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初略微迟疑道:“我看爹喜欢收集古器,大嫂喜欢金石,二嫂喜欢典籍书画,我跟着玩玩。”
藏品,除了赏玩,还有投资、社交功能,重金求购藏品和交换。
历代赵官家还有收藏圈,包括崇文院、秘书省、画院、书院等专职机构,还有苏轼、米芾等士大夫充当顾问,辨别真伪、评定品次,甚至举办类似‘西园雅集’、‘七夕晒书节’等交流会。
咸阳县一个叫段义的老百姓挖地挖出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敬献给赵佣,为此还将年号改成‘元符’,并举行了盛大仪式。
时下复古之风兴盛,金石学大行其道,古器物的买卖很普遍。
虽有律法,但是盗墓之风依旧猖獗,晏殊和张耆的墓冢,去世二十多年,就被盗了。
“也行吧。”燕驰慢悠悠的说:“等我休沐,陪你去几个地方逛逛。”
汴京城能够买到藏品的地方,除了贩卖古董字画的商铺、市集、大相国寺,还有‘鬼市子’。
在潘楼东街巷,五更点灯,买卖图画花环领袜,天亮就散。还有东角楼街巷,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
淘宝圣地大相国寺,所售商品更是无所不有,书籍、碑帖、字画、笔墨,甚至成了盗匪的销赃地。
周云初高兴的把脸埋在人家怀里,燕驰懂行,对于古籍玉器,略有研究,她给自己找了个顾问。
燕驰看她好像很开心的样子,“你乖乖听话,最近别出门乱跑,南边正在埋尸呢。”
吓的周云初一哆嗦,浮尸遍野的场景,实在此生难忘。
燕驰好笑地颠了颠她,哎!紧紧的抱着他,这就对了!
第142章 囤地
秋风卷出几分萧瑟,时下一日冷过一日。
水灾过后,饥荒、水患、瘟疫、匪徒,甚至有恶徒趁着水灾,四处打家劫舍,绑走小娘子和孩子,开封府和禁军都非常忙碌。
汴京城这样百万人口的城市,运转机制一度瘫痪,饮水、饮食、卫生、治安,都是问题。
周记生药铺门口,支起了十口大铁锅,冒着腾腾热气。排队领粥的人群,井然有序,顺带都看了一眼,周记铺子被淹的够呛,几乎是废了。
年轻的东家眉眼清秀,亲自掌勺,带着伙计们在熬粥,旁边还有四名禁军摁着刀,巡逻维持秩序,领过粥的一定会被赶出队伍。
水灾过后,饮用水和保存良好的米粮、果蔬蛋肉,格外稀缺。虽然朝廷开粮仓赈灾,但是人口实在多,挡不住其他的物价上涨。
周云初到周记铺子转了一圈后,简直两眼一黑,被创飞,小心脏差点当场停机。
铺子地上哪怕清洗了几遍,还是有淤泥的痕迹。
浸泡了污水的药材、香药、棉花、糖果,全废了,堆上小山一样的废弃货物,还得让伙计去处理掉,不然堆积发霉发臭。
春明坊的燕宅也正在清淤,还没来得及卖出去的春明坊周宅价格掉了一大截,暂时也不会有人来买。
青木早已统计好损失,十分惆怅地告诉周云初,所有田宅园铺加一起,损失大概一百七十万贯。还得重新添置铺子损毁的物件,这个月所有伙计、掌柜的月俸,得按时照发。
只能庆幸,他手上还有去年和今年的盈余,铺子尚能周转过来。但是今年赚到的两百万贯,基本上打水漂,一年白干。
还得补充药材、香药、糖果铺的制糖材料,锦帛铺的棉花,花果铺的鲜果,补货也是一笔巨款,不然铺子空当当,没法营业。
周云初还想去城西的庶人园看看,然而西边是汴河上游,房屋倒塌,树木被雷劈毁,堵塞了道路,禁军驱使着厢军,正在修路清淤。
周云初一行三人,根本就去不了,只得回了咸宜坊。
她前脚刚进门,就看见种雨凝的女使在等她。
在大嫂的小院内,凉亭石桌上摆着瓜果茶点,二嫂章姝也在,两人闲聊着,好似等周云初好久了。
种雨凝列好了买地清单,拉着章姝参谋。
周云初坐下后,才知道原来是等她一起买地。三人聚在院子里开始算帐。
她很是疑惑,心里嘀咕了一会,这会买地,农户破产,抛售淹没的土地,她们逢低就买,有点不大仁义,但是没好意思说出口。
章姝一眼就看出她在想什么,开门见山:“其实这也习以为常了,农户此时不卖地,他们破产,没钱还买种苗、粪肥的钱,到时候土地抵押给别人,价格比现在还低。”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