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明朝那些人> 魏忠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魏忠贤(1 / 2)

明朝最牛逼的太监之一

魏忠贤的大名,想必早已家喻户晓,人人得而诛之了。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谁会想到在他进宫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市井无赖,由于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

世事难料,就是这样的一个敢于自阉,胸无点墨的人,他却左右了明末政局数年,成就了我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

魏忠贤,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进宫时曾化名李进忠,后因天启皇帝赐名忠贤,才恢复原姓“魏”。更曾自称九千岁,被评为中国史上最牛逼的太监之一。

魏忠贤进宫前结过婚,妻子姓冯,而且还有个女儿,嫁于杨家。他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准,武功颇高。虽然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赌运不佳,常常受到凌辱。

后来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魏忠贤恚而净身,入宫当了宦官。他先在司礼太监孙暹名下,后在甲子库办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渐富裕了起来。

魏忠贤奔小康之后,通过太监魏朝介绍投入王安门下,颇得信用。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机,因为他认识了客氏(天启帝的乳母)。

明朝习俗,宦官可以和宫女,也包括像客氏这样的妇女,暗中或公开结为名义上的夫妻。

客氏原与魏朝相好,可是见到魏忠贤,便移情于他。天启帝即位后,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

魏朝与魏忠贤争客氏,意义不止于争一女,而是争宠于熹宗,自然更为激烈,甚至夜间于宫中喧闹。

熹宗也竟然过问起此事,他问客氏看中了谁,由他做主安排。客氏选择了魏忠贤,便与魏忠贤合谋,矫旨将魏朝打发回凤阳,派人在途中将他杀死。

魏忠贤自从和客氏对食后,天启帝或许是爱屋及乌,对魏忠贤更加宠信。魏忠贤谋杀了魏朝后,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个谋害的目标。

王安不同于魏朝,是顾命太监,在移宫案中与外朝大臣合作,有相当的威望。当时御史方震孺上疏,请逐客氏和魏忠贤。

王安也感觉到魏忠贤的威胁,奏明天启帝,欲加惩处。但真要处治魏忠贤时,他又手软了,只是令他改过自新。

客氏出宫,魏忠贤一时无所作为。谁知天启帝比魏忠贤更离不开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数日。不久,天启帝再次把她召回宫中。

客氏回宫后,首先和魏忠贤密谋,在外朝官僚中寻找魏忠贤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使他弹劾王安。

奏折陈上后,客氏和魏忠贤将天启帝包围,矫旨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又派人把他杀害。堂堂顾命太监王安,因为自己的心慈手软,而就此殒命。

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这打破了常规,因为他不识字,根本没有资格入司礼监。

随后,魏忠贤又受命提督东厂,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因为他二人,不为清流派(东林党)所容,而魏忠贤也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最后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

由此之后,魏忠贤的权威,也逐渐发展到极致。甚至有道人宿朝天宫,日歌市中,曰:“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这被看作魏忠贤和客氏当道的谶语。

魏忠贤把持朝政以后,一时厂卫横行,毒流遍布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奉承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尽民财数以千万。其中另一位历史名人,袁崇焕将军,也为之乐此不疲。

如此行径,魏忠贤终于遭到杨涟的弹劾,但是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

天启五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史称“六君子之狱”,大肆搜捕东林党人。

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而负责防守边疆的孙承宗、袁可立等正直大臣也相继遭罢官。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首就诛”。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孙”等。

魏忠贤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魏忠贤固然可恨,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并非一无是处,甚至有些政策,更是惠国利民。比起那些腐儒,更加爱国为民。

或许大家会说我的评价太高,甚至有人会疑惑,就魏忠贤那厮也爱国为民,那母猪也会上树了。

其实不然,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魏忠贤虽算不上好人,但是他的确很爱国,某些政令也为民办了不少实事。

因为他是农民出身,所以他比多数清流派,更加懂得平民谋生成的艰难。

既然如此,那魏忠贤为何名声如此狼藉?

其实皆因为他的对手,都是一些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使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而他的政绩,则完全被万世骂名所掩盖。

以下举例八条,只是为了说明魏忠贤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

(1)皇太极猛攻锦州时,袁崇焕与监军纪用一起下令不许出战,任凭赵率教在锦州苦苦支撑,在锦州破在旦夕的时刻,满桂公然违抗袁崇焕的不抵抗命令,主动出击,冒死以救锦州。

宁锦大捷后,魏忠贤论功行赏,升了血战有功的满桂、赵率教的官,而罢免了畏敌避战、不救锦州的袁崇焕。

鉴于公论,魏忠贤并没有因为这位一心热衷于议和的袁崇焕在宁远城给他修生祠而放过他在宁锦之战中的怕死避战之罪,也没有因为毛文龙上书力保和他作对的东林党人而处分毛帅,这也是为什么天启朝后期关外局势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原因。

返回首页 没有了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