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妙玉请黛玉喝茶,黛玉欲为紫鹃争一杯,妙玉顿时就是变了脸色。
有诗曾赞这妙玉道:
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
也有人说她是极端孤傲、清高、不合群,不为世俗所容的世外高人。这样在园中超凡脱尘的人物,给黛玉泡茶已是看在知己的份上,要是想她为紫鹃也沏上一杯,却是件天大的难事。
妙玉将杯子望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上一撩,便是要准备和黛玉冷脸了。这一大早的你不约而至上门来接二连三地拿浑话来戏她,总要拿话来交代,且看你能弄出个什么门道。
紫鹃在一旁看着冷了场,对妙玉的性子她也是略知一二,最是洁癖的人,知道自己此刻万万说话不得,只是担心地看着小姐,黛玉回了她一个安心的眼神。
黛玉道:
“佛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平等。禅师可有教我?”
妙玉心想,原来在这等着我呢,便不假思索地答道:
“佛法中云:众生平等,是指众生法性平等,对众生的慈悲喜舍心平等,指的是因果之前,众生平等,而非说众生的际遇平等,地位平等。”
黛玉又道:
“佛弟子中为何也有等级,例如优婆塞、优婆夷见比丘、比丘尼便礼之,但比丘、比丘尼不必对优婆塞、优婆夷行礼。比丘尼见到比丘要行礼,何解?”
妙玉道:
“林施主谬矣。此非等级制度,而是境地差别,其如晚向长行礼,后辈向先生行礼一般。”
黛玉又问:
“众生际遇不平,何来?”
妙玉答道:
“众生不平,盖因无始以来,造的善业、恶业不平所致。有人行善多,有人行善少,有人作恶多,有人作恶少。岂能不论作恶行善,因果使然也。”
黛玉指着紫鹃道:
“禅师观紫鹃何如?”
妙玉道:
“可称一个慧字。”
黛玉微微笑道:
“紫鹃与我便如姊妹一般,来的便是客,能舍一杯茶无?”
此话一出,闻者无不心中各自思量。
妙玉仍道:
“只是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黛玉哈哈大笑:
“禅师拿错剧本了,此乃封建礼制之说,非佛门经义。”
妙玉也是苦笑着摇头道:
“你这泼赖,怎么病了一场,连性子都变了。一杯茶的事,当得什么,竟是这般胡搅蛮缠,闹得人头疼。”
说罢,便又拿了一个官窑的盖碗出来,一杯散了黛玉,一杯自取,另一碗示意紫鹃自己来拿。紫鹃强抑心底的激动,谢过妙玉、黛玉,便自己拿了,到一旁细细品味。只觉色香俱浓怡心神,苦尽甘来攻自成。以往自己馆里的茶竟都是白沏了的。
黛玉却不急品,只是问:
“这是什么茶?”
妙玉答道:
“这是武夷山的岩茶,清晨不宜饮浓茶,宜饮淡茶,还须将头道茶倒去,饮二道茶,浓淡程度需循序渐进,要饮普洱、岩茶,绿茶、乌龙茶性凉易伤胃,你的身子弱,不可不知这道理。”
黛玉道:
“感谢姐姐挂念。紫鹃,你便多学着些吧,若能学得妙玉姐姐一分,我便念阿弥陀佛咯。”
妙玉嗔道:
“你这无赖,顺你心意,便姐姐妹妹乱叫,不顺你心了,就喊禅师、长老,法与时移,而禁与治变,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不外如是。”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