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兵变> 第三章 七爷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七爷爷(2 / 2)

看着碗里漂着的几粒虾仁,少年心中默默念到,之所以能有虾,那还是他昨天在田里捉到的。

“嗯!我还是赶快把饭给七爷爷送过去吧,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一想到‘七爷爷’,少年心中便禁不住一热,微微一愣神,便端着碗出了竹楼,朝着竹楼背后的一间竹屋走去。

竹屋不大,两丈方圆,与竹楼也仅是一墙之隔,用来搭建房屋的竹子不算新,却仍能嗅到一股淡淡的青涩,和旁边那汗迹斑驳的竹楼站在一起,显得极不协调。

仔细想来,这座竹屋应该是后来才有的,而更为特别的,则是竹屋的建筑形式,居然不是像其它吊脚竹楼那般悬空而立,而是彻彻底底的脚踏实地。

看来,当初在建造这座不大的竹屋时,这家主人倒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至少,那些腿脚不利索的老人,也不用再去经受那攀上爬下的痛苦。

“七爷爷……七爷爷,释云给您送饭来了!”

人未至,声先到,只见少年手捧着瓷碗,小心翼翼地穿过院落里那条早已被他踩过无数次的小道,缓缓地挪到竹屋门前,当看到竹屋上那道幽黑的门洞时,少年却是突兀地驻足而立,一步也不愿前行。

这什么情况?难道门洞里有什么?又或者那‘七爷爷’长得很吓人?

“是云儿吗?傻孩子,还站在门外干嘛,来来,快点进来!”

苍老的声音,温厚中带着关切,平静中透着慈祥。

听着这道苍老但却让人倍感亲切的呼唤声,少年顿觉身心舒畅,柳叶般的嘴唇不由微微往上一翘,露出了一抹难得的微笑。

‘释云’是他的全名,可和他熟识的人,通常都不会叫他的全名,而是唤他作‘云儿’,毕竟他还没成年,但在竹花村,和他熟识的人……或者说是亲近他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所以当少年听到老人那亲切的招呼声时,那张好似麻木了多年的秀脸上才终于有了笑容的影子。

“七爷爷……”

竹屋里的老人,少年心中亲亲呼唤着的那个老人,是在十一年前,也就是在少年出生后不久,来到了竹花村的。

………………

褴褛的衣衫,蹒跚的碎步,佝偻的身影,苍悴的面容。

听阿妈讲,以上种种,便是‘七爷爷’第一次来到竹花村时的真实写照,像极了一个被恶媳逆子扫地出门,无家可归无倚无靠,靠着四处流浪乞讨混吃等死的老叫花子。

当然,这些都是村里人当时的猜测罢了,作不得数,可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却比这个还要凄惨得多。

据老人自己讲,他姓田,本名叫什么,老人已经记不得了,但由于老人在家排行第七,所以常被人唤作‘田七’,rì头长了,老人自己也就习惯了。

老人的家在离这儿很远很远的地方,家中老伴去得早,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田荣’,倒也是个孝顺知事的孩子,可叹家徒四壁,早已到了婚嫁的年纪,却寻不到合适的人家,后来儿子一气之下,便去从了军,说是不混出个人样来便不回来。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老人听了儿子的话,倒也没说什么,而且他当年也曾从过军,从军之前不也是没有取上媳妇么!

何况那时老人年纪虽大,身子骨却还硬朗,靠着帮人家做点手艺活路,一口饭也还是能吃得上的,再说了,人年纪大了本就吃不了多少。

所以,当老人的儿子走出家门时,反倒是老人显得更为洒脱,还说了不少宽慰鼓励的话,让儿子在军营里好好整,混出了人样他老人家也可以跟着风光风光。

父子两四目相望,血泪盈眶,人都道慈母手中线,却不知严父泪浸心。

儿子走了,带着老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可叹风云难测,祸福难悉,就在老人的儿子离去后不久,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水,将老人那本就一无所有的家,给冲得没了踪影。

老人无奈之下,决定到儿子从军的那个地方,去寻个依靠,可当老人杵着拐棍,踩着一路泥泞,有一口没一口的寻到军营辕门外时,军中的典行官却冷冷地对老人回了一句:你的儿子当了逃兵,被督军抓去砍了头了。

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老人只觉得天旋地转,满目金星,就连最后是如何离开军营的,老人都不知道。

儿子会当逃兵?老人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也不愿去相信,想想初出家门时,儿子那信誓旦旦的目光……

唉,白发人送黑发人,当真是惨绝人寰,老天无眼呐!

后来,老人也曾琢磨着去寻个亲戚,可年生久了,几个兄弟姊妹又去的早,所以他只能是一路乞讨,等到哪天实在是走不动了,也就这么地了。

听了老人的话,了解了老人的悲惨经历后,竹花村的人沉默了,接着族里的家老们就开了一个族会,会议所讨论的对象和结果都很明显,那一次,也是竹花村有史以来第一次留下了既不是姓封,也不是嫁过来的外姓人。

竹花村不仅留下了老人,而且对老人也极为宽厚,不仅从宗族共有财产里支出老人的rì常用度,而且还要为老人建一座竹楼,供他居住。

可老人呢?在得知竹花村为他做的这些事情后,自然是非常感激,可当村里向他提起建楼事宜后,老人却推掉了,而且态度还很坚决,说什么他只不过是一个黄土都没了脖子的糟老头子,单独为他建楼那纯粹就是浪费。

乡野之人xìng格淳朴,但却不傻,听了老人的说法后,自然也清楚老人这么说的用意,所以大伙在商量了一阵后,又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于是就建起了一座小屋,位置嘛!就在少年家竹楼的背后,那还是老人自己选的。

为什么选那里呢?村里的基建空地也不是没有,村里人虽然感到奇怪,可谁让老人自己觉得整个竹花村就那儿风水最好呢!

这是什么逻辑!村里人对于这个说法无不嗤之以鼻,可事情偏偏就这样了,村里人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少年的阿爹,那个下一届的族长,村里最有可能成为兵武的人,当时还没有去参军。

自那以后,老人便在这里落了户,一住就是十一年。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