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焕既杀文龙,密报于清议和。清主大喜,置酒高会。”
——《明季北略·卷五》
“初,天启间,崇焕抚辽东,遣喇嘛僧馏南木座往建州主款,会罢归,未就。至是再出,无以塞五年平辽之命,乃复为讲款计。建州曰:‘果尔,其以文龙头来。’崇焕信之,且恐文龙泄其款计,遂身入岛诱文龙至……以尚方剑斩之。”
——《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毛帅东江》
“督师袁崇焕事,适当女直主(努尔哈赤)病死,崇焕差番僧喇嘛镏南木座往吊,谋以岁币议和。女直许之,乃曰:‘无以为信,其函首来。’”
——《石匮书后集·列传》
“崇焕以女直主殂,差喇嘛僧往彼议和,杀以为信物。”
——《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
“一至宁远,遂为讲款计。盖自崇焕自宁远奏捷之后,即令番僧往吊东夷以讲和,以罢归未就。再出无以塞平东夷之命,遂以平东夷自诡。虑岛帅泄其计,遂身入岛,诱文龙斩之。”
——夏允彝(民族英雄夏完淳之父)《幸存录》
“袁崇焕遣喇嘛僧吊老酋,因以款议未成,而崇焕去位。迨先帝初立,意在灭奴,召崇焕授兵柄。崇焕阳主战而阴实主款也,甚至杀东江以示信。嗣先帝之不许,遂嗾奴阑入胁款,仍戒以弗得过蓟门一步,崇焕先顿甲以待。是夕敌至,牛酒犒劳。夜未央,敌忽渝盟,骑突薄城下,崇焕师反殿其后。先帝于是逮崇焕诛之,而款议再败。”
——民族英雄徐石麒弘光年间所上的反对与满清议和的著名奏疏
纪念
碑亭
丹东大鹿岛上的碑亭内设有石碑两块,分别立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和1628年(明崇祯元年),碑的正面铭刻着“指日恢复全辽,神气包孕于此,吾侪赤心报国,忠义指据于此”。碑的背面,镌刻着等众将士的官职和姓名。此两碑的时间均是袁崇焕杀前,权利最大时所立,不是被杀后所立,是不是当地百姓给立,而不是自己给自己立的,有待考证
“特殊时期”中这两块碑遭到了破坏,1979年,以成为文物的两碑修复后,修建了庙式碑亭。
评价
首先,按照明朝的体制袁崇焕杀不了,其次,袁崇焕也不该杀,他杀以后使辽东战局急转直下,导致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袁崇焕悍然发动双岛事变杀害,其炮制的十二当斩的理由更是被当时的中国人比作南宋召回岳飞的十二道金牌。
暂且不论通敌真假以及品质是否恶劣,作为辽东的中流砥柱当之不愧,在一个敌后补给困难的地方坚持抗战,并且主动出击,多个战役大败满清,不禁让皇太极伤心:“在,吾不敢远出,否则家中妇孺不保”。
由上可见的丰功伟绩,他对明朝是功不可没的,但毛帅的被斩却永远成了一番悬案。
咏毛帅的诗词
寄东江毛总戎文龙
明·钱谦益
鸭绿江头建鼓旗,间关百战壮军威。
青天自许孤忠在,赤手亲擒叛将归。
夜静举烽连鹿岛,月明传箭过鼍矶。
纷纷肉食皆臣子,绝域看君卧铁衣。
挽毛大将军诗
明·吴国华
昨夜营星色黯然,讣音忽向路人传。
但嗟韩信成擒日,不见蒙恬御敌年。
功业已沉沙碛雨,精灵犹锁海门烟。
好收战骨鸱夷里,归葬西湖岳墓边。
塞翁吟
云叶才生雨,楼外铁马嘶风。
报急水,小河东。
飞一箭青骢。
倚天剑破长风浪,小结画影腾空。
漫道是,长杨词赋,细柳豪雄。
匆匆。
脱跳荡,惊帆辔满,
走躞蹀、蟠花带松。
有渝海、堪凭洗恨,看今日、蝶血玄菟,痛饮黄龙。
鸭江醅发,鹿凫苹开,谁是元功。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