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尊> 第十六回 大风起兮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回 大风起兮 二(1 / 1)



整个飞狐岗的喧闹仿佛在这里被隔绝了,宽大空荡的木屋内只有齐天钟相两个人悠长的呼吸。

“人心?!”

齐天双眉一轩:“对,正是人心!钟大哥请想,如果当年宋军进攻江南时,每到一处百姓都视他们如仇敌,宋军饥饿找不到粮草,宿营不得安宁,想战不知明教军队的踪影,临阵想的是投诚效力明教;反之明教军所到之处,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敌军一举一动无不了如指掌,这样明教还会失败么?”

“当然不会。”钟相若有所思地摇摇头,“可怎样才能让百姓如此?”

淡淡的笑容在齐天脸上浮现,“此事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白的,总之,钟大哥,多么牢固的堡垒也不可惜。我知钟大哥有些舍不得,不过一个小小坞堡和将来的大业相比算得了什么?”

钟相舒展开眉头,也笑了:“齐兄弟和夏兄弟一般无二,总是煞费苦心来婉言相劝。其实不须如此,钟相还明白孰轻孰重,来来,我先带齐兄弟瞧瞧堡内情形,再看统兵院。”

肃立在屋外的燕必显等人见他二人出来,忙上前听候吩咐,钟相沉吟了一下道:“让各头领到统兵院等候,我和齐兄弟且去四处转转。”言罢领着齐天向兵器作坊所在地方走去,严成方等一众小将紧紧跟在身后。

坞堡左后方到处是熙熙攘攘忙着打造兵器的人们,他们见钟齐二人领头走来,一个个躬身施礼,口中“老爷”声叫个不停,眼睛却都紧紧盯在齐天身上。乡间不比城里,生活单调,但有小事都传得飞快,齐天是玉帝之子临凡这般的大消息早已轰传遍附近每个村落,此刻这些淳朴乡民眼中充满了敬畏的神色,注意着齐天的一举一动,待他走过,身后的人群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齐天在这样无数目光注视下略感窘迫,同时心里也升起了少许自己成为了众人所瞩目对象的自豪,他先随钟相来到了一排大竹棚下,这里的明教教众正在把一萝萝洁白的纸张用锤子锤软,叠成一个个三四寸厚、巴掌大小的方块,用钉子联结在一起。齐天顺手捻起一张纸,发现这纸极其柔软,他不解地望向钟相。

“这便是纸甲,齐兄弟未曾见过?南方多纸,纸甲又易于制作,正可大造纸甲。只因官府曾定下若私造纸甲五领者绞,往日我等也只在德山山寨偷偷打造,现今有了李学士的诰谕,正可大肆打造。”

“纸做的铠甲?!”齐天对这种宋朝人想出来的奇怪甲胄十分惊讶,在钟相的解说下,他了解到这时代的盔甲主要分“铁、皮、纸三等”,铁甲皮甲之外的纸甲在宋朝前就已经出现,纸甲制法简单,用无性极柔之纸,加工锤软后做成头盔甲胄,如果用水浸湿,铳箭难透。宋代纸甲的产量相当多,明教所在的湖南湖北地区森林茂盛,产纸很多,正适合大量生产这种不需要什么特别复杂技术、又成本较低的纸造铠甲;此外,纸甲也便于水战,自然就成了明教转运院首先考虑制造的护体装甲。

竹棚旁是一大排打铁的作坊,大冷的天儿,一个个工匠光着膀子,汗水顺着束着布带的发簪往下淌,不时溅到烧红的铁块上,发出“嗤”的一声,接着冒出一缕青烟。

在他们身后,一把把未打磨的刀身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这些刀身形状各异,有六七种之多,分类堆放着,旁边还有几堆零散的枪头、铁鞭、铁链、夹棒之类的兵器,一面面长长的步兵盾叠得老高。

出得铁器作坊,露天场地里,一些妇女正把一片片铁甲叶钉起来,有的把些细小的铁环串成一件衣服,看来是为将领们准备的战甲。

人来人往的奔忙场面、大量冷兵器带来的视觉冲击让齐天有种眩晕的感觉,本来还想充当下无所不知的“神仙”角色,却发现对这些东西自己一窍不通,只好象个傻子般跟着钟相。

“凡间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来到了造弓箭的地方,钟相拿起张黑漆漆的木弓自豪地说道。齐天差一点忍不住说,自己听评书里讲十八般武艺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怎么在宋朝弓箭成了十八般武艺之首?耳边就听钟相继续说道:“齐兄弟,凡间兵器到今日,什么长枪大戟俱不实用了,不再有古时威风,两军交锋多凭弓箭!”

旁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工匠说道:“‘老爷’说的是,小老儿积祖打造弓箭,如今弓箭已比古时厉害不知多少倍,过去古人勇将才能射得二、三百步、洞穿重甲,现今一个普通弓手用如今强弓就可办到,更不要说用弩这般厉害军器。”

王佐的儿子王成亮插嘴道:“钟使者,那咱明教为何不多打造些弩来?我听爹爹说起,弩比弓厉害的多。”钟相点点头:“你阿爹说的不错,弩箭比弓箭射得远,洞穿力道也强些,然张弩过迟,难以应变,临敌不过射了三发、四发就已短兵相接,这就不若弓箭多了。”

说罢,钟相犹豫了一下,他想告诉大家其实明教还在德山山寨里私藏了几百张宝贵的神臂弓,神臂弓是在宋神宗时,由投降宋朝的西北党项部落首领李宏研制的精良兵器,实际上也是一种弩,射程远及二百四十多步(约合372米以上)。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样笨重,只用一人发射,易于推广。由于宋朝对这种兵器控制十分严格,故特别制订了不准私造,私习以及军士毁弃,战阵亡失的专门条法。这情况不好当众说出来,所以钟相把话咽了下去。

听了这席话,齐天在心中暗暗思忖,看来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千万不可妄自尊大。正思量间,钟相又欲带他去看旁边寨中看操练,齐天连忙推辞,说道日后再看。明教军器打造方面的情况给他震动很大,他打算回去多从夏诚那儿多了解点这个时代的军事知识再说。

众人回到刚才那个大木屋,岗上及附近各寨的头目们已经聚齐,等候吩咐。钟相用目光巡视了一遍,开口道:“军机院已然定策,岗上坞堡这便停建。你们吩咐下去,这就让修建坞堡之四下‘乡社’民众归家去吧。”见众人有迟疑之色,钟相又加重了语气:“这是我与齐兄弟、夏军师一齐商定的,众家兄弟不须多问,照办就是。”

一些头目答应着走了出去,不一会外面就人声鼎沸起来,慢慢又安静下来,显然是修建坞堡的人群正在散去。

钟相无暇理会外面的动静,给齐天介绍起统兵院各堂的头目们来,明教统兵院构架并不复杂,大都是明教的各堂选来的小头目,钟相简单地把他们分配在四堂中:

龙骧堂——由将来明教马军头目组成,由于内地战马缺乏,明教预计只能组成一支不大的骑兵,也就三百骑左右的规模,所以人数不多。

虎贲堂——勿庸置疑,由于条件限制,步兵肯定是将来明教的主力,他们多由荆楚一带农民组成,这些将来统领步军的头目们人数最多。

神臂堂——这里的头目预备让他们将来带领明教军中的弓弩手,由一些箭法出众的头领组成。

水蛟堂——这里是将来的明教水军头目,明教教众有不少都是洞庭湖及湘江、沅江等长江各支流上的渔民船夫,因此擅长水战的人才多不胜数。

除了水蛟堂的头目们现在洞庭湖芦苇丛中暗中操练,其他各堂头目原都在飞狐岗各寨训练士卒,此刻他们一一上来参见,看到这一排排精悍的荆楚儿男,齐天心里一阵欣喜,等军机院将韬堂里那些堂主、头领们回来,再把从那里学到的一些初步现代军事知识言传身教,他们必然成为将来明教军强大的基石!

“齐兄弟,统兵院现今只是草创,多有不妥之处,你觉得该如何调配才是?”钟相充满期待地问道。齐天摇了摇头,他不是不想露两手,可是虽然自己过去涉猎颇广,军事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此时却有无从开口之感。抱定了对这个年代的战争艺术多了解点再说的心态,齐天只敷衍了几句。

大惑不解的钟相挥手让众人退出去,悄声问道:“齐兄弟可是有何话不便当着旁人说?怎不指点为兄?”齐天啼笑皆非,看来钟相真把自己当成了神仙,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刚要解释几句,屋子外声音响起:“启禀钟使者、齐相公,夏军师派人来报,说有急事请二位速回庄上。”

钟相齐天诧异地对视一眼,才不过半日,飞狐岗又在钟家庄前,有什么消息应该这里先知道才是,夏诚会有什么急事?

——————————————————————

广告:《枪长》

一本颇多争议,却又很值得一看的书。

————————————————————

最近事情多,能用来码字的时间很少,在这里说声抱歉。

“逸星辰”君,“钟相民兵”是历史上钟相杨么起义前用过的真实名称。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