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喋血战鹰> 第一百九十四章 落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四章 落网(2 / 2)

【注:自1947年2月,国民政府实行紧急措施方案后,即出现资金逃流海外现象。随着军事上的惨败,逃资更加剧。据1949年3月25日联合社报道,国民政府的金银外汇储备2.75亿美元,在上海保管者不过1/3,约0.73亿美元的储备已运台湾,余均存国外。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两次下令用轮船从上海运走国库黄金2775358两、银元1520万枚、美元1537万元、珠宝以及大量外汇,总价值约5亿美元。”“在上海解放前的几个月里,蒋@介@石动用军舰将大批机器设备、布匹等物质向台湾转移,仅从上海一地就装走了1500多船。蒋@介@石还逼迫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孙越崎将一些重要的工厂拆迁运台,将珍藏在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原北京故宫所藏历代古玩字画精品,包括铜器、瓷器、玉器、字画等1424箱,图片画册1334箱,历史档案204箱,合计文物23万多件全部抢运到台湾。”另据最近一些资料表明,蒋逃台后继续鼓吹“继承中山先生衣钵”等等,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共产党的妖魔化宣传,使很多海外华人对共产党缺乏了解,大量捐款献金给蒋和台湾当局,这一笔资金在当时当时已经累计达10亿美元,还有国民党官员包括蒋、宋等人在大陆搜刮的财产也有数十亿美元,这些构成了当时台湾的经济底子,为了阐述我的观点,我取这些财产的价值为10亿美元。现在看一下大陆有多少黄金呢?据《我国黄金市场改革的基本历程》等文史资料记载当时“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黄金储备只有6000多两,折合0.1875余吨,这是大陆的经济底子。(可以说,277万两的黄金数目确实是当时中国国库的绝大部分储备。据后来中国国家档案馆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时,在国库中只接收了6000多两的库存黄金。)

现在我们在看蒋带走的黄金2775358两,也有人说这不多,蒋某人带走的是黄金,不是还有金矿么。那我们看看建国15年来的黄金产量:

中国历年黄金产量(单位:千克):

年份年产量增减(%)累计产量

19494,073-4073

19506,50859.7810,581

19516,8214.8117,402

19526,452-5.4123,854

19535,440-15.6929,294

19544,812-11.5434,106

19554,721-1.8938,827

19565,51116.7344,338

19575,5410.5449,879

19586,88524.2656,764

19596,590-4.2863,354

19606,498-1.4069,852

19613,653-43.7873,505

19623,6530.0077,158

19635,02437.5382,182

19645,86816.8088,050

到这里既1964年,中国大陆才生产黄金88050千克合2817600两,刚刚超过运到台湾的黄金数量。换句话说就是国民党拿走了中国大陆15年开采的黄金总量。这还是我国基本安定的15年,开发技术和能力较之以前大为提高,才能得到这个产量。由此可以看出蒋带走的黄金2775358两,是何等惊人的数字!】

李霜楠知道,小申说的都是事实。对这个,她也不能昧心否认。长叹一声,李霜楠垂下头。双眼微闭,两行泪流下,李霜楠喃喃着:“形势如此,夫复何言。小申,你想做什么就做吧。我是不想上《二臣传》(注)了。”

【《二臣传》与《逆臣传》--该书由清国史馆修,乾隆帝将降清之明朝官员均称为“二臣”,乾隆认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因而苛责有加。中国读书人,非常重视节操,也就是中心思想、见解的坚定问题。清政府对这些投降的人,虽然待遇很好,但后来写历史的时候,清帝还是下命令把这些人列入“二臣传”。这是中国文化精神,尽管再好,终究是投降过来的,骨头不够硬,这是很严重的,被人看不起的。自古就有忠臣不事二主的古训,如今一部二臣传让这些“二臣”如何在朝野立足,如何对天下百姓,如何对列祖列宗,如何对千秋史册。《逆臣传》是书用《贰臣传》体例,将吴三桂等逆臣辑为一编,以期惩恶扬善。但是,《二臣传》与《逆臣传》面世后,所谓的逆臣反而被世人尊重,而那些二臣却被人所不齿,这与此二部书的初衷相违背,这使得清政府非常尴尬,所以,不久,清政府便将此二部书列为禁毁之书。】

燕双鹰看也不看李霜楠一眼,对于李霜楠的“二臣”论调,他是嗤之以鼻。他问李霜楠,“你也算是读过书的,那么能不能告诉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是什么意思?”

李霜楠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她没想到燕双鹰反应能这么快,更没想到作为印象中一直是土的掉渣的“土八路”居然还读过《孟子》并能熟练的引用。

刚刚燕双鹰说的那句话出自《孟子》全书的最后一篇,《尽心章句下》。用白话解释就是“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尚书》也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也就安宁。

改用现代的口号,那就是——

人民万岁!

接二连三的打击,李霜楠是狼狈不堪。天气不热,她身上的汗却已经把衣服给浸湿了。

燕双鹰走到李霜楠的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她:“霜楠,我听小申叫你李上校。我想这表明你也应该是个军人吧。作为军人,不管阵营在哪一方,最起码不应该祸害老百姓吧。”

李霜楠被燕双鹰的这句话给刺激到了。她尖声叫道:“我没有想祸害百姓!”

燕双鹰厉声道:“你在帮陆志伟!”

李霜楠不服气:“那又如何?”

燕双鹰剑眉扬起:“陆志伟想做什么,在做什么,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吧。别否认,这件事你瞒天瞒地瞒不过自己的心。如果让陆志伟得逞,受害的将是重庆的老百姓。而作为帮凶,李霜楠你难辞其咎!”

李霜楠面如死灰。确如燕双鹰所说,瞒天瞒地瞒不过自己的心。李霜楠知道陆志伟的目的,她也知道一旦让陆志伟得逞后果会如何。若是换了其他情况,李霜楠还有能力找出各种理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但这时候她的心已经乱了,接二连三的打击使她的头脑一片混乱。甚至,李霜楠觉得自己都有些发昏了。

燕双鹰一直在注意李霜楠的表现,找准时机,他厉声喝问:“最近你和陆志伟都做了什么事情?”

李霜楠一惊,赶紧否认:“我没有。”

燕双鹰没有给李霜楠反应的时间,继续追问:“那你给了他什么?”

李霜楠有些犹豫,但燕双鹰提高声音喝问道:“到底是什么?”

“我没有!”李霜楠觉得委屈,眼泪几乎要落下来了。她抽泣着:“他……他是向我提要求来着。但……但他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分了,我不可能不加分辨便全部给以满足。我……我……”

听到这个,燕双鹰稍微将心放下来了些。于是他放缓声音问道:“陆志伟提了什么过分的要求了?”

“他……他向我要十……十吨T*N*T……”

听到这里,即便是燕双鹰也忍不住破口骂道:“这个陆志伟,真不是个东西!”

李霜楠一惊:“什么?”

“霜楠你上当了,你上陆志伟的当了,你知不知道。唉——”对于李霜楠,燕双鹰还真是无语了。他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是以一声叹息结束。

在燕双鹰看来,陆志伟对李霜楠无疑是用上了计策的。他当然知道自己的狮子大开口是绝对不可能行得通的。但漫天要价无非是为了方便李霜楠就地还钱,这样的手段很容易让人陷入他的彀中而不自知。很可能就是李霜楠超期满足了陆志伟的要求而她自己还茫然无知。

李霜楠理解了燕双鹰的意思,而燕双鹰的话也很大的刺激了她的自尊。“哼,你当我是白痴么。”李霜楠气鼓鼓的说。她瞪了燕双鹰一眼,“告诉你,我没有给陆志伟十吨T*N*T。你给我听着,不但没有十吨,一吨,甚至连一克都没有!”

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燕双鹰的意料之外。即便是他,也忍不住吃了一惊,“什么?”

看到燕双鹰吃惊,李霜楠感到莫名的快意。她将自己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告诉你,陆志伟虽然是提了要求的,但我可没有义务一定要答应他。所以,我没有给陆志伟十吨T*N*T。你给我听着,不但没有十吨,一吨,甚至连一克都没有!”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