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老婆的生日,加发一章,作为给她的生日礼物,也请各位书友一同祝贺她。
**********************************************************************
齐国稷下学宫
黎弥愤恨地把手中的器皿用力地摔到地上,来回在室内走动着,显示出他内心极度的愤怒。
“怎么会这样?怎么能让他如此得意?”黎弥恨恨地在心中问道,“当年连孔仲尼都逃不脱自己的算计,周游列国却一事无成,而这个同样离乡背井的范蠡怎么就可以这么快在齐国扎下根基,让他闹得这么红火?”
黎弥本是齐国上卿,甚得景公宠信,但是齐、鲁会盟于夹谷时,他怂恿景公以蛮夷侮辱鲁国国君,失败后企图以武力挟持鲁国君臣以谋求压制鲁国的发展,但是都被孔丘孔仲尼挫败,使齐国在诸侯中落下笑柄,大失国家颜面。夹谷会后,他虽然用计使孔丘弃官离开鲁国,但自己却渐渐失去了齐国国君的宠信。于是他干脆辞官投入田氏成为田氏的一名客卿。在此以后的十余年时间里,黎弥为田氏两代家主出谋划策,逐渐使田氏发展成为独霸齐国政权的大家族,而他本人也确立了田氏首席客卿的地位。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在夹谷会上的所作所为全是为齐国谋利,而失败后国君却迁怒于他,所以他作为报复,就扶持田氏,以求让田氏取姜氏而代之。如此行事,可见黎弥绝非胸怀坦荡之人。
田常接掌家主爵位后,曾亲睹孔门弟子子贡才华,大是赞赏,于是千方百计招揽孔门弟子,费尽努力才招揽到子华,这让黎弥十分不安,深恐被子华分宠。不过子华向来低调,从不显山露水,才没有招致他的嫉恨和算计。范蠡投奔田常时同样也引起了黎弥的戒心,而且决定找机会除掉范蠡,但是范蠡巴结上了田豹,同时和子华结交,让他一时没有时间下手,另外范蠡放弃了进入稷下的机会,远居于琅琊郡,也让黎弥暂时放过了他。可是现在,范蠡不仅回到临淄,而且向田常进献了一个招揽人才的计划,还大获成功,这实在让黎弥无法接受。
在居室里生了半天闷气,黎弥一时间还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对付范蠡,只好把这件事暂时放下,以待日后再作图谋,但他已经把范蠡定为自己的心腹大患。
东海琅琊郡夏河村
范蠡一点儿都不知道在临淄的黎弥已经把自己看作平生大敌。目前的范蠡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临淄一行,虽然花费巨大,他带去的一百斤精盐几乎血本无归,全部用在结交各国权贵和名士上了,当然用在田氏成员身上的是主要的,他不仅在田常身上花费了金钱和精力,还大力结交了田豹和田逆这两位田氏家族的实权人物,这让他在夏河村一年多的努力耗费一空,但带回来的回报就更为可观。
首先,田豹私下送给范蠡家奴三百,让范蠡用于扩张盐场,而且他还致信琅琊郡守,让郡守多方照顾盐场,信中暗示郡守把东夷贱民划归夏河管辖,进一步加大了范蠡的人手。这一点可是非同小可,要知道这琅琊郡的地界本来是属于东夷国的,几十年前景公任司马穰苴为将,大破东夷,灭其国而置为琅琊郡,东夷之民尽皆沦为奴隶贱民,无家可归。如今田豹的行为实际就是让范蠡收留东夷奴隶,有了这些人,范蠡的盐场就不愁人手不够,可以大肆扩张了。
其次,田逆和田豹还授意齐国边界守将开放关口,让范蠡的盐车能够通行各国,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范蠡每卖一车盐,要分给他们三成的收益。田逆早就想除掉黎弥,成为田氏家族真正的第二号人物,田豹也想扩充自己的实力,两人都需要大量的金钱,而范蠡的盐场生意前景十分光明,他们自然想插一手了,而范蠡的刻意结交也让他们很是喜欢,这样一拍即合,几个人就决定合伙赚钱。有了田逆和田豹的支持,范蠡的盐业生意才能开始在各诸侯国广泛展开,为范蠡成为齐国首富打下了根基。在多方支持下,范蠡的盐场越扩越大,规模已经不次于齐国原有的盐场,就是和楚、越等国的盐场相比也并不逊色。
这一天,范蠡同往常一样巡视过盐场后就回到自己的宅邸,有很多孩子在这里读书学习。
如今的范蠡,已经不用亲自在盐场督工了,经过几年的锻炼,他的长子子溪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而且子溪行过冠礼,也算成年了。范蠡每天只用巡视一遍就可以回去了,现在他整日就忙碌着学堂的事,成为了一个教书的先生,每日里就是于一帮孩子为伍。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范蠡答应子华的要求,收子华的幼子为徒,范蠡回夏河的时候就带着这个孩子一起回来了。回到家后,范蠡一想,就决定让夏河村所有的孩子一起读书学习,学得个一技之长,日后也好谋生。逢同听说后很高兴,立即自荐为老师,教导这些孩子,而范蠡也时常抽出时间来讲课。在经过几年的奋斗后,范蠡事业有成,又把平时普通的事务交给子溪处理,自己终于有足够的时间来教导这些孩子,于是他让这些孩子住到自己家里集中教学。
范蠡走进院子,看到一群孩子正在摇头晃脑地读书,领头的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这就是子华的幼子,自从跟随范蠡以后他就改名为漪顿。
范蠡欣慰地看着这二十多个孩子,这些孩子是随他隐居夏河的旧部们的后代,所有适龄的孩子都在这里了,这些人是他们的未来和希望,自己把这些孩子聚集起来学习,就是为防日后如果有什么变故的话也好东山再起。(这句成语来源于晋代谢安,我用在这里是不合适的,不过家言,不必太过计较)
逢同看见范蠡回来,笑着走过来:“先生,到今天我才是真正的觉得自己是没有白活这一辈子,难怪当年孔丘周游列国,门人弟子居然收了三千,原来教授别人是这么充足的事啊!早知道这样,当年我也就不隐居了,也不会被你拉入尘世,在越国一忙就是十几年,到头来还要和你一起背井离乡。”
“哈…哈…,士为知己者死,谁让我们是知己呢?”范蠡笑着应道。
两人对视一眼,会心地笑了起来。现在正是范蠡在齐国最舒心畅意的时候。
又过了一年,范蠡在齐国已经八年了。这一天当范蠡正准备前往盐场例行巡视时,年近古稀的范安进来通报,临淄的子华有信使前来。范蠡心中暗起波澜,难道临淄有什么变故?那田逆和田豹怎么没有消息传来?想到这里,范蠡略感不安,招呼范安道:“快把人请进书房,我马上就去。”
走进书房,范蠡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在等候他,这人就是当年在临淄带他会见子华的人,他是子华的侄儿,也是子华的心腹,每次有什么需要暗中处理的事,子华都交给他办。范蠡一见子华派来的信使是成无忌,就知道临淄一定是发生了重要的变故,于是就直接问道:“无忌,临淄出了什么事。”
“相国田常病故了。”成无忌说道,“这是七天前的事,先生一听说这个消息就派我来通知您了,这是他给您的书信。”
成无忌说着从怀里取出一个蜡丸,交到范蠡手中。范蠡接过蜡丸,一边捏碎一边想:“看来齐国要起内乱了!”
“子皮:田常病重,田氏内部大肆争权夺利,田逆一直想继承田常的爵位,黎弥却支持田常之子田盘继位,他们现在争夺的正激烈。我看好田盘,据我所知,黎弥一直都对你十分忌惮,一旦田盘接任,他恐怕会对付你,望及早谋划。”
齐国都城临淄,眼下正是风云聚会之时,执掌齐国朝政三十年的田常卒于宅邸。田常一生丰富多彩,他早年性喜冒险,曾经多次用兵于诸侯,从鲁、卫诸国夺取多处土地;中年时致力于国内,弑杀简公,拥立平公,灭鲍、晏、国、高等齐国高姓大族,可谓权势薰天;晚年倦于朝政,生活奢华靡烂,姬妾过百,子嗣七十余。如今,这样一个权倾一时的人物猝然撒手而去,他留下的可不仅仅是那七十多个子女,还有令人眼红和疯狂的权力真空。
相国府后堂,黎弥正和几个人在密议,在场的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徐高,还有一个正披着重孝,明显是田氏家族的成员,他是田常的长子田盘。
徐高气愤地说:“父业子承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如今相国既卒,自然是公子继位,这是正理,田逆有什么资格要求继位。依我之见,我们干脆趁明天他们来祭拜灵位的时候,在大堂外埋伏下甲士,一举把田逆一伙除去,然后就推举公子继位。”
田盘一听,心中意动,就想同意。而黎弥鄙夷地看了徐高一眼,心中暗骂徐高笨蛋,开口说道:“公子,这样不行,田逆有田豹相助,田豹身为将军,田氏的兵马一直都是由他直接掌管,我们如果杀了田逆,他一定会挥军来攻,到时候我们如何对付?”
田盘和徐高一听顿时懵了,田盘忙问:“先生,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安全继位呢?快说说吧,难道让田逆接位吗?”
黎弥想了想说道:“现在你们的局势是各有优势,你的优势是身为嫡子,继位名正言顺,不足是你年轻,自身势力不够;田逆的优势是多年来都是齐国的重臣,他的同党都是手握实权的人物,劣势是毕竟他的名位不正。如今公子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放弃争夺,让田逆成为田氏的族长;其二是下定决心与田逆争个输赢。不知公子想走哪一条路呢?”
“当然是第二条路,难道让我今后看田逆的脸色作人吗?”田盘急切地说。
“如果公子决定要和田逆争夺家主之位,那么我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公子选用:下策是公开与田逆叫阵,调集目前你所有的门客家将攻打田逆的府邸,如果一战功成,就可以一举解决所有的问题,缺点是成功的机会不大,如果事先让田逆发觉,那我们就必败无疑。”黎弥侃侃而谈。
田盘与徐高对视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反对意思。于是田盘对黎弥说道:“先生,这下策就不要说了,你说说中策吧。”
“中策是选一名刺客刺杀田逆和田豹两人,只要他们一死,就没有人能够阻挡公子继位了,此计的缺点是实行起来有些困难,田逆还好办,但是田豹就难了,田豹本人武勇过人,同时出入之间都带有大队的卫士,很难下手。”
“那上策呢?”田盘继续问道。
“上策是以退为进,公子要主动向田逆示好,表示放弃权位的意思,待田逆戒心消失后再出手不迟。”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