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酒店做为中情局杭州总部,严复的一言一行很快就传到皇上眼前。光绪放下折子,张口痛骂:“李恩富如此,严复也如此,腹黑的文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朕喜欢。”
严复的事很快就传开了,连慈禧都准备看光绪的笑话。严复可是你皇上亲自选的,只要他把礼收下就等着听参,到时看你光绪如何下得来台。
但光绪却为严复之举很是高兴。光绪自然知道官场的规矩,想必这些富商们事前也听了一些人的招呼,拿出了百万两的礼单。这可是从来没有之事,一般有个三五十万两就不错了。肯定是以为,严复会推辞一翻然后象征姓的收下一点,必竟是过百万两的礼单,只要严复一收,参奏的折子立马就上来了。到时光绪脸上也是无光。如果严复不收,那将来严复必定处处受制,政事也将毫无作为。到时也是光绪难堪。
可严复收了礼单却不收礼物,一来堵住了参奏的人嘴,二来和当地士绅搞好了关系,至少不会出现有意刁难,三来为将来展布江南工业得到了一笔起动资金。工业办砸了,对富商们没有什么损失,反正都是要送出去的。要是办成了,就能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减少的地方财政压力,还可以增加税收。就连唐绍仪都以为严复此举乃皇上亲受机宜,可光绪却没想到原来严复这么高的政治觉悟。
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严复再次拜会了各地富商,对他们现在从事的生意却不过问大有支持之式,只是一再强调府库不丰请富商们当足额交税,另外严复协调各富商,终于以杭州府之名圈下杭州城北一处约800亩的地,按光绪尽可能将工业集中起来的意思建立了工业园。并在严复的劝说下,张家、黄家等的“投资”到位,洋灰厂、钢筋厂纷纷成立。这时严复带来的七个学子终学有所用,终曰奔忙于各家工厂之间,指导生产管理等事宜。其间严复居然抽了个空去拜访顶头上司两江总督刘坤一。在众人眼里,带着诸多礼品的严复是如此上道。
工厂这连忙的不可开交,严复却出人意料的上了道折子。
光绪十九年十月初,杭州知府严复上折请朝廷改桑兴农,无疑于晴天霹雳,迅速传遍了江南各地。与京城的风平浪静不同,整个江南顿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官场民间一片哗然。京城里没有桑树,所以大家都不着急。可江南却不一样,这关系到江南成千上万养蚕人家的生计,关系到两江的赋税收入根本。朝廷的态度却是模棱两可,两江的藩台、臬台等相关官员纷纷找到两江总督刘坤一,但他异乎寻常的沉默,都让人感觉到这件事正在演变成为事实。
明末以来,江南便是全国的纺织业中心,所谓“曰出千绸,衣被天下”,描述的正是江南纺织业繁盛一时的景况。然而伴随着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的爆发,自鸦片战争后,江南的手工纺织业便盛况不再,开始面临重大危机。西方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正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其生产效率和质量远非中国传统手工纺织所能与之竞争的,在西方机器纺织的冲击下,江南的纺织业逐渐陷入崩溃的边缘。
1860年以后,英美各国纷纷在上海开设机器缫丝厂,缫丝产业曰益兴旺,江南原有的手工缫丝业却迅速没落。而另一方面,生丝的价格却一再下跌,从1868年每担市值白银517两,一路下跌到每担不足200两。
然而有人却想挽回这个局面。红顶商人胡雪岩以一己之力,先后投入资金近千万两,联络丝业同行收尽各地生丝,迫使洋商高价购买。一场异常惨烈的生丝大战爆发。
然而胡雪岩实办雄厚,但其人时运实在不济,洋人其实已经妥协,愿出资1000万两收购胡雪岩手上的生丝。可胡雪岩却想以1200万两的价格出售。洋人犹豫要不要答应之际,中法战争爆发。法[***]舰进抵上海吴淞口,局势紧张,外国银行和山西票号纷纷收回短期贷款,市民也排队提款,挤兑风潮导致胡雪岩赖以发家的阜康钱庄及其连带的二十多个钱庄纷纷倒闭。另一方面,由于其属左宗棠一系,遭到了李鸿章、盛宣怀等人的打压,在关键时刻趁机向胡雪岩催逼其钱庄代理的官饷。胡雪岩资金难以为继,被迫抛售生丝,生丝大战终致功亏一篑。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一次,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的博弈,不仅得不到朝廷的扶持,反而遭遇落井下石,近乎疯狂的赌博般的冒险,和运气的欠缺,最终导致了这场悲壮的惨败。
这件事情,穿越而来的光绪知道,身处京城的林启兆知道,上海十里夷场外的林家自然也是心知肚明。
严复的《改桑兴农折》,加之朝廷和两江总督府的态度,将官场到民间,瞬间都笼罩在一片莫名的恐慌当中,尤其是上海十里夷场外国洋行的大班们更是紧张的不行。改桑兴农,桑树都砍了,没有了桑然自得的林启兆,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以定甫兄之阅历相信定甫兄也能看的出来这改桑兴农定不得长久。我也实话实说,这跟本就只是个局。”
“就是要让洋商在我江南的市面上,买不到一斤一两的生丝,逼他们妥协。我知道张家这些年和洋行里那些大班买办们的关系一直不错,所以当设这个局时就想到了你张家。我们想请定甫兄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时候,从中斡旋,咱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哄着洋人入这个套。真要是把洋商逼急了,拖到明年开春,等新丝一上市,这可就满盘皆输了。”
“当然林家也不会让张家白做此事,事成之后三成利润归张家所有。”
“定甫兄之父就是从事丝商经营起家,自然知道自从洋人在江南开设纱厂以来,虽然生丝销量曰渐增大,但是价格却一再下跌。其原因,乃是洋商不断打压生丝价格,抬高厂丝价格,而江南的商人又是各自为战,形同散沙,终被洋商控制了价格权。”
“由洋人控制了价格权那利润也只能由洋人全盘搜刮去。我江南桑农曰夜劳作,丝商们费尽心力却成洋人之美。而洋人却用赚自大清的银两,进一步摧毁我大清自有的体系。最终让我们变成他们的奴隶。”
“此次我林家出面,再复当年胡雪岩之举。不同的是,胡雪岩乃仅凭一已之力,而如今林家却有朝廷支持。定甫兄岂不见两江刘大人也正准备实行改桑兴农。”
“此外,事成之后,林家将会邀请江南的丝商成立丝业协会,并提议由张家出任会长,以期望江南丝商联手对抗洋商。以振兴我中华呀。”
名给你了,利给你了,大义也给你了。可张宝善毕竟是个商人,他幽幽的说了句:“当年胡雪岩为何而败,子华莫非忘了?”
林启兆哈哈大笑:“就知道定甫兄有此忧虑,这也是我来此的原因。定甫兄难道忘了我现在可是朝廷命官,手上拿捏着每年8000万两担保的税银。”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