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前后两队骑兵合在一处,先向城内放了一通乱箭,跟着上岸冲锋。城内有部分士卒伤亡。刘若风即时调整,补充箭手。
敌骑冒着箭雨猛冲,真是前仆后继。终于,有数骑冲近四、五尺高的残缺城墙,跃马飞入!
突然,一条铁索绷紧,离地六尺左右,刚好让战马从铁索之下冲过,马上骑士却被铁索绊翻,丧命于守城士兵长枪之下!
刘若风和师父合力守住缺口,个别匈奴漏之鱼,岂是他二人的对手?
敌兵再退。
但第三次冲锋接踵而至,而且敌兵更多、气势更盛!
弩箭即将用尽,弩兵也伤亡不少。
敌骑冲到城墙外,却不立时跃马而入,而是一部分挥刀猛砍铁索,一部分则跳下马,合力猛推新筑就的墙体!
“轰”然一声,城墙倒下,露出一个口子!
敌骑蜂涌入城,弯刀闪处,守城士卒头颅落地,热血朝天狂喷!
形势十分危急!
蓦见两只巨形铁臂伸出,将冲入的敌骑连人带马抓起在空中,扔向城外!扔掉之后,铁臂一振,往墙外聚集的敌骑荡去。撞击之下,敌军一排骑士落马!
师父也奋起神威,将已经入城的几名敌骑斩杀。
墙外,铁臂往外伸展两尺,再次扫过,匈奴骑士又被撞下来一大片。后面的敌军急忙掉转马头,仓皇而逃,与后面跟进和两队骑兵还了一些冲撞。不多时,全部敌骑如风而遁。
其实,这批匈奴骑兵不是被打跑的,而是被吓跑的!两只铁臂——匈奴军见到的这种不是血肉之躯的庞然怪物,他们不但没有听说过,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象过!他们心里都以为,这种怪物一定是天神下界来相助对方的,他们岂能与神对抗?所以,他们是被这尊“神”给吓跑了!如果他们无所畏惧继续猛攻,破城应是迟早的事情。
人说“无知者无畏”,但就这件事来看,无知者也不可能有大无畏啊!
城墙内外,遍布着两百多名匈奴兵,大半已死,也有少量伤者。城内士卒越墙出来,碰到死了的,就夺下盔甲弯刀,碰着活着的,则补上一两刀。
刘若风本欲叫人们不要残杀匈奴伤兵,可不杀又怎么办?把匈奴伤兵抬回城救治,汉民绝不会答应!匈奴人欠下汉人的血债太多了,汉人对匈奴人已是极度仇视。刘若风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
师父细看两只立下大功的巨形铁臂,是从两座木塔中伸出,木塔比城墙最高处还要略高一些,每座木塔里各有两个人在进行操作。之前,两座木塔和铁臂都被一层破布遮盖,所以师父没有特别注意到它们。
士卒们取完战利品,纷纷围到两座木塔下,“嗬!嗬!嗬!……”地欢呼不止。
师父茫然地看着木塔和铁臂,问:“风儿,这是什么怪物?竟有如此神力?”
刘若风笑答:“师父,这不是怪物,而是一套机械装置,是弟子根据别人的记载仿制的。它的明者叫阿基米德。”
师父一听,挥手叫道:“基米?真了不起!基米!”
师父这么一叫,其他士卒都跟着振臂高呼:“基米!基米!基米!……”
此后,“基米”就成了罗陵城的人们对这种机械装置的称谓,真让刘若风啼笑皆非。
师父令部分士卒将匈奴人的尸体运到小河对岸掩埋,死马运回城中犒劳三军,活马则养起来;己方死、伤的人员全部运到城中心,供家属认领或交两位神医医治。
士卒来报,攻西城的匈奴步兵也退走了。
这一战的胜利,让罗陵城声名大振。附近州县一些人举家来投,城中人口迅增加,却也给住房、粮食带来沉重压力,绝大多数人只能住在临时搭的草棚里。
师父师娘一面派人加高、加固城墙,一面规划房屋建设。按照师父师娘的设想,要沿城周留出一条环城大道,再修筑十字形的两条大道连接东西、南北城门,方便守城队伍的调动;两条十字大道把整座城划分为四个城区,每个城区内都计划修建两横两纵的“井”字街道。房屋统一建造,按居住人口分为不同的户型,无偿分给各家各户。所需材料,一是从城内城外倒塌的房屋中挑选还能使用的材料,二是派人到东边山中采划木材、石材。男人们白天出城种地、划木,晚上还要抢修房屋;女人们烧水、做饭、照顾老幼,或者随华神医外出采药。
刘若风看出,师父师娘的做法秉承了其先辈聚义造反时那种朴实的均富思想,他很想看看这种制度能否存长久,所以积极地予以协助。另外,刘若风加紧督造连弩和“基米”,又将“基米”的木塔全都裹上铜皮,使它能抵御火攻。
到八月底,刘若风在西门、北门分别建起一套“基米”装置,四道城门的守卒各配备上十副连弩。
≮衍墨轩无弹窗广告≯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