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成就
沈欢此刻面对赵顼的封赏圣旨也是一脸苦笑。
王说的没错。他此时很尴尬。真的很尴尬——确切地说。他现在不过是替自己的妻子拿着这道圣旨罢了。另外还有礼部制作的礼服。一品夫人就该有一品夫人的模样。礼服都按照礼制而造。深紫色很有威严。
送走了传旨之人。沈欢只能硬着头皮把赵顼东西交到王璇的手上。此时中秋刚过。距离王璇传出喜讯也就一个月不到。她的身孕也不过三个月而已。肚子还平坦着。看不出什么变化。只有脸上愈发愉悦与慈祥的神色才看得处她越有母性了。
接过圣旨。她也有点慌乱了。她不是平常女子。作为王安石的女儿。又在京城那般久。对于政治一道比一般人还要敏感。正是如此。对于这道封她为一品诰命的圣旨。才没有多少喜悦。相反还有着淡淡的担忧。发愁地看着一脸落寞的丈夫。她的心情就沉了下去。
“夫君。这……”王璇拿着圣旨与礼服。像是有东西烫手一般。不懂要怎么做。
接着的人看着他们俩的神色。都散去了。包括沈欢的一众亲人。沈欢看看前厅并不是说话的地方。示意王璇暂停。率她来到后院的书房。
王璇恭敬地把圣旨与礼服话随意了一点:“夫君。官家封妾身为一品诰命。到底是什么意思?”
沈欢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他也在奇怪皇帝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诚如大家所想。这番封赏就让他们夫妻两人的品级不对称了。即使他不会在意。可是别人会怎么看呢?想想刚才宣旨之人欲笑不笑的模样。沈欢就更郁闷了。
难道自己做了什么让赵顼不爽地事。他现在是惩罚自己?这念头才生就消失了……理由站不住脚。一品诰命可不是街上的大白菜说给就给。很多国公夫人都不曾有这样的荣耀。没道理因为整人就拿出来兜售。那也太儿戏了!
这一下。沈欢第一次对这个早已认识的皇帝生出了莫测的感慨。一年未见。自己连对方的行为都猜不到是何意思了。难道是对方变化太大了?或者是自己远里京城。消息塞闭。耳子不灵。都有点昏
“夫君……”看沈欢不说话。一脸沉静。王璇更怕了。以为沈欢真在为她如今的身份生气。也坐不住了。站起来到他的身边。
沈欢惊醒过来。也站起来。忙道:“璇儿。你站着做什么。快坐下。你有身孕在身。不能累着。”
“可是……唉。夫君是否在为这道圣旨忧虑?”王璇还是很担忧。欢一笑。“我忧虑什么?这是封赏。该高兴才对。试问全天下有几人能有我等沈家这般的封赏!”
王璇紧皱秀眉说道:“官家此举也太令人费思了!妾身什么都没做就封什么一品。这不是为难人么……特别是令夫君难做呀!”
“我有什么那做地?”沈欢先是奇怪。“哦。你是怕我惭愧?哈哈。也许会有点尴尬。不过我不是那般小气之人。你就算品级再高。也是我沈家的夫人。你的荣耀。不就是我沈家的荣耀么?这一点我还是想得开地。璇儿就不必太过忧心了。”
“话虽是这样说。可是……夫君。不如这样吧:妾身让人上表把这赏赐推却掉。如何?”王璇善解人意。还是要为沈欢着想。
沈欢不同意了。不悦地道:“璇儿你这话什么意思。官家赏赐一品诰命夫人。这可是天大的荣幸。你上表推却。不是让官家以为我沈家不识好歹么?惹了官家怒气。以后我等就惨了。俗话又说天予不取是罪也。官家是天子。他的赏赐。也当得是上天的安排。我等实在没有推辞的道
当然不能推掉!虽然开始有点尴尬。适应之后就要想得更多了!仔细一想。沈欢爱死这个名号了!虽然一品诰命不似朝堂上大臣那般有权力。也是。毕竟品级不低。说出去除了风光外。还能震慑很多人。其中包括很多朝臣。见之亦要谨慎。不能慢怠。
这是实打实的护身符呀!有此身份。以后只要犯地不是杀头的事都能以此做个保全。想到自己现在身处朝廷风浪之中。虽然谨慎才愁有事。可万事都有个意外。一旦自己有什么不测或者遭了难。王璇有此身份。还能保沈家一次安全。不至于全家遭殃。这简直比上方宝剑还好用了。是混身朝堂的不二法宝!
念及如此。沈欢倒要感谢赵顼的美意了。不官这封赏到底存了什么意图。想到最后总是好事一件。也没有担心的必要了。再说了。司马光还在朝堂屹立不倒。他没听到这方面的消息。也就是说暂时还安全。
全力劝了一番。让王璇不必多想。免得对身子不好。现在她有孕在身。在沈家有着超然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沈氏来说。以前在她地心目中。儿子才是第一位的。如今嘛。这个儿媳才是第一之前的。比儿子宝贝对了……当然。如果王璇生了个女儿。会怎么样就难说了。对于这点。不单王璇明白。就是沈欢也了解。虽然无奈。不过对于传统观念来说。他也没有办法了。
王璇看丈夫好像真不在意的样子。这才稍稍放心。心头了大半。最后在沈欢的宽慰下回院子休息去了。
待妻子走后。沈欢刚才脸上的笑意没了多少。又恢复了之前的沉静。外人只看热闹。但他不能不想得更多。也许不懂内情之人真的只会看他们夫妻品级不对等的笑话。可是沈欢却发现。现在形势对他有点不好了——不是说很危急。却有点被动。
不论赵顼是存了什么意思来做这道封赏。只要命令一下。他沈欢就难免引起朝臣地注意。而且是颇为全心地注意。大家都明白。这个一品诰命不会赏得随意。那么就会猜想这个沈欢夫妇在海州到底做了什么才足以有此封赏。
先说王璇。在海州。最轰动的就是最怀孕地消息……这个就不必猜测了。是人都知道喜讯至多就赏些财物而已。看看官家让人带来的大内奇珍。就知道有后至多是什么程度而已。另外的大事就是代笔写了《西游记》。著书立说当然也是件大功。不过这只是而已。与儒家微言大义没有什么关系。算起来。比沈欢当年的《三字经》还要不如。也没有就此封赏的道理。
接着还有什么呢?应该没有了吧。至少连沈欢这个熟悉妻子之人都不清楚她还有什么功绩了。若说还扯得上关系的。就是她地身份了。除她还是王安石的宝贝女儿!王安石的名头就不必怀疑了。在仕林。他有“三十年地大名”。足以成一代宗师;在官场。他是参知政事。位置只比司马光低上一点点。若论权势。以他现在变法主持人的身份。权势之大。在朝庭里连司马光都要逊色一些!
王璇作为王安石的女儿。能入官家的法眼倒也说得过去。可是。若以此作为封赏的理由。太过勉强了。估计就连王安石都会嚷着反对。因为太没道理了!
王安石现在在朝堂地位子很敏感。一方面他深得官家信任。给予比宰相还大的权力由他去实施变法举措;另一方面他又有限制。他毕竟不是正名宰相。上头有司马光压着。做什么都要缩手缩角。不能尽兴。因此。一说回来。他地地位也有点尴尬。只要官家对他不高兴。也许他之前做的一切都要付诸流水。
好在官家对于他的变法手段还是比较信服。从没有怀疑过他。而且赏赐有加。对于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使用。沈欢现在很高兴。高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历史没有重演——至少到现在为止。司马光已经做到宰相之尊了。都熙宁三年了。还在朝堂屹立不倒。没有让王安石坐大到一言堂的地步。怎么说这都是他这个穿越者的功绩。他一定程度上改于赵顼的改造了。这个年轻的皇帝。虽然还有急性子的缺点。不过总算有点理智了。在沈欢的影响下。在做事情之前都能稍微思考一下正反的情况。这是可喜的。
几年的策略。对于王安石一方的限制还是成功的。为此连沈欢自己都给牺牲到外地钓鱼了!说赵顼地改变。那也不是没有道理。像这此对王璇地封赏。沈欢就看不出具体的深意了。
官家对王安石还很信任。为此不惜赏赐来安这位大臣之心。像提拔他地儿子就是一例。不过若说用封赏王璇来让王安石宽心。这个理由说出去别说王安石要笑话。就是沈欢都不信。官家更不会自欺欺人了。那么。别人当然也不会信!
这些理由都不信。麻烦就来了!想来想去。给这个封赏。也只有考虑王璇的另一个身份了——沈夫人。沈欢的妻
沈欢已经可以想象在众人笑过之后。那些有心人肯定会对他的海州的一切感兴趣了。一有兴趣。就要注意。就要仔细去寻找与思量。先不论功劳不功劳。毕竟能在一个三品之官的家里封一个一品诰命。足以令人浮想联翩了。
沈欢扪心自问。他在海州做的一切。是否为了大家呢?也许。公心不少。私心亦有之了什么吧:
一到海州。利用水泥。修建大街与海坝。为此以拍卖的形式。以冠名的诱惑。诱使众多富豪花钱买这种冠命权。获利之后修建私塾与养老院。让孤儿有书读。让老人有地方住有人养。
这一年下来。整个海州有了足够多的私塾与养老院。大街上。农村里。孤儿寡老基本上不再孤苦。这种福利。还连带了外州的流民都进入了海州来混日子。这简直就是古人圣贤描绘的“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地理想国度呀!
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大家自愿的原则进入的。商贾为了名利出钱。有了名之后。欢喜了;民众不想孤苦。甘愿进这些私塾院落。而官府也获得了政绩。也就是说。这是皆大欢喜的局面!无论谁来了。都要赞叹这里治理得很理想!
这也算沈欢的成就之一了吧。再看奇怪方面的发展。这里不能不对水泥这东西说声谢谢了。有了水泥。海坝建了起来。除了耐看外。还耐用。几处大海坝。就像保护神一般。保护了潮水的冲击。这一年。往常海州海水泛滥就要淹没大片农田百姓家破人亡的景象少了许多!
还有各出水泥路的修通。更是让大家对“州车劳顿”这个词有了免疫。甚至都不知走在水泥大道上。纵使雨水天气。也没有泥淖地忧虑;马车也少了许多颠簸。这种便利。经过口口相传连外人都知道了它的方便。于是不少南北来往的商贾。都甘愿从这里经过了。为海州的关税增长了好几倍。就连民生。也多了消费。实在是一举数得地善举!
这也算沈欢的一大成就吧。现今已是八月中了。连修建中的海州到扬州的水泥大道。还在热火朝天的场面之中。一个月快过了。这里也传来好消息。水进展顺利。已经有一半地路程铺完了水泥;最后就有一小部分是新道。多山路。要推平就费点时间。总体来说。在年前就可以让两地通车!
若是建成。届时大大缩短了海州到扬州的路程。方便两地之人地来往。以海州现在修建的海港。届时此路一通。扬州的商贾。肯定会从此运物到海州出海。或者连江宁等地也会选择此路通达。已经可以想象海州往后货通南北与货运海外的盛况了。也许。等它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凭其地利就是超过扬州成为当世大州大城也有可能!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