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人也都站了起来:“皇上,按您的参考标准,基本上已经判完了。但是只有不到四十能勉强合格,在五十分以上,我觉得......”负责的人说道,张扬打断了他后面的话,笑道:“出忽我的预料啊!这么有深度的十二道题这八千书生中能有四十个五十分以上的不容易啊!这还是事前暗中宣传准备的结果啊!哈哈!”
张扬坐了下来,仔细从各个分档中抽阅了上百份考卷:“不错啊,基本上还是按照要求判的。”于是,又看了看甲一档的六份卷子。竟然远远的超忽了自己的想象,六份答卷各有侧重,论述的都非常详实,有些观点比自己想象的还远远超前;甚至让他怀疑这几个人是不是从未来的政法学院中毕业出来的。张扬仔细的看了许久,拿起其中的一份笑道:“我想,我这个皇帝还是有拆密封线的权力吧?”有人拿来专门的剪子,张扬拆开一种一份的密封线,栏上写道:岭南,江云,二十九场三四号,二十八岁;又拆开其中一个栏上写道:临安,姚志远,四十六场二五号,二十六岁;又拆了其他的几份,分别是高林,董海霞,楚杰,王洛南。
“皇上,他们这几人中,选谁为状元?谁为榜眼?谁为探花?”有人问道。
张扬想了想答道:“过去的科举,人们总爱搞个状元,榜眼什么的;把金榜提名看做是人生一大喜,以为从此就可以一步登天,黄金屋,颜如玉都要有了......我看,这个风气应该改一改!榜上有名了,不是要荣华富贵了;而是要成大更大的责任与风险。所以,我建议:低调行事,不高贴黄榜,也不敲锣大鼓迎状元之类的活动,暂时还要保密!但是,先把这六个人安排在东殿迎客厅,我要见见这六个人。另外,没有上三甲的,我们也不该让他们又名落孙山的感觉,中师院不仅仅是所新理工学院,也该是培养新政治人才的地方,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要参加两个月的改造轮训。并最终选拔出三千人留校深造。”
看到有些老先生们哎声叹气,张扬笑了:“我讲了很多次了,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因何而感慨呢?”但是最终没有人说话。
“哈哈,你们不说,我就猜猜看!第一,你们是因为圣人之言先王之法被废而叹息。第二,你们认为这其中有些题目表现出重商抑农的倾向。那么我告诉你们:孔圣,老子许多的名言,思想不会被抛弃;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如何让更多的百姓吃饱穿暖是首要的问题,其次才是致富,所以,以农为本的政策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张扬又看了看头甲的名单,笑了:“还有一个大问题,你们可能想不通,为什么这里有一女子的名字?的确,现在天下还是由我们男子来主导;大多数而言,女子还是由我们男人来养活;但是现在开国还不到一年,百废待兴;如果有人能多出一份力,多添一块砖有何不可呢?我们必须动员和放手发动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而不是一用布裹住自己的脚——我们选拔,任用人才,官员;一不看出身,二不看性别,而是要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尽管有些人的观点你们还无法接受,而且有一位女子,可我还是要选他们进头甲,看一看他们是否有担当重任的能力......”
在东殿的客厅,张扬会见了这六个人。仔细的一看,有个人十分眼熟,忽然想了起来:这不就是那个算卦,卖假考题以利益做舆论准备的书生吗?原来他就是江云。又看到一个有几分英气的青年,高林;不像是个书生倒像是个少年的侠客:“你以前,不是读书人出身吧?”张扬笑着问
“只读过两年私塾,父母都是生意人,又当过三年的铁匠,后来就认识了江大哥,才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张扬又看了看旁边的那两个人,也都问了问情况,不出意料,也都与江云等人认识。
唯有一人是个女子,毫无女男装之意,却身着书生的服饰,别有一种柔中带雅的气质,也是二十几岁的年纪,长的虽不是超凡脱俗般美丽,却也五官端正,眉清目秀别有一番姿色。处于好奇,本能的多看了她几眼,董海霞不由的低下了头:“家里几口人?”张扬下意识的问道,可话一出口却有些后悔了,暗自叹道:我怎么问出这么一句?会让别人怎么想?
“噢,回陛下,家里四口人,娘亲见在,还有两个哥哥都在安徽老家。”
“哈哈,虽然有许多的题目你答的并不理想,看来在刑狱方面似有专长啊。敢问这些才识从何学来?”
“回陛下:小女的先曾祖父就是宋时的宋慈提刑。......后来家境没落,父亲在蒙元的时候受人陷害吃了官司,不久死于牢狱之中,于是小女自幼研习先祖留下的书籍,数年的时间,又走访了不少的地方......可是天下动乱,又生为女儿之身,难展其所学,幸得陛下开恩科,该举制,不计出身性别,才有了可以施展才华的机会......”董海霞有些兴奋的说。
“好!我现在就任你为新近成立的最高司刑衙门的代主使,凡是上京的御状,下至百姓,上至任何一级高官,乃至皇亲,按过去来说,算个正二品了,权力可不亚于一品大元。怎么样?这个担子敢挑吗?”
“小女叩谢皇恩!”董海霞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女子竟能受到如此的重用,激动的要起身下跪相谢,却被制止了。张扬语重心长的说:“权力又多大,责任和风险就有多大!希望你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抵御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诱惑,千万要记住:权力,意味着什么!要知道,你是有史以来官场之上第一位女官,又这样位高权重,在任何情况下你都要出淤泥而不染,千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请陛下放心!小女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如有渎职不规,天地不容!......”
六名的头甲书生走后,徐云飞走了出来。
“香儿最近还好吗?”张扬平静的问道。徐云飞总觉得有些不安:“噢,很好,他既是一个贤妻良母,又保持着原来的个性......”
张扬本想再问,却警觉的打住了;笑了笑:“哈哈,刚才,我和那个‘女状元’说话的时候,我估计你恐面有异色,是不是怕我有其他的想法,贪色而误国啊?”
徐云飞也笑了:“男儿养妻纳妾,天经地义;自古君王还没有您这样的,就是不册封号,把她娶过来又何不可?”
张扬想了想笑道:“孔圣人都说:‘食色性也’美女入怀毫无反应者必是有不足之症。但是只要稍明事理,就该知道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我不封别人,却对她委以重任。男女平等现在还不现实,可我就是要借这个问题对旧观念,旧势力做一次试探性进攻,为以后的变法做铺垫。所以,我不但让这个女子参加科考,还要给她官职,一个位高权重的官职。有威慑力的角色。”
.....唉,现在我最担心的是----历史的重演啊!权力与金钱的诱惑,私欲的膨胀对对男女的影响是一样的."
"我想,只要加强重点监督,时刻提醒着她,应该还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但愿如此吧."
徐云飞走后,张扬一个人在客厅里仔细的想着,总感觉有些不对劲:"他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来历呢?"为了证实他的身份,便秘密将那曾经相识的书生江云约请到宫中的一间密室之中.
这是一间特殊的密室,椭圆型百余平米的一间屋子,周围的墙壁是淡蓝色的布幕,当江云进来的时候看到这奇怪的布置也不由的一惊.
张扬的态度却很平静,试探的问:"你是哪里人?何时出生的?"
江云也觉得奇怪,答道:"岭南南海县人,新元前二十八年三月十七啊."
"哈哈,不对吧?我不是岭南人,可却是你的同乡啊!我可是二十一世纪的过来人,1983年生人,不过也算个旧新人类吧.在我面前你就不必隐瞒了!周围没有旁人,哈哈,怎么样?来这里几年了?还能适应吧?"
江云越听越觉得纳闷,但是悟性极强的他还是感觉到了什么:皇上是--语无伦次发疯了?不可能!--难道他是从未来而来?这简直是匪夷所思的!......江云是个老练的人,可是脸上还是显现出一丝困惑.
张扬的心稍稍的宽了些,但还是不放心,因为他知道此人颇有些城府,于是叹了口气,说道:"你看!"张扬拉开一段蓝幕,显现出气死风灯伪造的带有未来怪异色彩的灯光,恳切的说:"这就是通往世纪之交故乡的路,你是愿意回去还是留下来?"
江云的心中一惊,但又平静下来:"人故有一死,死无可惧;但我却心有不甘!陛下能否明言?"
张扬这才略微放了心,心道:看来,他果真不是武安国,石越,项少龙之类的角色.于是笑了:"哈哈!刚才我只是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原因只不过是昨天晚上做了个荒诞的梦,请不要见怪啊!......"
张扬与江云走了出了密室,江云的心这才长出一口气.南海湖前的后花园里,望着绿树,碧草,以及碧波荡漾的湖面.
张扬问道:"答卷上,你对经济的一些看法,非常有所新意;但不知你的这些学识是从何而来?"
江云终于把藏在心底多年的话说了出来:"也许陛下并不相信,我本身是出身于商贾之家.小的时候耳闻目染已经初懂为事故......可是想我们商贾出身的人便是有万贯家财有能怎样?官府征收重税,行会压迫限制,就是周围普通的百姓也另眼相看.为了改变命运,父母决定让我读书.可是世上历来就有规定,商贾之后,三代以内不得为仕.....于是父母洒泪与我分别,我浪迹数省,以一个孤儿的身份来到浙江绍兴托人联系好的一所书院,在那里,我见到了父母亲人,却终不能相认......后来遇到一个叫陈空的先生,是他教会了我不以前人传统,世俗观念为束缚,不以固有的观念左右思想,客观的去探求真理......"
"父母现在安在?"张扬问
"唉,十几年前便死于盗匪之手了,许多商贾之人的命运都是如此.江云叹道.
张扬沉默了许久:"我决定,在全国二十个省,全面降低商税,取缔行会,鼓励人们从商,以为如何?"
"此事万万不可!"江云郑重的说道:"虽然我本深受抑商之害,但也清楚如今天下初定,各省的情况又不平衡,在多数省份还是应该坚持扩大稳定耕地,保证农业生产的策略.在江浙福建等尚能温饱而余,天灾威胁相对较少的地方适当建立工商业发展的特别地区,鼓励发展生产性商业工场,并打破行会限制,建立以信用和契约为规范的法律制度,对实业投资加以鼓励,对各种行骗,造假等利益投机行为进行限制和打击.同时,要对官办商业工场进行改制,所有权与管理权进行分离,建立新的制度保证良性和公平的竞争......同时还要积极的发展海外的贸易.噢,当然,我并不清楚陛下对于硫求李潮的态度,如果有动武的打算,自然另当别论."
江云将了足能有半个时辰,张扬仔细而认真的听着,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话竟是出自如今时代之人的口中,同时也思考着,张扬问:"本钱从哪里来?基本的资产从哪里来?在江浙一带,也不能只靠陆天南这一家吧?"
"陛下不要小看利益的力量."江云笑道:"先贤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话的确不假;但是只要加以合理的限制将对利的追求限制在‘信‘的规范之下,百利而无害.只要形成有利可图的环境,资本就会流向那里.据在下多年的估计,仅秦淮以难的南方,商贾富户投资的潜力少说也在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以上"不过江云也说道:"在下唯一的顾虑是政治上以及传统认识势力上的阻碍,处理的不够,就会限制发展,处理的过了,就很可能造成道德规范转型早成的失控."
"这也正是我担心的地方......不过我相信虽然费一些事,还是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树立新的观念的。”
张扬皱了皱眉:“现在我顾虑的是这会不会造成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扩大,造成不良的人口流动,而且还会争夺本来就有限的农业劳动力?”
“所以,工商业的改革要循序渐进,先在一城一地建立示范性的商业特区,同时必须力争在五年内恢复中部,北方的农业生产,解决基本的温饱,并提高抗水旱灾害的能力。目前来看,东南与内地北方会有一定差异,但基本上还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农业基础之上的,没有形成很高的固有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地区贫富差异是容易解决的。而且,其实每个省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更出忽张扬的意料的是,江云竟然提出了建立官办的银行以立其信,发行新型纸货币的看法。
对于信用银行,的确是提了个醒,使张扬感到兴奋;但是对于纸货币还是非常谨慎的,一是在这时的技术条件下很难保证它的安全性,也很难获得人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深深的知道,在这个时代的世界上,惟有金银才是最保险,最具有驱动力的世界统一货币。
当张扬回到中宫的御书房的时候,终于看到一封秘折,是关于调查包括江云在内的六名头甲的身世,户籍的,都没有问题,这才让他彻底的放了心。
“准备在朝新客栈排摆宴席庆祝几天!”张扬高兴的传旨道。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