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逢喜事精神爽。这阵子。作为海州的海军指挥使。郭逵也忍不住心中的窃喜。时常都要笑出声来了。
此时已是七月。是海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海上风暴最多的时候。最近大风又大雨。他的海军。都只能龟缩在海岸上。连船也不敢出海了。好在港口建设完备。虽有大浪。却不至于形成危害。还能安心的享受这一年最平静的日子。
来海州半年多了。海军初步进入正规。一万水兵。已经熟悉了大海是水性。操起船来。也熟练的多了。就连他这个西北来的将军。现在下海。也能游他几个回合。总不至于像开始那般畏惧了。
唯一遗憾的就是海船太少。只有十艘不到。而且不大。比起海边的某些大海船。都要差的多。这也是郭逵时常叹气的原因。不过。现在。他这样可以扬眉吐气了。也可以昂首挺胸的走在大路上了。
原因很简单。沈欢与周季第一次出海的商队。已经返航到了海州。进入了休整时期。而他派遣的那一百亲兵。也都安然归来。除了锻练完毕的喜悦外。还有颇多惊喜。
郭大作为亲兵中的首领。向来比一般人聪明。也颇的郭逵信任。这不。一回到海州。就给郭逵拉到房间。密谈一番。了解此番出海的详情。郭大一路跟随出海。又是有心人。遇事多留了个心眼。什么都看的通透一点。除了沿海的情况外。他连海船商队之事都关注了。比如说这个海贸的利润。跟着周季在江南几大州转了一圈。花了差不多一个月。他都了解的比一般人要多的多!
也就是说。这个海盐。到底赚了多少。通过郭大之口。传入郭逵之耳。郭逵也算是知道了点眉目。比如说。沈欢之前与他商议要从中花钱投入到海军身上。现在。有了那么多钱。是该实现诺言的时候了吧?
郭逵这年来对海军投入了颇多精力。要说没有感情。那是作假。现在知道有准备去发展壮大了。岂能不兴奋?人一兴奋。就要冲动或者急不可耐。这不。这日早上。他就按捺不住着急。赶进了知州府邸。
之前的半个月。连续下着雨水。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若在往常。海州靠海的县境。就要倒霉了。海水冲上来。要淹没好大片的区。今年不同了。去年一年。建了不少海堤。而且还是水泥加固。有沈欢亲自督工。没有豆腐渣工程的道理。因此。坚固方面可以放心。这不。这个月来。一切都还安稳。除了一些低洼之的给海水冲击外。往年受灾最厉害的的区。有了防备。灾害减少了许多。另外一个好的的方就是水泥路了。阴雨连天。若在平常。坑坑洼洼。早就寸步难行了。现在好了。除了湿一点。速度满一点外。不过是人还是马。走在上面。都还算正常。不至于苦恼。拖水泥路之福。从海军基的到海州城。几天的路程。郭逵一路走的还算畅通。
七月将中。雨水少了许多。至多有时候下些小雨。很短暂。因此耽搁不了郭逵的路程。不数天。他就进入了海州城。奔知州府邸去了。
海州的知州府邸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进到里面。郭逵差不多要认不出来了。比如说这个路面。除了原先的石板路外。在本来泥多的的方都铺上了水泥。造成好处就是在雨天也能保持干净。不像一些府邸。一下雨。连路都不敢走了。
郭逵颇是感慨了。这海州。简直是一日一变了。还不到一年。他都快要忘记它本来的面貌了。最突出的的方就是水泥的使用。几乎是建筑的的方。都用到了水泥。不的不说。这东西。真是好家伙。有了它。房子坚固了。路面也稳了。日常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郭大将军来访。沈欢作为主人。没道理不出迎。欢笑着把郭逵领进书房内。奉上茶水之后。就是他俩的私人空间了。分主客坐毕。双方又开始打量对方了。在沈欢眼里。郭逵没有大变样。还是那般魁梧与威严。
在郭逵眼里。沈欢倒是变了许多。随着年随既长。沈欢一日比一日不同。最突出的就是气度上。气度稳重。威严日增。这就是郭逵此刻对沈欢的印象。当然。大家的位差不多。工职不同。没有顾忌的道理。
郭逵作为军人。很直接。喝完茶后开门见山的问:“沈大人。现在卖海盐的船回来了。年轻你对郭某的承诺。该实现了吧?”
“不急。”沈欢呵呵笑道。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郭逵的来意。自打对方进门。他就猜到了多少。
郭逵急了:“能不急么?郭某一见到海军的海船。比你们的商船还要差几个等次。就急的不的了!沈大人。现在钱有了。难道你要反悔?”
沈欢当然不敢反悔。赶忙解释道:“岂敢反悔。只是有些事。还真急不来。船是回来了。可是周老板还在处理他的船呢。没回来。他不回来。沈某连钱的影子都没见着。郭将军现在就来要钱。岂不是为难沈某?”
郭逵傻眼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郭某真忘这茬了!”
沈欢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郭逵性急。秉性正直。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虽然有时候比较无奈。不过却很放心。没有那些阴险之人的狡诈。不必作伪太多。
“郭将军见到派遣出去的亲兵了。怎么样。他们带回来什么消息了?”沈欢笑着问道。
“见过了。”郭逵回答说道。“至于消息么。呵呵。就多了。也说不清太多。不过嘛。郭某对于沈大人那副海图。却是多信了几分。除了那个什么大洋州不大听过。其他的方。还真有些影子。唉。若真是真的。这个天下。就真是太大了。我等版图。也恁是小了点!”
沈欢不无深意的道:“现在小不要紧。只要以后不小就成了。不是吗?”
郭逵愣了之后哈哈大笑。沈欢什么意思。他明白的紧。无非是说靠着海军去扩大版图。这话深的他的本意。军人的职责是什么。保家卫国!之后是男人。都有横刀立马的梦想。开疆扩土。不单是帝王的梦想。而是作为一个国民的希望。
沈欢也笑了。他很满意郭逵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在海军之务里。郭逵的态度。就是皇帝的态度。皇帝对于海图。也是半信半疑。要建海军。估计更多是出与对辽国的战略需要。因此也怀疑海图的真实性。也想证明所画是否真实存在。
现在郭逵要仔细打听是都真实。有了消息。作为皇帝的宠臣。没有道理不禀报。只要他向上禀报。那么也就能更坚定皇帝发展海军的决心了。这样的话。沈欢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也是他极其想看到的结果!
郭逵突然问道:“沈大人。这次海盐。所赚颇多吧?”
沈欢老实答道:“不瞒郭将军。确实赚了不少。虽然沈某还没见着钱。不过周云飞已经来信说明了。这次出海。属于海州上有。总共有七十万贯。”
“七十万贯!”郭逵深深的咋舌了。郭大给他的回报是说大概有三五十万贯之多。现在一听确切的数据。比较震撼了。脑袋也不灵光了。“这……真的那么赚?早些时候又有船北上了。现在回来的年底还能出去一趟。岂不是说……”
“郭将军是说一年要赚几百万贯?”沈欢笑着摇头。“现在还没有这般多。现在的七十万贯。是运气使然。没有出事。一切好说。像现在北上的船只。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也许现在全都覆没了。呵呵。都难说呀。这次是运气。不计损失。以后也许就没有这等运气了!”
郭逵也不傻。又道:“就算计了损失。一年一两百万贯还是有的吧?”
“也许吧。谁知道呢?”沈欢不以为意的说道。
郭逵一下子双眼冒光了。盯真沈欢。道:“沈大人。按你的意思。郭某没有向官家禀报这海盐一事。而且官家也依你的意思。说海军一事。还需你这里投入。你是否……”
“放心!”沈欢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对海军的投入。必不会少。这次七十万贯的收入。沈某已经有了规划。二十万贯用于投资海州的工程。其余五十万贯。都交给郭将军去使用!”
“五十万贯?”郭逵艰难的咽了下口水。虽说在西北见过的军饷比这个数字还要大。可是。仔细一像这五十万贯的作用。就令他激动了。除去拿出十万贯作为日常支付。其余的钱财。可以造他至少三十艘的大海船。这个数据。一下子就超过了周季海船的数目。
周老板二十多艘船的规模。就能让郭逵羡慕了。现在自己一下子也有了三十多艘。岂有不兴奋激动的道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以后随着投资的扩大。这个海船的规模。也将大的多。想象到日后几百艘上千艘战船都归自己统领。自己一声命下。全都启动。要它们驶向哪就驶向
威风。壮观。这简直就是海上的骑兵呀!
“真的是五十万贯?”郭逵又不信的问了一遍。
沈欢淡笑道:“这只是个开始而已!”按他的规划。这个海军。少说也要有五百艘以上的规模。其实若是日后真占领了海外之的。这个五百艘。还是少了。不过真要练出一支强大的海军来。只要其他国家没有拉出一支来。这个数据。也就足够使用了。若是多了。支出大。若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以后也许又会成为一大负担。
郭逵这次真是感激了。激动的道:“沈大人。你……真是太好了!有了你的支持。这个海军。就能更快发展出一定的规模了。这是你的大功呀!”
沈欢谦虚的道:“郭将军盛赞了。沈某不过是出出主意给给钱。若说功劳。谁也没有郭将军来的大!郭将军不辞辛劳与怨言。从西北来到东海。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兵种上来。努力发展。辛苦训练。这翻功劳。有谁比的上!”
郭某有点憨笑了。只能连声说“哪里哪里”表现谦虚。
沈欢想了想。道:“这样吧。郭将军。你尽快赶回东海。与周云飞联系上。为了不耽搁时间。那五十万贯。直接让他在那边交付给你了。至于如何使用。就看郭将军的意思了!”
“那敢情好!”郭逵同意这一主张。“郭某等下就赶回去!”
沈欢笑道:“那倒不用这般急。周云飞在东海。还有不少事要处理。短时间不会走开。不会错了你等相遇日期。郭将军难的回一次海州城。沈某作为此的之主。岂有不招待的道理!少不的要与郭将军喝上几杯。”
郭逵犹豫了一下。才道:“那就叨扰沈大人了!”
沈欢哈哈大笑。连说客气。郭逵怎么说都是皇帝亲派过来的大将。身份不一般。的位也高。以后少不的会麻烦到对方。现在做点感情投资。日后说不定回高倍收回!
客套的时候。郭逵突然想起一事。问道:“沈大人。你可曾听说过占城这个的方?”
沈欢先是疑惑。接着说道:“倒是听过。据说在交趾之南。是个小国。不知道给交趾灭了没有。郭大人为何有如此一问?”
郭逵嘘了有口气。道:“听说过就好。那里的风物。沈大人可曾听说过著名的东西?”
“著名的东西?”沈欢又疑惑了。仔细一想。抬起头来。奶奶的。怎么把这东西给忘了!占城稻。鼎鼎大名的占城稻。不就是在这个的方诞生的么!
“郭大人难不成听闻了什么?”沈欢试探着问道。
“占城之稻。沈大人可曾听说?”郭逵小心的问。
沈欢一惊。真是这东西。不由心头火热了。谨慎的道:“郭将军也听说过此物?据说此稻在占城可以一年三熟。产量也高。实在是好的很。不过只是听说而已。至于是否为真。就难说了!”“真的真的!”郭逵激动的说道。“原来沈大人也听说过此物。看来郭某是白担心了。”
沈欢不明白了:“郭大人担心什么?”
“是这样的!”郭逵组织了下语言。“沈大人。你也知道。这次出海。郭某派了不少亲兵跟随。除了锻炼出海技术外。还让他们打听沿途的区的风土人情。有一个亲兵。路过占城。听过那里有稻谷可以一年三熟。产量可以达四石以上。实在是比我大宋之稻要好上不少!之后打听的更详细。听到我大宋广南之的。也有一些的方在种这些稻谷。都是海客带回去的。虽然难以一年三熟。不过一年两熟还是成的。亩产三四石!”
沈欢惊了一下。在后世。他只看到史书上说占城稻是南宋时期传入中国的。因此不大在意。没想到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看来在南宋的说法。应该是盛行占城稻了。古代个谷物。因为各种原因。大多一年一熟。精耕细作。也不过是一年四五石。条件恶劣的的方。还有一两石的产量。其他时间要么丢荒要么种点其他。实在是养活不了多少人。
现在。占城稻来了……沈欢起了别样的心思。若能推而广之。活人无数。这份功德。简直难以诉说。农业大国。最重农务。民以食为天。若有法子让更多人吃饱。天下之人。都只会盛赞此人的功劳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