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热血残汉> 第五十章 科技的力量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章 科技的力量 二(1 / 2)

直到他无意中在一条湍急的河流边看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宏大景象,他才陡然醒悟了其中的秘密。

二十张巨大的机器一字排开,只需要六个人来回照料,整根的原木就被顺利的切割成所需的板材。

据李儒的观察,这些机器一天至少可以处理两百根原木,这至少抵得上一百五十个成年劳动力。

关键这些机器它不需要吃饭啊,这得节约多少粮食啊。

这些巨大的机器就是水力锯木床,汉中科技的伟大成就。

它是墨家的几个年轻人听了李归的设想之后设计出来的,但是无论是他们还是李归都没意识到这个东西对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

历史上这东西对欧洲的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其实水力锯木床的结构非常简单,它的核心原理,就是将水力轮上的连续转动通过一个往复连杆机构,转化为锯条的往复运动。

这就替代了人力握着锯条,往复用力锯的过程。

在煤炭没有成为农业时代的主流能源之前,水流是古代中国最为倚重的动力来源之一。

自汉代以来,无论是在乡间的磨坊还是城里的作坊,抑或是古代学者观测天象的天文台,水流落差所造成的冲力都是最为常见的驱动方式。

因为它的应用成本比薪炭和役畜更低廉,但效率却比成本更低的风能更高。

中国对水力的利用并不晚,早在西汉时代,古代先民就已经开始借助水力机械补充人力的不足了。

在《新论?离车第十一》一书中,作者桓谭记述道:古人先是用杵臼捣碎粮食,以践碓为谷物脱皮,后来又援用役畜,“用驴骡、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百倍”。

所谓“役水而舂”,就是借助水力驱动的水碓加工粮食。

但是这些利用都只是初级阶段,大规模水利资源的利用需要大规模的集体生产方式才可能实现。

而大规模的市场需要才是他们得以发展的原动力。

在这个时空的中华大地,只有汉中这种受控于官方的集体生产方式,超越了普通农户小家小业的限制,才有需求也有能力使用大型的水利设施。

真实的历史上进入三国时期后,由于屯田制度的出现,才出现了相同的情景,但是也只限于水碓与水排而已。

前者用于加工军粮,后者则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水力成为魏蜀吴三国争夺国家主导权的战略能源。

而汉中的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首先就体现在水力资源的更加深层次利用上。

水排的大量使用使得冶炼业飞速的发展了起来。

许多单靠人力绝对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在汉中变成了现实。水碓的广泛使用使得舂米、磨粉、榨油的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大凡需要捣碎之物,如药物、香料、乃至矿石、竹篾纸浆等等,皆可用省力功大的水碓。

在此基础上墨家弟子又改进出了连碓,这是蒸汽锤出现之前最具威力的重型机械锤了。

这些成就不仅使得李归最为重视的两样东西——纸和油墨的大规模生产成为了可能,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兵器制造、纺织还有建筑业的巨大发展。

水碓磨的雏形也已经在南郑出现了,这是一个大水轮同时驱动水碓与水磨的机械,使得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