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夜临天下> 本书三大教—佛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本书三大教—佛教(2 / 2)

太虚大师开示:"经云:菩萨于佛智当于何求?曰:当于五明处求。五明系印度古代科学,即声──文字、语言──、因──论理──、工巧──艺术──、医药、内──即哲学──。换言之,菩萨于佛智当于何求,即应言科学中求也。"

民国十二年八月在庐山世界佛教联合会讲──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壬戌──癸亥),大师三十五岁。

窥基法师在《因明入正理论疏》(简称《大疏》)中说:“因明者,唯源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大疏》引《菩萨地持经》中所说:“菩萨求法,当于何求?当于一切五明处求。”五明处即内明处、因明处、医方明处、声明处和工巧明处。大乘中观宗的创始人龙树在《菩提资粮论》中说:救脱被杀者,自然增不减。善修明巧业,自学亦教他。

《楞严经》:“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法华经》云:“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

菩萨道真义

依据经律论得出结论:“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这样的心,正是菩萨乘人所发的无上菩提心。“大乘之人于无量劫往来生死,不应生于厌离之心。”如释迦牟尼佛本生做菩萨时,难行苦行,世间技艺无不通达;又如一生补处弥勒菩萨,通达一切法,尚示现凡夫身,行持菩萨道。“此萨埵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正是楞严经中“自未得度”义;“以增上意乐,恒随顺菩提,趣向菩提,亲近菩提,爱乐菩提,尊重菩提,渴仰菩提,求证yù证,不懈不息,于菩提中心无暂舍。”正是楞严经中“先度人者,菩萨发心”义;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通达者:通达所知事故。正是“自行成就,则能觉悟一切有情众生”之菩萨义。

法华经云:“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中国历代圣贤、觉悟西方国家的诸多科学家,正是此类菩萨。孔子、老子、庄子、王羲之、吕洞宾、关公、孙中山、于右任、刘觉民、玄奘、赵一曼、李时珍、僧一行、白居易、范仲淹、苏东坡、太虚法师、弘一法师、哥白尼、伽利略、爱因斯坦、贝多芬、莫扎特、阿育王、林肯、胡耀邦、甘地、雷锋等等在世间能示现五明成就,这些享誉中外的人物正是菩萨乘人的相貌。

依菩萨乘人的经戒论可以了知:于人间懒惰懈怠,无一技之长,远离众生,只爱涅槃清净,只念一句阿弥陀佛之辈,正是《佛藏经》念佛品中所开示的邪教恶知识。分不清菩萨乘戒和声闻戒的区别,以声闻乘人戒来行持不可思议的大乘净土法门,这样的念佛人,怎能不是邪教?在人间行持菩萨道的佛子,如苏东坡虽口中不念佛,诸佛自来迎!为什么呢?净土法门是菩萨乘,此类人是菩萨乘人相貌,与佛心相应,诸佛焉能不迎?

佛非众生

佛身即法身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xìng者。非众生也。”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如来xìng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rì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善男子。此阎浮提林微尼园。示现从母摩耶而生。生已即能东行七步唱如是言:我于人天阿修罗中最尊、最上。父母人天见已惊喜生希有心。而诸人等谓是婴儿。而我此身无量劫来久离是法。如来身者即是法身。非是肉血筋脉骨髓之所成立。

婴儿走七步

随顺世间众生法故示为婴儿。南行七步示现:yù为无量众生作上福田。西行七步示现:生尽永断老死,是最后身。北行七步示现:已度诸有生死。东行七步示:为众生而作导首。四维七步示现:断灭种种烦恼、四魔种xìng。成于如来应正遍知。上行七步示现:不为不净之物之所染污,犹如虚空。下行七步示现:法雨灭地狱火。令彼众生受安隐乐。毁禁戒者示作霜雹。

出家降魔

我于阎浮提示现出家受具足戒,jīng勤修道。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众人皆谓是阿罗汉果易得不难。然我已于无量劫中成阿罗汉果。为yù度脱诸众生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以草为座,摧伏众魔。众皆谓我:始于道场菩提树下,降伏魔官。然我已于无量劫中久降伏已。为yù降伏刚强众生故现是化。

随顺世法

我又示现大小便利,出息入息。众皆谓我有大小便利、出息入息。然我是身,所得果报,悉无如是大小便利、出入息等。随顺世间故示如是。我又示现受人信施。然我是身都无饥渴。随顺世法故示如是。我又示同诸众生故,现有睡眠。然我已于无量劫中。具足无上深妙智慧远离三有。进止威仪。头痛、腹痛、背痛、木枪、洗足、洗手、洗面、漱口、嚼杨枝等。众皆谓我有如是事。然我此身都无此事。我足清净犹如莲花。口气净洁、如优钵罗香。一切众生谓我是人、我实非人。我又示现受粪扫衣,浣濯缝打。然我久已不须是衣。众人皆谓:罗睺罗者是我之子。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处在世间受诸快乐。离如是事出家学道。众人复言:是王太子瞿昙大姓。远离世乐,求出世法。然我久离世间**。如是等事悉是示现。一切众生咸谓是人,然我实非。

宗派

概述

凡教义之宣布、仪式、行事之内容等皆相同者,即同属一宗派,如寺院、教会或其他宗教团体。又作宗门、宗旨。佛世时,佛教僧尼团体本称僧伽(梵sam!gha),为当时唯一之教团,然于佛陀入灭后数百年之间则产生十八至二十个部派;至大乘佛教,因学说分歧,又有中观派、瑜伽派之形成。

中国佛教产生学派之初,僧人未必属于一定之僧团。直至各种教义纷纷确立,祖师之传承逐渐受重视,宗派之名称,遂成为该一僧团之代表。

中国佛教宗派之产生,约于隋唐时代,有十三宗之说。所谓十三宗,即:毗昙、成实、律、三论、涅槃、地论、摄论、净土、禅、天台、华严、法相、密宗等。禅宗有五家七宗之说,五家即: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南宗禅流派。七宗即五家中之临济宗又分出杨岐派、黄龙派。

rì本之宗派众多,如:(一)南都六宗,即三论、法相、华严、俱舍、成实、律宗等;(二)八宗,于上述之六宗再加天台、真言二宗;(三)八家九宗,于上述八宗再加禅宗;(四)十宗,于上述九宗再加净土宗,(五)十二宗,于上述十宗再加净土真宗、rì莲宗;(六)十三宗五十六派,西元一九四○年顷rì本佛教之宗派,于十二宗中除去三论、成实、俱舍,禅宗则分出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再加上融通念佛宗、时宗。一九四五年以后,rì本新增之宗派更是不可胜计。

大乘八宗

中国佛教经南北朝时期的拓展发扬,随著隋唐的统一,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融和及帝王的护持等条件下,使得佛教经典翻译更有系统,义理更为明确,南北各学派的思想学说特sè更加明显,且因各有师承、专重的经典及独到的思想主张,于是八大宗派在隋唐正式形成,开创了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兹将大乘八宗在中国的开展分述如下:

天台宗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成立的佛教宗派。奉《法华经》为根本经典,智者大师依据此经「会三乘归一大乘」的思想开展出「五时八教」的教相判释,建立天台宗的思想体系。本宗教学组织主要分为教、观二门。教相门为一念三千、xìng具善恶;观心门有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等。本宗法统传承,初祖上推至龙树菩萨,其次为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等祖师。隋朝四祖智顗(五三八-五九七)以慧文、慧思的禅观思想为基础,进一步依据《法华经》撰述《法华文句》、《法华玄义》及《摩诃止观》,开创出具中国特sè的教义及教判理论,乃天台宗实际创立祖师。入唐后,唯识、华严创立并大兴,天台相形失sè,直至中唐,九祖湛然提倡「无情有xìng」之说,使天台宗风大振,后世称其为天台中兴之祖。唐武宗会昌法难及五代战乱后,宗门式微,至北宋有四明知礼、慈云遵式的弘扬复兴,民国以来则有谛闲、倓虚及慧岳等诸师的弘扬。

三论宗

三论宗是由鸠摩罗什传译龙树、提婆中观学,译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而奠定三论宗的理论基础。主要思想是透过「破邪显正」、「真俗二谛」、「八不中道」、「涅槃世间」的道理,阐释《般若经》「诸法空xìng」之义。其传承法统为龙树-提婆须利耶苏摩-罗什-僧肇-昙济-僧朗-僧诠-法朗-吉藏。罗什之后,因北魏太武帝灭佛,宗风不振,经僧朗的复兴,至唐朝吉藏,完成三论的注疏,又著作《三论玄义》,集三论思想的大成,因此被誉为三论宗的开祖。该宗至唐中叶后,因天台、唯识、禅宗的盛行而趋衰退。目前台湾研究三论者,以印顺长老最负盛名。

唯识宗

唯识宗乃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因之得名。唯识宗亦称「法相宗」「慈恩宗」。根本经典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六经十一论。其学说承继无著、世亲印度瑜伽行派(非印度教等外道之瑜伽,附及:瑜伽乃梵文,中文意译乃:相应。外道之瑜伽重点在与所谓自然相应、神我相应,以达到如中国人所谓的天人合一,但佛法之瑜伽并非此意义,乃特指于佛法相应,与觉xìng相应之意)的理论,主要教义有唯识说、三xìng说和五种姓说等。本宗由玄奘大师自印度传译一系列瑜伽唯识的经论而奠定基础,实际创宗者为其弟子窥基,二传弟子慧沼,盛极一时。该宗以义理繁琐,晚唐后逐渐式微。

律宗

律宗以研习及持守戒律得名。东晋时陆续传入《十诵律》、《四分律》、《摩诃僧只律》、《五分律》等律典。北魏法聪弘《四分律》,慧光承之,继而唐朝道宣更以大乘教义阐扬《四分律》,撰著律学五大部,创南山律宗。另与道宣同一时代的,尚有法砺所创相部宗,怀素所开东塔宗,合称为「律部三宗」。后唯存南山宗独秀,后代所称的律宗即指此宗。南山律宗将戒律分为止持戒及作持戒;教理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判一代时教为化教及制教。

唐末五代,律宗与诸宗衰落,直至宋代,因有允堪、元照律师的弘传,加上天台宗师多兼弘戒学,律宗乃应运中兴。明末清初古心律师及其法嗣三昧律师在宝华山主持戒席达百余坛,宝华戒坛名震一时。清末民初因有弘一、慈舟律师的弘扬,律宗乃存续不衰。

真言宗

汉传密教——真言宗。该宗以《大rì经》、《金刚顶经》为根本经典,主要教义为胎藏界、金刚界两部曼荼罗所代表大rì如来智德显现的宇宙万有之说;另以一切万法的六大本体,四曼相大,三密用大,阐明本自具足如来德xìng,当身即是大rì觉位,修习手结契印,口诵真言,心观大rì如来的三密加持,则能达到「即身成佛」,顿证当体大rì佛位。密教思想早在三国时期传入,至玄宗开元年间,印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陆续来华,译出弘传《大rì经》、《金刚顶经》后,始形成宗派。该宗传承法系为龙树-龙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一行-惠果—空海。纯正密教真言宗自玄宗开元年间,因开元三大士之弘传得意盛极一时,之后如不空三藏及其弟子惠果大师更都是两代三朝国师。公元804年rì本求法僧空海大师来华求法,最终于青龙寺东塔院见到了惠果阿阇梨,惠果大师对空海大师非常重视,亲自教授并且将全部法门奥义倾囊相授,并许可他为真言宗第八祖。要求他立刻返回rì本,不要在大唐逗留,中国和密教的因缘将尽,你早早回rì本弘扬佛法,有朝一rì反哺中国。空海大师于公元806年返回rì本,他走后仅仅39年,中国就发生了会昌法难,自此之后汉传纯正密教在中国绝传1200年之久。而真言宗经空海大师弘扬,rì本历代天皇极为重视。公元816年空海大师在高野山开山建金刚峰寺,1200年来密教兴盛于rì本,至今不衰。

<a href=http://.qidian.>起点.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lt;/a&gt;&lt;a&gt;请到m.qidian.。&lt;/a&gt;;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