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画师> 039 全城轰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39 全城轰动(1 / 1)



苏州府、县衙门办事从未有如此般麻利过。

第二天中午时分,苏州各城门和各衙门口,张贴出盖着府县大印的告示。苏州是江南的商业中心城市,人口流动频繁,这一广贴告示,苏州城就更是热闹非凡。

“天朝大国,泱泱华夏,老祖宗留下的经书还没看完,学什么红夷的狗屁东西?”

“呵呵,天启年间,朝廷就开始给官军装备红夷大炮了,这位仁兄难道不知?还是这位仁兄能够替朝廷铸炮打女真东夷?”

“听说这次是两位礼部尚书大人联手推广西学,指不定什么时候考秀才也要考西学呢!”

“朝廷不是禁止红夷入境吗?怎么学这玩意儿来了?”

“红夷身上肮脏的很,而且奸狡巨滑,所以朝廷才不要红夷入境。”

各种议论纷纷传来,守旧的、革新的、顽固的、开明的、拒绝的、接受的、看热闹的……五花八门,难以一一尽数,反正苏州城里是闹腾欢实了。

不过,苏州城里热闹是热闹,对此布告的正面回应却是少之又少。榜示半天下来,无人按照榜示到府、县衙门报名,倒是松涛画馆里显得略微好一些,陈子龙、方以智、冒襄带头报名后,他们的朋友也呼啦啦地来了一群,初步具备了一些开办学馆的气象。

什么人对西学有兴趣?

农家之子?肚腹尚且不能饱食,哪里来钱读书呢?即便要读书,也只能首选儒家经学,希冀谋求一个出身踏上宦途,改变全家人的命运。

官宦子弟?如陈子龙、方以智、冒襄这样的人仅仅是少数,即便是在文风昌盛的江南之地,纨袴之徒也远远多过好学之人。同样的问题一样存在,出身官宦之家的这些人要读书,一般是走父辈的老路,首选依然是儒家经学。

高不成低不就,那么处于中间阶层的那部分人是谁?刚刚通过工商业发家之人,他们按照传统的思维习惯,看着整个社会歧视工商的现实,也要去攻读经学、谋取功名,给低贱的商人头上扣一顶乌纱,跻身本地的名流之列。

由此,报名的只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方以智这样的“学痴”,思维从来不拘囿在老祖宗思维范畴中的另类。

第二种是冒险者、投机者。他们多半是没有功名的富商人家子弟,他们猜测着,这次推广西学会不会带来科举制度的改变?于是决定赌上一把,试试看。

第三种是徘徊在学堂大门外的穷家子弟。他们占据了绝大多数,却没有钱入学,只能勉强地看看这个西学学堂的情况。多少学一点东西也好啊,这就是穷人的心态。

入夜,凌励厢房客厅里的讨论非常激烈。乖巧的莲香虽然一脸惊讶,却也犹如蝴蝶一般穿来穿去,端茶送水。

只见陈子龙脸红脖子粗地站起来,向方以智道:“密之,你是有无功名皆可,可是天下学子谁不求功名进身?读圣贤书、求官宦路,人人思之,故而每次乡试、会试都是车水马龙,万人齐过独木桥呢!此乃利益攸关,不得不为。要改变世人的看法,就要去修改朝廷的制度,可行否?”

陈子龙气呼呼地坐下来,旁边的凌励却是无比头大。

他来到苏州后,以为有江南的年轻俊杰们带头,这西学学堂一定是人满为患,推广西学根本就不考虑生源,而应考虑师资。因此在此前的规划中,他抛弃了由画推学的想法,转而培养方以智和冒襄。现在经过这么一番辩论,利益的问题出来了,学子们的出路问题不解决,西学就无法推广开来。

想想也是啊!如果西学容易推广,两位尚书老大人一纸公文,下到各地就水到渠成,还用特别提拔一个年轻的五经博士?!就因为朝堂上还有阻力,两位老大人才会想出这个权宜之计来。这也说明,希望通过朝堂之争还改变法度,推广西学,那决不现实。

方以智本来是由己及人,以为西学学堂很容易就能开设起来。如今在陈子龙的质问下也蔫了神,一脸的沮丧和失落,根本就没有心思去掩饰。

“免费招收寒家子弟,恐怕只能解决一时之问题,朝廷或者老大人不能年年贴银子。今年免费,明年呢?后年呢?西学,想来不是一年就能推广开来的吧?”冒襄也提出了问题,把最后一条作为权宜之计的通路都封了个贼死。

凌励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虚汗从额头上密密地冒出来,偏生又没有办法回答陈子龙和冒襄的提问。是,现在苏州松江两地确实有一百来号士子报名,这个貌似热闹的场面完全是假像。这一批人学成后怎么办?如果别人看到他们都在家里赋闲会怎么想?如果他们最终还是通过儒家经学入宦,那又当如何?

激烈的争论平息下来,却不代表问题已经解决,众人取得了一致意见,而是代表着问题无法解决,一筹莫展。只看大家苦恼的神色就能知道结果了。

正在这个时候,有个娇滴滴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公子,凌公子,你们在吗?奴家是嫣儿。”

陈子龙连忙起身开门出去,他可不想蔡如嫣此时进屋,只想早早地打发她走人。

男人的事情还是要男人来解决。

凌励听到嫣儿的声音,还是那个“她不当歌星真可惜”的感觉,却只是在脑海中一划而过,却在消失的瞬间带来一丝的灵感。凌励马上捕捉到这条线索,一想,豁然开朗。

“哈哈,诸位,且听我一言,看看妥当否?”

众人忙把注意力从门外陈子龙和蔡如嫣的低语中抽了回来,做出凝神静听的模样。

“这个想法还得感谢嫣儿姑娘才是,她提醒我从以画推学想到实业推学。明天一早,凌励就去拜会府县官员,重发榜示,将招收西学学生改成招收西洋画学生,而且提供二十个免费的寒家子弟名额。凌励想,一画一千五百两银子的事情已经传开,想学西洋画以求谋生或者发展的人,一定比学西学的人多。学画与西学传授结合起来,不也算作推广西学吗?”

凌励有些得意地扫视了众人一遍,继续道:“凌励和尤先生、高大人等人合开了作坊,如果经营良好需要扩大,就必须西学人才,这将可能在一、两年后为这批寒家子弟找到出路。虽然并不如学经学、走仕途显赫,却也比守着一亩三分地求生存好。如果可行,那么这批寒家子弟一旦解决了出路。并且,实业与西学相结合见到成效,开办实业之人自然增加,对西学人才的需求也就旺盛,那今后的西学推广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行。毕竟官宦之途只有极少数人能过,大多数人的问题还是生存,比以前更好的生存。”

众人纷纷点头,连在外面的陈子龙听了也闯进来表示可行。

第三天一早,苏州城门和衙门的榜示换了,这才真正引起了苏州全城的轰动……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