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可以减少杀虐,何尝不是件善事,与佛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理念不谋而合。
思忖半刻后,便开口:“自然愿意,另外我愿意牵头,去问问汴京其他寺庙是否愿意加入。”
无尘点头,看向周云初:“支取使用,可以参考寺庙资产管理条贯。”
几天后,汴京一百二十寺,大多都捐了一千贯,有的捐了布料、瓜果、米面,成立慈幼局封桩库管理委员会。
每月初一十五,从一百二十寺抽调三人小组来巡查。
万福园。
赵佣翻了翻慈幼局封桩库账册,十万两千贯,柴米油盐、布匹果蔬若干,再看着眼前人,老实巴交低头站着,纤瘦,晒黑了。
汴京一百二十寺,大和尚们富的流油,一个大相国寺质库浮财百万贯不止,每月五次万姓交易大会,所得皆在万贯以上。
哪怕他作为大宋官家,看的也眼红。
从他亲政开始,就一直想把大和尚们的资产抄了,进他的封桩库,打战、修黄河河道、救灾,哪里都需要钱。
虽然大和尚们平常也搞些施粥治病,但是挡不住花式收钱。
质库借出去二十贯,两个月利滚利收账三十贯。老百姓抵押一块羊脂玉价值百贯,质库只给估价十贯。
可是偏偏信仰佛教的人太多了,前朝后宫,遍地都是佛家有缘人,向太后每日都要礼佛,每逢节点,就要捐香火钱。
这怎么行,大宋的和尚,也得讲政治。
河北水灾,淮南旱灾,黄河改道,赵佣就想让他们出钱,他们不出钱,赵佣还真不能强硬着抢钱。
“周云初,跟和尚化缘,你真是千古第一人呐。”
周云初抬头,瞥见赵佣眼中,露出一种交织着震惊与服气的神色。
“官官家,不是我跟他们要的,他们非要给。”周云初睁着一双老实巴交的杏眼,努力的证明,她真没跟和尚化缘。诊费做捐款,而已。
赵佣嘴角抽搐,汴京一百二十寺都捐了,整个汴京城都知道了。
“还缺什么,直接说。”
周云初大气不敢喘,声音很小:“缺人,翰林、禁军教头、太医各三名,建立回访条贯,定期巡查那些收养孩子的家庭。”
赵佣不说话,微笑着看她一会,才道:“这些朕派人过去,还有没有别的?”
周云初品了品,还要什么别的吗?好像真没有,老老实实道:“回官家,没有。”
冯景都替她着急,汴京一百二十寺都捐了,你面前的是官家啊,他都在问缺什么了,结果她说没有。
“朕给慈幼局的孩子们添一百亩官田。下去吧。”赵佣心累,还得塞给她,当皇帝有时候也要做做表率,表达一下朕也是很关心慈幼局孩子们的。
周云初皱眉,一百亩田,两三百贯,她也买得起,不过还是替慈幼局的孩子们谢恩,行礼。
等她走后,赵佣看向冯景,自言自语道:“跟和尚化缘,她是怎么想的?”
周云初出了厅堂,掏出一份果苗签收名单,朝廷几十个单位,等到秋天果树成熟时,还可以再化一次缘。就从要果苗最多的三衙开始。
我们不说钱,我们说缘。
-----------------------
作者有话说:大宋风流和尚们很富裕,抱着姑娘念着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134章 乞巧节
周云初在两位方丈的见证下,把慈幼局封桩库的钱财物资交给了宋娘子,以后支取领用全按照条贯来。
宋娘子看着十万两千贯的库帖、一百亩官田,还有柴米布帛蔬菜瓜果,激动的泪洒现场。
每年慈幼局开销大致在一万五千贯,这些够他们用七八年了,况且官田数量增加了一百亩。
周云初为此忙活了大半个月,所有事情上了正轨后,才放心的回家躺下,好好休息一阵。
大热天,每天都在日头底下跑来跑去,周云初白嫩嫩的脸蛋,先红,红完就接着黑,比春夏水稻养殖那次黑多了。
她完成了一件大事,心里格外开心,咧嘴一笑,黑炭头露出一口白牙。
燕驰去苏州出了趟差,回家一看,差点心梗倒下去。
他出门前,周云初还是白白嫩嫩的,等他回来带她去慈幼局,哪想到她这么实诚,不声不响的就自己给办完了,还把自己晒成个黑炭。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