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命运之抉择> 第321章 广州大屠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1章 广州大屠杀(1 / 2)

而在此期间,前方战局更是日趋恶化,先是忠勇军一路追击岳乐统率的两白旗突入江西,攻占战略要地九江,惹得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一日数惊,各地反清势力再次揭竿而起,五省总督洪承畴连番告急,提出上中下三策,要求蛮清退到长江以北,实现南北分治的目标。

上策:主动放弃两广、闽浙、湖南五省,扶持广东的杜永和、广西的永历帝、福建的郑成功、浙江的舟山水师,使其分别控制江南五省,在江南形成诸侯割据的形势,而蛮清将精锐集中于两江地区(江苏、江西、安徽),以与忠勇军决一死战)。

中策:建立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湖广大营,委以重臣统率,当忠勇军攻其一路,另外两路积极营救,使其难以集中兵力对付其中一路。而蛮清则令两广的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率领主力攻占两广,令亲王博洛、闽浙总督陈锦集中主力消灭郑成功与鲁王朱以海的水师。

下策:令驻防湖广的摄政王济尔哈朗、郡王瓦克达率部北上,以突袭湖北为名牵制忠勇军,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营建赢得时间。

多尔衮召集众人商议,范文程、宁完我则赞成上策,上策可以为蛮清赢得时间,可以让南方陷入诸侯割据的局面,但以忠勇军之强,其他各路兵马之衰弱,完成南方统一那是迟早的事情。

在统一南方之后,杨昭必然如朱元璋那样誓师北伐,如此大清还不是只有像北元那样放弃华北退回关外?

再说了放弃湖南、两广、闽浙,别的不说,单说攻占这些战略地方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死了多少八旗勇士,现在要放弃这些地方,大家一时半刻之间怎么能够舍得呢?

而多尔衮则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完成大金英雄金兀术所未完成的事业,征服中原,成为天底下唯一的皇帝。

眼看这个使命即将完成,多尔衮又怎么舍得放弃呢?

就在多尔衮左右为难,难以取舍的同时,从两广相继传来好消息,那就是经过十月围城,尚可喜终于攻占广州,孔有德率军南下攻占桂林。

听到这个消息后满朝廷大喜过望,征服华夏,一统中华的前景再次浮现曙光,在这个时候多尔衮则毫不犹豫的选择中策。

令英亲王阿济格、陕甘总督孟乔芳率领6千正白旗残部,4千蒙古骑兵与3万绿营兵马组建西路军,驻防陕西、甘肃,河南,以支援前线各部。

令平西王吴三桂,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李国瀚,亲王满达海、贝勒索托、尚书明安达礼,将军塔布囊山大率领3万关宁兵马,5千汉军镶红旗,2500余名喀喇沁蒙古兵、2000名翁牛特蒙古兵与4万绿营兵马组建中路军,在南阳集结后,组建江北大营。

命摄政王济尔哈朗、安郡王瓦克达率领镶蓝旗、正红旗与湖南、两广兵马组成湖广大营。

令亲王岳乐、六省总督洪承畴,将军哈尔哈齐、副都统苏朗率领3千镶蓝旗,4千镶白旗,5千蒙古兵与5万绿营兵马组成江南大营。

多尔衮信心满满,通过四路大营将忠勇军围在西南、湖北,若忠勇军攻其一路,其他三路一起杀出,令杨昭难以专心对付其中一路。

但再完美的计划都有瑕疵,若真正等到蛮清这四大兵营建成,到那时忠勇军要破洪承畴大计必然困难重重,但现在时机不站在鞑子这边了。

在这年10月上旬,看到秋耕即将完成,杨昭也召集军事会议,商讨到底是东进江南地区还是南下湖广地区的时候,突然看到承运门前一骑翻身下马,杨昭定睛一看,来者竟然是第12镇游击将军王国玺。

在一个侍卫带领下,王国玺满脸灰尘的来到坐前,跪下大哭不已。

原来就在忠勇军攻陷武昌城的同时,尚可喜、耿仲明攻陷广州,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广州大屠杀。

除此之外,孔有德占领桂林,南明督师瞿式耜自杀殉国。

随着鞑子相继占领广州,桂林,基本上宣布以朱由榔、杜永和为首的南明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原来,在永历三年(公元1649年)10月开始,伪平南王尚可喜、伪靖南王耿继茂率军杀到广州城下,广州民众在南明两广总督杜允和率领下,大家据城死守不出。

尚可喜、耿仲明最先率军攻城,但广州城墙颇为高大,再加上鞑子向来不善于攻城,经过两天厮杀,广州城内明军杀退尚可喜、耿仲明进攻,力保城门不失。

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一面令人在广州城门四周广挖壕沟,将广州城团团围住,而另一方面则大规模的铸造大炮,在永历四年8月1日这天,清军集中73门火炮轰击广州城墙的西北角这一点,清军不怕疲劳、不惧炸膛的清军炮手们,竟然整整轰了一天一夜。

到第二天,奇迹终于出现了,坚固的广州城墙被轰塌一道三十余丈的大口子。苦苦等待了多时的尚可喜亲自率着清军敢死队,冲进了广州城。

如此广州失守,杜永和只得率领数千大军登上大小船只撤至海南岛的琼州。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