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运筹帷幄
书接上章,润州城内全体官兵坚守岗位、加强防范,按下不表。
却说南京总督府内,总督袁可立正在筹划出兵,以解润州之危时。却见院门口一名岗哨匆匆跑进总督府内,打一个千:“启稟总督大人,京城九门提督金良辅帐前统领吴其正求见。”
袁可立听报,心中一惊,心想:“九门提督金良辅乃是我好友,在京城时彼此亲如兄弟,而且脾气相同,情投意合。对魏党专权,都有反感心理。但碍于东林党人氏大批惨遭杀害,不便公开站到风口浪尖上,与魏党相对抗,来个卧薪尝胆,等待时机,为大明江山锄奸祛恶。后来,由于袁某在京师遭受魏党同伙排挤,被外调到南京任职。而金良辅依然担任九门提督之职。至此,我们两位好友天各一方,一南一北,为了明哲保身,不让魏党抓到把柄,很少有书信来往。这一次,金良辅没有派侍从到来,而是派属下统领来南京,说明一定有重要之事通知袁某,或者京师出了大事。此事不可怠慢,我得以礼相迎。”
想到这里,袁可立吩咐一名侍卫:“你与岗哨回院门口,有请吴统领到总督府晋见。”
“属下遵令!”侍卫应了一声,与岗哨迈出总督府。
大约过去一袋烟时间,吴其正在侍卫陪同下,来到总督府内。只见吴其正单膝跪地,双手相抱:“在下乃京师九门提督金良辅帐前统领吴其正,奉提督大人之令,给袁大人送一封信函,请大人浏览。”
说着,从怀里掏出信函,双手举过头顶。
袁可立抬眼打量吴其正一会,向侍卫挥一下手:“将信函呈上来。”
“是!”侍卫跨上前来,从吴其正手里接过信函,来到文书案前,恭恭敬敬呈交给袁可立,“大人,请您阅览。”
袁可立接过信函,看一下封面上的字迹,果然是金良辅亲笔所书,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向吴其正挥一下手:“吴统领,起来叙话。”
“谢大人!”吴其正抱一下拳后,才站起身。
随即,袁可立向侍卫做个手势:“给吴统领看坐上茶。”
“是!”侍卫应了一声,立即搬过一张木椅,放在文书案左侧,笑微微道,“吴统领,请坐。”
“谢谢!”吴其正道一声谢,向一旁挪了几步,在椅子上坐下。
随后,侍卫又搬过一张茶几,放在吴其正的身旁。接下来,沏了两杯茶,放一杯在文书案上,放一杯在茶几上。
与此同时,袁可立拆开信函的封皮,取出信笺,展开后,从头至尾浏览起来,只见信中写道:
京师九门提督金良辅百拜袁公麾下:
自袁公离开京师去南京赴任,已近三年时间。在过去的日日夜夜里,金某无时无刻都在思念袁公,本想多次给您写信,以叙分别后思念之情。颇奈,只因魏党专权,把持朝政,东厂鹰犬遍及京师每一个角落,甚至渗透到每一个府邸,进行监视、搜集情报,掌握群臣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就是省州府县,也都安插了魏党的耳目,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使其忠奸,尽在魏党掌握之中。所以,京师多数大臣,为了自身利益和贪图富贵,已成为阉党的忠实走狗。有少数忠贞不渝的朝廷大臣,辞官隐退的比比皆是,没有辞官的,为了自身的安危,对魏党的恶行,也是随波逐流,不闻不问。敝人也是其中的一员,其实并非是金某贪生怕死,而是卧薪尝胆,等待机会,给魏党及其爪牙致命一击。因此,一直未能给您写信,以示京城变故和本人的思念,望谅解包容。
自东林党人大批遭魏党迫害致死后,魏党为了达到篡权目的,排除异己,残害忠良。在内宫,与客氏联手,以残忍的手段,对嫔妃下毒手,最后,又将目标锁定了张皇后,使其堕胎绝后,又嫁祸太师张国纪,将张皇后和张太师全家绑赴法场,午门外斩首。所幸,被高人所救,避免一场杀身之祸。这一切,并没能促使魏党罢手,又将魔爪伸向几个王爷,机关用尽,费尽心机,最终酿成血战正阳门。几位王爷都脱险离开京师,流落江湖中。
而张太师被世外高人救走后,在铜城县大云山下陈婴庙内招兵买马,聚草屯粮。一些东林党后人与江湖好汉,纷纷投奔张国纪麾下,只一年多时间,已拥有两万多人马,战将几十员。如此一来,却成为魏党的心病。
至于几个王爷,流落江湖后,生死不明,让金某忧心忡忡,为他们的安危担惊受怕。后来,扬州知府师爷李济源、指挥使张乾坤上奏,说扬州知府刘锋勾结信王朱由检,准备拥信王做皇帝。被李济源、张乾坤施计擒获,羁押在扬州知府大牢里。
事隔数日,魏党正准备亲自去扬州亲审朱由检和刘锋时,却有润州知府田春秀、卫所指挥使联名上报奏折,说扬州已被张太师率兵攻破,并拥朱由检称帝。与此同时,在奏折中,弹劾袁公拥兵至重,对扬州被围,无动于衷,见死不救,有渎职之过,要求魏党对您撤职查办,缉拿送京。
现在,扬州人马已对润州围攻,田春秀、宋安再一次上奏朝廷,要求派兵解危,并对您加以治罪。经朝堂上群臣共议,各执一词,有的要求对您罢职治罪,有的要您戴罪立功,保持原职,以观后效。经群议,最后作出决定,魏党委任兵部侍郎田吉为钦差大臣、巡按御史,并赐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能,赴南京总督府为督军,监视您的一举一动。
为了事先让您知道此消息,金某派属下统领吴其正,赶在田吉到南京之前,赶到总督府给您送其信函。我知道,此举是冒着巨大风险的;稍有不慎,便有人头落地的危险,甚至会连累很多人。
袁公麾下,你我皆是大明王朝的臣僚,三朝元老,受先帝知遇之恩,委以重用;应以身作则,忠贞不渝,报效朝廷。现在,信王爷朱由检在张太师及众将领拥戴下,已登基做了皇帝。我们应审时度势,认清形势,不能再为魏党卖命了。金某的意见是:先沟通好本部人马,暗中协助张太师他们,使其扩充地盘,壮大势力。待时机成熟时,一起举兵反魏。这是金某肺腑之言,望袁公三思而行之。
金良辅在京师百拜叩首袁公麾下,慎重!慎重!
袁可立看完信函,手托脑门,陷入了极度深思。心想:“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自己在风口浪尖上颠簸,左右摇摆,难以自拔。在京城那些日子里,只因自己不向权贵低头,才被排挤出京。只以为扼守江南一隅,能平安无事,安享一段时间无忧无虑、没有明争暗斗的生活。可是,无风不起浪,就连小小的一个知府、一个卫所指挥使,都敢明目张胆弹劾袁某,京城的大员就更不用说了。正所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我袁可立为官以来,对大明王朝忠心耿耿,一心报效国家。没想到,官场上却是如此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间没有信任,没有情谊;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和富贵,而是猜疑、陷害和残杀。九门提督说得对,我们是大明的命官,而不是他魏忠贤的私相授受的官吏;该到觉醒的时候了,为大明王朝复兴而献一份功,添一把力。不过,按现在复杂多変的形势,还没到全力反制的时候,阉党的势力还相当强大。面对即将来南京的钦差、御史巡按,代表皇权最高威严的人为督军,我只能忍辱负重,等待机会。至于润州之事,我先派少许兵力过去,以此为幌子,掩饰一下田吉的耳目。这样,对我今后的仕途,才能站稳脚跟,为以后兵变抓住实力,创造时机。”
想到这里,他放下托在脑门上的手,对吴其正道:“感谢提督大人对袁某的关怀和信任,今生今世,袁某难报金大人的恩德。”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