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大隋风云>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十六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惊波一起三山动 第十六节(2 / 2)

一方面是突厥汗国的日益强大,一方面是国力的衰退,两国朝廷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修订国策,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限市、限货,从东西方贸易的源头上遏制突厥汗国的发展。

大齐国力要远远强于大周,突厥人目前也不敢轻易宼边,所以大齐国策的调整,主要是牵制突厥,并以此为契机重创大周,以便尽快完成统一,对抗突厥汗国。

大周位于关陇,虽然宇文泰打下了巴蜀,但无论人口还是财赋,都无法和大齐相提并论,大周面临生存危机。宇文护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惜代价增强国力,所以他的限市、限货力度大,执行坚决。河南道也罢,河西道也罢,源头都在大周境内,因此大周的闭关锁国之策让突厥人极其愤怒。

当年大周国主派出使团北上迎亲,为什么受阻,使团竟然滞留大漠达两年之久?大可汗燕都为什么悔婚,和大齐国暗通款曲?这两年大齐联合江左大陈连续猛攻,突厥人为什么视而不见?原因就在如此。突厥人需要大周打开国门,让东西方商贸持续发展,让各类物资源源不断运到大漠。

纵观草原民族的历史,匈奴、鲜卑、柔然都曾辉煌一时,长城南北的战争自始至终就没有停息过。草原人要生存,要发展,仅靠战争和成群的牛羊是远远不够的,战争会消耗,牛羊会在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倒毙,所以他们要南下掳掠更多的生存物资。当他们实力强大时,这种掳掠往往会成功,但长城南北的实力相差无几时,掳掠就不行了,这时就出现了和亲,伴随着和亲的则是边境的开放,贸易的往来。当他们的实力弱小时,他们就会臣服,会朝贡,而天朝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德,不但赠还以大量的财物、开放边境,甚至还会无私地教授他们各种生存的技能。当长城南北双方只要有任意一方陷入战乱和灾患,边境战火必定重燃,因为双方都要为生存而战。

今天长城南北双方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大周人把国门关起了一半,突厥人就急不可耐了,他们要打进长城,但越是这样,大周人的国门就关得越小。大周人的国门关得越小,突厥人从西域三条商道上取得的利益就越小,突厥汗国内部矛盾就越大。

长城内外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齐、周两国虽然分裂了,但在抵御突厥人这一点上,利益是一致的,甚至到了关键时刻,江左的大陈都会伸手相援,所以我阿爸认为目前突厥汗国并不具备攻打大周的实力。当年匈奴、鲜卑等诸族南下中原,是因为大晋王朝陷入了一场巨大的内乱,那是一个机遇,而现在突厥人没有这个机遇。另外,我阿爸的利益主要在西方,凭西域诸国和西方各国的商贸往来,我父亲依旧能获得庞大的财富,所以他倾向于继续西征。”

“西征除了能获得更长、更大的商道控制权以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持续消耗齐、周、陈三国的国力,可以让三国得到更加便宜的奢侈品,从而让三国权贵陷入更加奢靡的生活,进一步腐蚀和摧毁三国朝纲,破坏三国鼎足而立的局面,为突厥人南征创造更好的机会。”

萨满圣母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而大可汗燕都的利益主要在河南道和河西道,大周关上国门,对他而言,利益损失太大,所以他急于攻打大周,对我阿爸的建议置若罔闻。”

“目前打大周的时机不合适,而我阿爸又急着西征,西征需要战争物资,需要大周完全打开国门,但宇文护这个人非常强硬,他拒绝了我父亲一次又一次的请求。”

“这时,我阿爸只有一个选择了,那就是更换突厥大可汗。”

“我阿爸认为,大周之所以关上一半国门,是因为大可汗燕都急于南征造成的。大周感到了生存威胁,当然要闭关锁国了,所以,要想让大周打开国门,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这个威胁消失,让大周感觉不到生存危机,换句话说,就是让主张南征的大可汗燕都消失,重新选择一个和他想法一样,又和大周关系良好的人出任突厥汗国的大可汗,这个人就是佗钵。”

断箭极度震撼,他从没想过世上还有这么复杂的事。

“你父亲太强悍了。”断箭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他只好用了“强悍”两个字,“那大可汗燕都难道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但他无法阻止我阿爸。”萨满圣母一脸自豪地说道,“我阿爸手上有三十万铁骑,有用之不竭的财富,燕都他打不过我阿爸,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和我阿爸决裂,亲手分裂突厥汗国,重蹈柔然人败亡的命运,要么把大可汗的位置让给佗钵。”

“那燕都怎么选择?”

“他选择分裂。”萨满圣母气愤地说道,“他说要娶我,威胁我阿爸。这个不要脸的老混蛋,我是他妹妹哎,他竟然要娶自己的妹妹,无耻的老东西,所以我一气之下,就跑出去找人结盟了。这种事我阿爸不好出面,只有我出面合适,但不知为什么,我阿爸好象又突然下决心了,要把事情公开,要正式和燕都决裂了。”

“其实,我知道阿爸的意思,他不想分裂,但燕都纵横大漠二十年,人又非常骄横,他怎会听我阿爸的?他现在就是拿分裂来要挟我阿爸,要我阿爸把西域三条商道的一半收益让给他,他的心思太大了。他说要娶我,不过是个借口而已,他要南征也是借口,他真正的目的还是要西域三条商道的巨大财富。我阿爸怎会答应这种无理要求?”

决裂好啊。断箭心道,突厥人不决裂,我们大周不就被你们害死了。

“你高兴什么?”萨满圣母瞪着他骂道,“突厥人互相残杀,你很高兴是不是?”

断箭笑而不语。

“我阿爸还有一个办法,我一并告诉你,看你还高兴不高兴。”萨满圣母冷哼了一声,“杀了宇文护,或者干脆帮助拓跋家复国,推翻宇文家的大周。这样我阿爸满意了,大可汗燕都也能接受,我也不用再嫁给自己的老大哥了。”

断箭顿时想到了大周朝堂之争,一时不禁呆住了。

“这种时候,大周还有人要杀宇文护?”

“当然了。我刚才不是说了,突厥人现在不具备南征的条件,这一点燕都知道,你们大周人也知道,所以对大周某些利益严重受损的人来说,杀了宇文护,就能解决当前危机。”

“利益严重受损?哪些人的利益?为什么会受损?”

“你在大周到底待了几年?”萨满圣母惊讶地看着他,“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世上哪有你这么笨的人啦?你是白痴还是猪啊?我看你连猪都不如。天啦,我要怎么说,你才能听得懂?”

断箭气往上撞,不客气地说道:“你是什么人?你是阿史那室点密之女,是萨满圣母,你要什么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就有人告诉你,你当然什么都知道。我呢?我过去是个僧邸户,后来蒙梁山公(李澣)照抚,从军做了个侍卫。我整天要为活着而厮杀,要为填饱肚子而流血流汗,我哪里会知道这些?你不说就拉倒。”

“哎,你怎么这么小气?你是不是男人啊?我不过感叹一句而已,你至于这么生气吗?”萨满圣母叫了起来,“天啦,你什么人啊?我说你两句都不行?气死了,我要气死了。你以为你是谁啊?长这么大,还没人敢这么跟我说话。哎,断箭,你给我赔罪,快点啦……”

断箭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看到萨满圣母那个蛮不讲理的样子,他更气了,冷着脸一声不吭。

“气死我了。”萨满圣母举起小手在脸颊边一个劲地扇着,嘴里还非常夸张地向外喘着粗气,“快赔罪啦,否则我一脚把你踹下去。”

断箭闭上眼睛,不理她。

“你个笨猪,一折两截的破箭,我算输给你了。”萨满圣母狠狠踢了他一脚,娇声叫道,“好了啦,不要生气了,这么小气。告诉你就是了。”

“你们大周最有钱都是哪些人?门阀官僚,豪族商贾。他们有田有地有作坊,还有成群的奴仆,田地有田僮、雇农、荫户去种,作坊也一样,都是不花钱的杂户做事。他们有钱,囤有大量的物资,同时他们又需要珍宝,需要更多更好的奢侈品。在东西商贸往来中,除了南北商贾,就算他们的收益最大了。”

“大周实行限市、限货政策后,各地门阀豪族的丝绸、绢帛、粮食等物资无法出关,只能低价卖给朝廷,朝廷的国库充足了。边塞的互市、交市受到限制,各州、郡、县的市肆随即繁荣,朝廷税收因此大增。同时,官商并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各类物资依旧可以出关,这样官方贸易份额大量上升,各种物资价格也水涨船高,朝廷的收入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大周朝廷因此控制了各类物资向大漠的流动,抓住了突厥人的命脉,对突厥人的威胁非常大。”

“宇文护推行的这个政策,让朝廷受益,让门阀豪族受损,其朝野上下的矛盾之大,斗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宇文护当然知道朝野矛盾太大,不利于大周稳定,但大周的安危,宇文家的江山,都在他的手上掌控着,他不干也的干。对宇文护来说,要想确保大周的安危,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强国力,而增强国力就要增加财赋收入,增加财赋收入就要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平衡。朝廷收入增加了,自然就有人收入减少了,谁来承担这个收入减少的损失?均田户的赋税徭役本来就很重了,不能加。佛、道两教的收入也不能动,不但如此,朝廷每年还要从财赋总收入中调拨大约三成的钱财给他们兴建修缮庙宇,这一块也不能动。最后能动的只有大周最富的门阀豪族了。”

“不过,宇文护非常谨慎,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他仅仅在商贸这一块做了调整,以期增加收入,遏制突厥人,但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调整,也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对抗。”

“门阀豪族权势太大,有的在京师朝廷,有的在地方州郡,各人有各人的利益,各地方有各地方的利益,各派系有各派系的利益,即使是权倾朝野的宇文护,也无法镇制他们,所以,宇文护的命运,宇文家的命运,正在经受一场狂风暴雨的考验。”

“大齐国同样如此。虽然大齐很富裕,但长期的商贸限制,让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尤其是矛盾重重的汉人和以六镇为主的鲜卑人,更是以此为借口,不遗余力地打击对方。”

“现在,你明白了吧?”萨满圣母望着断箭笑道,“利益,一切都是因为利益。只要齐、周打开国门,推进商贸发展,当前的各种危机才会慢慢消失。”

“但是,这样一来,你们突厥人的铁骑总有一天会杀进长城。”断箭冷笑道,“你以为我真的什么都不懂?自和亲以来,大周每年进贡突厥人绢缯丝帛十万段,大齐自晋阳之战后,也是每年送给突厥人绢帛十万段,仅这二十万段丝绢就足够你们突厥人衣食无忧了,为什么你们还要贪得无厌,步步紧逼?”

萨满圣母愣了片刻,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其实,不知道这些事,稀里糊涂地活着,比知道这些事要好得多。你现在知道了,又能怎样?我能让突厥汗国不分裂吗?你能确保大周的安危吗?我们都不能。”

断箭闭上眼睛,悲愤不已。

注释:

河南道:

河南道又叫吐谷浑之路,或曰青海路,或曰河南道,或曰古羌中道,在南北朝时期曾经成为丝绸之路主干路段之一。

河南者,河南国也。魏晋南北朝时期曾被称河南国的,只有乞伏西秦和吐谷浑两个政权。乞伏乾归与其子乞伏炽盘称河南王的时间极短,而南朝宋、齐、梁各代封吐谷浑君主为河南王的传统持续了一百多年,所以,在正史及其它各种文献中,河南国基本上是指吐谷浑。

吐谷浑的国界一度很大,其东至叠川,西邻于阗,北接高昌。吐谷浑把势力伸展到塔里木盆地的东南缘(鄯善、且末),可能是在伏连筹时期,即在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公元508年),也有学者把时间提早到在北魏文成帝兴安元年(公元452年)。

吐谷浑在控制了鄯善、且末后,就可以撇开河西走廊,把传统的西域南道与青海道完整地接通起来。

厌哒人的势力在塔里木南缘受阻于吐谷浑,在塔里木北缘受阻于柔然,于是出现了厌哒、柔然和吐谷浑三种势力分割环塔里木各绿洲国家的局面。

拜占庭:

公元395年,内忧外患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希腊时代名叫拜占庭,所以人们把东罗马帝国称为拜占庭帝国。

波斯:一般指伊朗,广义上则包括今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等地。

粟特人:

粟特人原居地本在葱岭西的河中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城邦,汉文载籍谓之昭武九姓,这些国家位居亚洲腹地的中心,当横亘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枢纽,乃是丝绸——黄金贸易的最大转运站,诸国因之致富。

粟特人以善经商闻名,多豪商大贾。粟特人的商业活动包括丝绸、珠宝、珍玩、牲畜、奴隶、举息等,几乎覆盖了一切重要市场领域,确已控制了丝路贸易的命脉。乃至“京师衣冠子弟”也不得不拜在他们的脚下。粟特人商业成功的奥秘,除了归功于精通业务,善于筹算,不畏艰险,谙熟各种语言以外,还具有许多经商的手段。

粟特人善于投附一定政治势力,并取得一定政治地位,从而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用宗教活动掩护商业活动。粟特人的宗教信仰相当复杂,佛教、袄教、摩尼教皆拥有其信徒。

粟特人他们利用隋、唐王朝推行胡、汉有别,各依其俗的政策,发展自身势力。这一政策对汉人推行重农抑商,严禁汉人从事国际贸易,从而为粟特人创造了独霸丝路贸易财源的有利条件。

粟特人属剪发型民族。粟特人一般穿白衣。操印欧系东伊兰语,早就创立了源自阿拉美字母系统的拼音文字,一般称之为粟特文,一作牵利文。

杂户:

属贱民阶层。产生于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在统一北部中国的过程中,往往把俘虏作为官府役使的各种特殊户口,如工匠、乐人、屯、牧等杂役人,因为名色繁多,故称为百杂之户,即杂户。他们的名籍写在赤纸上,子孙相袭。北魏不仅将俘虏配给官府作为杂役人户,而且也把犯罪入官的人户配没为杂户。因为俘虏和囚犯同被贱视,同样具有奴隶性。在北朝史籍中,常见以杂户充作赏赐的记载。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