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清明上河图> 宋钦宗赵恒资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宋钦宗赵恒资料(2 / 2)

大略而言,岳飞的军事思想大致归纳为如下五点:训士以德,为将谋先,严以治军,临机制胜,各用其长。

1.训士以德。

岳飞本人,胸怀大志,“誓清中原”。《赐谥告词》称他:“结从戎,前无坚敌,枕戈励志,誓清中原,谓恢复之义为必伸,谓忠愤之气为难遏”。⒅建炎四年(1130)六月,他在宜兴张大年家厅事之屏题词中写道;“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⒆绍兴九年(1139)正月,他在《谢讲和赦表》中说:“臣愿定谋於全胜,期收地於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⒇正因岳飞有如此抱负,所以能够始终以“恢复”为念,在抗金战场上勇于进取,一往无前。

绍兴七年(1137),朝廷命兵部侍郎张宗元为湖北、京西宣抚判官,监岳飞一军。归朝后,张宗元对高宗说:“将帅辑和,军旅精锐,上则禀承朝廷命令,人怀忠孝,下则训习武伎,众和而勇,此皆宣抚岳飞训养之所致。”(21)《赐谥指挥》也称颂岳飞:“事上以忠,御众有法。”(22)

岳飞信服司马光之言;“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认为:“论人者能审於才德之分,则无生人矣。”(23)因此,他训齐军士,亦以德为先,教导军士为恢复故土而战。这与《何博士备论》“兵以义举”的战争观相合,都是从激军士的精神力量入手的。史载,岳飞“每调兵食,必蹙额,谓将士曰:‘东南民力耗矣!国家恃民以立,而尔曹徒耗之。大功未成,何以报国?‘……临戎誓众,言及国家之祸,涕流气塞,士卒皆欷虚听命。……与将校语,必勉之以忠孝,教之以节义。”(24)最为生动而具体的例子是建炎三年十一月的事。岳飞洒血厉众曰:“我辈荷国厚恩,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词色慷慨,土皆感泣。有密说飞以俱叛而北者,飞阳许之。有顷,其首领各以行伍之籍来,飞按籍呼之曰:“以尔等之众且强,为朝廷立奇功,取中原,身受上赏,乃还故乡,岂非荣哉!”众皆欢呼曰:“惟统制命!”(25)

在这样的教导下,岳家军胸怀报国壮志,故而能够猝遇敌而不动,使金人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2.为将谋先。

《何博士备论》中,有“以智用兵”的思想;《百战奇法》有曰:“用兵之道,以计为首。”岳飞亦将有谋作为为将的首要条件。

岳飞曾对张所说:“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其无谋。”他又尝自言:“为将无谋,不足以搏匹夫。”故主於用谋。(26)在《乞复襄阳札子》中,他说:“善观敌者,当逆知其所始;善制敌者,当先去其所恃。”(27)

宋高宗曾对岳飞说:“卿为一时智谋之将,非他人比。”绍兴四年(1134)的制书,称赞岳飞“机权果达,谋成而动则有功”。绍兴五年(1135)的制书说:“岳飞策虑靖深,器资沉毅。有冠三军之勇,而计然后战。”绍兴七年(1137)《起复太尉加食邑制》说:“岳飞沉毅而有谋,疏通而善断”,“有虑而后会之机”。(28)《金伦续编》卷23《阁学刘光祖襄阳石刻事迹之二》,有“智谋”一节,集岳飞平生所历战事十六件,以见其智谋过人。

岳飞不仅自己善用计谋,而且懂得向部属征求意见,集众人之谋,定必胜之计。杨简《慈湖遗书》卷16《论兵》载:“岳飞用兵,有胜而无败。闻其欲有所举也,必尽召诸统制官,环坐饮食之,而与之谋。先谋夫敌之所以败我者,至於六、七,备谋,详虑,竭智,共攻而终于无败也,乃行。故飞每战无败。”

3.严以治军。

《百战奇法》中,有重教战的思想,这是自宋初以来严格治军传统的延续。岳飞继承并展了这种传统,将“严”字解释为“有功者重赏,无功者峻罚”,又将其与不扰民、勤训练、敢战斗结合起来,故所部岳家军纪律修明,精勇悍战。岳珂将他的御军之术,总结为六端:重搜选,谨训习,公赏罚,明号令,严纪律,同甘苦。(29)其核心则是一个“严”字。

史籍记载,多有岳飞严以治军的事迹。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42,建炎四年九月载:“飞治军严整,将士畏之,禁止军中不得骚扰百姓,尤得民情”。卷143,称岳飞“持法严肃,尤不犯”。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载:“岳飞在泰州,持法严,众不敢犯”。卷63载,绍兴三年二月庚子,江南东、西路宣谕刘大中言:“昨岳飞提兵洪州,颇有纪律,人情恃以为安业。”建炎四年的邵缉荐书,称岳飞“身与下卒同食,而持军严甚,民间无秋毫之扰”。(30)

高宗与朝廷也屡屡称颂岳飞治军之严:绍兴二年(1132)的《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告》中曰:“岳飞为时良将,统我锐师,许国惟以忠诚,驭众亦能训整,同士卒之甘苦,致纪律以严明。”绍兴三年(1133)的高宗宸翰曰:“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卿(指岳飞)之所能也。”绍兴五年(1135)的《四年明堂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贰百户封如故制》曰:“治纪律以甚严,嘉师徒之逾整。”《忠憨谥议》曰:“持军至严,所过秋毫无敢犯。”《武穆谥议》曰:“练军实,选骑士,明纪律以驭之。”“治军甚严,抚下有恩,定乱安民,秋毫无犯。”《武穆覆议》曰:“平生用兵,纪律甚严。”(31)

《阁学刘光祖襄阳石刻事迹之二》,专门有“纪律”一节,录十四事,以见岳家军纪律之严。故岳家军自己说:“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是我军中人也。”@(32)吕午《和岳王庙壁上韵》曰:“当年惟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师过家家皆按堵,功成处处镌珉。”(33)

岳家军虽则纪律严明,但岳飞严以治军,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有赖于酷刑的。李纲《梁溪全集》卷72《奏知段恩招诱本司军兵逃走奏状》载,岳飞因“使臣、效用、军兵见此暑月,披带衣甲,艰辛劳苦,怯战,辄敢弃甲,或将带衣甲、鞍马逃走,……改易姓名,别投他军。伏望朝廷重立赏格,遍行下神武诸军并诸路帅臣,及逐头项统兵官根缉收捉,差人押赴飞军前,对众依军法号令。所贵带甲忠勇将士不敢仿效逃窜”。

4.临机制胜。

五代初期,后梁王朝的主要谋臣敬翔,曾对朱温说:“兵者,应变出奇以胜,《春秋》古法,不用于今。”(34)《武经总要》有“以奇取胜”之语,《百战奇法》有“兵家之法,要在应变”的思想。岳飞“临机制胜”的军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金佗稡编》卷4、《金伦续编》卷17、卷23记载,宗泽认为岳飞“好野战,非古法”,因此授予阵图,让他学习,岳飞看后即扔到一边去了。宗泽问起,他回答说:“留守所赐阵图,飞熟观之,乃定局耳。古今异宜,夷险异地,岂按一定之图?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测识,始能取胜。”又说:“阵而后战,兵之常法,然势有不拘者,且运用之妙,存於一心。”绍兴七年(1137),他在《乞出师札子》中说:“臣愚**陛下假臣日月,勿复拘其淹速,使敌莫测臣之举措。万一得便入,则提兵直趋京、洛。…。”(35)他向朝廷要临机处置之权,是为了突破赵宋皇朝传统的“将从中御”的指挥架构,以临机制胜,击破强敌。这种思想,是符合《孙子-虚实篇》所言:“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的。因此,岳飞“用兵无奇正,临机制胜”,(36)岳家军成为南宋初年最为善战能胜的一支部队,令全金人闻风丧胆。

5.各用其长。

岳飞治军,不仅能同甘共苦,以恩信结人,而且善于用人,使尽其长。《金伦粹编》卷9载:“用人有方,举劾各得其当。如以马羽守蔡,苏坚守西京,赵秉渊守淮宁,皆有干城牧众之功。

岳飞对各兵种的优劣也甚为了解,所以作战时能够用其所长。《金伦续编》卷23载.与李成交战时,岳飞说:“步卒之利在阻险,骑兵之利在平旷”,而李成之布署不合此原则,故必败无疑。

综观岳飞的军事思想,以看到,有四大特点:

一曰实践的色彩鲜明。南宋初年的大多数军事著作,都是实际战事的总结而已,实践的色彩很明显。在这方面,岳飞表现得尤为出色。《金佗稡编》与《金佗续编》、《岳忠武王文集》,洋洋数十万言,但专门论述军事及军事思想的甚少,且多为一鳞半爪,零星而不系统。岳飞的军事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平生的战争中,并在其中丰富展。《金伦续编》卷22《襄阳石刻事迹之一》载岳飞战功:“王自从戎至专征,平剧贼,破强虏,大小凡一百二十余战,类皆以少击众,未尝一败。其躬履行阵而胜者六十有八,其分遣诸将而胜者五十有八”。正是这大小一百余战,才造就了岳飞的军事思想。他主张活用兵法;临机制胜,“运用之妙,存於一心”,即充分显现其实践色彩。岳飞主要不是在理论探讨与研究中,而是在实践中,在你死我活的浴血战斗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军事思想,在宋代军事思想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二曰下层意识浓厚。岳飞出身于贫苦农家,从投军为卒开始,迅速升迁为统率方面军的大将,经历过基层和战阵的磨炼。虽则他治军严明,但较为尊重士兵.与其同甘共苦,结之以恩,以获其用。他重视军民关系,能够约束军队,保护民众利益,至号为“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虏”。因此获得民众的欢迎与支持。

三曰知己知彼,故能百战不殆。讨平杨么之战,重用杨么部将黄佐、杨钦等人,“以贼攻贼”;第三次北伐时,派梁兴渡河联络北方义军,打探金人动息,扰乱金人后方,是其最为典型的两桩事例。

四曰具进取精神。岳飞成为方面军统帅后,有战略远图,采用战略进攻手段,取得了辉煌战绩。当时的宋金交界地区,南宋朝廷主要划分为四大战区:淮东,主帅韩世忠;淮西,主帅先后为刘光世、张俊;荆襄,主帅岳飞;川陕,主帅吴玠。在四大战区中,宋军多取守势,只有荆襄战区的岳飞,组织了三次北伐,收复了大片失土,把战线向金占区大大推进……正如王曾瑜先生在《岳飞新传》中正确指出的,南宋初年的诸大帅中,只有岳飞是进攻型将帅,当时具备“直捣黄龙”,光复故土的决心和能力的统帅,唯有岳飞。@

三、岳飞军事思想的地位

岳飞所处的时代,正是两宋军事思想展的高峰时期。岳飞虽无军事专著为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宝库增添宝藏,但他以出色的军事指挥艺术,以光辉的战争实践,以成功的治军业绩,形成了自己的军事思想,从而为这一时期的军事思想增添了宝贵的内容。岳飞幼年贫苦,没有读书,但他成为大将后,却以勤奋地学习与丰富的战争阅历,继承与展了北宋军事思想的精华,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赵宋皇朝所恪守的“军事家法”,为这一时期军事学术的展做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

岳飞对宋代军事思想的最大贡献,无疑是展与丰富了大兵团进攻作战的战略战术思想。岳飞独当一面后,其部众展到十万之多。他指挥这十万大军,对金军展开过三次大规模的进攻,在两宋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军事实践与战绩讲,岳飞说是宋代最伟大的军事将领。

宋朝建国之初,对南北各割据政权攻击作战,获得全胜,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手不强,不堪一击。稍为强大一点儿的南唐,尚能在宋军的全力攻击下支撑一年之久。国狭地贫的北汉,仅因有辽国的支持,就使宋军两次倾巢出动,无功而退。而与强敌辽国交兵,宋军则先败于高梁河,继败于莫州,又败于歧沟关、陈家谷、君于馆,使五代后周以来选练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二。与西夏兵,防御尚不足,进攻更是惨败,前者如永城失陷,后者如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战。神宗、徽宗时期,在西北和南方的进攻作战获胜,但对象是分散弱小的少数族。因此,以说,指挥大兵团,动进攻战,战强敌而胜之,威震敌胆,环顾两宋三百年间,唯岳飞一人而已。他的战略战术,他的军事思想,是两宋军事思想宝库中不多得的一笔珍贵宝藏。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