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尊> 第十二回 燕山暮 尽斜阳 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回 燕山暮 尽斜阳 四(1 / 1)



“联金伐辽?!”徽宗皱起了眉头,一时沉吟不语。

马植停了下来,以为徽宗不赞成这个主意。却不知徽宗只是有些走神而已,他的心思又转到了王黼身上——接下来这个知趣的家伙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稀奇古怪的乐趣呢?不过这位皇帝很快展颜笑道:“卿试言之。”

马植轻轻吁了口气,缓缓道:“以臣本意兀不欲借金人之兵,然既圣心虑此,我大宋百余年来亦未尝与辽人开战,为计出万全,臣方建此策。若金人肯与我两面夹击辽人,那辽国绝无还手之力!”

“童贯你如何看?”徽宗把头转向了他的军事首脑,童贯对这个建议大感兴趣,马植在他府邸这几天和他畅谈了多次,但这个想法马植却是第一次提起;他迅速衡量了一下,马上答道:“奴才以为马植所言甚是,我大宋之师已蓄锐多年,天兵一出,击辽必势如破竹!然兵法云:夫庙算胜则多算胜——若辽人见势不妙与金人议和,专力对付我军,我大宋虽不怕他,但也须多折损将士,若能与金人相约夹击,更是万无一失。”

徽宗点头称是,忽又想到一事,问道:“金人如何肯与我大宋盟约,且那金国与我大宋被辽国所隔,如何派得人去?”马植回道:“启陛下,臣在辽国深知金人利弊——那金人未脱荒蛮,实是不堪辽人欺压方拼死起事,得今日大胜已是出乎意料;他等视我天朝乃神仙国家,有我大宋出兵助他,那阿骨打定喜出望外!若能得辽人大漠之地,他必心满意足,绝不在意燕云之地。至于如何与金人勾连,那金人已有故渤海之地,只须泛一叶扁舟于海上,即可达金人之境。”

深深了解徽宗性格的童贯为了坚定皇帝的信心,又补充道:“陛下莫忘了,我大宋还有‘三镇’在辽人腹心——‘三镇’在辽国位高权重,其中两镇还手握重兵。有他们三人在,甚至兵不血刃夺回燕云也非无稽之谈!”

赵佶捻须微笑,显然他对‘三镇’也是深有信心,他又把目光移到蔡京身上,温言道:“蔡卿以为如何?”

蔡京此刻的心里非常矛盾,和童贯不同:作为帝国宰相,他的政治眼光和才能不是童贯这个只顾眼前的太监所能比拟的。马植的话都对,不过马植一直在辽国,他只知道辽国的陷入了危机,不了解大宋帝国也存在着深深的危机——在马植和一般辽人眼里,大宋帝国还是一个令人仰慕的高度富裕、高度强盛、高度文明的国度,归宋所见的京城繁荣景象更迷惑了马植的眼睛……其实,帝国维持统治最重要的两大支柱:西北地区部队和东南的财赋如今都已经腐败不堪!

童贯管辖下的帝国西北部队好几个朝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最精锐的部队,“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这个谚语形象地道出了这个事实。西北军人自秦以来一直保持着剽悍的民风,加之西北农业的破坏,使那里的男人除了从军很少有别的好出路,一代一代西北健儿成为多少豪杰争霸天下的手中利剑!

到了大宋帝国建立,经过长时间的和平岁月,其他地方的帝国军队战斗力大幅下降,甚至皇帝的近卫军大部分也成了摆设;只有帝国的西北部队因为长期和党项族的西夏国进行着战争状态,一直保持着战斗力,他们不但是帝国对付外敌的一柄重锤,也是镇压国内反抗势力一把利刃,帝国哪里出现了大的战事,就会在哪里看见西北军人的身影。

更重要的是,西北部队在那里不停地吸收着英勇善战的少数民族骑兵,这大大补充了骑兵虚弱的帝国军队的缺陷;六十多年前,帝国一位著名将军狄青就是主要靠这些骑兵击败了悍勇的一支南方部落军队,那支部落军队有个杰出的军事领袖和一些精锐勇猛的战士,但还是败在了这些西北铁骑之下。

然而这些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自从童贯统领西北军后,虽然下有种、折、刘、王等几大军事世家支撑,但童贯这个不懂军事的太监已经破坏了西北部队军政:精锐的弓箭手们失去了自己分得的土地,却被派往新占领得地方驻守,于是纷纷逃亡;士兵们死了也不除名,好让他来吃空额;加上任人唯亲、贪污军需费用,西北军的战斗力已经很衰弱了;童贯又是个无能的统帅,以前他地位还不稳固,不敢过分干涉那些将领的指挥,才取得了一些胜利,如今他志得意满,恐怕……

在西北部队的战斗力完蛋以后,帝国的生命线——东南之地也差不多被搞垮了,这个他蔡京要负主要责任了,为了讨好和满足徽宗的yu望,他不停地压榨东南地区,加上“花石纲”的摧残,帝国最富庶东南之地已经残破不堪了,生产力大幅下降,这又逼得他不得不加重赋税,使其他地方也深受其害。

至于联合金人,那更是小孩玩火——帝国和辽国就象一个富翁与一家穷人比邻而居,富翁想吞并穷人,扩大自家的地盘。于是找来一个强盗,对他说:“干掉这个穷小子,他的房地产给你一半,他的财产全部归你。”蔡京也相信现在辽国已经病入膏肓,绝对抵挡不住帝国军队和金国铁骑的两面夹击,可是,当这一切结束:富翁的邻居从此就换成了一个成天惦记你家财产的强盗,富翁的日子还能过吗?

这些只在蔡京脑子里短暂停留了一下,切身利益让他几乎未加思索就回答了自己的皇帝:“陛下,政事堂众臣久有此意——取辽就在此时,望陛下勿再犹豫,机不可失!”

“好!”徽宗一拍龙椅上的小几,站起身来,“昨晚高俅亦向朕进言取辽,今日又闻东西二衙亦持此见,自太宗皇帝两败燕云、真宗皇帝受辱澶渊之盟,列祖列宗无不耿耿于怀;父皇曾有言:有收复燕云者封王!朕意已决,趁我大宋熏灼之时,刻日兴兵收复燕云。”说道这儿,他心里一阵气馁,看了一眼童贯、蔡京等人,童贯熟知他心理,知道皇帝不知该如何吩咐用兵,忙道:“臣等下去后当细研用兵方略,再呈御览,候陛下定夺!”

徽宗微笑道:“就依童贯所言,卿等须努力,成功之日,国家必不负卿等!”

蔡京等人连忙伏倒在地,齐声道:“臣等不敢。为国效力、为陛下尽忠乃是臣子本分。”心情更加舒畅的皇帝又招手让马植来到自己身边,柔声道:“卿家精忠,可昭日月,朕今赐国姓于你——卿今后就名赵良嗣可也,嗯,暂加卿为秘书丞、直龙图阁、提调万寿宫兼文殿修撰,待日后有功再加封赏。诸卿细加密议,蔡卿、童贯可便宜行事,大事再来奏朕,朕回宫去了……”

枢密院消息灵通的官员们很快知道了这次秘密接见的结果,他们更加迫切盼望着马植、现在叫赵良嗣的“北念”到来,好为下一步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好不容易得到童贯的允许,赵良嗣来到了枢密院。谁知,这位传奇般的帝国谍报人员刚刚坐下就开口道:“诸君请勿客套,有话请速道来,”他顿了一下:“诸君不知,赵某明日就要离开大宋了。”

——————————————————————————————

再向大家推荐一本出色的架空历史《铁血旭烈兀》,怪癖多多的战风成了古代传奇人物旭烈兀--伊儿汗国的缔造者。

本是平常人却得统领威震天下的蒙古铁骑,实在是苦不堪言,然攻城掠土之豪情碟血沙场之悲壮让战风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各具风情的异国公主更是让战风顿悟乐不思蜀之来由。

是真还是假,梦幻般的现实已经让战风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战风还是旭烈兀,或许他就是一代英豪旭烈兀,铁血的旭烈兀。

二十年的征战,究竟是谁操纵了天下,战风?或许就是铁血的旭烈兀。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那异样的西域风光、威震西方的“山中老人”刺客集团和《一千零一夜》中神话般的阿拉伯帝国都巴格达吧。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