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梦想王朝> 第三十二回 京试风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回 京试风云(1 / 2)



五月上旬的京城夏季已经来临,天已经开始热了,新汉元年的第一次京试也在新建不久的“中师院”内火热的进行着。

效仿现代考场的做法,八千多名考生分为三批在七十余间宽大的教室内进行;不过因为影响之大,监考及保卫措施也是极为严格,负责监察与外围保卫工作的人就有近万人,都进行过关系审查与严格的分组。所有的人都在浴堂更衣室内彻底检查并更换了统一的单衣。每间考场不足四十人,却有三组七名监考的人员轮流值班,连“课桌”也根据间距和普通人坐定的高度进行了特殊的凹面设计,监考的人可以一揽无余,而下面的人如不移动站立就无法看到别人纸卷。

发卷组的人来到每一个考场,将用纸包住的考卷发到每一张桌子上。

这种森严的氛围更加重了人们心中的紧张,考场上监考组的组长宣读了规则之后,人们默默的等待着,心中充满了悬念与猜疑。

而正坐在的第二十九考场三排四号的江云也是紧锁眉头,而他所想的却与别人完全不同。窗外的钟声响了三下,考试开始了。人们按照规定的要求撕开了纸包上的密封线。像所有的人一样,江云也大致的看了一下。

当然卷子的容量比现在一般的考试大多了,从早上的卯时到晚上的酉时,要进行六个时辰,每过半个时辰,外面的钟声就会提示一下。不过在那个年代只进行一个白天的考试已经是相当精简了。一共是十二道论述大题,十二面折叠的大书一样。

虽然有所准备第一题还是大出人们的意料,若不是有严禁喧哗的场规,一定会一片哗然;卷上写道:“孟子曰:民贵而君轻;该如何理解?任何人生到世上,是不是平等的呢?君与臣;父与子;华者与夷者;男子与妇人;贫者与富者;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有无贵贱之分?若有为何?若无为何?”

第二题更是令人大惊失色,卷上写道:“假设你现在是当今的新汉之君,贵为皇帝,该如何选人驭人?如何治理江山?如何抵御数不清的国色天香般美人的诱惑?如何抵御万万人之上自由无限的权力与倾其天下之财富的迷惑?如何抵御几乎是所接触所有之人畏惧与奉承的迷惑?”

第三题卷上写道:“宋朝自开国至灭亡三百一十九年,该如何评价?宋朝的灭亡从文化和政治上说有哪些教训?和先前的其他朝代相比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第四题卷上写道:“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先汉高祖刘邦,随后的文帝景帝采取的是哪一家的治国之道?汉武帝为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一系列政治,文化上的改革的思想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这一理念被延续了近一千五百年之久?”

第五题卷上写道:“观当今天下之势,对外与对内,最重要的当务之急是什么?最大的威胁与挑战是什么?该如何具体应对?”

第六题卷上写道:“为什么说农桑是天下之本?如何增加,稳定粮产与田地?做到住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如果你身为一省总督,该如何应对旱灾,水灾,蝗灾?如何应付随之可能产生的民变?平时该做好哪些工作?”

第七题卷上写道:“如何促进手工业的进步与发展?使百姓生活更加丰富,生产与国家的力量更加强大?应着重发展哪些行业?如何发展?”

第八题卷上写道:“如何看待商业的作用,以及它与工农业的联系与影响?工,农,商在政府侧重与劳动力的分配上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域该如何分配?”

第九题卷上写道:“你认为,一个人来到世上应该以什么为人生的目标?理想是什么?人生短短数十年,怎样才不枉度?你认为世界的原本是什么?你认为人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什么?对于百姓,该以怎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行为准则来加以规范?如何让人们树立这种规范?如何让百姓树立更强的国家与民族的意识?

第十题卷上写道:“国家建设数十年后的最终理想是什么?什么样的战争是正义的?什么样的战争是非正义的?如何判断一场战争是有利于国家还是不利于国家?如何处理领土之内汉族已经汉族以外的民族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境外北方民族的关系?”

第十一题卷上写道:“如何拉近官府与百姓的关系?如何杜绝渎职,受贿,贪污等腐败的发生?在城市及附近乡村的管理中如何预防犯罪,维护稳定?如何普及和发展文教?”

第十二提卷上写道:“在复杂的官场上,如何为人处事?在为官的路上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处理上下级与同僚的关系?如何识别,考察一个人?”

其中,只有三,五,六,十一题是人们所能预料到的,其他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江云也有些憷头,因为每一道题目都实在太大了,都够写一篇数千字的长篇大论。从清晨,他手中的四寸长的考试专用细头毛笔就没有停下,奋笔疾书,将早已成竹在胸的想法跃然纸上,着重的谈了几个他认为重要的问题,其他只做直接的简答,一直到夏日的太阳落山,最后一声钟声敲响的时候,完成了这一万五千字的答卷......

南海湖宽阔的湖面上碧波荡漾,张扬与杨莲,陆春英,还有王小垒;还有宋世杰,李义,刘小川七个人坐在一条丈吧宽,三丈长的特制小船上。一个多月以来也难得有如此闲暇的时光。

离小船十三四丈远的地方,也有一艘差不多大的靶船。刘小川和宋世杰站在船尾比试的起兴;宋世杰的兴致并不是很大,因为这样近的距离对他来说太小儿科了,半个时辰枯燥的射了千余箭都无误的插在了靶船的二十几个人形靶上;而刘小川拿着精制的寸口炮,守着火源,手忙脚乱才放了五十余炮,只有二十几炮打在了靶子上。

“唉,算了!你那玩意儿只能吓唬吓唬人,过年放个响儿还行。无论战场杀敌还是出游打猎,还是咱这家伙好使,哈哈.....”宋世杰笑道。

“这不公平!你是个例,应该找个寻常的弓箭手和我比试!”刘小川抱怨道。

“寻常的弓手你也不行啊!哈哈!别说你这玩意儿,战场上不是没有试过,当初京城郊外七八门碗口炮不一样被我一个人解决了?凭我这张弓,三百步内的人,只要是不动的,没跑儿!”

陆春英也来了劲,走到船尾,拿起几支顺风雁羽镖,一挥手,正中靶船上的三个人形靶:“哈哈,近距离还是我这玩意儿好使......”

此时的张扬与杨莲一起迎着微风,坐在船头;心中的忧愁却怎么也难挥散。虽然下决心给自己放了三天的假,可是想起山西大同府,陕西米脂县内发生的事情,以及前不久京试期间,许多的上访官绅对改革变法的联名奏折,还是感到了压力。杨莲也看出了张扬的心思,给王小垒使了个眼色,笑道:“我们下水游玩一下如何?”

张扬从沉思中醒过神来,笑道:“算了吧!我又没带适用的衣服”

这时候,船渐渐的下沉了,张扬还有宋世杰,李义等人都大吃一惊:“怎么会事?船明明没有进水啊?”宋世杰刚要到水下去看一看,船又慢慢的浮了起来。

“是你小子搞的鬼吧?哈哈”张扬看了出来

“怎么样?这就是我们中师院设计的潜水船,踏拉式机械旋奖,满员人力划行,半个时辰可以行二十几里。进船仓把盖拉上可以在水下潜行。”王小垒有些满意的说道。

陆春英笑了:“那沉到水底还怎么出气?”

“当然不能完全潜入,你看:这就是浮动的出气筒......”

“你这玩意儿在这儿还行,要是在大海里恐怕够戗啊!”张扬笑道。压抑的心情终于舒缓了些。看了看身后的王小垒:“这一阵子你也累的不轻吧?”

“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让那帮人脑子开窍了;有了百八十个帮手教员,事儿就好办多了。”王小垒长出了口气:

“我现在真是怀念上学的时候啊!”张扬叹道。

“什么东西都是失去了才是最好的,我现在可一点儿也不怀念学校,一进教室的门就有点发晕......”

“要不要换个工作?”

“算了,还是干我这老本行吧,万事开头难嘛,以后就轻松了!还是你比较爽啊!YY的成真了,‘江山在手,美人入怀’哈哈!”

“‘外外’是什么意思?”陆春英有点听不明白

“噢——是我没老家的方言,就是——‘历史演义’的意思。”王小垒心中一惊,但还是把话圆了上来。

“你说话还是这么没顾及!”张扬苦笑道:“你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啊!古人就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话可一点儿也不假,当年写‘外外’的时候多容易?动动笔,打打字就成了,什么机会说来就来。可是十年磨一剑,也不算长,这是十年来可谓是九死一生,历经磨难才有了今天啊!......”

“还差了一点儿,若不是有我们‘皇后’恐怕——”陆春英笑道。

杨莲迎着湖面上轻轻吹来的微风,长发伴着白色的衣裙轻轻飘动,也不由的深吸了口气:“十年铁血戎马,直到今天仿佛才真的找回了自己,还是和平与安逸的生活好啊!”

“对了,姐妹们现在怎么样?”张扬忽然想了起来。

“还好,都已经真的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只是......”杨莲没有再说下去。

张扬也感到了自责:这对于她们很不公平,但以后一定能给他们真正的未来与幸福!他默默的念道

船继续向北海湖行去,张扬最终还是决定去中师院看一看,三天的京试已经结束了:院里的文人们能应付好这个差事吗?题目当时出的是不是太有些过了呢?八千书生又能有几个人给出满意的答卷?一切都似乎充满了疑问。

阅卷的地方就在中师院北海湖边不远的一座七八亩大小的三层小楼,外面日夜有人换岗,戒备森严。三百余名挑选出的稍微“忠厚老实”的文人在这里连续工作了两天。

不住的有人唉声叹气:“这有些出的本身就有些不成体统啊!”“而且这所给的‘评分参考标准’中的说法也是闻所未闻!”“唉!少说几句吧!皇上的意思是什么,咱们照办就是了.....”

正在这时,张扬走进了小楼,问道:“怎么样?结果出来了吗?”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