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岭:延绵不断的开阔的山。峰:高峻挺拔的山。缘:因为。写庐山奇景,上联却包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下联形象地说明“当局者迷”,观察事物,只有不受局限才能看清本质。语近情远,哲理高深,全诗以形象说理,挥洒自如,毫不费力。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这是作者重游赤壁所见景色。“水落石出”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化出,后来作为成语,比喻事情的真相毕露。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宋?苏轼《石钟山记》大石侧立:指悬崖峭壁。森然:阴森可怕的样子。石钟山:在今江西省鄱阳湖东岸。描写岩石奇险,出神入化。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宋?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李思训:唐代画家,擅画山水树石。贾(gǔ)客:商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指澎浪矶,与小孤山相对岸,传说两者成了夫妻。作者巧用民间传说,把江山秀色赋予人性,玩味袅袅。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宋?张耒《初见嵩山》清瘦:形容雨小冲刷后的山峰的苍青峻拔。一“去”一“来”,写尽嵩山风吹雨过后的晴明清爽的景色。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宋?周邦彦《玉楼春》岫(习ù):山峦。烟雾之中排列着无数青峰绿嶂,飞雁背后夕阳放红,一片暮色。这是怀念情人之句,青山障目,不见伊人,雁度斜阳,不为传达室信,借景抒发其怅惆之情。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宋?辛弃疾《贺新郎》妩媚:神态美好。料:想。诗人把青山拟人化了。竟向它倾诉衷肠,写得有情有貌,物我两融。这并非无聊,说明他报国有心,而备受排斥,只能与青山为侣。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
宋?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东:向东奔驰。诗人以马状山,以戎马生涯的战斗激情写重山叠嶂。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宋?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高人:德才皆高的人。万马:形容群峰欲奔的姿态。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山川训》淡冶:恬淡冶静。欲滴:形容植物碧绿的晶莹、滋润。妆:比喻秋山如化了妆一样。拟人手法,写山岳的四季变化。
●人间路到三峰尽,天下秋随一叶来。
宋?钱昭度《华山》一个已尽,一个方来;人事有尽,世事无穷。意从景生,哲理颇深。
●周览诸山,或绀或苍,覆盂者,委弁者,蛟而跃者,兽而踞者,不可殚状。
宋?邓牧《雪窦游志》或:有的。绀(gàn):稍带红的黑色。苍:青色。覆盂:倾覆的盆盂。委弁(逼àn):弃置的帽子。蛟:龙。踞:蹲。殚状:全部描述出来。殚尽。生动地描述了群山的各种颜色、各种形态。
●山从飞鸟行边出,天向平芜尽处低。
宋?陆游《游修觉寺》平芜:杂草茂密的原野。山峰从飞动的鸟群边出现;青天向着原野的尽处低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宋?杨万里《晓行望云山》长:变高长大。把彩云误当山峰,把晓行所见静与动的景致写得变幻神奇。
●锐者如簪,缺者如?,隆者如壁,圆者如璧。
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簪:别发髻用的簪子。?(局é):有缺口的玉块。隆:高耸。髻:妇女盘在头顶的发形。璧:圆形玉器。以几种饰物比喻东林山的群峰特点。
●好山常是被云遮。
元?叶?《题幽居》美好的青山常常为云彩所遮蔽,喻好景不常或好人好事常被掩盖之意。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卷头词》几度:几次,这里作无数次解。世间人事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变幻无穷,只有那青山永恒,象那夕阳一度又一度的红了又红。
●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空。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
明?陈诚《火焰山》火焰山:在新疆吐鲁番县以东一带山脉,山呈赤色如火,故名,并非真有火焰。浑如夏:指夏季来得早,气候旱热。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作者出使西域,被富有神话色彩的火焰山吸引住。诗句形象、幽默。
●地拔双崖起,天余一线青。
明?潘问奇《金棺峡》青:天。双崖拔地而起,倾刻出现一线天的奇景。“拔”字极有气势。
●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
清?李念兹《登浮山》临:到。险地:险峻的高山。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清?陈恭尹《九日登镇海楼》镇海楼:在广州城北越秀山,建于明代。楼高五层,因又各五层楼。五岭: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庚岭,代指南岭山脉。九州:指中国。峰在地:山峰落在地面,形容山地低缓。水浮天:形容水天一色的大海。粤北高峻的五岭逶迤南下,逐渐低矮,到了广州一带成为小丘陵和平坦的珠江三角洲,再往南面就是水连天的浩瀚大海。清代诗人赵翼赞誉说:“切定地理,又能声出金石”,“虽少陵(杜甫)亦当视为畏友”。
●莫怪世人容易老,青山也有白头时。
清?骆绮兰《诗人远眺山顶上的白雪,想到世人头上的白发,感叹人生易老。比喻贴切,用语谐趣。
●晴髻离离,太行山势如蝌蚪。
清?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驿》晴髻:比喻山峰。离离:即历历,分明的样子。作者自北京南游,由临?关西望,太行山的走势象一个个蛰伏着的蝌蚪。比喻奇特。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坐灵。
清?龚自珍《夜坐》突起:高耸。妒:妒忌。万籁(lài):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帝坐:星座名,这里用其字面意义。以自然之物寓意社会现象,首句暗喻自己被庸俗之辈所妒忌,后句以夜空景象讽喻王朝死气沉沉的局面。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清?谭嗣同《崆峒》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尘寰:人世。首句写似海的云雾把崆峒山和人世隔开,后句写山岭对峙如门耸立于高空。以生动雄健的笔触写崆峒山景致,可见诗人的政治家气魄。
●万壑深松寒白日,三峰积雪照黄河。
清?颜光敏《望华山》万壑之中古木森森,透过林莽枝干的日色也带几分寒意(王维有“日色冷青松”句)。山巅皑皑积雪映照着滚滚黄河。
●眼前已觉九霄近,足底忽送千峰来。
清?王韬《独登杜拉山绝顶》杜拉山:英国山名。这是作者在旅英期间登上杜拉山的山顶时看到的奇异景象。
●林枫欲老柿将熟,秋在万山深处红。
清?丘逢甲《山村即目》枫老柿热,万山红遍。这是一幅加了红镜拍摄的秋山图。诗词中用这种暖调子写群山,可谓凤毛麟角。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