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梁清听了她的解释,随之冷静下来:“姐姐让我做什么,我一定会去做。”
“万事要小心,千万要小心。”
周岚清还是没有当场挑明,只是喃喃地嘱咐,毕竟万事还有待商榷,在自己走之前,定要将妹妹安善妥至才是。
可既然提起,她的思绪不由飘到北疆,如今春意已至,心上人的准信却迟迟未归,令人难免多生忧虑。
-----------------------
作者有话说:1.文段中:似有所引地望向窗外,天空却依旧如以往般碧蓝,尽头却像是通往黄泉的幽深之处,她试图寻觅着亲人们的踪迹,却见一片迷茫。是以[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有感
2.好憋屈啊啊啊(化身田小草
第137章 突逢波折
金銮殿门前台阶上未干的露珠泛着寒光,为其蒙上一层薄薄的冷汗。披着朱漆的殿门缓缓开启,伴随着沉闷的吱呀声,百官宛若游鱼纷至沓来,最后又安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上立好。
只是片刻,至上之位一人落座,紧随其后便是当值太监尖声唱出“有本启奏”的开场白,今日的戏台就算是搭好了。
而今日之所以就连空气都弥漫着滞重,只能听接下来登场的臣子登场重唱了:“陛下,臣有一事禀告!”
周治近几日只入睡的时辰,十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以至于根本没心情观测打头阵的是哪个阵营里出来的新旦老生,只示意他继续往下进行。
“陛下,几日前倭寇直逼京城,是无人所预料,更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幸得守备充足,方足矣暂击退贼人,还望陛下补偿守卫,保得大燕中枢之全呐!”
这也道尽了近日环绕在大燕的重要难题:一帮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贼人,乘船拍浪,以扬楚二州为切入点,同内部早已安插多时的流民里应外合,直闯大燕北部之京城,打了大燕个措手不及。
幸得京城守备及时察觉,奋战十四日,一连将其从京城碾到二州之外的海上。
后经调查才知,此并非邻国高丽,而是于高丽之外的,一个称为菊朝的小岛国为之。
他们正是百年前从大燕逃荒的难民,好模仿,却因自身地域狭小,以至自身心胸之狭窄,又因岛上物产稀疏,以至好掠夺。
且问大燕之繁盛,就连蛮横如北朝都退避三舍,怎会在一弹丸岛国上吃了个哑巴亏。
那便不得不说其做派之奸诈,行事之恶毒:与内地勾结流民,行以“共荣”思想灌输,于自身更是打着“行侠仗义”的名号,说应该就自身狭小质地救助偌大国朝,实则是妄图为自身无故侵犯他国寻得安心的借口。
殊不知,这些骗骗自己还过得去,若是将他人算进去,只得以“自欺欺人”一词赠予。
周治听闻此人所言,微微皱眉:“你的意思,我还会怕了这一小小贼国?”
那人感受到君王的怒意,连忙转变说法:“陛下,我大燕繁荣昌盛,陛下有这般英明神武,怎会惧一小小弹丸之地呢!臣的意思是,近日之所为,定会让有心人所效仿,我们更应加强京城即周边的防备力量才是呀!”
周治知道他的意思,却并不领情,反而冷哼一声:“有心人效仿?谁敢效仿?”
说罢,他又沉默一瞬,继而道:“区区一个小国,竟还敢做出如此之事,更应该全灭朝,以儆效尤!”
此言气势之恢弘,不由令底下人心生臣服敬意,群臣皆叹道:“陛下圣明!”
而后,又有人上前禀告:“陛下,扬楚二州内奸虽除,可大燕之大,这种人更是比比皆是,不若借此加强各地监管,以此减少百姓惶恐!”
面对此事,周治却没有像方才那般来得肯定,只是又换上多疑的面孔,底下有人在这时候适时地冒出来:“陛下,若说小小一国,是如何做到悄无声息地进入京城呢?单凭扬楚二州的嫌少恶徒么?莫不是有些人不满,里应外合妄图危害国君吧!”
这人是典型的北地人,作为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家,是针对江南的代表人物,且称为刘大人。
“此言何意?”
“臣只是认为,方才提到各地监管,大燕最应该加强的不就是江南一带?不如就此试行。”
话一落地,另一侧便开始传来大大小小的声音,最后有一人坦然站出,这便最纯正不过的江南人士,就唤做柳大人。
只见他矛头直指:“陛下,此番倭寇入京,先是以扬楚二州,后直逼京城,但最后之差一步未完成。”
“那便是又这帮真正的贼官将水搅浑,再将这盆子扣在一心为朝的我们呐!”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