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迁之路
乾隆皇帝卧在御榻冥思苦想:
平叛了xīn jiāng的葛尔丹,
沙皇依然窥视着xīn jiāng。
伊犁、阿勒泰、塔城的风沙,
让朕整rì忧心忡忡。
为了让大清的边疆从此安宁,
我要派大将镇守天山南北的要冲。
xīn jiāng土地广阔、兵员空虚,
仅凭满族的将领难以抵御,
沙皇的入侵却步步紧逼,
当地的叛乱此起彼伏。
民族分裂势力已rì益猖狂,
破坏大清的统一不肯停息。
必须从内地调兵,
以解xīn jiāng的燃眉之急。
必须灭掉沙皇嚣张的气焰,
展现朕的雷霆伟力。
英明的乾隆皇帝他忽然忆起,
锡伯族骁勇善战、能骑善shè的jīng英,
忠于大清国的民族部落首领。
曾经驰骋欧亚大陆,
令敌人闻风丧胆成的吉思汗的铁骑,
有着无数锡伯族的官兵。
尤其可贵的是他们还会种田打渠,
打起仗来也非常的勇猛、顽强。
不像满族只会种田不会打渠,
不像哈萨克族只会打猎不会农耕。
想到这里乾隆皇帝兴奋的坐起
大声喊道:“
传朕的旨意,
叫盛京将军舍图调集锡伯的勇士们,
到xīn jiāng防御凶狠的仇敌。
扫平贪婪的沙皇对我大清的侵袭,
建设巩固大清辽阔的北疆!”
锡伯族人带着坚守的信念,
不畏艰难困苦风风雨雨。
西迁的队伍由盛京太平寺出发,
带了三千头牛与两千匹马,
带上亲人们无尽的牵挂。
挥别了骨肉与亲朋再无一句话,
从东北的白山黑水到西北边陲的xīn jiāng伊犁。
途中经过一望无际的蒙古大漠,
白天常常刮起遮天蔽rì的风沙。
风沙刮过碎石迎面打来,
天昏地暗只能把头低下。
在荒无人烟的浩瀚戈壁上,
水源难觅、酷热难挡。
锡伯族的军民们挥汗如雨,
人畜的饮水成了大难题。
自然险阻和无数的遭遇,
难不倒锡伯族的男男女女。
正当干渴难熬的时候,
在大漠的深处掘到了清泉,
锡伯族的信众们俯身下拜,
感谢上天赐予“锡伯吉尔孟”的吉祥之地。
转眼夏季过去了,
来到了秋季,
树枝上的落叶缤纷飘去。
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
乌云裹着冰雹‘乒乒乓乓’地落下。
人们无处躲藏,无处逃避,
牲畜的嘶鸣呼天唤地。
寒冷的空气悄悄到来,
漫天的白雪洁白晶莹。
脚下积雪发出沙沙的声响,
一觉醒来牲畜的背上布满白霜。
呼出的雾气瞬间凝结,
天气骤寒人们常常冻僵。
人们揉搓着手指跺着双脚,
想念篝火的温暖出现在身旁。
西迁的队伍在乌里雅苏台过冬,
牲畜由于长途赶路疲惫瘦羸。
倒毙的牛马与rì剧增,
chūn前的瘟疫损失惨重。
圣明的乾隆皇帝接到奏折,
不禁担忧心绪不宁。
他传旨蒙古部族借给锡伯族马匹、骆驼,
帮助渡过危机的时刻。
英勇的锡伯族军民继续前行,
从乌里苏台行至科布多。
天气突然变得暴热,
阿勒泰山的积雪逐渐消融,
河水陡涨、洪水泛滥。
锡伯军民只好改变原有的行程,
绕过科奇山寻路穿行。
一连好几rì困苦不堪的生活,
只有采摘野菜充饥勉强活着。
英勇的锡伯军民,
为了纪念这艰苦的时刻。
每年chūn天采摘,
一种叫“乌珠墨尔”的野菜生活,
浩荡的队伍横渡流向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
砍伐树木,架设浮桥,
在后来被称作“锡伯渡口”的地方过河。
大队人马来到xīn jiāng,
来到布克塞尔、察罕俄博地区的老风口。
疯狂的大风把牛车、马车掀翻,
飞沙走石迎面打来睁不开眼。
人们每走一步都很艰难,
拼命手拉着手挣扎着向前。
到达额敏在山脚下歇息,
留下了“锡伯图”美丽的名字。
西迁的队伍继续前行,
穿越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山。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