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玄幻魔法>网文创作技巧> 高手详解剧本与小说写作流程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高手详解剧本与小说写作流程2(1 / 2)

 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燃^文^书库][www].[774][buy].[com](燃文书库(7764))具体的人名和公司就不提了,反正很典型。去公司开过策划会,制片人还给租了集中创作的住处,在一再要求下,合同也签了(是跟制片人签的,他说他和公司再签),从梗概到大纲到分集大纲到剧本,和一个编剧朋友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40集的本子,结果你猜拿到了多少钱?还不到一万。

现在想想,这么傻的事儿谁会干呀,可放在当时的情景中,还就干了,还特别认真,特别有冲劲。回头琢磨,原因有二:一是该制片人道貌岸然,特别有义气的样子,对你也特别认可,极大满足你的自尊心,而且口才极佳,脸皮极厚,能把坏事儿愣说成好事儿;二是该公司名头响亮,又去开过策划会,对于前途十分有信心,以为真碰到了好机会。

除了围绕在大公司周围的制片人,还有一些是到处磕的制片人,那就更不如了。大公司周围的制片人好歹还有点私人关系可用,那些到处磕的,关系不够铁,没有方向性,成功的几率就更小了。

牢记,辨别是公司签约还是制片人的关键在于合同——

是否推三阻四不愿意签合同?

在合同的甲方里究竟是公司还是个人?

10.大腕或小腕演员

这类演员找编剧的事儿碰到的不多,简单说说吧。有些演员没什么戏演了,已经转型,成为上面那种制片人,以蒙钱为主要目的;也有些自我感觉良好,希望能有一部量身定做突出自己的戏,再上个台阶。

给演员做编剧可能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了,因为演员关注的只是他自己这个角色的光彩,所以你的剧本必须一切围绕他,以他为中心,自然整体平衡会破坏。即便拍出来,也多半一塌糊涂。

再说真正超级大腕根本不会自己找人写剧本的,他们手头的好剧本多的是,挑一个更符合胃口的就行了,而且送上门的剧本后面都有投资,不用自己担任何风险。他们有时候也会找编剧,但是是为了在拍摄中改现有剧本,使对自己更有利。

找编剧给自己写剧本的演员多数在一流半到二流,有点小知名度,可缺乏代表性作品。其实给自己量身定做剧本的想法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他们自己经常搞不到投资。开始的时候,这些小星星身后的老板往往答应给自己的“相好”出钱,于是星星们兴高采烈地找来编剧开工,老板却并不一定肯真金白银的往外拿,开始的承诺无非安抚之词。星星们无可奈何,下面的编剧就惨了。

你要问那些靠戏捧红的星星们是不是特例?比如海岩剧捧红的几个?可以算吧,因为背后捧的人老板有那个能耐又有那个动力;而多数小星星身后的老板没那个能耐,即便有那个能耐也没那个动力。

唉,我们这些小编剧们又如何能分辨呢?

11.大影视公司

先说说什么叫大影视公司呢?作品多?影响大?背景硬?资金强?掰手指头数数:海润、华谊、保利华亿、慈文、紫禁城、世纪英雄、金英马、欢乐……真正的大公司好像就那么几家,可是如果你注意当前电视上热播的电视剧,却往往与这几家无缘。如《武林外传》是联盟影业,《暗算》是东方联盟等等。这几家公司的知名度高,因为他们善于炒作,喜欢抓大题材、大腕演员,所以曝光率高,可是作品是否同宣传的一样好,那就不一定了。再说上面这些公司多是投资性公司,是玩儿资本的,所以制作上不太会精雕细刻,能赚钱就好。很多真正的好片子,都是出自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太小的制作公司。如鑫宝源、东方正艺、纯真年代、金英马、小马奔腾等,都偏向于制作的公司,很多好片子是他们搞出来的。鑫宝源的赵宝刚系列就不用说了,纯真年代的《中国式离婚》,还有东方正艺的《红色康乃馨》、《搭错车》等……这种类型的公司在国内很多,以自己制作为主,顺便也做点代理发行的业务,每年一两部片子,挺知足了。

不论投资型还是制作型,上面这些都属于这一节所说的大影视公司,基本也是值得信赖的公司。作为编剧,如果你是和上面这种有良好作品纪录公司签约,应该可以稍稍放心一点。在多选的情况下,也尽量选择与这些公司合作。但要说明的是,和任何公司都不是保险的,都有很大的可能让你失望。

这些公司的决策过程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一般都有专职的策划、编审、责编,或者文学统筹什么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审看外来投稿、其他公司合作项目稿件,与编剧建立合作关系和协调扶植已立项的项目。如果他们看中一个投稿,会推荐给公司主要负责人,如老板、重要的签约导演或演员、发行负责人审看,如果大家也都感觉好,就找来编剧洽谈。如果编剧的能力不符合要求,很可能买断故事另找熟悉的编剧来写,或者不太道德的扒一个故事。与此同时,公司还会继续不断地与电视台、其他合作公司接触,寻求电视台预投或其他公司共同投资。如果其他电视台或合作公司反映也好,公司对你也认可,你便有机会签约拿订金了。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因为某一个人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你需要攻克的第一个堡垒就是这样的策划\/责编。在众多投稿中,你如何能脱颖而出,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除了精彩的故事和人物,还要有规范的格式以及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态度。当然,再重复一下,阐述你想法的策划案(哪怕一段“缘起”之类的文字)。过了这一关,你的机会就会放大十倍——从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性上升到百分之十。

12.小公司,兼谈电视电影

说小公司之前,补充一下上节遗漏的大型影视制作机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视传媒、中视影视,一些大台的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这些地方与电视台有着密切甚至直接隶属关系,也算很靠谱的地方。

说小公司。在上学的时候就接触过几家,位于北影厂的院里,外行人还以为他们跟北影有什么关系。倒也不能说没有,租赁关系呗。题外话,甚至一些专门骗人的演员中介公司都在里面租地方呢。

很多小公司的主业是做电视电影,一年做个两三部,就很不错了。电视电影可是好东西,只要别差得离谱,基本无风险,因为出口很固定——央视六套电影频道。听说上海还有哪儿也有电影频道了,具体情况不了解,反正北京的都瞄准北京电影学院后面的电影频道。

以下是小公司操作电视电影的流程:

找剧本:最好完整剧本,跟编剧说通过了付酬。

审剧本:通过各种关系送到电影频道。电影频道审看,提出意见。(这时候算是进入电影频道的“扶植阶段”)。剧本有三审,似乎二审最关键,最多的死在二审。

改剧本:让编剧根据电影频道的意见改剧本,必要时与电影频道的编审老师开会。

准备拍摄:剧本定稿,与电影频道达成收购意向。如果题材好剧本好,电影频道重视,甚至可能由频道投些钱。

投入拍摄:大约两三周完成,加上后期,两个月最多。

审片卖片:根据完成片的情况,电影频道内部给评级,大约在50来万到70来万不等,以此价格收片。

说明:只知大概,具体流程和数字请圈内人多指正。

由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做电视电影投资小,而且基本无风险。剧本只有电影频道通过了才给钱,所以风险转嫁到了编剧身上,而电影频道的预购则省却了后顾之忧。一部电视电影做下来,好的能挣二三十万,差的控制好成本,也不会赔。但一般也只有小公司对电视电影感兴趣,规模小,周期也不算太短(主要审剧本时间会很长),相同的人力投入对大公司来说不划算。

对了,所有做电视电影的公司老板都拍胸脯说跟电影频道的头儿关系铁磁,真的,无一例外。

电视电影剧本的稿酬一般在两万,上下略有浮动。很多朋友写的电影剧本,其实去搞电视电影更好些。电视电影直接看本子,对编剧没有学历经验方面的过多要求,门槛较低,是入行的首选。

说了好多电视电影,其实不少小公司也搞电视剧的,但其行为特征类似于独立制片人,单凭自己的资金操练不起来,还得以扎钱为主。

另外也有一些名头不响的公司看似小公司,其实是属于圈里某个腕儿的(演员腕、导演腕、甚至编剧腕),冷不丁会搞出个动静来,但都属于“手工作坊”,没上升到“集约化生产”。

13。编剧合作

其实,更多时候机会的来临不在于你认识多少影视公司,而在于你有多少编剧朋友。相比其他行业,影视圈更喜欢熟人合作、朋友合作,甚至夫妻搭档。什么“铁三角”、“黄金拍档”等等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可能因为一则多数影视制作还是手工作坊式的,不是工业流水线式的,熟人合作默契;二则,影视这玩意儿没有确切的标准,价格、水准、等级等等都是虚的,私人关系掺杂其中可以最大限度化解矛盾。

编剧也一样。现在的编剧(尤其干活拿钱的编剧)很少独自一个人挑一部戏,无论创作上还是周期上都要求有一个两三人的编剧小组;而通过一次次与不同编剧的合作建立起广泛关系,有助**速找到最佳机会。但是,像上面的独立制片人、大小影视公司一样,编剧也有骗子,需要你睁大眼睛提高警惕。同行固然不是冤家,但也绝对不是慈善家。

当有编剧找你合作时,你要了解几个要点:

一,你是否认识、了解他?他是怎么找到你的?

二,他是找你一个人,还是找了一帮人?

三,他找你的事儿,有没有第三方可以佐证?

四,他在编剧圈里有没有信誉,或者有没有剽窃的前科?

五,他自己的编剧功力如何?

六,你们的工作如何分配,稿酬如何分配?

七,最后,你们的合作谁说了算?谁是老大?

你自己也需要考虑清楚,你的目的是:挣钱?图名?发展关系?还是无聊打发时间?

一般来说,成熟编剧不会贸然找一个自己不了解的新人担任合作编剧,除非是制片公司的指派,他们都有自己的合作关系。如果腕儿大的编剧,都有自己的枪手班底,他们也会试图发现一些有潜质的新人充实班底。

如果你有幸成为某大牌编剧的枪手,你将有很多实践的机会,你能看到你写的场面变成电视上活动的画面,当然,挣的钱也可足够温饱。——对于新人来说,夫复何求?过几年,你的笔锋磨砺得差不多了,也有了自己一点圈内关系了,再独立出来单干,碰上好的机会,成为新的大牌编剧……

这就是大多数枪手编剧的梦啊。

还有一种编剧找编剧的合作,有点像建筑施工的转包,搞不好还会成为类似“拖欠农民工”的悲剧。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在老师和学生、师兄和师弟、大编剧和小枪手之间。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我在帮某某公司策划个东西(通常是情景喜剧),很着急,肯定靠谱。需要找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一起做。现在方案我跟公司已经搞定了,大概如下…………现在需要编剧写故事,每篇××块钱。”

好了,你和你的朋友一起根据方案编故事上交,却发现过了好久没动静。再去问,人家就说:“上次那事儿黄了,谁能保证事事成啊?别着急,现在有个新的项目,有没有兴趣?”

觉得可气吗?别骂人,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这么干。反正,就这么干过不止一次。谁也不希望事情黄,可谁又能保证?话说回来,上来就说这事儿没谱,谁还给你干呢?

真正可气可恨的是那些转包的家伙,从公司拍胸脯弄个项目出来,转手交给别人去操作,自己什么不干,就等着中间切钱。这样的编剧,简直不能叫编剧了。

14.编剧合作II

上一篇的编剧合作,主要说的是你有可能碰到什么样的编剧来找你;这一篇,主要说说正常状态下编剧的合作方式。

前面提到,多数职业编剧习惯于同人合作。看一下电视银屏上的常规电视剧,编剧一栏下罕有单独一个名字的,一般总在两三个。多人联合署名的背后,有三种可能(刨除之前说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一种是不那么愉快的,甲编剧对剧本有不能忽视的贡献,但操作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片方找来乙编剧代替完成后续工作,结果双方都有署名。

一种是令人气愤的,剧本主要工作明明都是甲编剧完成的,可导演提了点意见,甲编剧迫不得已改了,结果导演就也成了编剧之一,还往往是第一编剧。当然也有导演搭了剧本构架,找来编剧充实完善,最后也署双方名字的。这种导演兼编剧虽然实至名归,但剧本出来往往有硬伤。

第三种,是最常见的,也是要大力鼓吹的,合作编剧。

合作编剧好在哪儿?

效率高、思路活,挣钱快,跟制片方吵架也有帮腔的——这是面上的好处;扩大交际圈,有更多机会,编剧之间的切磋对自己水平的提高——这是隐形的好处。

合作编剧也有缺点:

需要磨合,创作风格不统一,责权利的不一致容易引发矛盾,需要承担对方的错误乃至低水平。

好处是跑不掉的,坏处却可以通过增加磨合、选好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来化解,于是市场上合作编剧成为了主流。

找什么样的编剧合作?当然首先要有合作精神,宽容、包容,不斤斤计较,不会为了多写一两集分场就要多拿钱;此外要有信用,守时、不拖稿,说好完成的就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用说,对合作对象的要求,也是对你自己的要求。

当然,对方也需要有与你相当的编剧水平,至少别相差太多。如果各有所长更好,比如一个擅长文戏一个擅长武戏,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找到一两个好的合作伙伴,能让你的编剧事业突飞猛进,迅速进入创作的黄金期;而失去长期成功的合作伙伴,你的发展也有可能像没了小贝传中支援的范尼一样,陷入低迷。

再有一条,如果是和异性合作,更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15。题材分类

小学学作文的时候,老师强调要分清两个概念:题材和体裁。记得一个小朋友说,题材就是我手里有个苹果,体裁呢,就是我是削了皮吃还是切成片吃。忘了老师怎么评判的,反正童年大为倾倒,对该小朋友(女的)仰慕经年。

题材,就是你要说个什么样的内容;体裁,就是你用什么方式去讲。作文如此,影视片也如此,只不过更加宽泛而复杂了。

先说体裁,大的类型划分大家都知道,纪录片、专题片、故事片等等。具体到故事片,有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情景剧等等,长度和方式各不相同,很好理解。

再说题材。

广电总局有专门的文件,规定电视剧题材的分类。以下内容摘自广电总局的网站——

电视剧题材的分类标准

为统一电视剧的题材分类标准,量化各类题材比例,掌握全国电视剧创作的题材态势,结合电视剧投拍备案公示管理办法的实施,现将电视剧题材的划分做以下统一分类要求。各省级管理部门和制作机构在投拍备案办理中,须严格按下列划分的题材种类填写备案公示表格,自行设立题材名目视为无效。

一、当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各类电视剧为当代题材剧,可根据具体的故事内容分为:

当代军旅题材

当代都市题材

当代农村题材

当代青少题材

当代涉案题材

当代科幻题材

当代其它题材

二、现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1949年至改革开放前的各类电视剧为现代题材剧,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分为:

现代军旅题材

现代都市题材

现代农村题材

现代青少题材

现代涉案题材

现代传记题材

现代其它题材

三、近代题材:

年代背景为辛亥革命至1949年以前各类电视剧为近代题材剧,可根据具体故事内容分为:

近代革命题材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