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争宋> 第二十七章 皇上爱拆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皇上爱拆字(1 / 1)

赵顼说罢,大殿之上一片寂静,殿上的侍卫,记录皇上起居言行的修起居注官员,以及殿上侍奉的太监都屏气凝神看着萧英的反应。

不仅是这些人,就连历经三朝的两位宰相,这会儿都抬头看着眼前的这位小皇上。大宋开国至今,似乎还极少有如此强硬的君主。

萧英也是微微一愣,他想着这次出使大宋的目的:第一是为了大辽安抚臣国之心,劝宋军撤兵;第二,西夏无论是落在宋军手里,还是被吐蕃侵占,对于辽国的边境来说都是压力;第三,则是为了看看这个宋朝新国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小皇上赵顼的不示弱神情,让萧英觉得:这个宋神宗的身上似乎有一些王旁的影子。作为大辽的使臣,萧英不止一次来到大宋,相比前两位皇上,赵顼登基时候年纪最小,但确是说话做事最强硬的一位皇上。

再这么说下去,恐怕谈崩了对辽国似乎也没什么好处。萧英微微一笑,话锋一转放缓了语气说道:“宋皇说的也在理,李谅祚这次带兵攻大宋,就是他的不对,给他西夏些教训也是应该的。只是,我大辽皇上认为,各邦还是应该以和为贵,就算是王旁带兵打到了西夏,那个靠岁赐活着的小邦对大宋来说也没有意义。况且,攻打西夏难免让吐蕃渔翁得利,更有可能伤了宋辽两个的和气,还望宋皇三思。”

萧英的话软了下来,两位宰相偷偷的松了一口气,他们都很清楚,如今大宋的国力,根本不可能得罪辽国,就连攻打西夏多半也是硬撑着。平时私下里,这些老臣对新皇上的做法有些不满意,比如一登基就破格提拔王安石等人,又比如借个什么国债,堂堂一国之君竟学着王旁的市侩。但今天赵顼的强硬态度,反而让在场的人对赵顼刮目相看。

韩琦出使过辽国,也和萧英比较熟,这会见萧英这么说,于是捋着胡须赞同的说道:“萧大王这么说就对,这西夏如此不听话,平时你辽国多加约束也就没有今日的麻烦了。”

“是的,是的!”萧英口中说着是的,却心里也在骂西夏自作自受。“这次给西夏些教训也是应该,还是请宋皇一展大国之风范,如果您愿意给辽国这个面子,肯定我大辽也不会让大宋在西夏的问题上吃亏的。”

赵顼暗自得意,不过他也清楚:这仗再打下去劳民伤财,自己大宋的国库更是银根吃紧,更何况现在此时他也正盼着王旁早点回来。想到这赵顼狡黠的一笑:“萧大使,既然你这么说,那我就给大辽一个面子。来人,笔墨伺候!”

宫中的太监听见赵顼的吩咐,忙准备好笔墨纸砚,赵顼提起笔想了想,随后落笔写到:“宋辽之盟,宋人有责。宋夏之争,王兄定夺!”写好了之后,赵顼自己欣赏了一番,暗想以王旁聪明机智肯定能明白自己这手谕的含义。

“萧大使,话我已经说清楚了,无论镇南王如何决定,官家都不会责备于他。不过既然你来了,就麻烦萧大使亲自去见镇南王。”他说着命小太监将刚写好的字送到萧英面前。

萧英接过来看了看,赵顼的话说的很明白,宋辽两国友好,宋国人有责任去维护,王旁带着兵怎么去做,宋神宗也不责怪。看来,宋神宗是将决定权交到王旁的手上,他收好手谕,辞别了赵顼,给辽国飞鸽传书赶紧去让西夏做出和谈让利的姿态,自己带了贴身侍卫急匆匆上路赶往宋夏边境。

萧英这一路几乎是日夜兼程,仗着他是武将出身,辽国人又擅长骑马奔走。他自己是不觉得有什么异样,倒是所过之处州城卡哨的宋兵有些奇怪。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宋皇上开始用辽国人送信了?虽说是奇怪,但萧英一路也算十分顺畅,一路飞驰几日之后,萧英远远的看到了宋军大军的阵营。

王旁带了一队侍卫上了山,山上有一座破庙,他们在那里发现了那些没能顺利回到西夏的士兵。岳立听说王旁让从山下调集一些物资上去,马上吩咐副将即刻去照办。岳立忙完这些事坐在帐中盘算着,三川寨告捷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到京城,换做以往飞鸽传书会快些。但是赶上大风雪的恶劣天气,飞鸽容易迷失方向,派人送信多少也会比以往慢些。皇上到现在还没有回复,部队到了镇戎之后难道真的像王旁说的那样去攻打西夏吗?

他正琢磨着一名侍卫进来禀报,辽国大使求见岳将军和镇南王,并说他从京城而来,还带着圣上的手谕。岳立听的也是一头雾水,心想这王旁行事就够不羁了,怎么皇上做事也这么不拘小节。

萧英来到大帐,向岳立说明来意。岳立下令为萧英准备寝帐,同时设宴款待萧英,并派人去山上告知王旁。

一个时辰之后,王旁回到大营之中。大帐之内已经摆下酒宴,岳立正和萧英边聊边等着王旁回来,张平在一旁作陪。见王旁进了大帐,帐中人都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王旁忙说着众位免礼,快步走到萧英面前。“萧大王别来无恙啊!”他走上前去,亲热的和萧英打着招呼。

刚刚萧英脑海中还想着王旁少年气盛的模样,看见王旁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当年英雄少年,如今已经是壮年男子,眉宇之中透着坚毅和气魄,五官愈发的硬朗,二十几岁的小伙不仅仅是英姿飒爽,更透着成熟和稳重。萧英暗想:有这样的人辅佐宋神宗,难怪那个小皇上也强势了起来。

萧英笑了笑,行礼说道:“好的很,只是这么多年不见镇南王,大辽圣上和老夫都十分想念。每年春季去太子山祭祀,都会途径双塔寺的时候想起王爷你。圣上常说,盼着还能在巨石上与王爷对弈呢!”

说起建在两块巨石上的寺庙,王旁和萧英都笑了起来。那可是王旁年轻时候的杰作,一旁的折克隽张平当时也在场,不由的也是相识会心一笑。

待众人落座,萧英对王旁说明来意,并将赵顼亲笔书信交给王旁。

王旁看罢笑了笑对萧英说道:“萧大王,不如你先说说,你在京城见到我朝皇上,你们直接都说了些什么,圣上写下这样的手谕给你啊!”

萧英便把垂拱殿中与宋神宗赵顼的对话,一五一十的将给帐中的王旁和岳立等人。众人都仔细的听着。等萧英讲完了,王旁说道:“萧大王这次来这里,可是双重身份:即使辽国使者,又代表我皇传书递信,一路多有辛苦。今天就好好的休息一下,有什么事等大军到了镇戎再做商议。”

萧英说道:“镇南王客气了,能帮宋皇带信给王爷,也是我的荣幸。只是,王爷对宋皇的手谕做何决定啊?”

王旁一笑:“萧大王,圣上的手谕我看到了,也明白圣上的心意。还是那话,等我军到了镇戎在从长计议,来,喝酒!”说着,他举起酒杯。

萧英可是有点喝不下去,这一路奔波就已经很累,而且他还惦记着王旁是不是会撤兵。听王旁这意思,大军还要到镇戎去,镇戎是西夏和大宋边境的最后一个镇寨,大兵压境难道王旁执意要对西夏开战吗?想到这萧英放心酒杯:“王爷,咱们可是多年的交情了,我这次来也是为了特意来看看你。当然,本大王能完成使命是最好不过,你总要告诉我你怎么决定的,我也要复命啊!”

王旁听了哈哈大笑:“萧大王还是这样的急性子,这事可急不得。对了,萧大王手中的朝鲜粮票如何了。”

萧英见王旁不想说他的决定,自己也觉得马上催王旁答复也有点过于着急,他笑着答到:“早在兑换价格高的时候换成银两了,那可是海赚了一笔啊!不光我赚了,当时跟着买粮票的人都赚了。那辛赞,耶律仁先都在各路置办了府宅。还有我们辽国皇上大兴土木,在南京道析津府另造了行宫……”说到这萧英停下来看着王旁,忽然他想到,王旁这家伙可是无利不起早的主,让他撤兵可不是宋神宗一个手谕的事,难怪大宋皇上会说什么让王旁自己决定的话。

王旁依然满面春风的露着他那豪爽的笑容:“好事,好事啊。什么时候有机会再去大辽,萧大王可要好好的请我才是!”

萧英说道“这是应该的,我看这样吧,王爷是否撤兵的事,您考虑一下,我既然是说和的使者身份,自然也要办我要做的事,这几日我就催促西夏赶快拿出诚意来。至于王爷,您也得提出您撤兵的条件来,这样大家才好做。是不是呢?”

这几句话才算说到正路上,王旁点点头,萧英本以为他要开始说撤兵条件了,谁知王旁说道:“不急,咱们还是到了镇戎以后再说。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说什么也没用。再说我这兵都带到这里,也让士兵们看看边境是什么样的。”

酒宴过后,萧英被送回寝帐,岳立好奇的问王旁,圣上的手谕写的什么啊?到底王爷要不要撤兵,王旁取出手谕给岳立看,岳立看了摇摇头,似乎不太明白王旁的用意。

王旁解释道“宋辽之盟,宋人有责。宋夏之争,王兄定夺!皇上的意思是,宋辽虽有盟约,但是我大宋可是有宋债的,这债字圣上给拆开了。后面一句,就是让决定撤兵,我想皇上是知道我会谈好条件再撤兵吧。不如咱们发的那些宋债找谁要去啊?”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