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铁袋功
铁袋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腋劲之法,惟须二人对习
。先用粗布数层相合,密加缝纳,使之坚牢,制成正方形之布袋。中
实铁砂,小者约十斤左右,大者约四五十斤不等,此盖视练习者之功
夫与实力,随时更易也。练习时二人侧身相对立,相距约三丈,上手
先用右手抓住布袋之腹,即袋之正中央处,提至右肩胛前,然后向右
侧面猛力掖出,掷向另一人之前,下手人见铁袋飞到面前时,则预备
举手接之,但宜侧身让过铁袋,使彼飞至我左肩胛处,始举右手从后
抢接。接时亦须抓袋腹,脚步须站稳,若抓袋之角与边缘等处,则手
指既不易使力,而发来时之垂劲太大,决难得心应手。既接住之后,
切不可停顿,宜即掖回,向上手人还掷;上手人亦照样接之,如是来
回往复,互相掷接,数十次之后,更易方向,以左手依法行之。对习
之二人,宜长短相当,实力相等,否则即多流弊;长短不合,则掷接
时高低不齐;实力相差,在力强者发劲必猛,弱者必难接住,即勉强
接住,而身体亦必随袋旋转,甚至因此受伤。初习之时,不宜贪功用
重袋,如我一手能提二十斤之物,所用砂袋不宜过十斤,一因发袋之
劲较提物为巨,二则练功宜取渐进程式也。将十斤之袋练习三月之后
,将原袋拆开,加重一二斤再练,更三月后再加若干,如此逐渐增加
,至五六十斤为度,自始至终,大约四五载纯功,始克大成。功成之
后,即强敌当前,不为所执则已,苟为所执,即可提而掷之数丈之外
,盖掖劲足,而人不易御也。惟在练习之时,有必须注意者数事:一
提掷时,宜用掖劲发袋,使袋依我肩外作平行线飞出,切忌作摔物或
抛物之状,如放矢之乱掼;二接袋者宜先让过胸前,然后从后面抓住
袋腹,乘势掖出,切忌迎头接易使手指手腕等部受伤,接袋之边沿与
角,则力不居中,致有偏堕之病;三练习者无论作何步式,脚跟务须
坚定,全身皆宜用力,否则掷者之身摇动,发劲必因之减少,接者之
脚步虚软,身段不实,必随袋而旋转,如此非但不能求功,且易因此
受伤。故练习此项铁袋功夫者,对于上述三事,务须注意;其余如增
加斤两,开展距离等事,则在学者自行酌定,固不必拘拘于陈法也。
41.揭谛功
揭谛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兼内壮之气,其练法较难。初
习颇苦,甚至腑脏受伤,非渐进不可,万不可蹿等。揭谛功者,即俗
所谓就地十八滚、地蹚功夫也。又如江湖技士之抢背,然此法分前、
后、左、右等跌法,及箭盘、背跌、掷跌、仰跌、伏跌等法。初习时
,按抢背法行之,即以右手向左肋摇,以右肩头轻接地面,翻身挺腰
而起,是为右前跌法。左手向右肋摇,以左肩头轻接地面,翻身挺腰
而起,是为左前跌法。此二式在跌扑法为最易学者。他如前跌法,即
头向前,翻身挺腰而起,即俗所谓翻斤斗,又所谓毛儿跟头。后跌法
,即以头后倒,翻身挺腰而起,即俗所谓反斤斗。左跌法,则以左肩
头向左轻接地面,侧身翻起。右跌法,则以右肩头向右轻接地面,侧
身翻起。盖左右跌法,为揭谛功中最难练之功夫。箭盘系箭步向前翻
斤斗。背跌法,是身向后跌下,背脊须先稍偏向右方,左手伸出,扑
在地上,身体稍向左方,跌于左手上,借力将手一撑,立身而起,即
俗所谓平地翻车。掷跌法,系身体蹲踞式,向后跌下,在未曾着地时
,先用一手着力撑在地上,待身已着地,然后将身向此手面滚去压于
手上,此手一撑,将身借力立起,此法两手均可练习,即俗所谓鲤鱼
打挺。仰跌法,是从直立向后仰跌,跌时,头须向前稍曲,万不可着
地,同时先将左手或右手,扑在地面,待着地时,急滚身手上,将身
体借撑力起,即俗所谓铁板桥。伏跌法,足从直立向前仆下,仆时身
体挺直,膝不可弯曲,在未着地时,应曲臂握拳,应使拳和小臂,同
时着地,切不可使胸腹着地,急用两手撑地,项力立起,即俗所谓扑
虎势。至于滚法,则稍难矣!其法曲腰抱肘,用两臂撑地之力,及两肩
头,并两腿之翻转力,横卧其身,翻滚而进,初期缓慢,且甚痛苦,
习之日久,则翻转矫捷,瞬息十八滚矣。盖揭谛功有“就地十八滚”
,八八六十四盘之绝,非精于性功者,则成功实非易易也。作者幼嗜
地蹚拳,以其颠仆猛疾,稍长习揭谛拳,复经妙兴大师授以揭谛功。
每行拳时,前后左右,忽起忽落,翻滚无次,自觉气爽,而皮肤因是
坚实,今秉吾师所传,宣之于众,非实地仆跌,无以成功也。
42.龟背功
龟背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此功专练背部,使之坚实,与
腹部之布袋功、铁牛功等法,效用相同,用以御敌,非用以制敌也。
背之上部骨骼紧凑,练习较易,下部两肾关处空虚软当,练习实难。
然练习龟背功者,务须于软当处下一番苦功。盖所谓龟背功者,自颈
项以下,至尾闾为止,中间各部,皆须练到也。然欲使软当充实,非
运气不可,故宜先从两腰入手。每日于起卧之先,盘膝趺坐,瞑目静
心,凝神养气,以两手紧按后腰,先向内揉摩三十六次,复向外揉摩
三十六次,如此为一转。一转之后,即以拇指,扣住中、食二指之第
一节,使其第二节骨突出,即用突出之处,向腰部软当上环扣之。两
手同行,各扣三百六十次,扣毕复摩,更一转后再扣,摩扣各三次,
而功毕。惟扣转之时,数目须记清楚,不可有误。按并非多摩扣一下
,或少摩扣一下,即有损害;盖使人于行功之际,专心记数,不生别
种杂念,亦眼观鼻、鼻观心之意也。每日行二度,一年之后,腰肾自
实,然后练捶法。以软木为棰,贵以藤柄,棰略如拳,行功时鼓气使
注于腰背,以棰上下左右捶击之,不可有一处落空。捶时初不必用力
,轻轻击之可也。以后逐渐加重,不在行功之时,宜穿铁半背。此物
以大如银元铁圈,衔接连缀而成,形如背心,南人称为马夹之半,紧
贴全背,另用绳扣于胸肩之间,卧时宜仰卧硬板上,行功时则除下,
功毕复穿,所以辅助捶击之不逮也。铁半背之重量,亦须由轻加重,
捶击则自软木捶起,进而硬木棰,以至用铁锤为止。逐步渐进,及后
能用巨大铁锤,使人用力捶击,不觉痛楚,功告大成矣。学者在行功
之时,务须以意役神,以神使气,使集中于腰肾肩背之间,然后捶击
。若胡乱为之,神气涣散,即难望其成就也。此龟背功若与铁头功、
铁布衫、铁牛功同时并习之,则为金钟罩,除一指禅、硃砂掌、阴拳
功等阴柔软功外,竟无别种功夫破之,用以自卫,信为无上妙法。少
林内功,固不减于武当练气也。
43.蹿纵术
蹿纵术为软功内壮,其劲路为柔;昔日武人,于此功夫多习之。
其练法,亦不外束铅,惟铅须泡造后方可应用,否则淤积血液,甚至
溃烂,且危及性命。其法:以生铅入火烧之,使全体通红,乃放入猪
血中浸之,浸一昼夜,更如法烧而浸之者凡七次,则猪血渗于铅内,
其色变为青紫,则成死铅矣。尚须埋诸土中七七四十九日,使其火毒
退尽,取以清水洗之,方可应用。带铅之法:用布裹铅,缠缚腿臂和
背脊之上,由轻而重,至十八斤为止。先练跑山路土岭,以为基础,
即每日带铅在山路土岭上飞奔;一年之后,根基已立,即可进而练习
跑缸功夫,即在缸边上行走;更进而练习跑立砖,即将通用之长砖,
并立于地上,来往跑于其上,使砖不倒人行走如意者,则功成其半。
再直膝挺腰,用足掌之支撑力,向上蹿,能蹿至一尺者,则解除铅袋
,弯腰曲膝,作势上蹿,可超二丈矣,至此则蹿纵术功成。再两足支
撑地面,两膝弹力,向前推,身跃空中,至此则全功成矣。
44.轻身术
轻身术为软功内壮。轻身术功夫,最不易学,盖以吾人百斤之体
,而欲使如蜂蝶之息枝、飞燕之穿帘,又何等为难也!其练法与蹿纵术
、飞行功、一线穿略同。初练时置七石巨缸,满盛以水,习技者即于
缸沿行走——即技击家所谓跑缸边——背负布袋,内储铁沙,或铅数
斤,亦须以猪血浸之,如是半月或二十一天,将缸中之水,取去一大
瓢(葫芦),而身上之铅或沙,则增加一小块,或数两,依前法练习之
。更一月或二十一天,去水而加铅或沙,至缸中水尽,铅或沙五斤为
度,已能于空缸之沿,周围行走时,复易缸为大簸箩,其中满盛铁沙
,在簸箩之沿,如法练习之。亦将铁沙逐渐取少,至剩空簸箩,而人
能行走其上为度,既犹未臻大成也。必须铺细沙成甬道,厚至尺许,
上以薄桑纸覆之,人行其上。初时固足印显然,迨后渐无,乃按日取
去一纸,纸尽沙现,行走其上,沙不上扬,而足不着印,其功始完全
成就。持此以往,虽草上飞行,雪中来往而不露痕迹,即所谓蹬萍渡
水,踏雪无痕者是也。然此种功夫,非练习十二年,不能完其大成。
45.铁膝功
铁膝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专练两膝之法,在拳法中为膝
风,因此部人每多不注意也。学武之人,技能不患其多,愈多愈妙。
以全身各部言之,多练到一处,即少一受攻击之处,且有时亦正可利
用平素不注意之处而制人也。铁膝功之练法,先盘膝而坐,固握两拳
,向膝盖上击之,并击七十二度之后,则撒开双拳,用掌心紧按膝头
,由外向内摩三十六度,更由内向外摩三十六度,摩毕再击,其数同
上,如此摩击各九次而功毕。每日在起卧之前,行功各一次,一年之
后,膝骨已渐坚实,可以改用木棰矣。棰共两个,其大如拳,或作鼓
形,或作球形,均无不可,装以粗藤之柄。其柄所以必须用藤之故,
取其硬中带软也。两棰同时并击,亦七十二下,然后依上法揉摩之九
次。功毕,如此更练一年,膝盖已更坚实,可以改用金属锤矣。锤之
大小,与木棰等,每个约重一斤至斤半,更以前法练习一年之后,则
铁膝盖之功成矣。功成之后,一对膝盖,与铁铸者无异,攻击或抵御
时,即可利用膝盖,如拳法中之合膝、分膝等法,即用膝盖,以作攻
御者。此功练习二年以上,即可成就。
46.跳跃法
跳跃法为软功内壮,属轻身功中之一种,又名超距功,亦练武者
不可缺之要法也。宜加意练习者,若寻常跳跃法,在五步外鼓气作势
而后行之,此不足奇也。必也无论高垣峻坂,就地而超过之,行之如
不介意,斯则为能。初练时,身缚铁砂少许,掘地深尺许,周可容二
人,练者身立其中,随意上跃,出入频数,初坑浅铁砂轻,上下颇觉
易易,盖尺许之坑,不须腾跃,一举足即可出之也。如是每隔十日或
半月,将坑掘深一寸,身上之铁砂则加一两,其后坑掘愈深,铁砂加
愈重,跳跃亦渐觉其难;至坑深三尺时,练习须略长,逐渐由五尺而
七尺,由七尺而寻丈,至坑深一丈时,身上所缚之铁砂约有五、七斤
,亦能出入自如,则功造大成。去其铁砂,虽二丈之垣,亦可一踊而
过,不复须鼓气作势矣。盖身缚铁砂而能寻丈,去铁砂则能加倍矣。
然习此一法,亦非三、五年,不克造绝境也。
47.摩插术
摩插术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兼内壮之气。练法简而且易,
为点穴术、卸骨法等之基本功夫。其练法于东方一现白色,即起身并
齐两足,立空场上,闭口藏舌,凝神静气,合两手,互擦掌心二十次
;先将右掌心贴胸膛,左掌上贴脊上,前后掌心相对,循环摩擦四五
十次,再将右掌移摩背上,左掌移摩胸膛,照前法相对摩擦四五十次
。摩掌时,不准开口吐气,从鼻孔呼吸,向胸膛运送,如此久而久之
,自觉有一团精气,凝聚胸膛,坟起如球。一待坟起,再将坟起中所
凝聚之精气,缓缓运向两臂,由臂渐达指端。再置豆箱,直插而下,
两手互插,一起一落,插时次数多寡,视练功者动力之大小而定,至
疲时为度。但再次须记其插数,以便逐日遽加。譬如第一天,插一百
次,第二天,当插一百零五次以次递加不息。如能插至一炷香时候,
则插术第一步功成;即将豆箱更换米箱,仍依上法插之,亦插至一炷
香时候,则摩插术全功成矣。上法在睡前亦依清晨时行之。如习此功
后,再习点穴术,则功成较速。盖摩插术习一年后,点穴术中第二层
功夫,第五步之法练指功,已无形中精绝,再习点打自非难也。插术
所用之木箱,以榆木或枣木为宜。二尺见方,高可一尺,插豆用黄豆
,插米用白米,插沙用黄沙,如欲深造,更铁砂插之亦可。再能插至
一炷香时,则指坚如铁。惟插铁砂后,须以地骨皮、青盐煎水洗之,
以消毒去肿,防止溃烂,务须注意及之。
48.石柱功
石柱功为硬功内壮,属桩法中之主法,专练足劲之一种秘术。所
以有此名目者,极言其练习此功成就后,有如石柱之植立,纵有大力
之人,亦难摇撼也。在练武之人,足劲实为重要:脚无劲则步不稳,
步不稳即取败之道。练习足劲之初步,宜在马步上下一番功夫,至少
每日站马步十次,每次一炊时起,逐渐加长,次数逐渐减少,直至站
马步至一个时辰,不喘不汗,若无其事,始可进一步学桩上功夫。植
二桩于地,高约二尺左右,中间距离,恰合一马步长短,练者即立于
桩上,依法站马步,在平地全足底着力,占地较大。今在桩上,着力
处仅在桩头少许地,不及脚底三分之一,其难易自不待言。故初上桩
时,非但两足不易使力,致身体动摇,且足心酸痛异常,不及一炊时
,必难再耐。勤练三数月后,此种痛苦,即可免除,站桩时间,亦可
逐渐加长,同时须鼓气下沉,使全身之劲,向下砸去。更若干时之后
,不仅摆空步子,须用千斤石压置腿面。石为长方形,左右两旁各有
一耳,可以着手。初时约用二三十斤者压腿,每隔三月,加十斤,至
能腿承百斤以上之石,在桩上站骑马势半个时辰,不喘不汗,如若无
事者,则其功成矣。功成之后,两腿之劲,不下千斤,站立平地,竟
如铜浇铁铸生根一般,虽有多人之推挽,亦似蜻蜓之撼石柱,鲜有能
使之移动分毫者。至其两腿之坚实,尤足使人惊骇,惟在练习之时,
困苦万状,甚于别种功夫,所费时日,亦较他种功夫为久,至少须五
六年,学者非有耐苦持久之精神,不易成也。
49.铁砂掌
铁砂掌又名黑沙手,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其练掌法,且须
注意运气,以收内壮之助。用布袋盛铁砂,置坚实木凳上,每日晨昏
拍打之,须由轻而重,由徐而急,单手与双手,则在习者之自择耳。
习至百日,略可应用,习至三百六十五日,大功已成,惟不可滥用,
勿存恃技凌人之心,须以研讨遗产为念。所谓钢砂掌、铁手飞沙、黑
虎手等秘技,即此也。
50.一线穿
一线穿又名达摩渡江,又名水上飞行术,俗名踩软绳,即说部中
所谓蹬萍渡水、踏雪无痕之功夫也。乃轻身功夫之一种,为软功内壮
。其练法殊非易易,然苟能坚心毅志练习,不难成功。其法分数步,
入手之初,与飞行功、轻身术相同。即先带铅砂,在平地上练习飞驰
,然后在山路上练习跳跃,更放石块于簸箩中,在其边上行走,逐渐
取去石块,至能在空簸箩边上行走后,即走沙道。以上各法,已详见
飞行功、轻身术练法中。惟两腿所束之铅砂,亦须按前法以猪血浸炼
,使成死铅,始可应用。带铅以每腿四两起,至五斤为度,平时宜以
药水洗腿,以防损害。沙道走过之后,则走棉纸,用厚约三四寸之棉
纸,铺于沙道之中,人行其上,至足印不下陷时,此第一步功夫成。
然后更以细长之木,系其两端,悬空际,约高二三尺,人即于木上往
来飞行。初时木心因承重之故,宕动不已,直要练得人行其上,丝毫
不动为上,至此更易木为巨绳,其法竖竹架,以巨绳横扣于架之两端
,人于绳上行走,即如现在江湖卖解场中,即俗所谓跑马戏者,所常
见之走绳索是也。绳质较软,一着足必向下陷,尤易左右摇摆,不如
木之来往荡动,故练此步功夫亦较为难,直练至人行绳上,绳能不荡
不摇,则第二步功夫成。从此将逐渐减细,至粗不盈指之绳,亦能任
意往来于绳上,亦不荡不摇,则第三步功夫成。然后以最细之连绳行
之,亦能行走自如者;再将其绳两端系于河之两岸,将绳横拦于河之
水面上,仍按前法行之,能行走自如,则全功成矣。功成之后,可在
水面飞行,所谓水面飞行者,亦须略有假借,须用一质地轻浮之物,
如竹片木杆芦苇等物,掷于水面,人即可身立其上,推之前进也。余
如浮萍薄草密集之处,菱角荷叶丛生之所,亦可在上行走。昔日达摩
老祖,传道已毕,只身西去,即以一苇渡江,即系此种功夫。然习此
种功夫,非十余年苦功,则无以成,且须静心虚气以习之。洗腿药水
,即以地骨皮、食盐各等量入,煎水乘汤热洗之,则血气融和,皮肤
舒畅,上下交感体气究实矣。
51.吸阴功
敛阴功为软功内壮,属阴柔之气。其练法即将左右睾丸,运气收
敛于腹中使外面不至被人损伤之法也。有以此法重运气而入内功者,
实不然也。盖内功以真气充塞全身四肢百脉,以及一切穴道,水火不
能伤,寒暑不能蚀,正吸阴而避人击也。吸阴之法,则认为软功无疑
。初练时冥心静气,屏除一切杂念,然后运周身之气力,而下注于丹
田,即运气力,极力上提,使气力上下往回,用而复始,日行数次,
不可贪速,若行之过度,则气伤神疲,仅为无益。初时不甚觉其异,
及练之既久,每于注气力入丹田时,其阴囊涨起如球;及气力上提时
,则肾丸亦渐随之活动,终而至于随气力而吸敛于腹,外面仅余其囊
,敌人欲撩其阴,亦不可得,至此则功成矣。以后但须聚气一提,即
能吸气,鼓气注之,亦能使阴囊坚硬,而护卫肾丸也。
52.枪刀不入法
枪刀不入法为软功外壮,属阴柔之劲,兼阳刚之气,又名空手入
白刃。枪刀不入之名称,似颇奇特,而含有神怪之意味,其实亦为一
种软功而已。今试语一不谙技击之人曰:我能以赤手空拳,出入于剑
戟如林之中,与众人周旋,而不至损伤,闻者未有不嗤为谬妄者。然
此功确能如是,特练习为难,今且绝传矣。其得力处,完全在闪避二
字。初时即从各项柔骨功夫下手,如柔腿、柔腰等法,继练眼法,身
、手、眼三法,为拳家之要则。今欲出入于剑戟之林,尤全仗一双眸
子,否则必难应付也。练眼初步,即凝神事,其法已详罗汉功中。凝
神功夫到家之后,即练数物,先数死物。若闲坐时,室中则数望砖,
或数对面屋上之瓦楞。先数一间屋共有若干楞瓦,进一步则数每楞之
瓦,共有几片,能于一瞥之间,举其数目,不爽毫厘,已非易事;然
后更以瓦片之相迭高至数尺,或用其他类似之物代瓦,令依法数之,
务须于极短时间中点清其数,始可更进一步,而练数活动之物。如鸭
于河中,每群百余只不等,令细数之。盖瓦片等为固定之物,不会自
行移动;但凝神细心,即不至差误。鸭在河中游行无定,倏东倏西,
至为活动,欲于转瞬间数清之,殊非易易,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也。然
熟能生巧,但须专心一志,大约半年即可。数得清鸭群之后,更聚体
格较小而数量较多之麻雀于一笼,如法令数之。以后每换一物,必减
小其目标。如麻雀之后易以蜻蜓,蜻蜓之后,易以蝗蝻,至蚊虫、蚂
蚁为止。其人如能于五步之外,数清二三千一群之蚁,则眼法已臻绝
顶矣。眼法之外,又须练步法,身法步法之练习,三才桩、七星桩、
九星桩、梅花桩等适用,至身法习之甚难。先择一广场,钉立高低不
一、大小不等之竹竿、木桩等阻碍物,所钉之地位,务须参差不齐,
如犬牙之相错,切忌次序井然而有规则。地面之上,又每隔少许而布
石灰一摊,亦不得有次序。但所钉之桩,中间距离,至多一尺,练者
即侧身于其间,急走,身不得与桩相触,足不得踏着石灰。走时又须
东旋西转,不准有一定之途径,如蝴蝶穿花,青蛇入草。在起初之时
,万难如愿,行步亦迟缓,其后愈走愈疾,纵纡回曲折,亦无不可。
然后更于桩上,置锋利之刃,竹竿横架钩刺之属,下面则间布铁蒺藜
及绊脚索等物,更以前法练之,至能出入自如,则功已大成。可命数
十人持武器围攻,空手出入其中,亦不至有所伤损。此功练时固难,
非于十载纯功,不克臻上乘。而练成之后,便利非常,即空手出门,
亦不愁受人之困,盖一举手间,可以夺敌人之械,而为己用也。此功
为少林寺独传之技,今则练者极鲜,几至绝传,殊可惜也。
53.飞行功
飞行功又名夜行术,复称陆地飞行法,更名千里独行,为软功内
壮,本为轻身功夫之一种,盖练行走功夫也。其练法,则铅或铁砂装
于布袋束两腿,按日在广地疾驰,非至筋疲力尽时不止。先时铅或铁
砂(须按前法以猪血浸渗,以土埋之),不宜过重。以后每隔若干日,
则增加一两,更练更加,以至四五斤为度。初练颇觉苦之,习之既久
,渐觉与平时无异,如是每腿束四五斤之重,日疾行百里之路。数年
之后,去铅行之,自非常人所能及,然在白昼广场中行之,尤未足称
完善也;必在悬崖峭壁,凸凹不平之处亦能飞行自若,如猿猴之灵捷
,则功成矣。然后去其所束之铅砂,则身轻如燕,重垣可越,险坂可
登矣。至其练目力之法,则详述于罗汉功矣。练此功者,宜缓不宜疾
,宜持之以恒,而不宜操切从事。功成后,与蹿纵术、跳跃法并进,
则飞檐走壁之能,至此称绝矣。
54.五毒手
五毒手又名阴手,又名五雷掌,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力,兼阴
柔之劲。江湖习之者众,其练法至简易,惟须练前有所准备。其法,
于清明节交节时取泥底泥土二十斤,即俗所谓泥中土,亦即夹底泥是
也。泥色黄白,取出后用砂缸储之,使之干燥,待至五月端午交节时
,取五毒放于泥中捣烂,混入泥中。再用铁砂、白醋各十斤,烧酒五
斤,青铜砂二斤,亦加入泥中,使匀。然后放于坚实木凳上,每日晨
昏拍打之,不间断,不懈怠,三年则功成。习者以习左手为宜,万不
可轻事伤人,慎之为要。
55.分水功
分水功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拳法中有排山势、分水掌等法
,盖即滥觞于此也。此功之力,完全聚于两臂,而以侧掌辅之。初练
时择广地植粗竹一排,约十余枝,上下两端则以铁链横系之,使其密
排无缝隙,紧贴如竹墙;练者先在正中两竹间,用合掌竭力插入,竹
性韧而有弹力,虽密排无隙,若力分之,亦可驰张。两臂插入之后,
向左右力辟,其始仅小罅隙,按日行之,积久而渐如门户,可容人出
入矣。至此再于两旁多植巨竹,由十数枝渐加至数十枝,亦能开辟自
如,则功已半成。盖多植一竹,其增加之重力,至少有百斤,若以三
十枝计之,两臂之力,又奚止千斤?然后更垒细砂为壁,如乡间土墙亦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