后用力渐猛,臂亦磨练

渐坚硬,于是舍屋柱而就树干习之。盖树干粗糙,凸凹不平,初不若

屋柱之光滑,与之磨击,则皮肤易于肿痛,亦按日行之。至一年之后

,更舍树而就石轴练之。先击光泽平滑之石,久而渐易以棱角之石,

按法周转击之,至能振臂一挥,而石碎为度。于是此臂,完全似铁石

之坚,用以击人,鲜有不筋断骨折者,即刀剑棍棒遇之,一举臂间,

亦能摧折而无遗,虽赤手空拳,不虞败矣。此种功夫,见效极速,一

年初步功成,三年已臻绝境。

31.弹子拳

弹子拳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拳面之第二骨节之击法,

亦为杀手之一。练习之法,至为简易,与马鞍功相仿佛,但马鞍功专

练拳面之力,此则专练骨节耳。以手握半拳,手指之第一节,屈置掌

前手指之末节,并不弯转,与手背成平线,拇指屈置掌心,如擒拿术

中之擒手,握定之后,即用前出之骨节以击之。初练时宜在平正之木

头上凿击,击时曲肘送拳,略带蓄劲,不必如马鞍功之拳出臂平,长

手从事也。惟人专用指节之故,最易受伤,盖骨节处肌肉极少,练习

之具,又极坚实,以硬抵硬,但略不经意,即足致伤,尤以初习时之

数月为甚,故起手时务须留意。宜由轻而逐渐加重,切忌贪功。练习

之初步,以能在坚实木头上,然后再在麻石上,次再易以铁板。能以

骨节击陷铁板,则其功大成矣。学者总以练左手为妙,此拳用以攒打

骨缝最宜,卸骨法中已详之,在拳法则为虎爪拳也。

32.柔骨功

柔骨功为软功内壮,属内壮之主功,俗所谓拗腰折腿之功夫也。

为学武者必须练习之软功夫,盖可使周身骨节柔软,身体轻灵,免除

生硬牵掣之病,亦所以使筋骨利落之法也。最初一步,宜从溜腿下手

,故有“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之语。所谓溜腿者,即踢单飞是

也。踢时坐腿宜挺,踢腿宜直,务须踢得高,愈高愈妙。故技击家有

云:“潭腿不过膝,踢腿抅起敏落。”踢过头顶,始为合式。踢时两

足互行,晨昏各一次,每次踢百数十腿。半年之后,进而练习朝天凳

。所谓朝天凳者,即一足直立,将另一足从前面举起,以手扳之,使

腿面紧贴肋际,腿底向天,直竖耳旁,亦须左右行之。数月之后,更

练一字腿,俗谓摔叉,此腿有横、竖二式:横一字腿,即两腿依原方

向左右躺出,臀坐于地,两腿平贴地面,成一字形,上身挺直;竖一

字腿,即两腿向前后躺出,左前右后,则右腿之面,左腿之肚两部贴

地,右前左后,则反是。以上各式,皆系练习腿部。至于练腰部,则

先习狸猫伸腰、霸王举鼎、仙人作揖,并足正立,两手指交叉,及托

于顶门之上,然后将上身下俯,至手心贴地为止,两腿宜挺直,勿使

稍有弯曲,头与肩背部平,约一炊许,舒身休息。此功练有成绩之后

,更练翻把,即俗称为拗元宝。拗腰之法,将身向后翻转,亦以两拳

贴地,身成桥洞式为止。其次更练习左右拗折,练成之后,身体可以

柔软如软,腰腿各部,尤灵活异常。偃卧时可以缩做一团,环成一圈

,随意屈伸。盖筋络伸缩之力,较寻常人为大,然后更习拳械,无往

不宜矣。此功练前,或以木桶盛以开水,上覆以白布,待其稍温,习

者仰卧桶上,使热气蒸腰,则进步较速也。

33.蛤蟆功

蛤蟆功又名癞团劲,俗称举礅子,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也。

盖练习肌肉之坚实,用以御敌之法,亦铁布衫功之意也。津沽习此功

夫者最多,惜多以练力为主。如举六十斤、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

十斤、一百四十斤,甚有一百八十斤,惜为拙力笨练,并无内壮之可

言。此种功夫,须逐步练习之,不可急进。先练腕背等部,然后及于

肩背胸腹,再进而达于腿股等部。此为运用功力之法,略近于软功内

壮,惟专重于力,不若分水功等之以气为主,而辅之以力也。初步练

习腕臂之力,以石墩最为相宜。盖举重悬身,其力固聚于腕臂之间,

时常行之,力渐强而肌肉亦随之逐渐坚实,如能举至百斤之墩者,如

宜僚弄丸,不觉费力时,用弃械赤手行之,凭空作势,提举亦如举墩

有如练习阴拳然者,一握放一伸缩间,力聚臂上筋肉隆起,突突成小

股状,则肌肉已坚实矣。于是再练习运力,即握拳作势下垂,而力即

运至头脑。运气如打秋千,则力聚于肩臂,挺肩向后,则力至胸背各

部,肌肉之棱起如上述后,上部之功已大成。于是再练中部之胸腹,

其法与铁牛功、铁布衫功相同,可参酌采用之。但至肌肉坚实时,相

继而练习运力之法,中部既成,则更练下部之腰腿。其法每日站若

干时(即骑马式),力尽则起立散步,以舒其困,休息片刻,复站之,

其时间之久暂,亦逐步增加,待肌肉坚实后,复直立行之,则腿股之

肌肉,突突亦成小股矣。再益以运送之法,全部之力,可以任我之意

而运用之,即刀枪亦不易伤矣。此即技击家所谓“内练蛤蟆气,外练

筋骨皮”是也。盖虽系硬功外壮,而稍兼软功内壮也。诚却病延年,

强身御敌之良技也。

34.穿帘功

穿帘功为软功内壮,属轻身功中之一种。平身横窜,有如飞燕穿

帘之势,故名。我人常见江湖卖解者,演习钻刀门、钻火门等把戏,

即此功也。在观者但见彼一闪身,即蹿过刀门,或火门,似甚易易,

特不知在练习时,甚为艰难困苦,实较别种功夫为尤甚也。初习蹿平

台术,此法乃从上向下蹿之法。制一平台,四周如方桌,大小高约二

丈。练者立其上,并足正立,然后向下一沉,两手向上一扬,同时向

上涌起,脚上一用力,直向前面蹿出,两臂直伸于前,全身各部,宜

平直如线,台之前面数十丈处,创一极大且长之沙潭。潭中铺沙约厚

三尺,沙潭四角,各钉一桩,以粗绳结成之网,系于桩上,蒙住沙潭

。离潭约二尺高,人从平台跳下,可免受伤。在平台上练有成绩之后

,改习蹿杠,用木为架,贯以横木,高约三尺。杠前数尺处,安置沙

潭绳网如上,人立杠二三丈处,鼓足勇气,向前奔去,近杠时两足猛

力点地,全身向前斜上蹿去,如今日之跳高,飞过横杠,而达对面。

蹿时身体务须平直,练到能在杠上平掠而过,则易杠而板,板阔约自

一尺半起,至三尺可止。因杠子所占平面极小,尚易掠过,若三尺阔

之木板,则非有相当苦功不可,然后更在木板上,竖一方木框,即如

卖技者所用之刀门,练者在洞中平蹿,由一框而渐加至六七框,重迭

置板上,亦能一掠而过,则技已过观。若更于框之四周,插以锋利小

刃,使内廓之周围减小,仅容一身出入,亦能任意蹿掠,则穿帘功成

矣。以后凡遇可以容身之窦,即可出入无阻,练习此法,至少须五年

以上功夫,资质愚鲁者,十年八年亦未可知也。

35.鹰爪力

鹰爪力又名龙爪功,复称擒拿手。练习精纯,施之于人,当之者

如着利刃,甚至洞胸入腑,为软硬相兼之功,刚柔并济之劲,阴阳相

合之力。其练习之法,用一小口缸坛,重约十斤,用五指住缸口,向

上提之,初颇滑泽,不易应手上提,迨数月之后,即可随意升降。然

后每练七日,加蚕粪一碗渐增至坛满为止。再易蚕粪以铁砂,更进易

铁砂以铁块,亦能升降自如者,鹰爪力硬功阳刚之劲成;然后弃坛而

凭空习之,每晨伸张五指向日光作拉抓之状,能气随意注,力随指行

,鹰爪力软功阴柔之劲成:至此则全功成就。盖五指着物,其力实,

属硬为阳刚之劲;凭空作势,其力虚,属软为阴柔之劲;阴阳相生,

故先习阳而后习阴;刚柔并用,故练柔以济刚。五指着物,所以练习

坚固之基础;凭空为之,正所以避其阳刚之气,而生阴柔之劲也。练

至刚劲全脱时,则飞鸟过空,伸手作势抓之,鸟如中矢,辄能应手而

堕。劣马相隔数丈,作势挽之,亦如揽疆在手,可以随意左右矣。若

以抓人血气之穴,无不应手而闭,如阴柔未臻佳境,只精阳刚,亦能

伤人,惟此法着人不至有性命之忧,不若一指禅、朱砂掌、阴拳功之

甚也。如中途废弃,则五指必发挛之状,无药可治,盖阴柔之劲,

即聚精会神敛气之意。北京太极大家杨澄甫之先人,能使飞鸟落手中

。余于鹰爪力曾习之,酱豆腐罐满盛铁砂已能抓起,但后来因事中辍

,未免可惜!

36.铁牛功

铁牛功为硬功内壮,属阳刚之劲。其练法,有开口闭口之分,其

效用与布袋功相仿佛,惟但有御敌之功,而无制敌之妙,盖一本阳刚

之劲而为之也。其练法先鼓气于腹,以指环扣之,初不必甚重,日行

数度。休息时,则用掌心用力搓摩,如是既久,其腹部之肌肤,逐渐

坚实,然后用拳击,日亦数行之。在初时必隐隐作微痛,渐久而痛减

,即用力擂击,亦无所楚。然后易拳以木棰,如法练习之,更易木棰

以铁锤。在铁锤初击时,其声固橐橐如败木响,至后功渐进,声亦渐

洪亮,终而铮铮然作金石响矣,至此则功已七八成矣。更于临卧之时

,以巨石压腹上,及起而去之,以练其持久之劲。此法较以铁锤相击

为更苦,至能以百八十斤巨石,置于腹部,安然酣睡,毫无痛苦,行

所无事时,则技臻绝境。若敌人拳击则拳损,械击则械折,可以所向

披靡矣。所谓开口与闭口云者,在运用功力时,能与人交语与不能耳

,亦练习时习惯使然。惟开口铁牛功,人不易测,较闭口为优也。此

种功夫,练成后,虽枪刀不入,然切忌仙人掌也。

37.鹰翼功

鹰翼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两臂肘节各部向上枭抬之

力。肘节之力,本较拳掌等为巨,惟利于短,而不利于长。击近身之

敌,最为便利,若敌人较远,则不可及矣。练习之法:以二坚木植地

上,上端横架一木,横木上系巨绠,二绠垂于下,绠端各系一沙囊,

囊离地约三尺半,二囊相距约二尺,其形式略似秋千;按绳之长短,

与囊之距离,须视练者之体量而定。囊高约在练者作骑马步时,比肩

略低,中距约如在肩外七八寸处,上列尺寸,不过大略耳,习者须注

意及之。初时每沙囊以十斤为度,练习者立于两囊中间,站定骑马,

曲肘举臂,使平于肩,两拳分置两乳之上侧,拳面相对;然后用肘之

上侧,而承两旁之沙囊,向上抬之。务使紧压于臂,而不藉绳之牵引

力,至力不能胜后,退出休息片刻,再继续练习。每日晨昏各一次,

每次自三十度起,逐渐增加,期以一年,增至百度。在一年之内,每

隔一月,沙包加重二斤。练足一年,每一沙包,计重三十四斤。两臂

悬空之力,已极可观,然后更习枭劲。先用重二十斤之沙包各一个,

如法悬挂,练习居中立马步,屈肘紧贴肋际,运力从两侧上枭,以肘

节处坻沙包之底,使包向上飞掷。初习时包上掷仅一二寸,及后渐次

增加,至能一着肘,飞出二尺以外,则将每次加重五斤,更以法练习

之,依次递加,每次加五斤至每包重五十斤,大功告成矣。一着重物

,能飞掷数丈外,其功效不亚于纸蓬,实较点石功各种杀手为可取,

且因两臂盘肘之故,肺部以因之发达也。

38.阳光手

阳光手为软功内壮,属阴柔之劲。其效力,虽不及一指禅、硃砂

掌之凶猛,然亦不稍逊。此手之练习者,固大有人在,就余所知者,

辽宁有其一,即少林巨子郭立正,年已七十许,与余为道义交。此人

系一聋道士,已练至三年之久,其功夫略可应用。余曾见其遥指一犬

,应声而吠。其徒某,初习形意,后拜郭为师,精习少林。郭创国术

研究社于沈市,因细故其徒竟与其师较,郭随意以拳击之,徒被击,

手着胸前,初不觉痛,待过一小时,则痛发于背。有所谓“隔山打牛

”即指此也。其练法至简,用青油灯一盏(或烛灯),灯焰高至半寸,

置灯案端,身立灯前三尺,取马裆姿势,气沉丹田,聚精会神,出拳

对灯遥击之,经一炷香为止,每天早晚习之,不间断,不懈怠,至灯

焰能击灭时,则初步功夫成。再渐渐退步至八步距离,能一拳将灯击

灭时,则功成矣。挥拳击物,距二三步,拳不及身,被击者已仆,诚

阴手也。

39.门裆功

门裆功又名金蝉功,为软功外壮,属阴柔之劲,具内功之主功,

其法至难,即将肾部练得坚实功夫。练习之法:冥心静气趺坐,屏除

一切杂念,即万虑皆空,一尘不染之意。然后运用周身之气力,而下

注于丹田,即运气极力上提,使气力上下往还,周而复始,日行数度

,不可急进,若行之过度,则气伤神疲,反而无益。初时不甚觉其异

,及习之既久,每于注气力入丹田时,下部则现坚实状,则第一步功

成;再趺坐,以两手掌交互轻轻拍打之,其初也苦痛异常,同时运用

气力,日久,则渐不觉痛,则第二步功成;再拍打时,渐渐用力,以

至于两拳互击,并不觉痛,则第三步功成;再渐渐起立,以拳击之,

疾如风暴而毫无痛楚,则全功成矣。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